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親事定了
第26章 親事定了
崔夫人見狀便道:「六郎應該是來看大郎的吧?六郎你說是不是?」
「對,阿娘說的沒錯!兒剛才聽人說阿兄的病已經好了,心中歡喜不已,就趕緊過來想為阿兄賀喜。走到路上,又聽到阿爹的笑聲,就更當是如此,所以……」
「就算是來賀喜,你又為何要鬼鬼祟祟的躲到一旁偷窺?」崔閣老一語直擊重點。
崔蒲頓時啞巴了。
崔夫人又要說話,崔閣老立馬喝道:「你別再幫他說話!這小子也該吃點教訓了!」
崔夫人趕緊低頭不語。
崔蒲頓時哭死的心都有了。早知如此,他就不出來了!老實點在院子里待著不挺好嗎?嗚嗚嗚,現在誰能來救他?
這個想法剛冒出腦海,就聽一個清清淡淡的聲音道:「他應該是被我給嚇到了吧?」
崔蒲大喜——終於有人幫他說話了!
趕緊朝對方送去感激的眼神。但這一看不打緊,當兩人的目光對上時,他赫然發現,這個人不就是方才盯著自己看著,看到他渾身惡寒雙腿發軟發沉到無法逃跑的那個傢伙?
現在再次被她盯上,那種熟悉的感覺又來了!
啊啊啊,早知如此,她還不如不幫他說話呢!
這個時候,慕皎皎的目光又盯上他的臉移不開了。
光天化日之下,她的雙眼直勾勾的盯著崔蒲,如此醒目的畫面著實叫人無法忽略。崔閣老忍不住問道:「慕娘子,小犬是不是哪裡得罪你了?你請只管說出了,我一定讓他向你認錯!」
「沒有,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慕皎皎搖頭。
「那為什麼……」
「我發現,他也長得很好看。」
慕皎皎說得沒錯。崔蒲的確生得極好。
原本崔閣老就身量挺拔,五官俊美,年少時就是長安城裡風度翩翩的美男子。人到中年,那一身氣度更被多年的官場經歷打磨得雍容有度,雅懷有概,屬於走在人群里也會自動吸引旁人注意的那種。
崔蒲繼承了他七八成的美貌,那雙狐狸一般的眼卻同趙姨娘的彷彿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便更給他增添了幾分靈動的味道。這樣的少年郎,光是往那裡一站,就有十分的風流韻味,這也是他為什麼每次去平康坊都大受歡迎的原因所在。
慕皎皎雖然已經被方才崔閣老的俊美震驚過一次,但面對改良加強版的崔蒲,她還是忍不住又發痴了。
崔閣老聞言再度撫掌:「慕娘子大有魏晉之風,老夫實在是喜歡!」說著,他雙眼忽的一亮,「對了,不知慕娘子可曾婚配?」
「曾經許過人家,但因為我從小身體不好,對方擔心我無法生育,便將親事換到了我還家寡居的阿姐身上。」慕皎皎道。
「這麼說,你現在並無婚約在身?」
慕皎皎搖頭。
「那可真是太好了!你尚未婚配,正好老夫這個兒子也沒有定下婚事,既然你喜歡他,那老夫不如就成人之美,讓你們配成一對,慕娘子你看可好?」崔閣老樂呵呵的道。
聞聽此言,崔蒲只覺一陣驚雷在頭頂滾過,劈得他外焦里嫩,頭腦轟轟。
他的親事……居然就這麼定下了?還是和眼前這個丫頭……對了,她是誰呀?他根本就不認識她好不好!而且看她這小身板,身無二兩肉,眉眼也細細小小的,這才幾歲?有十二了嗎?讓他娶她,那他還得等多久?更何況,他可是立志要娶一個豐腴妖嬈的妻子的啊!但這個丫頭,她這輩子只怕都與豐腴妖嬈無緣了吧?
他不要娶她!
崔夫人等人聽了這話也都大為驚訝。不過崔夫人馬上就揚起笑臉:「老爺這個法子好!慕娘子醫術超群,如今又治好了大郎的病,咱們用錢財回報未免太俗。難得她能看上咱家的郎君,以後兩家若是結為秦晉之好,這不愧為最好的報答了。」
這樣一來,不僅報了慕皎皎治好崔葏腿的恩情,順便也將她給拉到了我方陣營里。一個醫術出神入化的女子作用有多大,光是隨便想想就知道。而且,反正聯姻的不是她的親生兒子,她樂得順水推舟。崔家別的不多,庶子庶女卻是數不勝數的!
崔蒲頓時哭死的心都有了。
這叫怎麼一回事?牆倒眾人推嗎?他直到現在還不知道還不知道這個女人是誰是誰啊!怎麼他的一輩子就要交代了?
他趕緊朝慕皎皎送去兩道憤恨的目光,以眼神告訴她他是不會娶她的,他討厭死她了!
慕皎皎接收到了,當即眼睫低垂:「婚姻大事,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女不敢擅作主張。」
言外之意就是——她心裡是同意的,但這事還得崔家和慕家長輩說去。
崔蒲立馬眼前一黑,恨不能直接暈死算了!
他今天真不該跑出來的!他後悔死了!
崔閣老聞言連連點頭:「瞧我,果然年紀大了,居然連這麼重要的事情都給忘了。慕娘子你說得對,這婚姻大事,必須有媒妁之言。回頭我就請媒人上慕家說親去!」
慕皎皎便點點頭,不再多言了。
崔蒲越發的頭昏腦漲。
眼看著崔閣老說完話,都要領著慕皎皎回去看崔葏的狀況了,也沒人來問過他的意見,他心裡頓時覺得憋屈得很——這明明是他的親事啊,而且他就在跟前呢,為何阿爹根本連他的想法都沒問問,就直接拍斷定論了?難道在阿爹眼裡,他的地位還不如跟前這個小丫頭?
他猜對了。在崔閣老眼裡,慕皎皎這個學貫古今、醫術超群的女子比他這個只會吃喝玩樂的兒子要有用多了!他除了出身崔家,還有哪一點能和慕皎皎相提並論?能娶得慕皎皎為妻,那都是他上輩子燒了高香了。要不是因為慕皎皎喜歡他這張臉,他都覺得慕皎皎配這個兒子虧了呢!
這門親事,他是打定主意一定要辦成了!
和他打著同樣主意的人還不少。
就在慕皎皎前腳剛進了閣老府,後腳消息就傳入了長安城裡許多人家內,其中便包括一直在探聽著慕家動向的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