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唐朝最佳閑王> 第二八九章:民心

第二八九章:民心

  世家的日子不好過,很不好過。


  從隋朝開始,隋文帝由溫和的方式開始轉變態度,到了隋煬帝之後,更是直接以強硬的態度來處置這件事情。


  那一次,世家贏了,結局便是,隋朝滅亡了,李唐興起了。


  李淵倒是位深明大義的皇帝,知道他的李唐江山是怎麼來的,所以對世家依舊不敢太過,只敢在暗中小打小鬧的找些絆子。


  似乎是雙方形成了一種默契,世家允許皇帝來找他們的小麻煩,但皇帝也不會就此將問題擴大化。


  如此一來,皇帝得到了面子,對下面的人有了交待,世家也沒有損失什麼利益,一舉兩得。


  而在這一時期,世家的實力也正在迅速的恢復著,雖不及隋朝時期,但也相差不大。


  而到了李世民時期,前面倒是有過蜜月期,但是很短暫。


  世家們也同意支持李世民,不去動亂他的江山,但是在處置李元吉問題上,又必須要動用世家的利益。


  至此,李世民對世家的態度也開始發生了轉變,由開始的商議,到後面的強硬。


  如今換了李元吉,世家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一場精簡人員行動,將世家立足的根基砸的稀巴爛,李元吉的根基在於鎮州,很讓人無奈,短短兩三年的時間,本是一片荒蕪的鎮州,便成為了一塊鐵板,無論世家怎麼用心,也很難打入進去。


  雖說精簡人員精簡的是中央朝廷,地方衙門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但是在一項項惠民政策鋪天蓋地的砸下去之後,世家手中僅有的那些勢力,又能起到什麼作用?

  陽奉陰違?


  真以為被分散到各地的駐軍就是去賞光的?在維護地方治安的同時,他們也在監視著地方衙門有沒有違背朝廷的旨意。


  起初有人就是不信邪,但一個月時間不到,接連撤了一個治中,一個刺史,五個縣令,七個縣丞,整個下面立即一片安靜,再也不敢有所反抗。


  掌握了民心,掌握了軍權,軍事改革,說是為百姓謀福利,實則便是加強中央集權,在府兵制的制度上,更加進一步的加強了皇帝對於軍隊的掌控。


  鄭善奇努了努嘴,他與李元吉有過不少的接觸,也被明著暗著坑了不少次。


  雖然有些坑是看到了,也不得不跳下去的,但心裡的確很不爽。


  此時自家又被李元吉這麼一通明坑,損失的可不僅僅只是千百貫的利潤,而是數萬貫,數十萬貫的利潤。


  「大哥,咱們若是這麼做了,某些人怕是會笑掉大牙的!」鄭善奇滿心不爽的說著。


  雖然現在都知道世家已經失去了四肢,在李元吉已經初步完成了凝結民心官意的時候,世家的力量已經被削弱了很多。


  這個時候跳出來反對,並不會為自己帶來什麼利益,只可能是毀滅。


  可堂堂世家,數百年來的積累,聲望,財富,地位,憑藉著這一次的不言不語,毫無反抗,將會對鄭家帶來巨大的打擊,甚至有可能直接讓鄭家就此隕落。


  「要面子?還是要命?」鄭善果直勾勾的盯著鄭善奇,語氣堅定的問著。


  或許在世家看來,面子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面子,損失一些利益也不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在鄭善果看來,只有命才是最重要的。


  鄭家的地位的確大不如前了,可也沒到最壞的地步。


  李元吉雖然步步緊逼,但好歹也給了條生路,又不是把他們往死路上逼。


  「大哥……」鄭善奇驚愕的望著鄭善果,簡直不敢相信這話會是從他口中說出來的。


  「我們不過是換了個身份而已,此刻也只有還看不清楚局勢的人,才會死要面子。」鄭善果嘆了口氣,有些無奈的說著。


  ……


  「父親,鄭家降價了,與常平倉持平!而且不限制購買數量。」王亮有些著急的跑來說著外面的最新情況。


  最近一段時間王家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儘管王珪依舊在朝廷任職,且職位沒有變化,依舊是代理侍中,同樣也是內閣的成員之一。


  也正是因此,王珪才覺得事情更難辦。


  左思右想,只能說服家族長老,然後下令王家的糧鋪與常平倉價格持平,並且也不限制數量。


  「這鄭善果倒是個明白人!」聽到鄭家的決定竟然與自己一樣,不由得暗暗讚歎著。


  鄭善果雖然年紀大了,不過現在看來,頭腦也並不昏庸嘛。


  「那鄭三爺可是在家裡鬧騰著呢,不過好像也沒翻起啥浪花來。」王亮繼續說著。


  「隨他怎麼鬧!」王珪搖了搖頭,看向自己這兒子,幾個兒子雖然都很省心,但那只是自己看見的一幕,之前的那件事情,導致王家被一腳踹出來的案例可還歷歷在目呢,雖然和解了,但王珪也始終不敢大意,繼續叮囑道:「吩咐下去,讓家裡的近些時間都老實一些,若是誰惹了麻煩,倒霉的可不僅僅只是你們自己。」


