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李綺節好奇地盯著孟春芳看了許久。
孟春芳以袖遮面, 難掩羞赧之色:「這也是沒辦法。「
丫頭端來一盆熱水, 服侍孟春芳洗去臉上敷的一層米粉。
據孟春芳說, 這幾天去楊家赴席的小娘子們臉上都塗了一種特質的米粉,用來遮掩膚色,免得被楊天嬌盯上。
洗去脂粉, 現出孟春芳的本來膚色,她連日不出門, 天天湯羹調養,皮膚已經不似剛從武昌府回瑤江縣時一般黑了。
「三娘, 「待房裡只剩下孟春芳和李綺節二人,孟春芳嘆了口氣, 眼神閃爍,「你曉得楊五郎在外頭賃的屋子在哪兒么?「
李綺節點點頭,心裡有些詫異,孟春芳既然問出來了,那代表小黃鸝還住在外面, 一晃幾個月了,楊家竟然還沒有料理好小黃鸝的去處?
孟春芳扭著一張粉紅絹子, 猶豫片刻,輕聲道:「三娘,我想勞煩你的丫頭幫我帶句口信給楊五郎。「
她看著李綺節的眼睛,「我原本想讓我的丫頭去的,不過楊五郎肯定不會信我的人。「
楊天保不僅不會信任孟春芳的丫頭,說不定還會以為她在暗中使壞, 想對小黃鸝不利。
李綺節沒有立刻答應:「孟姐姐想讓我幫你帶什麼口信?「
孟春芳四下里掃了一眼,「楊家要對小黃鸝下手了,讓他們提防著些吧。「
楊家人和孟家都已經知曉小黃鸝身懷有孕的事,唯有楊天保後知後覺,還以為他把小黃鸝藏得很嚴實。
李綺節眉頭輕蹙:「楊家人準備怎麼處置小黃鸝,和孟姐姐不相干,孟姐姐何苦攪和在裡頭?「
孟春芳抬眸看向窗外晴朗的碧空,「如果不是為了安撫我娘,楊家人不會對小黃鸝下狠手。「
孟娘子在得知小黃鸝的肚皮已經鼓起來時,和楊家人再三言明,除非楊家人打掉小黃鸝腹中的胎兒,否則不會應下這門親。
楊家人答應了。
先前因為忙著張羅楊慶娥出閣,高大姐抽不出空,如今事情忙完了,高大姐下一步,就是親自去處理小黃鸝。
其實不用孟娘子威逼,楊家也不會允許小黃鸝生下胎兒,楊天保年紀還小,甚至還未成親,這個時候讓一個花娘生下楊家的庶長子或是庶長女,傳出去,都是惹人恥笑的一樁醜事,高大姐怎麼可能容得下小黃鸝敗壞楊天保的名聲。
孟春芳既然要嫁入楊家,必定對楊家了解頗深,不可能不懂得楊家的顧慮。
「孟姐姐何必對小黃鸝心軟。「李綺節暗暗嘆口氣,換做是她,她只會當做不知道,孟春芳竟然煞費苦心,為楊天保通風報信。
「到底是一條人命。「孟春芳知道李綺節不贊同她的話,雙手不自覺地捏緊綢手絹,仍然接著說下去,「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楊五郎的秉性,不是一兩日能改的,與其日後為他傷心,還不如我自己先斷了念頭。「
心裡話說出口后,她如釋重負,臉上揚起一個歡快的笑容,「一個小黃鸝,礙不著我什麼。「
這還是李綺節頭一次看到孟春芳笑得如此燦爛,彷彿暮春時節沐浴著春暉兀自綻放的野花,帶了几絲潑辣的生氣,然而李綺節的心卻一點一點沉下去:孟春芳的決定,看去惹人發笑,但她知道,孟春芳說的每一個字都是她的心裡話,她果真是這麼打算的。
