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躲過一劫
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金陵竟然便成了一道鐵門,任憑童貫使勁了全身力氣,還不能撼動它半分,這可讓他大為惱怒,於是也不要命的猛攻金陵,讓整個金陵之戰變得極為慘烈。
陳十一他們也都是提心弔膽的,而且對待兵士們也變得極為苛刻起來,開始有軍心不穩的人,皆斬之,而後又有不聽軍法者,斬之,有偷懶懈怠者,斬之,一時之間,嚴法並起,陸行兒更是直言,若是精靈城破,則直接自刎於此城,讓所有的明教兵士們都提起了精神,繼續和官兵們斗下去。
一連兩日,官兵強攻金陵城都沒有什麼進展,反而損失極為慘重,近萬兵士皆是在兩日內倒下,讓朝廷官兵統領們都是不敢再攻,皆是勸童貫直接圍而不打,斷了金陵城的前後補給,讓他們自動滅亡。
童貫也有如此想法,但已經遲了,從後面來的那一群明教兵士們開始突破了官兵的封鎖,向這邊襲來,他不得不把西邊和北邊用於攻城的兵士們調過來迎敵,但卻恰好給了金陵兵士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得而出城開戰。
只打了一場,官兵們可以說是一敗塗地,被兩方兵士夾擊著,而且此時又傳來揚州糧倉出事的消息,整個官兵之中皆是人心惶惶的,只堅持了yi'yè,便開始守了起來。
而收站之後的陸行兒他們也都是吐了口氣,因為呂師囊他們來的及時,讓他們終於有一種得救的感覺,而整個金陵城也皆是歡呼起來。
童貫撤軍二十里,在一個小城之處安置,雖然明教的那兩隻大軍開始融合起來,但是他也是毫無辦法,因為自己的死傷太過嚴重,幾次想去試探,都得不到其他將軍們的支持。
這樣過了數日,金陵那邊突然開始行軍,竟然夜襲朝廷大軍,讓童貫頗有些不知所措,他們抵抗了一會,便開始無奈地向北撤軍了,畢竟這個時候出現了太多的問題,官兵們也毫無戀戰之心,士氣喪失殆盡,而將領們也都不願意再糾纏下去,所以他不得不撤退。
陸行兒他們也沒有追擊下去,畢竟以他們現在的實力,還沒有可能把官兵們徹底消滅,而且他們也不能丟下金陵城,所以只是虛張聲勢了一天,便有計劃地撤了回去。
這yi'yè,陸行兒擺宴和呂師囊諸人慶祝勝利,歡歌一片,這yi'yè,童貫捂著頭皺起眉頭向皇帝回報戰事,這yi'yè,金陵城下的那些兵士們嗚咽不止,這yi'yè,撤退的官兵們茫然失措,渾渾噩噩地趕著路。
而這yi'yè,陸平他們還是在這個小城之中的客棧休息著,對那金陵發生了什麼一點不知。
當天還未亮的時候,一部分撤退的朝廷兵士們已經接近這個小縣城了。
陸平這時候也醒了過來,這段時間,他總是睡的不踏實,每一次醒來都有些突然,但醒來之後就毫無困意了,只能慢慢地躺在床上,等待黎明。
好久沒有這麼安靜的休息了,他眨著眼睛,忽然像是想起了什麼,口中「嗯」了一聲。
該做些事情了,陸平心中想道,該為以後做個計劃了。
已經來到這個時代這麼多年了,自己也基本上算是這個時代的人了,但是他從來沒有明白,自己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
在草原上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看那藍藍的天,心中悠悠,想這想那,毫無頭緒,而後因為巧合來到大宋汴京,讀起了聖賢之書,走了書生之道,但是他還是不明白,自己為什麼這樣做,直到有一日給自己找到了一個理由:由文入仕,而後轉武,以求得強兵衛國之事。
不過這種想法實在是太過幼稚了,他沒有考慮到其他的事情,沒有想到這世間之事,並不會如自己所想那般,也不會按照自己設想的那樣發生,一切的事情,都不是自己這個毛頭小子所能掌控的。
當陸平把金陵交給明教的時候,他開始茫然起來了,彷彿對以前所有的事情都開始懷疑了,甚至覺得可笑,曾經在書亭裡面誦經,曾經在太學之中習書,曾經在皇城之中為皇帝講經,曾經在昌化小縣之中為官數載、辛苦維持,而今好像都已經成了嘲笑自己的事情。
做了那麼多事情,又真的做對了嗎?
陸平嘆了口氣,耳邊又傳來小睡均勻的呼吸聲,像是在安睡。
小子多舒適,不需思天下,陸平又有些羨慕起小睡起來,像他一樣,不要想的那麼多,那都是他渴望而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而今,自己不能在這樣茫然下去了,昔日之事就如同輕煙散去,若是要立於世,就必須讓自己繼續的走下去。
陸平心中不停地閃動著,如果金陵城度過了被朝廷破城的一劫,那麼他回到金陵該怎麼辦?該做些什麼事情呢?
陸行兒是較為信任自己的,他現在為陸,是自己最值得靠攏的一個人,至於陳十一就是太過深沉,而且不會輕易相信別人,他的弟弟陳十四還和自己有著深仇,所以這派勢力肯定對自己有著極大的戒心和敵意,至於李天和張浩二人,一個莽撞一個野心,皆是不成氣候,但是必要之時還需要藉助他們。
而且這次如果金陵得保,那必然有呂師囊他們的幫助,他為明教聖陸,一直有不少信徒,而且兵馬不少,可以說是一大勢力,更重要的是之前陸行兒等人答應了周萬寶的要求,奉呂師囊為陸,這等於是把呂師囊變成名義上的明教聖陸,起義軍的總頭領。
他的介入必然會帶來不少風波的,但是明教總體來說,實力大增,如果能夠很好的處理起內政之事,那必然可以與北邊朝廷相抗衡,直至推翻周宋。
陸平凝眉而思,如果要想讓起義能夠繼續下去,就必然要在這群頭領們之中選擇一個人來為陸,而其中最有可能的有三個人,呂師囊、陸行兒和陳十一;
呂師囊如果到了金陵以後,未必能夠指望陸行兒和陳十一他們履行諾言,而且就算別人叫他聖陸,也都是心中不屑,他在東邊起義甚久,並沒有陸行兒他們這麼大的聲勢,所以未必能讓金陵原來的兵士們服氣,未必能為一個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