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忽略的地方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李淵有些疲憊的離開了屋內,看到正在外面吹冷風的李元吉,不由得嘆了口氣。
毫無心情的打了個招呼,然後便扭頭就走。
回到屋內,屈突壽、屈突詮兩兄弟也仍是滿臉的苦澀,似是有著難以言喻的話不知道該如何去說。
李元吉重新落座,無形中的又給這兩兄弟帶來了一股濃濃的壓力。
面對太上皇,他們還有理由去推卻,但現在面臨的是皇上,當今的聖上,掌握了天下生殺大權的人物,他們還能拒絕嗎?
在外面的時候,李元吉也想了很多,特別是關於二兄弟的安排問題。
屈突壽繼承了蔣國公的爵位,但其自身卻並沒有什麼優勢,沒有官場經歷,沒有得到任何的鍛煉與沉澱。
若是如此就安排個官職,安排的低了不符合他的身份,安排的高了他自己又難以勝任,加上年紀也不小了,所以對他的安排,李元吉作為頭疼。
而屈突詮則相對好了很多,武將世家出身,雖然不知道將他父親的本領學到了多少,但優勢在於他現在只是平民身份,而且只有三十來歲,同樣沒有官場經歷,所以對他的安排,無論高低都是可以接受的。
親自斟滿面前的三杯酒,令二兄弟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連連起身推讓著。
「朕,有愧於你們兄弟二人!」李元吉制止了二兄弟的推讓,一臉認真的開口說道。
「陛下何出此言?臣(小民)愧不敢當……」李元吉一番話,讓兄弟二人嚇的渾身哆嗦,連連開口。
「有何不敢當的?蔣國公一生為國盡忠盡職,最終病逝於任上,朕作為君主,未能照顧到他,未能體恤到蔣國公的身體,這是朕的失職。而蔣國公如今才去世將將幾年,他的後代就需要如此生活,倘若不是今日恰巧碰到,朕怕是早已忘掉了曾經還有這麼一位忠厚老臣為了大唐江山社稷,奉獻了如此之多。」李元吉說的這一番話倒是真心實意的話。
他的確忘記了很多人,無論是跟隨自己,還是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那些老臣,他都忘記了他們。
雖然這是時代的潮流,人死如燈滅,如果這些老臣的後代們不爭氣,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讓他們更加徹底的埋沒於人海之中。
有人要崛起,就必定有人要隕落。
雖然看似這些事情都是沒有限制的,可又真的是如此嗎?名將如雲的年代,也必須要一個蘿蔔一個坑,上一代的老將們不走,新一代的就很難徹底的成長起來。
可以將它看作是新陳代謝,也可以看作是別的。
李元吉已經從一位憤青,在這八年的時間內逐漸的轉變為了一名政客。
而一名政客,就需要更加聰明,聰明的去利用各種事件,去為自己創造利益,無所不在的利益,哪怕只是一丁點,看似那麼的微不足道的,也絕不能輕易的放棄。
一個人對於朝廷有沒有作用,不在於他本身的能耐有多少,而在於朝廷對他的看法如何?
朝廷覺得他有用,那他就是有用,朝廷若是覺得他無用,哪怕他立下了汗馬功勞,朝廷也依舊會這麼覺得。
李元吉暗暗的鄙視了下自己,八年的時間,讓自己變得更加市儈了,可這就是時代,即便身為皇帝,你不去適應它,早晚有一天它會無情的淘汰掉你。
一臉苦笑的李元吉繼續開口道:「朕思慮了整整一個下午,打心裡講,看到你們如此墨守成規,遵循蔣國公的人生價值,朕很欣慰,但也很痛心,蔣國公的這些給你們帶來了榮耀,但也束縛了你們的發展。」
指著屈突壽說道:「你繼承了蔣國公的爵位,繼承了他的家產,可自身卻沒有什麼優勢,甚至連踏入官場都很難,因為沒有過往,所以你根本難以繼續,如今只能守著這些家產度日。」
又指著屈突詮說道:「你沒有繼承一切,雖然屈突壽並未像其他人那樣對待你這個兄弟,而你也有著一顆不服輸的心,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一現狀。可賠錢就是賠錢,朕知道你心裡想的是什麼,不過朕要告訴你,朕不是那些地主,只許自己佔便宜而不許吃虧。而在朕的眼中,商業這種事情,只需要公平,合理即可。」
「朕想過要給你們一筆錢來改善生活,可這終究是治標不治本,朕也想過要給你們個一官半職,可該給什麼樣的官職,朕也有些憂慮。所以朕想問一問你們,你們自己心中是怎麼想的?不必有過多的忌諱,朕不是再給你們挖坑,而是真的想知道你們這些功勛之後的聲音。」