  「父親放心,別人想死還是想活咱們管不著,但是咱們王家人,孩兒會親自盯著的,絕不會出現差錯。」王亮點了點頭。


  老實講,以前自己是沒什麼想法,家族優秀的子弟太多,自己在繼承順位上又不佔優,運氣好些也就分些家產滾蛋,運氣不好,那就打一輩子工唄。


  但是這次世家的轉型,倒是給了自己太多的機會,而通過努力,自己也逐漸的展現在了眾人眼前。


  就好比以前,父親是絕不會跟自己單獨相處這麼久,還如此語重心長的交代一些事情。


  自己上面的兩個哥哥才是父親的重點培養對象。


  王珪有些無奈的嘆了口氣,人挪活,樹挪死,這話一點也不假。


  以前不顯山不漏水的庶子,現如今卻讓自己如此欣賞,固然有表現的成份在內,但自己還是看出了一些值得欣賞的東西。


  知子莫如父,雖然王珪與王亮接觸的並不算特別多,至少比不上那兩個嫡子,但對其也是很了解的。


  「有些事情,並不適合你去做,這件事情還是讓你大哥二哥去做吧!」王珪心中暗嘆了口氣,雖然也覺得有些不公平,但這就是規矩,這就是道理,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心中也有些不忍,繼續鼓勵道:「你專心去負責與皇室的接觸,看能不能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


  「是,父親!孩兒知道了!」王亮努了努嘴,但剛到一半就收了回來,老老實實的答應道。


  王亮收的快,但還是沒有王珪的眼神快,他的這些舉動,被王珪看的一清二楚。


  委屈肯定是有的,換誰也不可能不覺得委屈,除非是王拓那個敗家子,只要有錢,你就是把他趕出去不讓回來都行,什麼權力之類的,跟他統統沒有關係,他的眼裡只認錢。


  家族的權力是肯定沒有王亮什麼事的,但王珪也很清楚,這事決不能這麼下去,能否平衡一個家族的心態,是衡量一個族長的基本標準。


  「有些事情,就算是不說,為父也都看在眼裡,好好去做,心中不要有什麼怨言,為父不會虧待你母親與你的。」


  「父親放心,孩兒一定會好好去做的。」王亮重重的點了點頭。


  一句空洞的許諾,但在王亮看來卻至關重要。


  身為一族之長,在這種事情上是絕對不會食言的,無論是不是當著眾人的面許諾的。


  況且自己畢竟是他的兒子,即便是按照常規的處置,到時候也會分配至少一間店鋪給自己經營,作為將來的收入來源。


  現在王珪既然這麼說了,也就意味著,自己有機會爭取更多的財產。


  ……


  隨著王、鄭兩家的降價,整個大唐境內的糧食價格也開始逐漸的下降。


  沒有人能夠抗住常平倉、王、鄭,三個屯糧大戶共同降價所帶來的影響。


  就算是其他幾個世家,也依舊做不到穩坐釣魚台。


  王珪說服家族長老的理由很簡單,身為侍中的他,能夠輕易的了解到更多的內幕。


  馬周那邊頭疼到什麼地步,王珪也很清楚,加上鎮州那邊傳來的消息,兩者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如今的糧價,只會降而不會漲,降多少,完全看皇帝讓不讓世家和那些糧商們活下去。


  好在皇帝給出了二百錢一抖的價格,雖然賺的不多,但也不至於賠錢。


  只是王珪卻很清楚,二百錢,怕是最近幾年以來,糧價最高的時候了,等過了夏收以後,糧價怕是會繼續降低。


  隨著鎮州糧食源源不斷的運入,加上關中、中原等糧倉的收成,基本上可以保證常平倉內隨時都有足夠的糧食來調控市價。


  靠著糧食發大財的行為,現如今已經很不靠譜了。


  如同鄭家一樣,王家也主動的減少了糧食在家族產業中的分量,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其他的方面。


  糧食如此平穩的降價,隨著降價的糧商越來越多,消息傳的越來越廣,現如今常平倉或者其他糧鋪門口,已經看不到長長的隊伍了,多數人也只是一抖一抖的去買,說不定下一次購買的時候,價格就更低了。


  不得不說,常平倉的確是發揮出了奇效,也更加讓百姓的心得以穩定下來,只是苦了那些小糧商們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