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唐朝最佳閑王> 第六零二章:皇帝家事

第六零二章:皇帝家事

  麻沸散,其實就是最早的麻藥。


  內服的一種麻醉藥物。


  這些日子以來御醫們也沒少閑著,似是也緊隨著大家的步伐搞起了科研,麻沸散在經過一系列的版本改進之後,在注射方面也具有不錯的效果。


  而且這一方面已經被運用到了臨床階段,特別是在軍隊中,一些斷腿斷胳膊的。


  而注射麻沸散最大的好處在於,他可以根據劑量來控制麻醉的區域,而不像以前那樣,只能內服,至整個人昏迷之後才可以。


  兩者相比,自然是內服的危害更大一些。


  而且時間長了,也更容易對腦袋產生影響。


  孫思邈沒有說這個影響,因為這個時候對於李淵來說,腦子清醒不清醒,會不會有問題已經不重要了。


  一個將死之人,哪會去在乎這些?


  但是作為一個醫生,在這件事情上,孫思邈同樣沒有任何的決定權。


  即便李淵不是太上皇,在這種情況下,他也只能給出個建議。


  但是對於做決定的人來說,做下這個決定無疑是最痛苦的。


  孝道,不僅僅只是嘴上說的那麼簡單。


  在這個時候,何為孝?

  大約很多人都會選擇讓長輩活著,不要讓他們輕易的死掉,自己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挽救他們,哪怕明知道無可救藥?


  此為孝,但此又為不孝。


  明知事不可為,卻依舊要讓長輩遭受如此痛苦,這不是折磨嗎?這不是讓他們在活受罪嗎?


  兩者無論怎麼選,都會有另一面在刺激著,在拷問著,但是具體該怎麼選,完全要看個人的抉擇了。


  沒有人可以幫助你,但是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前者,因為那是能夠看到的孝,他們雖然知道早些離去,還能少一些痛苦,可就是放不下心中的那個約束。


  李元吉也同樣在糾結,道理他同樣懂,以他後世人的思維,這個時候應該是趕緊問問李淵,看還有沒有什麼想做的事情?儘可能的滿足一下。


  有時候選擇放棄,並不是不愛,只有那種從頭到尾都未曾努力過的,那才不是真愛。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李元吉問著。


  「臣的想法對陛下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況且臣的父母早已不在。」孫思邈苦笑著搖了搖頭,繼續道:「如果是臣本身的話,臣估計會選擇安靜的離開,這一輩子該做的,不該做的,能做的,想做的,全都做了,便是此刻要臣去了,臣也心滿意足了。」


  李元吉笑了笑,孫思邈的想法果然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


  歷史上孫思邈對於子孫後代最大的貢獻在於《千金要方》,並且在唐朝建立后,與朝廷合作完成了歷史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但是現在,在李元吉的推動下,孫思邈對於子孫後代的影響更大了。


  《千金要方》在朝廷的配合下,從各地收集了數萬幅方子,並且由他這些年帶出來的弟子在各地不斷的測試,總結,然後完成了這部比歷史上更加完善,藥方更多的醫學類百科全書。


  而最大的好處在於,印刷術的出現,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推廣性,得以讓這部醫學類百科全書可以成千上萬本的印刷出來,然後散布到各地去。


  現在幾乎是所有醫生人手一本,上面的記載已經詳細到了同樣的病,不同的癥狀該如何用藥,用藥多少都寫的很清楚,而整部作品,更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的九十多萬字。


  九十多萬字,在古代,那絕對是天方夜譚般的存在,可就是完成了。


  當然,有一點需要考慮到,這部醫學百科全書,他的內容並不是孫思邈一個人創造出來的,而是由朝廷下令,各地負責收集,然後送上來,再由孫思邈及其弟子們去一幅幅的測試,寫評,他們不需要去思考為什麼要用這一服藥,他們只需要去印證藥方是否是正確的就可以了。


  然後就是有專人進行歸整,同一類的藥方,歸結在一副篇章內,然後整理印刷。


  至於收入,這個收入沒辦法劃分,因為涉及到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這部書的版權,就歸了醫學院所有,但著作人依舊是孫思邈。


  而與此同時,孫思邈身邊還有另一群人,就是根據藥方去研究藥效原理,然後編寫了另一部藥典。


  或許是李元吉對歷史上那些影響力較大的著作有所偏愛,於是這部藥典就被稱之為了《本草綱目》,上面記載了所有大唐能夠找到的藥材,以及大唐勢力範圍能夠到的地方所擁有的藥材。


