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龍闕> 408|番外之覆巢之五

408|番外之覆巢之五

  原本,內閣覺著,鎮南王英明果斷,尤其如今北疆打仗,陛下行蹤不明,朝中有鎮南王坐鎮,那真是樣樣安穩。


  如今,內閣得給這句評句加個前提了,那就是,鎮南王沒犯病時。


  為著大美能不能參加祭天之事,禮部盧尚書看秦鳳儀冥頑不靈,一幅昏頭作派,險些又要辭官了去。還是鄭老尚書勸住了他,秦鳳儀除了想叫閨女參加祭天之事外,政務上頗是清明,而且,對內閣一向信重。尤其有先前大皇子執政時的對比,更是仁厚穩妥,便是以鄭老尚書的老辣眼光來看,秦鳳儀因有就藩十年治理南夷的底子,他對於政務民生極其了解,手段更是剛柔並濟,底下人根本糊弄不了他。而且,秦鳳儀入城以來,約束兵士,安駐宮外,這京城內外,與當初陛下在時也不差什麼的。郡主要跟著祭天,雖有違禮法,可能做到內閣首輔的,又有哪個是拘泥之人呢。儘管鄭老尚書也是激烈反對,其實心下並未將此視為要緊大事,更何至於要辭尚書之位呢?


  鄭老尚書勸住盧尚書便因,雖事關禮法,這也不過是小節。誰還沒些自己的性情啊,鎮南王就這麼一個女兒,自然疼寵些。


  鄭老尚書見勸不過,也沒跟秦鳳儀硬扛,他找了新晉的工部尚書李釗說了這事。李釗一聽就發愁,與鄭老尚書道,「老相爺有所不知,殿下這些年在鳳凰城祭天,郡主一向都是跟著去的。」


  鄭老尚書問,「不知,這是有什麼緣故?」


  李釗也不能說他外甥女就是要去,然後,他妹夫寵愛閨女,就帶閨女去了。李釗道,「南夷那邊的風俗,老相爺也知,南夷為百族混居之地,尤其土族山民,極重母親姊妹,他們那裡,但凡有祭祀之事,皆男女一同視之。還有一族中,因無男子,爵位便傳給女子的。南夷本地漢人,亦不似京城這裡風俗。郡主自小在南夷長大,又是孩子心性,有這樣的熱鬧事,便一同跟著去了。如今來了京城,倘不叫她去,她是要傷心的。再者,在南夷祭天也不只郡主一個女子,嚴郡主先前未封郡主時便有戰功在身,正經南夷武官,她亦是與我們一道隨駕殿下祭天的。」


  所以,儘管李釗也是接受的正經儒家教育,但在這女子祭天一事上,他早就習慣女子參加啦。


  鄭老尚書頜首,「原來如此。」


  鄭老尚書又道,「咱們京城,與南夷風俗到底不同。李尚書當初該勸一勸殿下的,雖是要漢夷融合,還要是夷人知道咱們漢人的禮儀教化的好。」這不是把咱家郡主同化成夷人了么。


  李釗一笑,「其實處慣了,就覺著,夷人漢人都差不離,他們亦是一心嚮往咱們漢人的。在南夷時,因地方窮困偏僻,女子多是與男子一樣耕作,故而,女子多潑辣些。郡主年紀小,可懂什麼,小孩子家,也就這兩年的興頭,興許過兩年,讓她去她還不去哪。」


  鄭老尚書心說,可看不出郡主過兩年會不去的。


  不過,想想郡主自小在那荒僻之地長大,不大通京城禮數也是有的。鄭老尚書就想讓李釗勸一勸鎮南王殿下,李釗道,「我豈是沒勸過的,只是,殿下那個性子,老相爺也知曉,哪裡是個能勸得動的,順毛捋還罷了。他最疼郡主,又不是什麼大事,何不令殿下順心,這也大過年的了。」


  於是,鄭老尚書反是叫李釗給勸了一回。


  歸根結底,鄭老尚書未將此事視為大事。


  但,能勸還是要勸一勸的,鄭老尚書就想著,鎮南王是個出名的懼內,王妃一向明理,鎮南王這裡走不通,不如去跟王妃說一說此事。


  王妃倒是很通情理,不過,王妃早叫她閨女給買通了,大美為了收買她娘,趕了好幾天工給她娘打了個絡子,早說好了,叫她娘偏著她。非但把她娘收買好了,大美還去宮裡把裴太后一併收買了,大美跟裴太后說起此事時就說了,「說不準那些個老大人在我爹那裡講不通,就來祖母這裡聒噪呢。祖母你可得偏著我說啊。」


  裴太后除了跟秦鳳儀處不好關係,其他秦鳳儀家的幾個重孫重孫女,裴太后都很喜歡。裴太后就問大美了,「那祭天有什麼好的,大冷的天兒,京城可不似南夷暖和,咱們在屋裡烤火多好,何必去受那個凍。」


  大美挑眉道,「我倒不是非一定得去,我就是看不慣那些個男人們一幅『這是男人的事兒,女人不能參與』的模樣!越是不叫我參加,我就越想參加。我還非得參加給他們瞧瞧不可!」


