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和尚入宮
和尚們跟著李公公一路走進殿中,見到皇帝和太後便行禮:“貧僧參加皇上參加太後娘娘。”
“高僧們不必多禮,快快請起,李公公,掌坐。”皇帝再見故人自然心裏也是高興,親自下殿去將幾個和尚 扶起,還忙著讓李公公掌坐。
和尚們起身後,倒也不與皇帝客氣,坐在殿中,上次他們來宮中已是很久之前的事了,那時紀涵柳還是紀涵柳,並不是喻問凝,所以和尚們自然認不出單卿月。
“多年不見,皇上和太後身體可還安康?”和尚們故意這樣問,就是為了不引起皇帝的懷疑,太後那夜秘密召見這群和尚,便是為了讓自己的計劃順利發展。
和尚們這一問也確實打消了皇帝的懷疑:“一切都好,不知高僧們什麽時候來的宮裏?”
“噢,今日剛剛才到,便急匆匆的來拜見皇上,沒想到太後娘娘也在不知皇上身邊這位。”和尚不知單卿月是誰,但知曉南軒國的皇帝風流成性,說不定身邊的這位又是皇帝新納的妃子。
皇帝寵溺的看著坐在自己下側的單卿月,李公公連忙回應著高僧的話:“瞧老奴這記性,竟忘了向高僧們介紹,這位是皇帝新納的嬌妃,喻宰相的女兒。”
李公公介紹完了單卿月,單卿月用著自己的招牌笑臉向幾位高僧略微的點了點頭,以示敬意,高僧也看了單卿月微微一笑,這就算打完了招呼。
待和尚與單卿月行完了禮,皇帝便又繼續問到:“幾位高僧遠道而來,不知是為了何事?”
皇帝說到這裏,太後的心裏一顫,自己那夜買通了幾個和尚,紀涵柳的命運如何,便要看這幾個和尚能否贏得皇帝的信任了。
太後一定盯著眼前的那位高僧,雖然麵上依舊沒有什麽變化,但捏住茶杯的手卻是用力到極致,單卿月隻當是看熱鬧一般,心裏沒有多大的反應。
和尚不動生息的看了太後一眼,太後也淡淡的看了和尚一眼,沒有被旁人看出什麽端倪。
“啟稟皇上,貧僧們前幾日在五台山看到京城天空上的雲有所異動,日日如此,這也引起了貧僧們的警惕之心,便一同算上了一卦,這卦。”
皇帝由於知曉皇家之前每次大大小小的祭祀都會請五台山的這幾位高僧,這幾個和尚說的話,皇帝在心裏自然也是重視。
和尚臉上顯露出為難的神色,沒有將後麵的話說出來。
“這一卦是怎樣,高僧隻管直言便是。”皇帝心急的問著和尚,太後從始至終都沒有開口與和尚交流一句,心裏也不著急。
和尚雖然還是麵露難色,但既然皇帝已經開口相問,和尚自然也不敢再與皇帝打著謎語:“貧僧啟稟皇上,京城上的雲日日出現異動,貧僧們發現是有一妖孽作祟,遂馬不停蹄的趕來京城求見皇上。”
皇帝聽到“妖孽”二字,眉頭一皺,太後則表現的更是驚訝:“高僧所言,可是實話?”
“出家人不打誑語,事關南軒國的國勢,若是沒有萬分把握,貧僧們也不敢太過草率。”和尚這話說得幾位真誠,皇帝本也十分信任他們,便也不敢不信。
單卿月聽到和尚說京城中有妖孽出沒,一想便想到了紀涵柳,之後便又聯想到了太後,太後對紀涵柳一口一個妖女,這尤非,又是太後的詭計?
雖然心裏這樣猜測,但單卿月不了解這些和尚的來路,也不敢妄下判斷,便一直端坐在皇帝身邊,不插嘴這件事,隻當熱鬧聽著。
“那高僧可知道這妖孽如今在何處,會給我南軒國帶來何種傷害?”皇帝心裏有些著急,太後也表現出焦急的神情看著這些和尚,但願,這次自己的計劃不要落空。
和尚雙手合十:“阿彌陀佛,慚愧的是,貧僧們也暫且不知這妖孽具體在京城的藏身之所,這也是貧僧們匆匆趕來京城的一個原因,妖孽在京城,貧僧們便也隻能今日京城後才能知曉這妖孽如今具體在何地。”
這和尚說完,坐在身側的一個和尚又緊接著說到:“這妖孽的煞氣太強,以至於能引起雲層的異動,若是這妖孽一直都藏匿在京城不被除去,貧僧恐是會是後患武強,這煞氣會嚴重消減南軒國百年的運氣,嚴重時也可能會禍害平民百姓。”
太後知曉和尚們故意沒有將話說的太滿,好給皇帝留下一絲絲的幻想,也能讓皇帝心中明白這事的嚴重。
果不其然,皇帝聽到這妖孽的害處,緊皺著眉頭,閉著嘴不吭聲,太後見皇帝這樣,假裝心裏很是焦急,皇帝也知太後將南軒國的江山社稷看的比性命還重要,肯定不會多疑什麽:“皇帝,事不宜遲,便讓幾位高僧在皇宮擺壇,尋找那妖孽吧。”
皇帝心裏對於這些不請自來的和尚還有著一絲絲的懷疑,並不開口回應太後。
太後也正是擔憂皇帝不相信這些和尚說的話,便又勸著皇帝:“皇帝,高僧們一直都為皇家所用,難不成皇帝還對他們保持著懷疑?”
皇帝的眉頭始終沒有鬆懈過,聽著太後的勸說,皇帝自有一番見解。
“母後說的倒也不假,朕並不是不信任高僧們說的話,隻是這事若是被朝中的大臣們知曉,定會變得人心惶惶,朕恐怕妖孽還未除,南軒國上下便已經亂了。”
太後也覺著皇帝這話說得不無道理,但太後為了能達成自己的目的,還是要繼續勸說著皇帝:“皇帝這樣想固然有皇帝的道理,但若是對那妖孽置之不顧安,哀家恐怕更是人心難安。”
皇帝又繼續考量了許久,單卿月雖然心中不確定這和尚會不會是太後故意用來除掉紀涵柳的手段,但自己也對紀涵柳恨之入骨,便附和著太後:“皇上,以臣妾看,太後娘娘說到更有理些。”
單卿月說完又向皇帝撒了個嬌,皇帝心花怒放隨即答應了太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