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第796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自己這個宰相這麼多年也不是白當的。這個混蛋敢設計他,就得做好承擔相應代價的準備!
只可惜,梁長史想也不想就搖頭:「郡王剛才吃藥睡下了,李中書您請回吧!」
「那老夫就在這裡等。什麼時候郡王睡醒了有精神見老夫了,老夫再進去!」想玩拖延政策是不是?他就和他們玩到底!
梁長史聞言只是輕扯了一下唇角。「既然如此,那李中書您就先耐心等著吧!」
說罷,他也不走,就帶人守在門口和他對著站。
外頭的情形很快傳到了內院。河間郡王正對著一支看起來明顯是突厥風格的發簪賞玩呢,聽了小廝的話便擺擺手:「無妨,他很快就會走了。」
便拿起發簪往髮髻上一插,再對著靶鏡左看看右看看:「你們說,本王戴上這支發簪,是不是也多了幾分異域風情?」
小廝忙道:「郡王本來就生得好。戴上這支發簪就更好看了。」
「是啊!本王不就是這張臉生得好嗎?」河間郡王說著,忽的又嘆口氣將鏡子放下,「只是,再好看又如何?他們送了東西來,我戴在頭上他們卻看不到。」
真是好生懷念那個軟綿綿的小娘子呢!算算日子,她也早已經出脫為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娘子了,也不知道誰家的小子那麼好福氣,能娶了她回去。
郡王府邸外,李林甫在馬背上端坐沒多久,便聽到一陣噠噠的馬蹄聲傳來。抬頭去看,他便臉色一沉。
「喲,原來是李中書?您近日不是在府上養病嗎,怎麼往郡王府上來了?下官還說等看完郡王就去府上拜望您的呢!」楊釗騎著高頭大馬,得意洋洋的朝他這邊走來。
李林甫突然又覺得心口一陣隱隱作痛。那種熟悉的感覺又出現了!
看著這個將得意明顯寫在臉上的混賬,李林甫恨得直咬牙。
想當初,楊釗不過是以貴妃娘娘遠方堂兄的身份入朝。但他因為不學無術,對朝中事情也不甚了解,所以並不怎麼得聖人看重。是自己,為了向貴妃娘娘表忠心,處處提攜他,教導他官場上的規矩。一開始,他們的確合作愉快,尤其是在對付太子一繫上,那真是一唱一和,不用言語,只消一個眼神就能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
可是,隨著楊家人紛紛崛起,楊釗的官職也越做越大,這個人也越發的洋洋自得,仗著有貴妃娘娘撐腰,竟是連他都不放在眼裡了!近兩年,這小子居然還敢和自己爭起權來!這次自己遭河間郡王陷害,他從中占足了便宜不說,竟然還裝模作樣的派人上門去向自己道謝,口口聲聲說什麼聖人也是關心自己的身體,他也是在幫自己分憂……分你妹!誰不知道這些東西落進你手裡就出不來了?
現在更好,自己才剛來河間郡王府上,他就跟來了。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這小子就是來看戲的!
世上怎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輩?偏偏這條在跟前耀武揚威的狗還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想到這一點,李林甫心頭就又一陣氣血翻湧。
「你……你給我滾……噗!」
本想氣勢洶洶的再擺一回宰相的架勢,結果誰曾想,胸口的痛楚忽的加劇,他幾乎無法承受,便哇的吐出一口鮮血,隨即眼前一黑從馬背上栽倒了下去。
「不好了,楊太僕卿將李中書給活活氣暈了!」
突然間,一聲高喊響起,猛地驚動了長安城的天空。
李林甫再怎麼被削減權力,他現在也還是一國首輔,他在長安城內的根基也是異常穩固的。
這次在郡王府門口的事情發生得突然,但三家的奴僕都看得一清二楚--河間郡王根本就沒出門,府上的人對李林甫也一直畢恭畢敬;唯一和李林甫走得近、還對他出言不遜的只有這個正在處心積慮將李林甫從首輔位置上拉下來的楊釗!更何況,以前楊釗對李林甫也還是恭敬,但現在眼看聖人已經擺出了厭棄李林甫的徵兆了,他便急忙過來落井下石,結果誰曾想第一次出馬就把李林甫給氣得吐血了!
這得多大仇多大恨,才能一開口就把人給氣成這樣?
楊家的人堅稱楊釗其實也沒說什麼,對李林甫還是一如既往的客氣;李家的人卻大叫楊家的人不要臉,過河拆橋有心險惡,並哭到聖人跟前去求聖人裁度;聖人遣人來問河間郡王,河間郡王卻是一問三不知,梁長史也含含糊糊把事情說不清楚。
三家人,三個不同的說法,反正都是出於自保的目的。
然後,長安城內就鬧翻了。
這個年底,崔蒲和慕皎皎遠在邊關,每天就靠盧九打聽來的李家和楊家之間的各種明爭暗鬥來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當然了,現在楊釗背後有楊貴妃做靠山,李林甫又老了,再加上誣陷崔蒲的事情已經在聖人心中扎了根,他門人再多、根基再身後,也終究蹦躂不了多久了。
十月份,楊釗得聖人賜名,改名楊國忠。聖眷偏向誰那一邊,可想而知。
再等到第二年初,朔方軍副使番將阿布思投降漠北突厥部,而現在朔方軍節帥由李林甫遙領。部下叛變,丟臉的自然是李林甫這個上官。捏造證據想要誣陷的人沒有叛逃,反而是他一向信任、數次向聖人舉薦的下屬叛逃了,這不啻於在李林甫臉上狠狠打了一巴掌。楊國忠藉機更是對李林甫大加撻伐,使得聖人對他越發的疏遠了。最終,李林甫不得不自請解除朔方節度使之職,改為安思順接任。
「這個楊釗,還算是做了件人事。」崔蒲輕笑道。
雖然心裡明白,這個楊國忠必定是個比李林甫更小人的小人,但這至少在打壓李林甫這件事上,他還是幫了自己不少忙。當然了,楊國忠之所以會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他和李林甫有舊怨,另一方面則是有楊貴妃在暗中指點。他雖然肚子里墨水少,但腦筋卻轉悠得快。借著這件事,他好好的奉承了崔蒲一把。崔蒲也明白這個人有拉攏自己的意思,卻並未給他回應--這種真小人,他怎會同他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