  裴太后一陣笑,「你這不是賭氣嘛。」


  「主要是我覺著沒什麼大不了啊,就是祭天罷了,憑什麼女孩子就不能參加啊!嚴姑姑在南夷不也一樣同男人那般上陣殺敵,我還見過許多女子採桑養蠶學習技藝一樣養家的。祭天又不是女孩子幹不了的事,而且,誰規定女孩子不能參加了,還不是那些男人規定的,又不是老天爺規定的。」大美道,「朝中這些男人,都沒有我爹的心胸。」


  裴太后摸摸大美的頭,道,「你這性子,將來不知要吃多少苦頭。男尊女卑,豈是一朝一夕能改的。」


  大美道,「我也沒想改這世道啊,只是,別人那樣成,到我這裡就不成。」


  別看裴太后是個再圓滑不過的性子,卻很喜歡大美。故而,此事傳到裴太后耳邊時,裴太后便說了一句,「郡主要去,那就去嘛,什麼大事,郡主也是皇家人。」


  連裴太后都這樣說,而且,一個祭天,並不關乎國朝大政,盧尚書也不能真去辭官。甭看大皇子當政時,他辭了官,秦鳳儀一接手朝政立刻把他請了回來,倘因此事辭官,秦鳳儀大概不會去請他了。盧尚書一點兒不迂腐的想,他還是想多為國朝效力幾年的。


  尤其還有幾個土人族長山民將領,聽到這樣的事很是不能理解,他們還勸秦鳳儀,「要是這些京城的官兒老爺不叫郡主參加祭天,不如殿下還帶咱們回鳳凰城吧。在鳳凰城,郡主都能一起祭天的!」


  於是,堂堂內閣大員,竟然叫些四六不懂的土人山民給鬧個沒臉。


  於是,郡主參加祭天之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然後,順理成章的,祭祖的時侯,大美要去,他爹也帶她去了。不過,祭祖之後,秦鳳儀割下祭肉,只給大陽一人吃了,並未給其他孩子們吃。這也是鄭老尚書強烈要求的,世子地位不同,請殿下區別待之。


  大陽一直很有吃祭肉的經驗,早悄悄的備了搓椒鹽,灑在祭肉上,頗能入口。


  大美心說,涼嗖嗖的大肥肉,她還不稀罕吃哪!

  大陽並沒有覺著他妹參加祭天祭祖的事有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妹一直都有參加啊!


  到臘八,裴太后讓李鏡進宮來,與她一道在慈恩宮前煮了臘八粥,分賜諸宗室親貴、朝中重臣。之後,裴太后就是與李鏡商量過年的事了。裴太后道,「鎮南王為人謹慎,為避嫌,一直不肯住進宮來。只是,這過年,宮裡都有宮宴,後宮的宮宴,便是咱們娘兒倆主持。前朝總得有個主事的,二郎一向老實,不是這塊材料,四郎五郎六郎年紀又小,哀家想著,誰都不如鎮南王妥當,前朝的宮宴,就交給他吧。」


  李鏡自不會推卻,笑道,「我們聽祖母的。」


  裴太后頜首,又說,「還有一事。先時,你們剛來京城,孩子們鬆散幾日沒什麼。如今眼瞅就要過年了,待過了年,總不好再耽擱了功課。我聽說,幾個孩子的功課都不錯。」裴太后頗是懇切,「你與鎮南王都是細緻人,孩子們的功課自然是安排好的。鎮南王的性子,我若與他說,他犯了拗脾氣,反是要多想。我就與你說吧,是不是讓孩子們到宮裡念書?一則,皇孫皇孫女們都在宮裡讀書,二則孩子們在一處,也親熱不是;三則,既是來了京里,大陽雖說早有伴讀,你與鎮南王商量著,是不是再斟酌著給大陽添幾個也是無妨的。」


  李鏡連忙道,「祖母說的很是,我也正想著年後孩子們念書的事兒呢。只是,大陽身邊的伴讀已是親王世子的例了,依朝廷法度,不好再添。」


  裴太後知道秦鳳儀李鏡一向謹慎,她也不過是賣個好,表示一下對大陽的看重罷了,見李鏡半點不肯逾矩,笑的慈和,「好,你們商量吧。」


  婦人們商量的無非就是過年吃吃喝喝的事,秦鳳儀則要與內閣商議年下對北疆與西南的賞賜,畢竟,這一年過的亂七八糟,戰火不斷的,將士們都辛苦,朝廷自然不能沒有賞賜。


  西南倒好說,這是秦鳳儀的嫡系,眼瞅著秦鳳儀再進一步,西南系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讓秦鳳儀有些糾結的是平家與北疆戰場,一到冬天,北疆氣侯嚴寒,與北蠻的仗是停了的。只是,丟了的陽關還沒收回來,平郡王祖孫依舊在北疆駐兵,防範北蠻。秦鳳儀這麼與平家不大對付的人,都與妻子道,「年下你去平郡王府走一趟吧,安一安平郡王妃的心。平琳那事,我是不能輕饒的。但,老郡王、平嵐、還有珍舅舅的人品,我還是曉得的。」


  李鏡思量一回,道,「我單獨去不大好,我回一趟娘家,請太太與我一道去。」


  「很是。」秦鳳儀拊掌笑道,「有后丈母娘這層關係,事情就更好說了。」


  李鏡瞋他一眼,「都什麼歲數了,還成天后丈母娘后丈母娘的。」


  「說慣了。」秦鳳儀道,「問一問那老虔婆,宮裡對平郡王府的賞賜,較之往年,不必厚,也不必薄,還如以前一般就好。」


  李鏡點頭,「我曉得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