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日本吞併朝鮮(上)
第131章:日本吞併朝鮮(上)
日本怕何富進行毀滅性報復,專門派出專使來忽悠他。而這一切何富並不知道,他現在是在想日本吞併朝鮮的陰謀,那就是準備以朝鮮為跳板。
日本和朝鮮國是亞洲東部兩個隔海相望的鄰國,歷史上紛爭不斷。到了近代,日本從1868年起實行「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國家的道路。
而朝鮮尚處在朝鮮王朝的封建統治之下。那時的日本擴張慾望非常強烈,準備吞併朝鮮,以朝鮮半島為跳板進軍華夏國,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大陸政策」。
因此在明治維新以後,「征韓論」甚囂塵上。日本正式實施侵略朝鮮的計劃是在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開了朝鮮的國門,強迫朝鮮簽訂了《江華條約》。
1894年—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戰勝朝鮮的原宗主國清朝,驅逐了華夏國在朝鮮的勢力,加緊控制朝鮮。
1897年,朝鮮王朝改國號稱「大韓帝國」,朝鮮從此改稱大韓帝國。而此時的日本則逐漸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對於將朝鮮變為其殖民地的要求也就更加強烈。
1904年—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了沙皇俄國,又將俄國的勢力趕出了朝鮮半島,至此日本成為唯一支配朝鮮的外國勢力,為其最終吞併朝鮮開闢了道路。
日本在日俄戰爭爆發后不久,曾強迫大韓帝國政府於1904年2月23日與之簽訂《日韓議定書》,規定朝鮮協助日本對俄作戰,將朝鮮拉進了日本陣營。
同年8月22日,日本又強迫朝鮮簽訂《日韓新協約》(第一次日韓協約),將日本人以財政顧問和外交顧問的身份安插到朝鮮政府。
日俄戰爭結束后,日本又於1905年11月17日脅迫朝鮮與其締結《日韓保護協約》(第二次日韓協約,又稱乙巳條約),剝奪了朝鮮的外交權,設置朝鮮統監府以控制朝鮮,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朝鮮統監,朝鮮由此淪為日本的保護國。
1907年7月24日,日本和朝鮮又訂立了《丁未七款條約》(第三次日韓協約),剝奪了朝鮮的司法權,解散了大韓帝國軍。
經過這短短三年間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大韓帝國已經名存實亡,淪為了日本事實上的殖民地,被日本吞併只是時間問題了。
日本對韓國的吞併自然得到了其他資本主義列強的支持。當時日本和英國關係良好,雙方達成「英日同盟」,因此英國對日本大力支持。
美國表面上對韓國表示同情,實際上為日本張目,1905年7月29日,日本首相桂太郎與美國陸軍部長塔夫脫交換秘密照會,美國和日本互相承認彼此對菲律賓和韓國的支配權。
1905年9月5日,日本和俄國在美國的撮合下籤訂了《朴茨茅斯和約》,俄國承認了日本在朝鮮半島的統治地位。
1907年,大韓帝國皇帝高宗李熙,派密使前赴荷蘭海牙,準備利用第二屆萬國和平會議的機會呼籲列強支援韓國擺脫日本。
但由於歐美列強早已承認日本對韓國的統治,拒絕韓國密使參加會議,同時日本也利用這一事件逼迫高宗皇帝退位,由皇太子李枳繼位,是為韓國的末代皇帝——純宗。「海牙密使事件」表明西方國家在韓國問題上已經徹底倒向日本。
而在韓國內部,也有大批親日派為虎作倀。在政府中以李完用、朴齊純等人為首,他們被韓國人民罵為「乙巳五賊」、「丁未七賊」。
而民間則是宋秉畯、李容九組建的「一進會」,積極推動日本對韓國的吞併。但更多的韓國人並不甘做日本人的奴隸,一批有民族氣節的文武官員接連上疏請求誅殺賣國賊,閔泳煥、趙秉世等大臣為此自殺殉國。
廣大普通百姓更是拿起武器,組織義兵,反抗日本的侵略,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日義兵運動。義兵運動自1905年「乙巳保護條約」簽訂后展開,1907年日本解散韓國軍隊時達到高潮,幾乎全國各地都爆發了義兵鬥爭。
義兵一度在1908年2月圍攻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對日本的統治構成了巨大威脅。日本急忙從國內增援兩個旅團,綜合調動軍、警、憲力量鎮壓義兵運動,並對韓國人民進行血腥的屠殺。
據統監府顯然是縮小的官方統計,僅從1907年7月到1908年底,就殺害了近15000名反抗日本的韓國人。
到1909年下半年,義兵運動逐漸平息下去。鎮壓了韓國人民的反抗以後,以及在日本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成功排擠中俄、剝奪韓國一系列主權、得到列強承認和韓國親日派支持的背景下,日本方面認為吞併韓國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正式將韓國變為殖民地。
1910年8月22日,漢城的日本軍、警、憲全員出動,戒備全城,即使行人密語也要遭到審訊。
大韓帝國政府在昌德宮之興福軒舉行了最後一次御前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李完用、趙重應、朴齊純、高永喜等內閣大臣,還有政界元老代表金允植、宮內府大臣閔丙奭、侍從院卿尹德榮等人,以及皇族代表李載冕等,還有兩名日本人——小宮宮內和國分象太郎參與監視會議。
會議是在警備森嚴、極其秘密的情況下召開的。李完用在會議上說明日韓合邦已經不可避免,並說經過與統監府的交涉,內閣全體大臣一致贊成合邦。
純宗皇帝及皇族代表李載冕也被迫同意,其他皇族和大臣看見皇帝如此,也就不再說什麼了,只有金允植表示不可,他對純宗說:「惟我韓國,非陛下一人之韓國也,不可輕易讓於他人也。」
但這只是消極的反對而已,無濟於事,會議遂匆匆結束。而誓死反對合邦的學部大臣李容稙則被李完用有意不通知出席會議,他後來聽說后,只能捶胸頓足地痛哭而已。
當天下午4時,李完用攜純宗皇帝之委任狀與趙重應前往韓國統監府,向寺內正毅彙報了御前會議的情況后,便與寺內正毅在《日韓合併條約》上分別簽字。
1910年8月29日,條約正式生效,大韓帝國為日本所滅,朝鮮半島也從此淪為日本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