「陛下能夠想起我們這些人,臣就已經很知足了,家父在世時常常教導我們說,有多大的能力,便要扛起多大的責任,不要嫌少,也不要貪多,踏踏實實的做事就好,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得到了也不是長久。
臣也曾經想過要走一走先父留下的路子,謀個一官半職的,可是臣每每想起先父的那些話之後,便打消了這個決定。
人情亦在,能力不在,便是走了那些路子,最終也只能是人己尷尬,自己過的不順心,人情也同是如此。
要怪也只能怪臣年幼時未能跟隨先父多學些東西,現在想想,當年的意氣風發,當年的威風,其實很傻,很蠢。
倘若能夠回到以前的話,臣定會跟隨先父身邊,苦心學習,雖不敢言撐起這個家,至少也不能讓先父的衣缽就此消散。
可惜凡事沒有後悔,錯過了便是錯過了,做官的能耐臣是沒有了,經商,臣的身份也不允許,故而只能讓臣弟試著做些什麼。
虧了也就虧了,權當是買了經驗,做生意這種事情,又怎會穩賺不賠呢?況且,虧這一次,臣也賠的起,以後有經驗了,再賺回來便是。
所以臣與臣弟商議之後,便拒絕了工部那邊的提價申請,無論做什麼事情,誠信始終是第一位的,既然臣與臣弟遞交了報價,無論盈虧,都應以這個價格去進行。」屈突壽一番暢談著。
李元吉的那一番話,讓他很感動,也感覺到了自己的堅持是有用的。
但還是那句話,人情歸人情,像他們這種情況,人情往往應當用在最重要的時候,絕不應用在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皇帝能夠記著自己一家,固然很好,但自己一家也決不能飄起來,不然只會讓皇帝越來越討厭自己這些人,從而再也生不起惦記他們的想法。
「既然你兄弟二人心意已決,朕也就不再多說了。」李元吉想了下,說道。
自己的安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看他們自己的想法,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
自己走這一步固然有其他的目的,但是在這件事情的本身上,自己是沒有二心的,只是希望通過這件事情去帶動一些其他的事情。
這些勛貴之後,對於大唐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用句俗話來說,這些人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但也不排除一些真正的能人。
總體而言,這些人有用,但想要達到他們祖輩的那種高度,顯然是有很大困難的,但是比起一些普通人的話,他們的作用又會更大一些,同樣的,這幫人的破壞力也會更大一些。
而對於屈突壽二兄弟,李元吉的感官還是不錯的,覺得這兩兄弟至少不壞,也有些想法。
「賠錢朕是不會讓你們賠錢的,既然你們想要遵守諾言,以報價來完成,朕也不好做那些讓你們有損聲譽的事情。你們虧的這筆錢,由朕自己來補償給你們。」兩兄弟剛要拒絕,李元吉便繼續說道:「不要拒絕,你們沒有理由拒絕朕。」
態度之強硬,讓人根本無從選擇,這筆錢可以說是獎賞,以及其他的等等,反正又不是以破壞報價為理由,所以他們的確找不到理由去拒絕。
雖然他們真的不想要這一筆錢,可是要不要卻由不得他們自己。
皇帝給的,不要也的要。
「臣,謝過陛下賞賜……」無奈之下,兄弟二人只好硬著頭皮接了下來。
見到這裡,李元吉終於是笑著點了點頭,這才繼續道:「放心吧,以前是大唐的日子也過的苦,所以朕才想不起你們來,現在大唐已經不那麼苦了,朕會時常挂念你們的。」
屈突壽兄弟二人愣了下,李元吉這句話里所蘊含的意思,可遠非話音上的這麼簡單。
之前的你們,指的就是他們兄弟二人,而現在的你們,似乎指的是整個大唐,所有類似於他們的這些人。
這個涵蓋範圍可就廣了,像他們這種,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數量絕對不少。
沒等這倆兄弟想明白呢,李元吉便繼續說道:「工程的事情好好做,工人方面也盡量去穩定下來,一個熟手能做的事情,遠遠不是十個生人可以做到的,只要質量沒有問題,報價又合適,朕會優先選擇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