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唐朝最佳閑王> 第四六九章:在精而不在多

第四六九章:在精而不在多

  編寫化學課本無疑是個大工程,從來沒有過獨自一個人去編寫一本教材的。


  而這樣做的弊端也很多,比如比較容易遺漏某些內容,或者無法發現其中的錯誤。


  可李元吉沒有什麼選擇,他只能這樣做。


  除此之外,因為時間過去的較久的緣故,饒是記憶力不錯的李元吉,也無法準確的回憶起初中化學教材上的內容。


  更不要說按照上下兩冊去編寫,而在編寫的途中也發現了更多的問題。


  比如很多實驗用到的材料,這個時代都沒有,其中一些是李元吉知道的,但更多的還是他不知道的。


  對於一個只有初中水平,自學高中知識的人來說,你又能對他提出多高的要求?

  所以,一個月後,這套四不像的化學課本正式落成。


  為什麼將他稱之為四不像?很簡單。


  這是李元吉根據現有的一些材料編寫出來的,一些沒有的材料,或者自己不知道的材料,只能從課本中剔除。


  現階段只能讓這些學生們利用現有的知識,然後去逐步的探索,將那些自己不知道的材料給發現。


  這是個笨方法,可卻也是唯一的方法,除非自己能找到一個化學天才,或者直接把後世所有關於化學方面的課本照搬過來。


  而面對著這套並不完善的課本,李元吉卻陷入了沉思。


  最終還是做出了一個謹慎的決定。


  化學不是數學,數學人人都可以學,即便是學的精通了,無非也就是在某一行業內大發光彩,或者說可以節約更多的時間,為百姓創造更多的便利。


  化學雖然也是一樣的,但不一樣的是兩者的本質。


  一個數學高手,就算是有什麼歹念,他又能做點什麼?假賬?還是忽悠人?


  可化學高手呢?一旦這種人有了歹念,誰又敢保證他們會不會搞出點什麼大新聞出來?


  ……


  二月,各大書院最為忙碌的一個月,也是最為緊張的一個月。


  正旦假期之前,各地紛紛組織了異常考試。


  這場考試在現在已經成為了常態,而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這就是一次普通的期末考試。


  而對於學期將滿的學生來說,這是他們參加科舉前的一次摸底考試。


  每一名進入書院的學生都要經歷這一步,沒有人可以逾越,除非能夠拒絕參加科考,可來了這裡的人,又有幾個不想參加科考的?


  統一的試卷,由軍隊負責保管,試卷全部從長安統一押送過來,幾乎杜絕了一切泄題的可能性。


  而每一個州府的所有考生,都要進行這次的測試,這個測試算是摸底考試,也算是決定每一個學生前途的考試。


  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資格可以進長安趕考的,這次的摸底考試,其實就是為自己爭取一個進京趕考的資格。


  一個州府內所有的學生同時開考,然後按分排列,每個州府能夠參加科考的人數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了近乎固定的數量。


  所以,想要獲得參加科考的資格,就只能保證這次摸底考試的成績名列前茅,至少也要確保可以在名額數量之內。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那些沒有獲得科考資格的學生就這麼拜拜了。


  各州府,各縣衙也是需要大量人才的,而那些參加科考的,考中之後便算是朝廷的中央官員,而這些沒有獲取資格的考生,則可以在各地進行另一個考試。


  這個跟科考差不多,只不過考取的衙門不同,他們考取的是各州府的各個衙門。


  至於兩次考試都落榜的,那就只能無能為力了,有條件的,可以復讀,然後來年繼續考試。


  但復讀並不是免費的,而要繳納相對較高的學費,而學校的補貼什麼的也就沒了,也就是說,復讀就意味著自費。


  原則上來說復讀是可以無限制的,但復讀的時間太久了,在考取方面也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大多數考生選擇了棄讀,或者只復讀一年。


  同時又為了防止人才流失,對於這些落榜的學生們也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畢業之後,若是沒有復讀的話,則每三年可以獲得一次考試的機會,復讀就從最後一次考試時間算起。


  雖然希望渺茫,但總算是有了希望。


  而此時,各大小書院也都分為了兩個批次,一個是全力準備去長安趕考,在這最後一個月里進行突擊培訓。


  其實也就是之前程知節搞的那些培訓,主要是讓各考生心中有個數,免得到了時候慌了手腳。


  而另一個,則是開始朝著實用化進行培訓,雖說從書院到衙門,初期是不會對他們有太多的要求,但衙門也不是託兒所,培養新人的同時,自然也要保證工作可以順利的進行下去。


  所以,在正旦開始以後,這些學生實際上就在各衙門的考核範圍之內了,到三月考試之間的這兩個月時間裡,也會對他們進行一個評比。


  而這個評比的結果,將很大程度的決定到他們將來是否能夠被錄取。


  雖然這其中可能會發生一些徇私舞弊的情況,但不得不承認,這種事情是無法避免的,一方面只能加大監管力度,另一方面,這次的評比其實也並不是最主要的,這只是個參考意見,最終還是要以成績和面試來決定的。