孟春芳會是一個完美的楊家媳婦,孝敬公婆,友愛姑嫂,相夫教子,事事妥帖,但也僅限於此了。
「三娘不必為我擔憂。「孟春芳淡淡一笑,眼裡的決絕已經消失不見,她仍是端莊嫻靜的孟七娘,「有舍才有得,我曉得自己想要什麼。「
孟春芳看上去柔弱無依,搖擺不定,其實內里倔強得很,這樣的人一旦下定主意,八匹馬都不能拉她回頭,誰的話都無法動搖她的心志。
這一刻,李綺節明白,小黃鸝根本不是孟春芳的對手。
回到家裡,李綺節讓寶珠出門一趟,給楊天保送去口信。
寶珠嫌棄小黃鸝名聲不好,不願去。
李綺節只得去找進寶,哪想進寶跟著李子恆去球場那邊看漁鼓戲了。
最後只得費了幾個銅板,讓腿腳最靈便的阿翅跑這趟差。
不消一刻鐘,阿翅回到葫蘆巷,「東家娘……「
李綺節眼眉微挑,似笑非笑:「你叫我什麼?「
阿翅脊背一涼,連忙收起玩笑之色:「三小姐,五少爺說他曉得了,這會子已經在忙著收拾行李包裹,預備搬家哩。「
楊天保和孟春芳訂親后,很是老實了一段日子,高大姐對他的看管便寬鬆了些。楊天保靠著在長輩們面前撒嬌發痴,攢了些銀兩,很快又另外賃了間房子,偷偷接走小黃鸝。
高大姐帶著僕婦去找小黃鸝,結果撲了個空,氣得暴跳如雷,回到家裡,便攛掇楊表叔去找楊縣令,讓縣衙里的差役巡捕們去搜查小黃鸝的住處。
楊表叔自然不肯,高大姐無計可施,只好讓心腹丫頭去外頭打聽。
小黃鸝知道楊家人想打掉她腹中的孩子,嚇得整日閉門不出。她不是楊天保那個傻小子,使起心計來,高大姐哪裡是她的對手,如此一連半個月,楊家的丫頭僕婦硬是沒打聽到一點蛛絲馬跡。
冬至前後,天氣愈發陰沉,接連十幾日都不見一絲晴日頭,雖然還未落雪,但早起時院子里的青石板上會凝一層薄薄的冰凌。北風凜冽,因為臨著江河湖泊,風裡蘊著豐沛的水汽,刮在身上,愈顯嚴冷,骨頭縫裡都在往外冒寒氣。
大江一年四季奔騰呼嘯,從不會凍住。已近年底,船隻仍然頻繁往來於江面之上,倒是鄉下的池塘都結了冰,李大伯託人送口信到城裡,催促李乙回家團聚,一家人好預備過年。
李乙拒了金家的求親,怕金家人再上門煩擾,也想早些回鄉下,奈何年底事多,一時抽不得身。
李綺節也忙得暈頭轉向,她既要忙著理清李家鋪子上的賬務,還得偷偷摸摸和花慶福對賬。每天孟家的雞才一啼鳴,她已經坐在房裡打算盤,夜裡各家點起燈燭,她還在案前忙活。連吃飯都是囫圇吞棗,不管鹹淡,用菜湯泡一碗米飯,隨意扒兩口就是了。
因為冬日嚴寒,天天粥湯進補,又整日不出門,城裡的小娘子們臉蛋都圓潤了一些,唯有李綺節反而瘦了。
李子恆和進寶卻是逍遙自在,忙完了家裡的雜活,整日結伴去渡口坐大船、看熱鬧:年底許多富戶人家攜家帶口,回鄉祭祖,渡口的往來船隻要比往常多出一倍,船上裝的都是南北東西的各種稀罕物兒。
更還有從南邊買來的,操著一口吳儂軟語、會吹彈拉唱、貌若天仙的十二花娘,扎了戲台,在江邊連唱三天,仿照淮揚之地的風俗,要斗花魁。
瑤江縣文風不盛,花娘們也不似南方名妓——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渡口的那些花娘迎來送往的都是本地富商、渡口水手,自然無須認字,不過是會些俚曲小調罷了。
