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族長壓力大> 第八十七章 做主的桂五(上)(第一更)

第八十七章 做主的桂五(上)(第一更)

  等桂五叔侄回到桂家,兩房便都知曉桂重陽買鋪面之事。


  梅氏鬆了一口氣,有了產業,就有了進賬,就算以後桂重陽不通農事,科舉上沒有斬獲,也能勉勵維生。


  梅朵自是與姑姑一樣,之前也擔心桂家長房生計,姑姑將田產大頭給了她做陪嫁,如今桂家只有七畝地,桂重陽又不是能下地的,沒有收入以後喝西北風去嗎?

  桂家二房這裡,則是心思各異。


  即便之前大家猜測桂重陽的銀子不止五十兩,可也沒想到他會闊綽成這樣,直接就能置辦起兩個鋪子與一個宅子。


  倒不是有人惦記桂重陽的銀錢,只是不免猜測桂遠這些年在南京到底做了什麼?怎麼攢下這些銀錢。


  桂重陽沒有說將那兩處鋪子與一個宅子歸公之類的話,「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他還是懂的,不過卻說了開吃食鋪子,讓桂秋與周丁香經營之事。


  桂二奶奶與桂二爺爺到底是經事的老人,這一聽就明白過來怎麼回事,都望向桂五。


  桂重陽十來歲年歲,曉得什麼,這肯定是桂五這個做叔叔的安排的。這樣安排,周家能樂意?


  反倒是楊氏,聽了不免擔心:「這周丫頭能幹是能幹,可眼看到了說人家的時候,這到時候撂挑子怎麼辦?」


  桂五道:「嫂子,我想要給秋兒說周家的丫頭,嫂子瞧著那丫頭可入眼?」


  楊氏卻是愣了,帶了幾分遲疑道:「這周家是鎮上的,哪裡會將閨女說到鄉下人家?」


  雖說周丁香性子爽利能幹,比梅朵更符合楊氏對兒媳婦的期待,可到底「門不當、戶不對」,她是想也沒敢想過。之前她留心的,也不過是楊氏那邊的堂侄女、族侄女們。


  桂五道:「我既是敢提,就有把握。咱們家在村裡,可秋兒不是在鎮上?以後又在鎮上開鋪子,與周家結親也能有個照應。」


  楊氏這才露出驚喜來:「沒有更好的了,真是想也不敢想,多謝老五想著你侄兒了!」


  「聘禮這裡,嫂子與爹娘看著辦,鎮上的鋪子,重陽說了,就叫秋兒與周家丫頭看著,給秋兒兩成乾股。」桂五道。


  桂重陽說的是給周丁香一成、給桂秋一成,不過在周丁香是要說給桂秋的,直接說給桂秋也不差。


  這時搖頭的卻是楊氏:「這也恁多了,就是給一半也夠了。」


  倒不是楊氏窮大方,而是她擔心兒子分紅太多長久不了。親兄弟,明算賬,那鋪子與買賣畢竟是桂重陽的。


  桂二爺爺也道:「給他兄弟幫忙,還分什麼紅?」


  桂二奶奶猶豫了一下,卻沒有開口。不分紅,難道讓桂秋給桂重陽當長工?可這分紅,又似在占桂重陽便宜。


  桂重陽道:「那鋪子要是自家人不用,直接租出去,一年二三十了兩銀子;要是這小吃鋪做好了,卻能翻一番,就是給秋二哥分兩成,也是我佔大便宜了。我馬上就要入村塾讀書,只有交給秋二哥打理才放心。」


