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相公,你手往哪摸!> 第684章 天寶元年來了(2)

第684章 天寶元年來了(2)

  第684章 天寶元年來了(2)


  「是很蹊蹺。可是,那又關咱們什麼事?有本事他們倒是去跟太子告狀說河間郡王害了他啊!他們敢嗎?這老頭子就是個禍害,眼裡除了自己沒有別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世上就沒有他做不出來的事。現在他這樣也好,省得他回道長安又惹是生非給咱們挖坑。我跟你說,要是他們要來求你去幫忙治病,我是不會同意的!」崔蒲一邊噼里啪啦撥著算籌,一邊心不在焉的回答。


  說著,他突然抬起頭來:「對了,趁著還沒到年底,我再叫人給你做幾身新衣裳吧!翻過年你的肚子就會越來越大了,到時候肯定得做新的,那不如先做幾件預備著。還有大娘子,她現在個頭也是竄得極快,也給她做幾身。」


  慕皎皎目瞪口呆。


  這才幾天功夫,他這個家庭主夫就當得這麼有模有樣了,還連這種事情都給她們籌劃上了!

  和他比起來,她覺得自己這個阿娘做得其實挺粗心大意的……


  「這個咱們年後再說吧,都快過小年了,人家綉坊的人也得休息啊!」慕皎皎好容易反應過來,便小聲勸他道,「你玩這些也別玩得太入迷了。年底了,和嶺南這邊官場上那些人的來往你別忘了。家裡的事情,大娘子也能幫你分擔一些,她也該學著點這些東西了。」


  「你放心好了,這些我心裡都有數!」崔蒲胸有成竹的道。


  慕皎皎便又嘆口氣。「這下,韋刺史只怕年前都走不了了。你這身份就尷尬了。」


  說知府吧,不是知府了。說刺史吧,前任刺史又沒走。那這個年他該怎麼過?又該以什麼樣的身份和別人來往?只怕現在別家也在為這事發愁吧!

  「這樣不也挺好嗎?趁這個機會,我正好看看這些人的反應,也好判斷他們對我是什麼態度。要是主動示好的,以後我做刺史也少不了他們的好處;要是趁機給我找不痛快的,我就先把他們的名字記在小本本上,回頭找到機會再收拾他們!」崔蒲一臉陰險的道。


  但他這模樣在慕皎皎看來只覺得好笑。


  「也行。反正,這些日子你就辛苦些吧!等我緩過來了,我就把屬於我的責任再擔回來。」


  「不用,你只管安心養胎,好好給我生個和大娘子一樣聰慧漂亮的小娘子就行了。其他的我能辦!」崔蒲堅持道,手裡的算籌繼續撥得嘩嘩作響。


  這些事情他才剛上手呢,都還沒融會貫通,怎能這麼快就放下?


  慕皎皎好生無奈,只得暫時應下他。


  因為韋刺史這一病,他們一家子年前果然沒有離開,而是等時間進了正月才整裝往長安去。當然了,這段時間韋刺史的病也沒見好,韋家的一切決定權都落在了韋五郎君這個男丁手上。


  所以,韋刺史的處境可想而知。崔蒲和慕皎皎知道后都忍不住暗地裡都為他鞠了一把同情淚。


  而在這段時間,整個嶺南官場上人們對崔蒲的態度也十分的奇怪。自然是有的人眼見他短短一年時間就扳倒了韋刺史自己取而代之,對他的能力感到嘆服,有心巴結;也有人覺得他野心太大,不是好相與之輩,便刻意保持距離;還有人認定韋刺史好歹也和太子關係不淺,現在韋刺史中風倒下說不定就是他和太子約定好的拖延時間的辦法,便故意抓緊機會對太子表忠心,就崔蒲這個不上不下的身份對他大開玩笑……如此種種,幾乎天天都會上演好幾齣好戲。


  崔蒲好歹也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衝動易怒的長安紈絝了。不管這些人怎麼對他,他都笑眯眯的接受了,但心裡卻早已經將這些人分了等。前兩種大家相安無事,但至於第三種嘛……等他正式接任刺史之後,就直接對他們磨刀霍霍了!

  對於韋刺史被搞下來的細節,外人並不知曉,但裴經略使卻是心知肚明的。雖然事後河間郡王還是一如既往的溫和低調,也不見和崔家有多少來往,但他心裡卻已經把這一切都記下了。再有裴五老爺和裴九郎君這兩個血淋淋的例子擺在眼前,裴家所有人都對崔蒲一家子深感忌憚,原本心裡存在的那點土著的優越感也不復存在了。


  年節時,只要有崔蒲在場的時候,裴經略使必定對他禮遇有加,表明了支持他的態度。


  這個年,就這樣過去了。


  年後,韋刺史一家子在韋五郎君的堅持下還是啟程返回長安。然後,長安那邊也傳來一紙詔令--從今年起,改國號為天寶。今年便是天寶元年了!


  「天寶,天寶,這個國號好啊,真是好啊!」


  將朝廷的詔令握在手中,崔蒲冷笑不止。


  「物華天寶。我泱泱大唐,人才輩出,祥瑞無數,的確是上蒼所鍾情的寶貝。聖人老了,真的是老了。他覺得他前期兢兢業業,將新唐王朝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程度,現在功成名就,可以放鬆的享受了!他這是徹底打算放縱了!」


  慕皎皎心裡也低嘆一聲。


  這個年號的確是唐玄宗人生一大轉折點。年輕時兢兢業業,將國家發展到了頂峰,超越了所有前輩,他心中成就感爆棚也是理所應當的。可是,一旦心中生出了可以停止奮鬥、開始享受這樣的想法,那這個人就完了!而且他不止是一個人,他是一個帝王,他的一切決定都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


  他一旦開始放縱,那就是對整個國家都放手了!如此一來,也就難怪李林甫等人開始作亂,後來的楊國忠乃至養家眾人都跟著胡來,將好好的大唐盛世攪得一團糟。


  可是,這種話她現在也只能在心裡說說。這段早已經被記錄在史冊之中、令多少炎黃子孫為之搖頭嘆息的故事,幾乎早已經深入人心。僅憑她一己之力,她是無法改變的。甚至如果她現在站出來說了這種話,反倒還會被人視作是瘋子吧?

  現在她所能做的也只是將崔蒲招到身邊,摸著他的頭勸道:「你也別想太多了。其實聖人早些年不是就已經露出這樣的端倪了嗎?只是現在隨著年歲越大,他越耽於享受,自然就會越來越沉淪。人心如此,你攔不住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