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大明王朝之內,雖然內憂外患皆盡不少。
但是天下黎明百姓之心,卻仍舊在朱家的身上。
只要百姓沒有對大明王朝絕望,那么就算是再怎么強大的商賈勢力,也根本無法抵擋朝廷的兵峰。
更何況這些晉商,確確實實做了不少通敵賣國的事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面對錦衣衛的圍剿,晉商根本就沒有多少抵擋的資本。
半個月以后,周寧帶著麾下的精銳緹騎,押送查抄晉商的財產返回了京都之內。
乾清宮內,周寧將厚厚一沓奏章,送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其中記載了查抄晉商勢力的所有收獲,金銀珠寶,玉器古玩,良田商鋪,琳瑯滿目,五花八門。
至于晉商通敵賣國的罪證,這些都已經移交于刑部和大理寺之內。
該流放的流放,該砍頭的砍頭。
在這種鐵證如山的情況之下,朱由校根本懶得再去多看晉商一眼。
他所在乎的唯有一點,那就是自己能夠在這次大規模圍剿晉商的行動當中,獲得到多少的收獲。
“陛下,微臣已經將以八大晉商為代表的奸商逆黨,皆盡抄家下獄。
所有的財產,現已抄沒完畢。
金銀珠寶、古玩玉器、字畫絲絹,再加上宅邸商鋪等資產,共計白銀一億一千兩百六十余萬兩。
除此之外,另有田產五十余萬畝充公。
緝拿四品以上文官和二品以上武官三十余名,其中包括內閣大學士韓爌。
至于晉商家族出身的秀才、舉人更是不計其數,加上奴仆下人等攏共一萬余人。”
周寧手中雖然是空無一物,不過他卻如數家珍地向著朱由校介紹起了此次圍剿晉商的行動。
作為主要負責人,他對于這些晉商的財產自然是清楚至極。
雖然此次收獲了一億一千兩百多萬兩的白銀,但是周寧卻沒有貪墨一絲一毫。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周寧從未自詡什么君子,但是什么錢財該拿,什么錢財不該碰,他的心里面還是十分有數的。
抄沒晉商所獲得的錢財,乃是朱由校準備復興大明基業所用,事關于軍國大事。
周寧眼下深得朱由校的信任,他也曾矢志復興大明,自然不會在這上面動心思。
更何況,先前通寶錢莊和黑石的財產,足夠周寧修行武道的消耗所用了。
他犯不著為了金錢,而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畢竟周寧的根本目標,乃是得到大明氣運的加持,從而使得他那尊神秘黑塔獲得蛻變。
然而即便如此,抄沒晉商勢力所獲得的錢財,卻也讓周寧心中震驚無比。
要知道整個大明王朝,每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就是兩千萬兩白銀左右。
眼下剿滅一個晉商,竟然相當于大明王朝六年以上的財政收入。
怪不得后世人人都說大明亡于財產,如今看來倒也確實是這么回事。
財富大量集中于特權階級手中,而老百姓和朝廷卻都沒錢,這使得朝廷只能向大多數百姓征收賦稅。
一碰到戰事,最終還不得不加派。
于是百姓越發難過,而朝廷的威嚴也越發的下降。
倒是這些士紳商人們,可以趁機大發國難財,倒買倒賣,中飽私囊。
此時此刻,朱由校亦是后怕不已,幸好自己及時鏟除了這些奸商逆黨。
倘若再耽擱一些年頭,這些碩鼠恐怕會直接腐蝕了自己大明王朝的根基。
現如今一下子獲得這么多財富,朱由校至少在接下來的幾年來可以應對任何危機。
各地邊軍不是天天喊著軍餉緊缺嗎,朕直接撥一千萬兩到九邊重鎮。
到了那個時候,各地邊軍還敢不誓死守衛邊疆?
除此之外,朝堂之上的諸多黨派,不是自以為掌控著大明朝的經濟命脈?
尤其是東林黨,不是號稱占據了大明朝最為富庶的江南地域嗎?
有了這相當于大明朝數年的財政收入,朱由校完全可以穩坐釣魚臺,著手一步步地收拾這些政黨。
思及此處,朱由校的眼眸深處也不禁閃過了一抹精光。
在查抄晉商上面得到了甜頭的朱由校,已然將目光放在了朝中的諸多黨派之上。
其中尤以東林黨,最為讓朱由校感到眼熱。
東林黨的勢力,比之晉商可是都要強大不少。
如果能夠將東林黨徹底地收拾掉,查抄東林黨的家產。
那么大明朝最起碼十年之內,不需要在為錢財而感到煩惱。
不過東林黨卻是不同于晉商,晉商僅僅只是一個由巨賈富商所組成的勢力。
雖然他們在朝廷之內也有勢力存在,但是卻并不堅固牢靠,就如同無根浮萍那般。
晉商手握海量金錢的時候,錦上添花者自然是蜂擁而至。
可是一旦晉商失勢,原本錦上添花者,不去落井下石就十分不錯了。
就如同先前,一旦朝廷對晉商動手,那么朝中大臣們絕大多數都選擇明哲保身。
更有甚者,直接翻手選擇了臨陣倒戈。
真正誓死依靠晉商勢力的官員,僅僅只是寥寥無幾的少數人罷了。
但是這東林黨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于晉商了。
想要覆滅東林黨,直接如同剿滅晉商這般動刀子,那是完全不可行的事情。
別的不說,單單這朝堂之上,東林黨就占據了過半的位置。
朱由校總不可能將所有東林黨人士,皆盡打入錦衣衛的詔獄之內吧!
他想要解決東林黨,就只能夠選擇徐徐圖之。
比如說,扶持一方勢力,與東林黨去斗爭。
朝堂之上這些黨派,不是擅于朝爭嗎?
那朱由校干脆就打算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屆時,再由他這個皇帝做裁判,自然可以一步步地打壓東林黨。
現如今朱由校剿滅了晉商以后,威勢正是鼎盛雄厚之時,打壓朝中諸多黨派還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當然,朱由校也不希望看到東林黨倒下以后,什么齊楚浙黨再趁勢崛起。
所以就算是打壓東林黨,也不可能依靠朝中的其他政黨。
這個時候,魏忠賢就是一個十分好用的利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