於是南方買來的十二花娘成了稀罕,城裡人都想去瞧個新鮮,見識一下南方佳人的風采。
斗花魁時,礙於風俗,花娘們不能拋頭露面,戲台上蒙了紗帳帷幔,花娘們在裡頭,或鼓瑟或吹笛或奏琴簫或彈琵琶。
老百姓們隔著一條江,一邊對戲檯子上堆的百寶箱品頭論足,猜測裡頭裝有多少金元寶,一邊抱怨離得太遠,看不清花娘們的相貌。至於花娘們到底唱得怎樣,彈得如何,是無人曉得的。
湖廣之地民風彪悍,城裡還不覺得,鄉野地方就放肆得多了,宗族勢大,鄉人野蠻,朝廷律法、儒家清規,還不如家裡老娘的木棒管用,甚而還一度風行搶婚的舊俗。民間小娘子多半生得潑辣,言語驚人,行動大膽,並且不以為粗俗。斗花魁算不得什麼光明正大的樂事,還有人斥責出資舉辦賽花魁的讀書人傷風敗俗,不配考取功名,但仍有許多好奇的年輕小娘子、小媳婦結伴來瞧熱鬧,想親眼看看以美貌婉約聞名的南國佳人。
瑤江縣的少年公子、半大小子們,這些天都在私底下品評那十二位花娘的美貌,其實隔了一道江水,籠了輕紗,花娘們又個個塗了厚厚一層鉛粉,抹了大紅的胭脂,一張張臉雪白似碗里的豆腐,艷紅如灶膛的柴火,哪個瞧得明白?
進寶和李子恆那天也去瞧了回斗花魁的盛景,一路上兩人爭執不休,回到家裡,還沒爭出個勝負。
他們也說不清花娘們到底美不美,甚至連個胖瘦高矮都沒瞧明白,但還是當著寶珠的面,把斗花魁誇了又誇。
氣得寶珠揎拳擄袖,把進寶按住狠狠揍了一頓。
李綺節沒說什麼,只是收回了李子恆可以任意進出球場的腰牌。
李子恆連忙賭咒發誓,說他只是去江邊看熱鬧,絕不會和楊天保那樣流連風月。
李綺節低頭撥弄珠子,不為所動。
不能去球場觀摩那些伎人們訓練,對李子恆來說,簡直是晴空霹靂,急得他抓耳撓腮,圍著李綺節團團轉,恨不能以頭搶地,來表達他的決心。
愛熱鬧是少年人的天性,李子恆五大三粗,向來對情愛之事看得很淡然,對孟春芳的綺念來得快,去得也快,他去江邊看斗花魁,的的確確完全是出於好奇。
李綺節自小和李子恆一塊長大,當然明白李子恆的心思,不過她還是沒有心軟。少年公子都愛風流,哪怕李子恆和風流一個字都不沾邊,她也要把源頭掐得死死的。
李子恆作小服低,每天對李綺節噓寒問暖,一大早親自為她打熱水洗漱,一天十幾趟來回檢視她腳下的火盆,看炭火燒得不旺,連忙去灶房添炭,栗子、紅苕、芋頭烤得金黃,一碗碗端到書案前,還剝了幾隻解燥的盧橘,放在碗邊,就差沒喂到李綺節嘴裡了。
然而終於等到李綺節終於「大人大量「,原諒李子恆時,也到了一家人歸鄉的時候。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和下一章的部分內容在作者的另一篇文里出現過,那篇文里的設定女主是這篇文的女二金薔薇,所以挪用了小部分內容,另外女二是友軍。
關於斷更,因為上個星期爸媽都生病了,一個人來回照顧,心力交瘁,沒有時間還是其次,主要是心裡一直懸著,所以實在忙不過來,只能抽一天補齊字數,非常抱歉,接下來會儘快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