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月港抗倭奇俠傳> 第24章 月港崛起

第24章 月港崛起

  公元1398年,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病逝,皇太孫朱允炆承繼大統,改年號建文。建文帝登基之後,立刻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人密謀削藩。周王、代王、齊王、湘王、岷王等先後或被廢為庶人,或被誅殺,同時又以邊防為名調離了燕王的精兵,準備削除燕王。


  燕王朱棣本就不服這個乳臭未乾的小皇帝,在他的心中早也已經有了稱帝之念。這時,作為幕僚的姚廣孝給朱棣獻策,建議以「清君側」的名義,舉「靖難」的旗號,率領八百府兵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一路勢如破竹直到佔領了南京。


  建文帝見大勢已去,只好在皇宮中布下疑陣,借放火自焚趁亂逃出宮廷流落民間,隱跡深山古寺削髮出家。他本想卧薪嘗膽等待時機,豎皇旗起義搶回本屬於自己的皇位。可沒想到,這位四叔做起皇帝來卻頭頭是道,將整個大明江山管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昇平。朱允炆遁入空門日久,心懷慈悲為懷之念已深,他不願看到大明百姓再受戰亂之苦,最後決定放棄奪帝念頭,從此隱居深山老林終其一生。


  靖難之役勝利后,朱棣革除建文年號,繼續使用「洪武」紀年,同時下令盡復建文朝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次年1403年改元永樂,登極皇帝位。


  朱棣即位之後,武功昌盛,先是出擊安南,后又親自五入漠北攻打蒙古以絕後患。在文治上,則下令編寫《永樂大典》,三年即成。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派遣宦官鄭和為正使,王景弘為副使,率水手、官兵兩萬七千八百餘人,乘「寶船」六十二艘,遠航西洋。明朝艦隊先後到達占城(今越南南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及錫蘭等地,經印度西岸折回返國。


  當時的明朝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因此吸引了眾多海外國家,出現了各國爭相來朝的盛況。1405年,由於貢使日多,朱棣下令解除部分海禁政策,重新設置市舶司。於是,在福建、浙江、廣東分設來遠、安遠、懷遠三市舶司,負責接待各國來使,而於京師設會同館以待國賓。為了與各國來人交流,同時還設置了四夷館,專掌翻譯各國及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以後又於永樂五年至三十一年的二十多年間,先後七次出海遠航,經過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聖地麥加。這就是偉大的鄭和下西洋。


  永樂五年,朱棣下詔在北京修建宮殿。永樂七年朱棣御駕巡幸北京,在北京設立六部與都察院,並在北京為逝世的徐皇後設立陵寢。經過十幾年的經營,北京初步得到了繁榮,並於永樂十九年正式遷都。


  1424年朱棣駕崩,由大兒子朱高熾繼位,史稱仁宗皇帝。朱高熾即位后,改年號洪熙,開始了一系列改革,這些改革都與朱棣在位時的政策手段背道而馳。首先,朱高熾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並恢復一些大臣的官爵。其次,遵循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片板不得入海」的旨意,不僅禁止民間私自出海,同時也禁止官船出使東西洋。


  本來有所放寬的海禁政策再次被明廷嚴行禁止,以海為生的沿海居民不得不選擇「走私」的形式冒險出海。當時的月港地處九龍江下游的江海會合之處,其港道由龍溪縣城八、九都地的月溪之濱起始,沿南港順流往東,經過海門島航至九龍江口的圭嶼,然後再經嘉禾嶼(今廈門)即可出外海。再加上月港僻處海隅,俗如化外,朝廷鞭策莫及,官府管制鬆懈,這樣的地利之便成為了沿海居民進行「走私」的首選海港。


  1425年,在位僅一年的朱高熾病故,傳位給朱瞻,史稱明宣宗,改年號宣德。明宣宗在位的十年間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朝中有楊溥、楊士奇、楊榮主持政局,史稱「三楊」。當時可謂是「海內清平,萬邦來朝」。1442年後,宦官王振開始擅權,1449年發生震驚天下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的弟弟景泰帝果斷任用于謙擊敗瓦剌,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后又經歷景泰、天順兩朝的經營恢復,國力有所回升,到明朝中葉孝宗時期再次大治,此時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對外復立哈密等衛,歷史上稱為「弘治中興」。


  期間,隨著海外貿易的不斷繁榮,月港已然成為了民間「私通」海外、「私販」番貨的貿易商港而被明朝政府所重視。到正德年間,明王朝再次出現了中衰跡象,直到嘉靖初期時,朱厚熜重新推行新政,政治及國力才一度有所恢復。但因嘉靖末年,君臣矛盾突出,社會各種矛盾萌發,沿海倭患頻頻發生……


  嘉靖九年(1530年),巡撫都御使胡璉議移巡海道駐漳州府,在月港對岸的海滄(今廈門市海滄區)設立海防機構——安邊館,每年委任通判一員駐守,以鎮壓走私活動。


  嘉靖二十六年,佛郎機番船泊於浯嶼水寨,巡海道柯喬、知府盧璧、龍溪知縣林松發兵攻船,不克。時漳州、泉州輒往月港貿易,官軍通販愈甚。總督閩浙都御史朱紈厲行海禁,捕獲私自出海通販商人九十餘人,由巡海道柯喬、都司盧鏜就地問斬。由此,佛郎機番船才不得以駛離福建沿海。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巡海道柯喬奏議設縣治於月港。但由於月港海岸曲折蜿蜒,港汊交錯一時未受倭患波及,致使設縣計劃擱置。


  嘉靖二十八年,有倭寇駕船揚航直抵月港安邊館,壯士陳孔志授檄往援,乘巨艦首當其衝,橫艦於海面阻擊,最後被倭船火炮擊中。倭寇也因此調轉船頭逃遁而去,月港倭患自此開始。


  嘉靖三十年(1551年),柯喬先在月港搭蓋巡海機構,取名「靖海館」。靖海館與安邊館隔江相望,同屬一位通判管治,這位通判則需往來於九龍江上,行走兩地進行治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