  而如今,大唐本土的基本已經完成,外部的依舊還在探索,但是經驗已經有了,剩下的只是努力去做就可以了。


  對於孫思邈來說,哪怕現在就去了,他依舊不用擔心《本草綱目》是否會夭折,因為他的學生也可以完成這些。


  現在,孫思邈對後代最大的影響,除了這兩部醫書之外,還有就是培育了大量的醫學人才。


  醫學院的創立,才是孫思邈最為重視的,但他畢竟精力有限,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角落。


  於是就借鑒了軍校的制度,由他親自帶一個班,這個班裡的學生都是表現最好,能力最強的,然後等他們學成之後,可以一邊行醫,一邊擔任醫學院的初級教員,來教授那些新來的學生。


  這不只是擴大了規模,更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育制度。


  從入學開始,到接觸,到成長,到跟著孫思邈提高自身的醫術,到在外行醫,到回到學校擔任初級教員,再到中級教員,再到高級教員,這一套制度,只需要三十年的時間。


  三十年以後,大唐在醫學方面的人才,就會層出不窮。


  不對,現在就已經是層出不窮了,三十年後的情況,應該是一茬接著一茬,會有足夠優秀的人才,有能力來擔任自己現在的這個位置。


  用三十年的時間,去奠定一個傳承,一個醫學的傳承,對於孫思邈來說,這件事情的意義,不比著作醫術低多少。


  孫思邈是個喜歡遊走於江湖的人,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現在依舊可以靜下心來去教學生。


  兩者的心態完全不同,意境也完全不同,所以在這件事情上,能夠給出的答案,也完全不同。


  醫學的提高,也改變不了人的生老病死,最多也就是延緩一下這個進程。


  但是歸根到底,這些作用,對於現在的李淵,沒有任何的幫助。


  所以,李元吉還是很頭疼。


  自己該怎麼選?作為一個兒子,自己即希望李淵可以長壽百歲,但是放在現在這個情況,他也不希望李淵遭受太多的痛苦。


  「朕在想一想吧……」李元吉嘆了口氣。


  回到殿中看了下,結果發現李淵已經睡下了。


  輕手輕腳的上前探視了一番,又將御醫叫到一旁交代了一番,這才打算暫時離去。


  他是皇帝不假,但他也需要時間,需要一個安靜的場所去考慮一下,去思考一下。


  「陛下,太上皇其實不是睡著的。」御醫喃喃嘴,低聲的說著:「先前陛下出去的時候,太上皇身上的麻沸散藥力退了些,太上皇不想讓陛下為此擔憂,所以便服下了麻沸散,並且交代臣告知陛下,太上皇是睡著的。」


  李元吉狠狠的皺了皺眉頭,心中更亂了一些。


  或許是身上的疼痛難忍,或許又不想讓自己跟著擔心,於是就選擇了這種辦法。


  「藥效什麼時候會下去?」李元吉問道。


  「這個臣也不太敢肯定,快則日落,晚則到夜裡,但是前半夜肯定能醒來,臣沒敢給太大的劑量。」


  「恩,藥效退的時候,立即派人通知朕,朕要過來。」李元吉吩咐了聲,然後便直接離開了宮殿。


  不離開又能怎樣?


  面對著這樣的事情,李元吉的想法其實挺簡單的,也挺開放的。


  可就是這種想法,造成了他現在的痛苦。


  因為有的選,因為有條件,所以他必須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而普通人的話,因為沒得選,也沒那個條件,所以他們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救一下,到了救不動的時候也就放棄了。


  這個時候沒人會指著你說不孝這兩個字,自己心中同樣不會有太多的內疚。


  這個時候,李元吉只想說一句話,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頭疼的時候,皇帝也就難以抉擇的家事。


  正是因為他的皇帝,所以這件事情才必須要格外小心。


  因為天下人都在看著呢,他的做法,將接受天下人的評論,甚至是引導天下人的新思路。


  要改變思想,但李元吉也同樣擔心這種改變,會產生某些影響。


  例如後世那樣,親情逐漸的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純潔的了,目的性特彆強,一切向錢看起,為了錢,什麼事情都可以去做。


  如果放個當代大儒到後世,他一定會指著天下人怒斥這是道德的淪喪,這是民族的衰敗。


  所以,這個過於後世的想法,李元吉不敢輕易的去做這個決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