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你對噴的力量一無所知
陳文倩算是一個資深政治家,作為MJ檔當年的頭號喉舌,她曾號稱灣灣政壇最能挑GM檔錯的人。
所以陳文倩提的政治細節問題,一般都是刁鑽得不能再刁鑽,連MYJ或者LZ/SCY聽了都要頭疼的。
今天的辯題涉及到治理城市擁堵。尤其是涉及到「政府的非強制性行政規劃和干預,究竟能不能起作用、起多大作用」這個問題。
所以陳文倩深思熟慮地舉了洛杉磯的擁堵城市病例子,來作為攻擊點。
這個攻擊點,選得非常的好。
可以說,如果只允許提問者舉出地球上的一座城市,作為「政府行政治堵失敗的反面教材」。
那麼,只要這個提問者確有見識,那麼她就一定會選洛杉磯來上這個恥辱柱。
或許洛杉磯並不是地球上最堵的城市。
但它確實是這個地球上因為自己「作」而變得最堵的城市。
跟很多不了解米國的華夏人印象中的不同。
真正去過洛杉磯的人,都知道那兒簡直形似一座大農村——或者說得好聽一些吧,是一座「覆蓋數千平方公里的連綿不絕的城鄉結合部」。
作為全米第二大城市,洛杉磯核心都會區擁有1300多萬人口,但這座城市和東部的紐約相比,卻幾乎沒有高樓大廈,整座城市都是平坦放縱地任性鋪開。
這導致這座城市的市區面積,比紐約要廣大好多倍;也導致居民要想通勤穿過城市,需要行駛的路程也非常遙遠。
當初洛杉磯縣政府如此規劃時,想法是很好的:那個年代的米國大西部,地廣人稀,土地便宜。蓋房子的主要成本是建築成本而不是地皮成本,地皮可以隨便揮霍。所以不起高樓大家住著舒服寬敞,成本還廉價,何樂而不為?
至於城市太扁平、不夠立體導致的「城市面積太大、穿城通勤困難」的問題,當時的官員是這麼拍腦門的:可以想辦法把洛杉磯規劃成四五十個社區聚落衛星城,每個社區聚落裡面都有工廠、商業體、CBD寫字樓區塊、居民區、教育醫療……
然後最好實現「每個區的人民,平時工作、生活都可以不用離開自己所在的那個區,在區內部消化掉通勤需求。那樣也就沒多少人需要穿越整個洛杉磯市區大範圍長途移動,擁堵問題自然就沒有了」。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規劃完成之後,加州人發現洛杉磯的產業格局變化太快了。
作為引領全世界文化和傳媒產業的龍頭,這座城市的工作流動性和社會階層變化太劇烈。幾乎全世界所有創意產業的革M都在這裡發生,每年有幾百萬洛漂黯然離場,又有幾百萬全球鄉下來的洛漂雄心壯志塞進來。
所以政治家們「希望居民在本區工作和生活」的願望假設根本就沒有實現過。1300萬洛杉磯人很快恢復到了「不管住在哪裡、不管工作在哪裡,還是要經常穿過全城」的生活狀態。
然後城市不可逆的塞爆了。
在2007年的地球上,還沒人想過這種問題政府能否通過規劃來解決。
事實上,這個解決方案跟今天的辯題也並非直接相關。
但既然陳文倩想用這招,來證明「行政管制不一定有用」。
那不管這個問題是不是自己的職責範圍,馮見雄肯定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讓她死個明白的。
……
「洛杉磯的問題,並不是『政府行政管制手段對治堵無效』的證據,那只是洛杉磯當地施政手段不夠聰明導致的。
我可以找一個人口規模、都市面積和行政面積都相近,而且也都貫徹了『城市分散化』治理政策的同類例子,來作為證明。
比如德國的北威州——北威州擁有3點2萬平方公裡面積、1800萬人口。而大洛杉磯地區有5個縣、8點9萬平方公裡面積、同樣是1800萬人口。
只算洛杉磯都會區的話,是12500平方公里和1300萬人口。而統計德國北威州各大城市地區的人口和面積,可以看出北威州的城市人口與洛杉磯都會區幾乎相當,城市面積卻比洛杉磯都會圈還小30%~40%。
那麼,德國人堵車了么?德國人面臨特大城市病了么?稍微有些常識的人都知道,並沒有。德國是全世界發達國家中治理特大城市病治理得最好的國家。
那個國家只有柏林有300多萬人口——那還是因為東德當年有蘇聯化的規劃傾向,導致的歷史遺留問題。而全德只有3座過百萬人口城市,第二名的漢堡和第三名的慕尼黑這些原西德城市都只有100多萬人。