  桂五道:「就這麼辦,我已經與周師傅提了,周師傅也看好這一攤,不攔著秋兒與周丫頭過來幫忙。」


  桂五自從回到桂家,就是一家子的主心骨,他既然這樣說,別人也就不再啰嗦了。


  楊氏驚喜之餘,不免忐忑,對桂二奶奶道:「娘,到底是鎮上的閨女呢,這聘禮怎麼給?要不要去打聽打聽?」


  桂二奶奶瞪了楊氏一眼:「再是鎮上閨女,也是小兒媳婦,沒有越過大兒媳婦的道理!」


  楊氏這才醒過來說錯話了,忙去看梅氏與梅朵。


  梅朵手中拿著綉棚,低頭專心繡花,只做不知。


  梅氏卻不是個愛挑理的,對楊氏笑了笑。


  楊氏不好意思起來,低聲跟梅氏解釋道:「妹子,嫂子沒有別的意思,這不是怕咱們家高攀了周家,太寒酸了叫人笑話嗎?」


  梅氏點頭道:「嫂子放心,我沒有誤會。」


  反正銀子在桂二奶奶手中,最後由桂二奶奶做主,梅氏也不擔心周家的聘禮真的高過梅朵。不說她這個姑姑不會樂意,就是桂重陽也不會允的。


  果然,就聽到桂重陽狀似無意道:「就是給出金山銀山,難道別人不知道咱們是村裡的了?沒必要打腫臉充胖子,就比照著春大哥的例,略減一等便是了。」


  桂二奶奶聽了,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而是望向桂五。


  桂五點頭道:「長幼有序,重陽說的有理。」


  桂二奶奶拍板道:「那就六兩銀子做聘禮,另外與周家說清楚,等秋兒成親就給他們分家,家裡幫不上他們小兩口什麼,也不佔他們什麼,以後他們賺的都讓他們自己攢去。」


  並不是桂二奶奶大方,這兄弟分家是尋常,有的就是這種直接成親後分出去,有的則是父母故去後分出去。


  桂秋十五歲上鎮上做學徒,家裡也沒有能幫助他什麼。就是這門親事,也是桂五幫忙找的,家裡也不過是一份聘禮,再多卻是不能了。


  老太太是個明白人,曉得桂五與桂重陽叔侄都有些銀子,可也沒有想著「均富貴」。


  桂重陽那裡不用說,是隔了房頭的,算是兩家人;就是小兒子這裡,家裡只養到十一歲,就出去做童養婿,即便這些年有些繼續,也是不知道吃了多少辛苦攢下的。身為父母,不能幫兒子什麼,再去扣兒子的積蓄就太過分了。


  對兒子能做到這樣,對於孫子輩老太太自然也能做到盡量公平,家裡幫不上什麼,也不會去「劫富濟貧」剝削哪一個。


  如今桂秋與周丁香接了桂重陽的鋪子,每年都有兩成分紅,要是不分家的話,少不得這份錢來拿到家裡,到時候怎麼分配,都會有人如願有人不如意,與其到時候因為銀錢傷了和氣,還不如從一開始杜絕。


  桂二爺爺素來尊重老妻,聽了也點頭道:「正當如此。」


  楊氏卻是皺眉:「這哪裡有一成親就分出去的?新媳婦進門,總要一家人一口鍋里吃幾年飯,情分才深些。」


  桂二奶奶道:「秋兒以後成家,肯定要常住鎮上,怎麼一個鍋刨食兒?」


  楊氏道:「秋兒在鎮上,她媳婦也在鎮上?」


  桂二奶奶道:「不留在鎮上照看秋兒,還回來村裡?這一大家子人,也不缺她一個。」


  楊氏依舊有些怏怏,梅氏見了不免擔心,楊氏是什麼意思?是覺得「多年媳婦熬成婆」想要兒媳婦侍候?真要是這個念頭的話,小兒媳婦不在跟前,會不會開始使喚長媳?


  梅氏看了眼梅朵,梅朵依舊在繡花,可是全無平日幹活的利索,這半天也沒有綉好半片葉子。


  桂二奶奶勸道:「方才你不是還擔心『門不當、戶不對』嗎?如今有了這一條,不是剛好?就是因為沒有誰家的新媳婦進門就直接分家的,所以才能讓周家明白咱們家的誠意。」


  桂五插話道:「爹,娘,嫂子,要不然你們同我去鎮上住吧,一家人在一塊,到時候秋兒成親也留他一起住。」


  桂五之前就有這種打算,只是想的不是現在,畢竟這兩年自己要讀書,照看不到家人。他原想著考個童生出來,想個營生在鎮上安頓下來,再接父母過去奉養。


  如今見楊氏捨不得兒子分出去,桂五便想著那樣一家人直接去鎮上也不是不行。


  桂二爺爺搖頭道:「我不去,鎮上有什麼好的?」


  桂二奶奶也擺手道:「就是,不去,我們在村裡待了一輩子了,可不想臨了臨了再挪地方。這才十幾里路,你們什麼時候想回來就回來住幾日,莫要折騰我們這些老骨頭了。」


  意外的是,楊氏竟然也不希望搬家,道:「鎮上誰都不認識誰,做啥都要花錢買,哪裡有村裡日子過得自在?」


  桂五頗為意外,望向桂重陽。


  桂重陽道:「反正這兩年我要在村裡。」


  桂遠去年十一月病故,現在是七月,才過了九個月,桂重陽要守二十七個月父孝,還有十八個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