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章

  與在貝利亞的冊封下建國的其它公國不同,雷雅王國從一開始就是個完全的獨立國,其基礎的部族國家甚至擁有比貝利亞王國更加悠久的歷史。不滿拉茲的高壓政策而起義的廣大民眾,因為得到了巫女一族的救助而皈依了貝利亞教,但因為雷雅王國居於東北三國的盟主之位,所以對周邊的獨立小王國而,對雷雅王國的信賴要甚於貝利亞王國。


  另外,這一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拉茲?貝利亞兩大國的軍事要衝兼緩衝地帶,作為無直接交流的兩國的中途站,通商以及往來過客繁盛,經濟上的條件也是得天獨厚。


  當時的國王卡爾曼是個非同一般的野心家,他打算把長女阿爾緹米亞嫁給貝利亞王家的嫡子阿雷斯,以王家外戚的身份干政,最終支配貝維克同盟。阿雷斯王子愛好學術而不關心政治,而且性格上有些軟弱,可以說這也助長了卡爾曼的野心。


  但是對此懷有恐懼的貝利亞王國內的封建貴族們,向國王哈梅爾七世請願,希望廢長立幼,立次子默迪亞斯為儲君。對他們而言貝利亞王家是至高無上的,深怕阿雷斯成為雷雅王的傀儡,國政被其壟斷。


  阿爾緹米亞公主年僅11歲時就遠嫁給了當時15歲的阿雷斯。這不光有政治婚姻的原因,也有出於把持人質的考量。但是阿雷斯深愛著他的幼妻,除了她之外的女性連正眼都沒瞧過。在她17歲時長子貝爾納德出生,19歲時生下長女阿娜絲塔西亞,22歲時生下次子弗雷迪。在子女的環繞下,夫妻二人在王都巴雷姆塔茵幸福的過著每一天。雖然對雷雅王和諸公爵的對立感到心焦,但享有賢王美譽的貝利亞王堅持把問題壓了下來,外界一致認為其治世無可動搖。


  但變故還是發生了。王國曆600年,第32代貝利亞王突然駕崩。因其已高齡64歲,一開始大家都認為是病死的。但貼身的老侍從突然留下遺書自殺,遺書中所記「老奴被阿雷斯王子強逼,給國王下了毒」使得王宮一片嘩動。


  受默迪亞斯王子之命,內務卿帕德魯夫立即逮捕阿雷斯,並公告要在諸侯會議上進行審判。阿雷斯的妻兒則被軟禁在自家宅邸,但此舉遭到了以納爾維亞公爵為首的諸侯的反對,只得決定在事實查明之前,將阿雷斯的妻兒交給雷雅王家保護。


  以這一天為界,曾經無比幸福的一家就此被推進絕望的深淵。當時阿雷斯33歲,阿爾緹米亞29歲。而年幼的三個孩子,貝爾納德12歲,阿娜絲塔西亞10歲,弗雷迪僅有7歲。出席諸侯會議的卡爾曼王,用因憤怒而發顫的聲音大聲批判道:「這是蠶食王國的腹黑諸侯們的陰謀!一有什麼事就敵視我們這些新加盟的同盟國,不斷的向國王陛下進讒言,見陛下不聽讒言,居然大逆不道地弒君,還將罪過嫁禍給嫡子阿雷斯殿下,這全是帕德魯夫伯等默迪亞斯王子派諸侯們的惡毒的陰謀!」


  先王除了阿雷斯王子,與正室之間還有一個孩子,就是默迪亞斯王子。他比阿雷斯小2歲,性格與其兄正相反,有著文武雙全、勇猛果敢的美譽,同時也有狡猾、暴虐的批判。


  但是在這戰亂的時代,比起柔和的阿雷斯,諸侯們當然更支持作為武人立過功勛的默迪亞斯。另外,他的妻子是王國內的名門——尤托利亞出身,這也成為了7公爵支持他的一大原因。幾天後,因連日來的爭論而身心疲憊的諸侯們接到了一份驚人的通知:被軟禁在王宮內一室的阿雷斯王子承認了自己的罪行自殺了。在他留下的遺書中,寫有「我以一己私利殺害了父王。現在指名由舍弟默迪亞斯擔任下任國王。希望諸侯們輔佐舍弟,不要讓國家走錯了方向。默迪亞斯喲,我的妻兒就拜託給你了。雖然我們兄弟勢同水火,但我是信賴著你的。願我們的王國永遠繁榮。」