而鄰國法國的巴黎大都會圈有2000萬人口、英國的倫敦也有800多萬人口,但那些國家的人均土地反而都比德國更加地廣人稀。同為歐洲兩大金融心臟,對應倫敦的800萬人,法蘭克福只有50多萬。
那麼,德國人是如何通過規劃解決『讓每個小城市和區塊的人安心住在自己所在的城鎮、區塊、別無謂地到處跑造成不必要的擁堵』的呢?其實很簡單,德國人的物業稅收統籌級別比米國人要高至少一級。
如前所說,在米國,如今房地產稅/物業稅的徵收級別已經下放到了縣以下,甚至僅僅是市政府在收。這就面臨一個大問題,即大範圍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投資,米國很多跨區道路都很老舊。
因為市政府收的物業稅,是不能用於建設跨市的道路的,不然本市——在洛杉磯問題上,就是具體到某個『衛星城』——的居民就會不高興,就會投票決定本市不要市政府。
(註:在米國,人民是可以不納一部分稅、不要本級市政府的,但是那樣就由縣直接管理,很多市級的公共行政服務也就沒了,有些區劃不明的地方就歸州直接管了。只是這樣做很容易治安差的時候不能及時喊到警察。州和縣政府是不能不要的。)
所以,洛杉磯缺乏高度統籌的繞城高架、高速公路。所有城市道路不能為快速穿城通行車輛和短途車輛分出足夠的道路各行其道、長途車也只能在無數紅綠燈和低限速下行駛,安能不堵?
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或者說要不要解決,得看加州人民,洛杉磯人民自己的選擇。他們不願意提高物業稅統籌級別,對於『我交的房產稅只能用於建設我這個社區,連超出社區一步的地方都不能用』的人來說,他們用自己的自由,自己選擇了堵!
施瓦辛格州長上台後,其實已經給過人民選擇機會了,發動過為了改善洛杉磯基礎設施而提升物業稅統籌級別的議案,但是當地人自己沒投過!」
馮見雄洋洋洒洒,口下千言,把陳文倩的陰招舉輕若重地懟了回去。
雖然耗時有點久,但偏偏按照比賽規則,評委嘉賓提問環節,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只要不跑題,想回答多久都可以。
馮見雄答完,就從其他四個評委眼中,看到了充分的震驚。
「這傢伙真是一個毫無執政經驗的法學在校生么?怎麼感覺至少是個能和州長市長就具體行政方略問題談笑風生的政府高級智庫、或者宣傳部門喉舌呢?」
「連灣灣前宣傳部長都噴不過一個在校生?苦心準備的刁鑽『議會質詢專用問題』,都被回答了過去?那這人要是在灣灣,GM檔的LZ就該請他去議會當發言人啊!」
陳文倩按說只有一問的機會,不能再開口。可是她忍不住,用追問的方式勉強拉下臉皮強行問:「這位同學!你是把忍受堵車,說成是人民捍衛自己對自己納稅使用權的必要代價么?這是一個民主-國家的政客該有的態度么?!」
「我沒這麼說,我只是說這是他們的選擇之一。事實上普天之下的政治家,用行政調控治理堵車的有效方法多了去了,我只是想強調,前加州官員做不好,不代表別人也做不好。
如果你覺得不滿意,我可以再退一步換一個例子——相信你認識剛競選的溫哥華市長羅品新。他競選時的綱領就是轉移接受一部分洛杉磯的外流產業,主要就是複製承接好萊塢的業務。
羅市長也面臨溫哥華越來越嚴重的堵車問題,但是他用純經濟調控的手段,把這個問題緩解了。比如把物業稅用來投資補償公共自行車。
又比如,著重引入某些族裔的外來人口,改變市中心人口對房地產價值評估的趨勢,從而引起市中心房價和高層建築房價的暴漲。
然後用物業稅的相應增長逼離市中心扎堆生活的窮人、也促成核心市區更多高層建築的規劃,增加城市立體度、增加穿城高架的建設……
事實上,據我所知,施瓦辛格州長和洛杉磯當地官員近年來也有學習這套先進經驗的想法,並且引入了幾個華夏的大房地產商討論整體重新規劃,可能只是陳女士你孤陋寡聞,沒聽說過罷了……」
馮見雄又是一通引經據典,談笑風生,把解決方案說得天花亂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