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棋的不同下法
同樣的一盤棋,在不同的人手裡就會有不同的下法。
這跟人的性格有關係,跟人的背景有關係,跟思維的局限性也有關係。
比如說楊貴平的這盤大活棋,如果交給吳小正來下,他的思路絕對是只保存最重點的幾顆子,其它的統統兌掉,以保存最後的實力,贏取最終的勝局。
而按照楊貴平現有的思路,肯定是棄幾顆,然後活大部分,以保存整體的實力。
只有吳小正才知道,楊貴平的這盤大活棋,想法是大膽,格局也很大,可最終結果卻是很難如願的。
原因在於四個字:大勢所趨。
吳小正決定把自己的想法告知楊貴平,信不信、要不要採用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依我看,咱們湘水的這些國企,不管你怎麼改革,能以國企的形式存貨到最後的,最終很可能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
吳小正先把這一殘酷的結果告知了楊貴平。
「這麼嚴重?」
楊貴平不肯相信,驚疑地看向了他。
吳小正點了點頭。
「為啥這麼說?」
「在市場經濟形勢下,競爭日趨激烈,這種激烈的競爭勢必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衝擊,企業很自然地要面對一個優勝劣汰的淘汰過程。」
「現在市場競爭還剛剛開始,咱們湘水的國企就已經扛不住了,你覺得它們還能繼續面臨更殘酷的競爭?」
吳小正說得非常直白。
楊貴平的信心一下就動搖了。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確實是想放棄少數幾家實在沒法挽救了的企業,來存活更多還有救的企業。
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跟這個年代的大部分官員一樣,始終不願相信,已經存活了幾十年的國企,竟然會扛不住市場的衝擊。
說白了,是官員們的思維還或多或少地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還未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這種轉變,更沒有做好迎接市場衝擊的心理準備。
楊貴平同樣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這樣的僥倖心理。
這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年代,儘管變還只是剛剛開始,但歷史的車輪誰都擋不住。
「在市場經濟時代,能存活的企業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小快靈型的,第二類是大廣全型的,第三類是有較大區域優勢的。」
吳小正還在繼續給楊貴平造成更大的衝擊,這也是在幫他明確思路。
所謂小快靈,是指企業規模小,適應市場快,應變靈活。
這樣的企業,能快速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能準確地在激烈的競爭中很快找到自己的機會,「人家吃肉我喝湯」、在生存中求發展就是這種企業的生存方式。
而大廣全,是指企業規模大、市場份額大,資源廣,產品種類齊全。
這樣的企業,一般來說是行業的翹楚,是屬於市場霸主級的存在。
這樣的企業,它們稍微一點變化,就能引起整個行業的波動。
至於區域優勢就更好解釋了。
比如說吳大廚食品加工廠,它在生產原料上就具備一定的區域資源優勢,比如說一些大型建材廠,它們在一定地域就擁有運輸成本優勢……
吳小正的這些解釋,實際上就是後世總結出來的經驗,楊貴平聽了后,根本就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反駁。
但他不甘心地說:「既然咱們湘水的國企規模小,那往小快靈的方向發展總可以吧?」
「可能嗎?」吳小正毫不客氣地反駁道。
「身為國企,上面有這麼多婆婆管著,稍微大一點的決策,又要請示又要打報告,快和靈這一點可能做到嗎?」
吳小正的理由又讓楊貴平無力反駁。
就以供銷公司為例,能管它的婆婆就有國資辦、企業辦,再加上管人事的組織部門、勞動部門,管它的婆婆實在是太多。
就算出售一個倉庫這樣的小事,也得又請示又打報告,獲批后才能執行,想要做到快和靈,在現有的政策下,確實無異於天方夜譚。
「依你看,那湘水縣的這盤棋該怎麼下?」
「按照未來的發展趨勢,國企的改革只有三條路走,一是下崗分流減負擔,二是關門倒閉甩包袱,三是改制換婆家……」
吳小正再次解釋起來。
所謂下崗分流,這是湘水縣正在走的一條路,目的是為企業減輕負擔,讓其輕裝上陣,以降低成本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但根據前面的分析,這種方式並不是對所有企業都有效的。
關門倒閉就更好理解,就是讓企業直接關門、倒閉,不再讓其成為地方政府及國家的負擔。
這種方法比較殘忍。
所謂改制,就是把國企通過變賣、合作等方式,將其變成合營企業甚至是民企,完全改變其國有企業的性質,不再讓其受體制內的條條框框所限制,從而做到快和靈,以適應激烈市場競爭的需要。
楊貴平倒吸了一口涼氣。
按照現有的政策,下崗分流的路是他主要的選擇,關門倒閉這條路他也敢嘗試,但改制這條路,他暫時是絕對不敢輕易嘗試的,因為沒有政策,也沒有先例。
「那你的意思,我的這個計劃根本就不具備可行性?」
楊貴平已經被吳小正說得很是氣餒了,可他還找不到理由來反駁。
這確實是一件很讓人喪氣的事。
「也不是,你這個計劃大方向是對的,但要講究方式方法。」
吳小正的話又給楊貴平一線希望,他急切地問:「什麼方式方法?」
「九個字:甩包袱,抓重點,找機會。」
吳小正現在越來越有體制內人的風範了,很善於提綱挈領說幾字真言。
接下來自然又是一通解釋。
在吳小正的九字真言里,最核心的就是甩包袱。
對楊貴平來說,現在想要針對湘水縣的所有國企來下一盤大棋,這是很有難度的,最大的難度不在於政策,而在於資金。
所謂甩包袱,就算關停幾家完全沒了挽救必要的國企,讓其不再成為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包袱。
再把這些國企的資產變賣,變賣所得的資金,一部分用來安置這些企業的職工,剩下的部分則可以用來重點扶持幾家還有挽救希望的企業。
又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