  王子因胸膛被室內裝飾用的寶劍貫穿而亡。以雷雅王為首的阿雷斯派諸侯們怒斥「遺書是偽造的,王子是被默迪亞斯派的人處刑的」,主張下任國王應由阿雷斯的嫡子貝爾納德擔任。但是默迪亞斯派的諸侯則聲稱「罪人之子無權繼位」,諸侯會議決裂。貝維克同盟諸國就此走上了內亂之路。


  反對默迪亞斯繼承王位的王國貴族們,與東北3王國、北部7王國加強連攜,擁立起以受雷雅王國保護的阿雷斯嫡子貝爾納德為正統國王的政權。他們自稱為貝利亞王國,但歷史上稱之為東部同盟。總兵力10萬有餘。


  相對的默迪亞斯派,王國軍5萬與7公國軍5萬合起來,同樣也動員了10萬的兵力。他們也自稱貝利亞王國軍。雙方從此在王國東部不斷發生小規模衝突。


  貝利亞內戰開始3年後。在流經王國東北部的賽瓦爾大河,擁護貝爾納德王子的東部同盟軍與默迪亞斯王子率領的貝利亞王國軍展開了會戰,雙方死者合計一萬餘人。在這次戰役中,東部同盟軍的實際領導者雷雅國王卡爾曼戰死。東部同盟軍雖然敗北,但傷亡慘重的王國軍也無力進行追擊,戰鬥陷入了膠著狀態。默迪亞斯見東部同盟因卡爾曼的戰死而開始動搖,遂向東部同盟盟主——貝爾納德王子送去了請求休戰的書簡。信中陳述了內戰的悲慘情景,希望以對話的形式解決問題。


  貝爾納德雖聽從外公之言當上了反默迪亞斯派的盟主,但這三年間,看到國土荒廢、人心波亂、無辜的人受苦的樣子,開始對外公雷雅王抱有疑問:這場戰爭真是正義的嗎?正在他苦惱之際送來的這份書簡,使他毫不猶豫的前往會場。


  但是所謂的休戰交涉其實是默迪亞斯的奸計。交涉團剛到達不久就被逮捕,在王宮裡被軟禁了兩年多,然後以叛亂者之名被送到了邊境伯米內瓦那裡。貝爾納德王子在這之後的12年間,作為流放邊境者度過了那段嚴酷的歲月。


  貝爾納德被捕后在王宮度過了約2年半的軟禁期。這段期間生活環境比較充裕,也是在這段時期與珍娜親近起來。他的優遇有數個理由:希望內亂終結的巫女的存在、默迪亞斯的妻子同情貝爾納德(她是虔誠的貝利亞教徒)是主要原因。貝爾納德15歲被捕17歲被流放。流放時珍娜8歲,沃爾肯斯18歲。


  貝爾納德與珍娜的婚約是由先王哈梅爾在珍娜出生時定下的。先王的本意是希望這能使他們兩兄弟和睦相處。珍娜是在這段時期得知婚約之事的。當然其父默迪亞斯一點也不想履行婚約。後來,二人再會時已是15年後的事了。


  因賽瓦爾河的戰敗失去兩位盟主的東部同盟從此失去了向心力,北方諸王國轉投默迪亞斯門下,王國內颳起了肅清阿雷斯派的暴風。雷雅王城內保護著長公主阿爾緹米亞及其孩子們。


  默迪亞斯懷柔放話說只要交出她們,他就不治雷雅王國的罪。雷雅二公主——精靈之炎的使用者、魔法騎士菲里阿奴則要求釋放貝爾納德並保證阿爾緹米亞母子的安全,否則決不投降。與其丈夫本古里安、哥哥阿雷庫特一起堅守雷雅城。默迪亞斯的王國軍數次攻城全被打了回來。此後菲里阿奴她們與下屬的騎士、魔道士們一起保護阿雷斯的妻兒達一年之久。


  稍微轉移下話題,為了下文敘述,得先交代下王國和教團的關係。貝利亞教團在這次內亂中是保持著中立的立場的。這是因為當時的巫女、席爾法?布隆緹因結婚致使神性衰弱,先王的死因究竟是如默迪亞斯所說是阿雷斯王子下的手,還是如雷雅王所說是默迪亞斯的陰謀,關於事情真相的神寓一直都沒有降下。


