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求賢若渴
由於長期以來,國內出口的紡織品都是以質優價廉為特色。
所以西方人對華夏產品都是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便宜,耐用,沒有科技含量。
姜大鄴也不指望短時間內,去改變西方人這種認識。
既然如此,就用西方所熟悉的品牌去賺他們的錢。
鋒列株式會社75%的股份也不少了,況且,生產基地也放在了華夏。
京綿集團主攻亞非拉市場,鋒列株式會社主攻西方囯際市場,兩不耽誤。
更雞賊的是,姜大鄴雖然賣了專利授權,但還是留下了一手。
把最關鍵的反應酶——味精做了一次外觀改良。
他把味精融合成一個大方塊,然後按照比例,在外面加了一層黑色的合成聚酯纖維,美名其曰為保護罩。
在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時,按照說明書的比例,直接丟進反應爐即可。
他還輕描淡寫的告訴大家,裡面的反應酶有劇毒,不能接觸空氣,不能見光,否則後果自負。
鋒列株式會社的技術人員聽他如此一說,心都涼了半截。
不能接觸空氣還好說,不能見光,那還研究個屁啊!
姜大鄴這心思就是:你們就算是研究出來了,那又怎樣?
能繞開這個專利壁壘嗎?
老子至少還噁心了你們一段時間。
不過,最後這些技術人員還是被他以各種各樣的名義調離了崗位,回到RB去了。
反正鋒列株式會社也算是他的了,生產廠家也放在了華夏。
沒有他的命令,這些反應酶很難泄露出去。
鋒列株式會社的股票在二級市場就是垃圾股,買進來都嫌占倉位。
加上西瓜太郎又拋售出來的一部分股票,就算是有人暗中收購,市場情緒反應並不激烈。
姜大鄴準備了四五十個賬號,不到十天就把股票買齊了。
半個月後,鋒列株式會社公司發布聲明,獲得了「皇者纖維」的唯一授權。
並且公布了「皇者纖維」的材料特徵,以及應用前景。
公司的股票在當天的漲幅就達到了250%,很多證券公司即刻就把鋒列株式會社列為A+++評級,升值潛力無限。
同一時間,東麗集團、雪利爾公司、鍾紡合纖、富士紡等公司的股價瞬間飄紅(跟華夏相反),有的甚至一個點一個點的往下跌。
儘管北半球冬天已過,但這時候,正是鋒列株式會社爬坡產能的最佳時機。
今年冬天的國際服裝市場已經可以預見,將會是「皇者纖維」一枝獨秀,獨領風騷。
姜大鄴也趁機向國家申請組建了一個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規模龐大,足足招聘了五六百名科研人員。
以原先被「軟禁」的那些科研人員為主,研究各種各樣的高分子材料配方。
研究的對象包括巨能碳鋰電池材料、紡織材料、納米技術、石墨烯晶元等等。
有了之前的「化學基礎知識概論」,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就有了全新的思路和探索方向。
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實驗,再實驗,所有產出的論文,都歸他們實驗小組所有。
姜大鄴只要求有專利權在手,就徹底放任不管了。
天賦這種東西,只能是放任自由,才有可能會全面爆發出來。
在沒有生活和工作壓力的情況下,科研人員會把最大的心思放在自己的興趣所在上,也間接促使發明和創作的效率最大化。
姜大鄴為了提高自己在國內的聲望,在國內創辦了一個名為《巨匠》的純中文科學期刊。
期刊為月刊,專門收集國內外各個學術領域的精華論文刊登,只接受漢語的論文。
它雖擁有國際上最高的獎勵制度,卻沒有任何與之相匹配的SCI影響因子。
姜大鄴卻不在乎這些,他只想把自己所有的科學基礎知識,分階段性,一步一步的刊登在上面。
他只要求國人認同,不在乎西方人的眼光。
就現階段而言,sci論文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
你說你的學術水平在某一領域達到國際水平,卻沒有sci論文來證明,是缺少說服力的,是很難得到學術界圈內人士認可的。
足見,sci論文地位之高。
發表SCI論文不僅要求科研搞得好,而且必須還得有一個好的英語功底。
這是在國內是最不容易發表的期刊。
SCI論文本身來說,華夏科研工作者大多面臨英語能力匱乏的缺陷。
尤其對於年齡大和專業性強的科技工作者來說,內容不是問題,英語往往成為了制約的瓶頸。
SCI論文對華夏大部分科技工作者來說依然是神秘的,難於發表的。
正基於此,大部分科研機構、高校等單位引入作為評價標準,這也是有失公正的。
雖然這是缺少人為干預的評價標準,但把天賦和時間浪費在學習毫無用處的語言上,這明顯有些得不償失了。
雖然使得華夏科研可與國際接軌,培養科技工作者運用SCI官網進行現有論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詢與搜索的習慣。
但也制約了華夏的科技水準,使科研人員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在外語上。
間接的也讓教育部門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外語上,讓許多數理化方面的天才學生在半路上腰折了。
姜大鄴創辦這個純中文的科學期刊,就是想讓更多潛在的天才被發現,被重視。
《巨匠》每半年一次的評審活動,會選出一批獲獎者,並且刊登在人民日報和各地方的主要報紙上。
獲獎者可根據論文的等級得到巨額的獎金。
論文等級分五個檔次,特等100萬人民幣,一等50萬人民幣,二等10萬人民幣,三等5萬人民幣,四等1萬人民幣。
這些獎勵金額,以後會隨著華夏的發展不斷增加。
「只要你敢想,你敢寫,你敢寄,我就敢給!」
這就是《巨匠》口號,低俗,銅臭味十足。
為了宣傳《巨匠》,姜大鄴什麼也不顧別人怎麼看了。
在全國範圍的主要報紙上和學術期刊上,他花費了2000萬人民幣,買下了整整一年的廣告位,就是為了宣傳《巨匠》。
他還把二氧化碳製冷壓縮機和「皇者纖維」技術論文都放在了《巨匠》第一個月的期刊里,希望能有點效果。
他要讓國內所有的科學研究人員,或者是高天賦的學生才子們注意到,有這麼一個純中文的科學期刊在等待著他們。
不管是那些人是想著發家致富,也或者是想著名揚萬里,姜大鄴都不在乎。
他就只求大家在投稿時,能夠第一時間想到《巨匠》。
華夏眾多期刊做不到的事,他姜大鄴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巨匠》抬上去。
這已經不僅僅關係到他的顏面,也是為他後面的全面布局,打下良好的基礎。
知識畢竟是死的,只有學會了才能靈活運用,才能不斷的發展黑科技。
姜大鄴可不想自己也變成一個書獃子,所以求賢若渴的他,才把《巨匠》抬出來,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