  不過今年的情況卻有些不同了,半個月前,朝廷發來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大書院在今年畢業的學生中,挑選出符合條件的人送到長安。


  這種情況在書院建立以來便從未發生過,不過既然是朝廷的命令,那麼照做就是了。


  而且對於各書院來說,好處也不是沒有,至少被選走的這些人,是不用參加科舉的,而他們原本的名額,也自然會讓給其他人。


  至於其他的擔憂,這個完全就是多想了。


  四大書院之所以被稱之為四大書院,是因為這裡的教學實力最為雄厚,學生也都是最優秀的。


  每年科舉的名額,但凡是四大書院所在的州府,基本上有九成九以上的名額都被四大書院給壟斷了。


  但問題在於,這個選人的條件有些太過苛刻了。


  成績好,為人正直,接受新事物速度快,膽大,心細,敢於提出不同意見,有較強實踐能力。


  老實講,如果不是因為朝廷的命令擺在這裡,各大書院甚至都以為皇上這是在選婿呢。


  但皇帝的命令他們又不敢違抗,所以只能在畢業生中扒拉了一遍又一遍,然後又多方了解評比,確認無誤之後才將名單給報了上去。


  不過名單不是立即報上去的,而是跟學生一起送過去的,跟那些趕考的學生不同,他們這些人要走的是官方驛站,也會有軍隊進行護送,至於讓他們去幹什麼,這個就誰也不知道了。


  翟亮就是其中的一個,論成績,在書院中他的成績並不算好,甚至屬於吊車尾的那種類型。


  可吊車尾也只是相對的,四大書院畢竟是四大書院,就跟後世清華北大隨便拉出來一個學生,將他的成績放在一個小縣城的高中里,那也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反正根據這次的摸底考試,洛州書院排名最差的學生在整個洛州三百四十六位,而洛州書院的畢業生有三百二十位,也就是說,整個洛州,三千多名同屆學生,只有二十五人的成績超過了洛州書院成績最差的學生。


  所以說,翟亮的成績,其實也還算是不錯的。


  當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命令中那一條條苛刻至極的條件,不然的話,不論怎麼選,也不可能把翟亮這個排名二百五的傢伙給選上。


  而且,三百二十個畢業生,最終符合全部條件的,竟然只有七個人。


  這就比較尷尬了……


  「陳公,您說咱們若是只送七個人過去,陛下那邊會不會有意見啊?」金裕滿額頭的黑線,愁眉苦展的問著。


  金裕是洛州書院的副院長,主管教學,以前是個老儒生,不過思維轉變的比較快,及時的投降了李元吉,所以才混了個洛州書院副院長的職位噹噹,而金裕又是從長安調來的,多年以來也都生活在長安,人脈關係什麼的自然也都在長安。


  雖說儒生現在備受打壓,但打壓的只是頑固不冥的那一部分,對於能看清楚事實的,李元吉倒也沒有刻意的去打壓他們。


  陳公全名陳俊美,同為儒生出身,不過僅在早年在朝中擔任過職位,後來便一直閑賦在家,在洛州有較高的名望,且當初也曾幫助過屈突通和段綸等人,所以才坐上了院長這個位置。


  不過這個院長,倒不如說是個閑職,許多事情都有分管的副院長,他需要做的,就是保證不出亂子就好。


  「可是有何風聲?」陳俊美知道金裕有些門路,能夠打聽到一般人打聽不到的消息,見他如此惆悵的問起,陳俊美又怎會不知這其中有隱情?


  當然,就算金裕不問,他也能知道這裡面有隱情,搞到朝廷都直接下了命令,這能是小事嗎?


  金裕點了點頭,他的確打聽到了,但這事他又不敢外傳,不然倒霉的只能是自己,所以他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是點頭確認一下。


  「人在精而不在於多,我等皆是按照陛下之命選拔人才,只要我等沒有糊弄陛下,想必陛下是不會責怪我等的。」陳俊美搖了搖頭,他雖然不管事,但這件事情也是親自參與了的,知道選出來的這七個人是絕對符合要求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