  但是到了604年7月獨生女薩納琪婭誕生后,席爾法暫時恢復了神性,根據她得到的神寓,判明了殺害先王的是拉茲教團。教團將此事實告知給了雙方,併發布巫女的教書呼籲立即休戰。


  打算利用內亂削減以雷雅為首的同盟諸國的實力、最終徹底排除政敵阿雷斯的勢力的默迪亞斯接到教書後,發誓「只要教團承認我是新王,由巫女給我舉行戴冠典禮的話,我就和阿雷斯派停戰並不治他們的罪」。但是他剛繼位為第33代貝利亞國王,就馬上著手肅清阿雷斯派的諸侯。對此震怒的巫女席爾法向默迪亞斯發出警告「立即停止鎮壓並釋放貝爾納德等人,否則將逐出教門」。


  根據艾爾塔那法典,貝利亞國王有一絕對條件是他必須是貝利亞之子。被巫女逐出教門,也就意味著被剝奪王位。默迪亞斯親自前往神殿請求寬恕,發誓遵從巫女之命。但是7天後,一群來歷不明的人入侵巫女的神殿,將產後力衰的巫女席爾法及其身邊的數十名修女殺害,享年27歲。席爾法的女兒薩納琪婭由當時在巫女的神殿擔任見習騎士的帕拉米提絲拚死救出,被送到了席爾法的丈夫、光輝騎士團長迪尼姆德那裡。


  迪尼姆德率領光輝騎士趕到了神殿,但那裡已經被國王直屬的士兵所封鎖。次日,默迪亞斯國王向全同盟發出了巫女的訃告。「現場留有刻著拉茲紋章的劍,此次兇案無疑是拉茲帝國所為。加害我們的光之女神、敬愛的巫女的,就只有崇尚暗黑神的拉茲了,我們豈能放任此等惡行。我在此宣布,貝維克神殿的門打開了!同盟諸侯遵從盟約立即準備聖戰!半年內做好軍備在佩西爾王國薩奇利亞要塞集結!」


  貝利亞教團也支持國王的決斷,命令配下的神殿騎士團準備聖戰。巫女席爾法已不在人世,她的女兒還不到一歲,所以接受不到神寓。無論諸侯、聖職者,還是黎民百姓,所有的貝利亞的子民都相信這是拉茲帝國所為。但是只有一個人,曾伴於巫女左右的帕拉米提絲知道真相。慘劇前席爾法曾親口對她說「國王馬上就要來殺我了。事到如今已無法阻止。你趕緊帶著薩納琪婭逃出去」。


  她將這一事實告知給了席爾法的丈夫。迪尼姆德向教團請求揭發默迪亞斯的罪行,但是幾位司教以「居然相信一個年少見習騎士的話要來彈劾國王,實在是大逆不道」為由免除了迪尼姆德光輝騎士團長的職務,並將他逮捕了起來。他後來越獄,投身於反默迪亞斯的戰鬥中去了。


  從神殿的地下牢中把迪尼姆德救出來的是曾是他部下的光輝騎士們。當中也有見習騎士帕拉米提絲的身影。魯本當時還是司祭,也為了這次越獄穿針引線。


  以後還有詳述,帕拉米提絲在到迪尼姆德身亡為止的約3年間,一直在他身邊照料著他。也就是在這段時期,她習得了光輝騎士的技能。年幼的薩菲婭則託付給了魯本,在納爾維亞神殿養育成人。


  巫女擁立默迪亞斯為王合乎法理。因為正當的王位繼承者阿雷斯指名默迪亞斯做下任國王后自殺。雖然因為暗殺巫女而失去其正當性,但默迪亞斯拒不承認。


  巫女的神殿的警備本來十分森嚴,但得到假情報說海蘭德的神殿遭到原住民的襲擊,迪尼姆德率領光輝騎士團出擊,因此被鑽了空子。後世認為這也是默迪亞斯的策略。他的政治手腕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天才級的。


  因為庫雷曼皇帝的旨意,拉茲帝國沒有介入貝利亞的內亂。他和貝利亞先王都是優秀的君主,雖然二人沒有直接的交流,但在他們在位期間,沒有爆發過一次大規模的戰爭。


  但是狂信的拉茲教皇烏魯巴努斯背著皇帝放出刺客,殺害了先王哈梅爾。


  他希望就此兩國陷入戰爭的泥沼。但庫雷曼擔心東方國境會發生變故,下旨不許介入貝利亞內亂。這一政策一直貫徹到605年貝利亞入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