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隱士崛起> 第三十七章管承之逃

第三十七章管承之逃

  「兒郎們,趕走海盜,護我家園。」


  賈勛手持一把開山大斧率領少年軍殺進與煮鹽大漢混戰的海盜中,大斧一揮,一個海盜便被砍作兩半,又是一倒拉砸在另一個海盜腦袋上,那海盜頓時腦漿迸裂。


  賈勛手持開山大斧在海盜中殺得不亦樂乎,海盜何曾見過如此勇猛之人,被殺得連連敗退。


  「渠帥,某願為渠帥取此人之首級。」


  索隆在海盜船上請命道。


  管承笑著道:「不急,陳成你帶人去,務必要生擒此人,如此勇武正好做我的先鋒。」


  「喏!」


  陳成當即率領三百人殺上岸,包括之前的兩波人,陸續上岸的海盜已近五百人,這可都是殺過人的悍匪,而不是如管亥麾下的農民軍。


  管承正琢磨著王侗何方神聖,竟然在短時間內訓練出如此厲害的軍隊,莫非是朝廷特意派來的軍將?

  然,朝廷自身難保,各地諸侯並起,正是用人之際怎會捨得把將才派到這濱海之地來?


  管承正疑慮間,突然看到山上旌旗招展,無數手持長矛肩背大木盾的少年從山上衝下來,不久便排成整齊的對列朝海邊這殺來。


  「收兵!」


  李功怎麼敗得?管承並非一無所知,就是被這樣的對列打敗的。


  「渠帥不可,」


  索隆見狀忙道:「渠帥這才是真正的樣子貨,渠帥遣身邊親軍可一鼓而下啊!」


  索隆經歷過李功之敗,知道王侗的少年軍全靠僥倖跟李鴻的反水才得勝,今見管承要收兵忙勸阻。


  「哼!」


  管承冷哼一聲,拔劍道:「汝欲讓某做第二個李功嗎?」


  「渠帥,誤會啊!」


  索隆突然明白管承對自己起了疑心。


  其實管承這個人甚是多疑,如果不多疑他也活不到今天,從索隆出現他就覺得很疑惑,索隆是個無名之輩,先投李功,李功敗,后投管亥,管亥狼狽而逃,今投自己若說沒有陰謀誰信。


  「渠帥,我願對大賢良師起誓,絕無二心吶!」


  索隆情急之下只能拿張角來說事。


  其實他不拿張角來說事,管承未必會說他,可他一說張角,管承立刻紅了眼:「蟊賊,安敢侮辱大賢良師名諱,死來。」


  索隆見證一個忠實太平道教眾的狂熱,管承刺了他一劍,索隆想逃卻被管承親兵給按住,管承一連刺了十幾劍才面目猙獰的道:「把他給我丟到海里餵魚,看誰還再敢輕易侮辱大賢良師的名諱。」


  「喏!」


  索隆的屍體被扔進大海里,索隆的屍體很快沉入海底。


  陳成還沒殺到岸上就聽到鳴金聲只能撤退,岸上的海盜兵早就盼著收兵,當即撒丫子就跑。


  「別放跑一個海盜。」


  殺得還不過癮的賈勛一揮開山大斧喝道。


  「殺海盜。」


  少年軍及煮鹽大漢紛紛大聲呼喝著衝殺到海里,一時間海盜紛紛倒下。


  賈勛衝倒海邊,陳成部已離海有幾十步,懊惱的賈勛直跺腳,此刻若有弓箭定能殺傷更多的海盜。


  可惜弓箭都被王侗帶走,島上並無成建制的弓箭手。


  待孔嵩率對列有些混亂的少年隊殺到,戰事已結束,管承已揚帆回去。


  孔嵩只能帶人打掃戰場,點驗傷亡,發現死的人只有十個,重傷的有十幾個,其餘的都是輕傷,斬首數十級,俘虜的海盜近百。


  管承急得逃走,許多海盜還上船,只能回岸投降。


  孔嵩當下安排醫者給傷員治療,自己帶少年隊押著海盜們掩埋屍體。


  管承來得快,去得也快。


  天偏西的時候,海面上又飄過來一具屍體,少年們打撈上來后發現他還有呼吸,因被海水浸泡,面目有些不太清晰,少年忙把他抬到山上,交給孫神醫治療。


  晚上諸族老來看,才認出此人乃索隆,當下就有族老要殺掉索隆,索隆一出現,先後有李功、管承來襲,此獠絕非好人?


  孫神醫道:「此人病情已穩定,是不是待他傷好后再說?」


  王謙亦道:「此人必是被管承所害,其心中必有憤懣,他日先生若除管承,此人說不定還能派上用場。」


  「不錯。」


  黃單點頭,現在沒人懷疑王侗用兵的手段,現如今已滅掉管亥,又敗管承,滅此二人只是時間問題,重建家園也許就是明後年的事。


  李阿牛道:「那此間事要不要告知先生?」


  王謙搖頭道:「我覺得暫時不用,先生已派人來說要盡收數萬黃巾俘虜,數萬黃巾賊的事可不是小事,這裡的事就不要讓先生操心了。」


  山上的族老皆亦黃單、李阿牛、王謙三人為首,黃單資格最老,李阿牛侄子軍權最盛,王謙的見識最廣,儼然亦是族老的首領人物。


  煙台安置流民之事就是王謙在管理,黃單、李阿牛二老坐鎮芝罘島。


  此刻的王侗並非像李阿牛他們想的那般忙碌反而很輕鬆,數萬黃巾俘虜的遷移不是小事,好在有糧食,有處理政事經驗豐富的黃珍。


  成渾派黃珍率數十郡守府小吏相助,王侗麾下都是學生兵正好相互配合,黃珍沒有這麼累,少年們正好可以學一下如何處理事務。


  然而離開黃縣城下第一日夜就有近百人逃走,少年兵一共一百多,再加上李鴻帶來的近千人,再加上臨時的招募的也不過二千人。


  李鴻臨時招募的黃巾俘虜都是他們村俘虜的鄉民,要麼就是他們姻親。


  其實普通黃巾賊聽說有糧吃還不用造反,早就一心想跟王侗走,畢竟王侗還許諾屯田后可以分得田地。


  管亥也只不過讓他們不至於餓死,而王侗至少能讓他們比管亥時吃得飽,還不用擔心被官軍圍剿。


  第二日吃過早餐又有百十人逃竄,照此下去逃走的人會越來越多,若被山匪得知消息說不定又是一場災難。


  黃珍急得直撓頭,只能來見王侗商議。


  王侗聽完也覺得棘手,端起手中的粥卻喝不下,放下又想喝,連續數次終於讓他想出一個好主意。


  可以用保甲制度,十戶為一甲,十甲為一保,單身的則編以軍隊化,讓大家相互監督,逃一戶其餘人不講則全甲受餓,一甲逃,一保受餓,若有人揭發,則獎勵該人,懲處逃跑之人以儆效尤。


  黃珍聽完不由撫掌而笑:「先生真神人也!」


  王侗笑笑,這不是神人,而是後世消息太爆炸,他不記得這保甲制度是誰出的,反正國人人心不齊,縱有願意跟不願意的,相互監督再好不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