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嫡女世子妃> 第一百七十二章、昭華起疑

第一百七十二章、昭華起疑

  新年的熱乎勁兒還沒過去,蘇映芙便帶著幾個護衛,去了邊關。


  朱承瑾早已為她打點好一切,還有一件事兒,便是程側妃又找到朱承瑾,試探著打聽程少卿的事兒。


  程側妃一句一句,無不是示弱。


  「郡主可憐我,想我親近的人,也只剩下兄長一個。」「打小相依為命的,這次他娶了孫雅,也並非是自願。」


  「程側妃娘娘,不必再說了。」朱承瑾抿唇一笑,「側妃娘娘謹小慎微慣了,我懂你不想得罪人的心思,尤其孫雅還是你的嫂子。可是娘娘今日能將我的行蹤告訴你嫂子,來日呢?千防萬防,沒有日日防著家裡人的道理。我可不願意日後去哪兒,都被外人知道的一清二楚。」


  朱承瑾不會因為孫雅而遷怒程側妃,但是她也絕不會容忍自己的隱私被侵犯。


  古代信息不發達,但是不代表消息傳得不夠快。恰恰相反,這個年代最多的就是到處打探消息的人。


  「郡主看在我往日為王府……」


  「側妃娘娘,」朱承瑾臉色已然有些冷了,「功勞我可以給你,但是你不能要,邀功行賞,不是聰明人的做法。」


  程側妃面色煞白,知道多說無益,便也退下了。


  朱承瑾與崔然道:「想是王妃娘娘最近寬仁許多,讓這些人都覺著我與王妃娘娘好說話了。」


  周皇后寬仁不寬仁?怕是沒人敢說不,並且周皇后多年所作所為也都被人看在眼裡,皇帝偏心賀氏,尚且不會說周皇後有哪裡失職。但是誰敢這麼到周皇後面前求情呢?

  「郡主您是往日太過隨和,這些人還都以為,您還是原先那麼好說話的呢。」崔然這些日子也並無半分不虞,過年了皆是喜氣洋洋的,不怪程側妃挑著這個時候來求情。


  朱承瑾與崔然道:「現在說這個,可能崔姑姑不愛聽。但是我得提一句,再過個把月,我便出嫁了。到時候崔姑姑若是跟著我過去,對我倒是有好處,省下許多心思。可是我也不能不為崔姑姑打算一二。我想著,過段時間,請皇祖母將崔姑姑調回宮裡。世子妃或是郡主身邊的人,總不如宮裡太後身邊女官來得身份貴重。」


  「郡主為我打算,我如何不領情,」崔然還是婉言推拒,「我願意跟著郡主,還有個小心思。不僅是現在不想談婚論嫁,我一向想看看塞外風光,想著隨著郡主一起,還可遊歷四方。若是進宮,太後娘娘為我賜婚,無論是嫁給了誰,多麼美滿姻緣,想必也就是個京官。這一輩子如何出得了這京城呢?」


  朱承瑾知道這是理由,嘆息一聲,滿堂與珠玉便纏上來了:「郡主為崔姑姑安排,那我們日後可怎麼辦?」


  「還能虧了你們不成?」朱承瑾感嘆這些丫鬟,是一個比一個機靈,見著主子有些不虞便湊上來打趣,「你二人日後,我都找個好人家給趕緊嫁出去,省的在我眼前心煩意亂的。滿堂聒噪,先嫁了滿堂。」


  主僕幾人打鬧不提,卻說四皇子自打宮宴之後,竟然有堂而皇之的進出宮門了。


  原本皇帝說的就是不准他入朝堂,不給他加官進爵。可是帶在身邊——沒人能不準皇帝帶個兒子在身邊吧,就是有御史說了幾句,皇帝也權當耳旁風。


  實在不是別人的功勞,皇長孫算是首功。


  那日宮宴,自然有人將皇長孫抱給皇上看了一眼,襁褓里的孩子,忽略他腿不能動,還是極為討喜的。更何況這是皇帝的長孫,何況前幾天蘇淑妃說的話也是,這是皇長孫,又不是皇嫡長孫,日後反正是……蘇淑妃說的含蓄,皇帝想的卻直白。的確,這是皇長孫,並非太子所生,日後無緣大位,殘缺一點,也是好事兒。只是委屈了自己的愛子,皇帝便拿著這事兒與蘇淑妃說。


  蘇淑妃恨不得恪昭媛跟四皇子一起死了乾淨,可是這時候卻不能這麼說,是以才有四皇子復寵一事。其實四皇子從未失寵,失寵的不過是計謀算計皇帝的恪昭媛罷了。


  隨著四皇子復寵,林念笙好似這才明白皇長孫的作用。


  再要回來?


  皇帝或許不置可否,但是張側妃早已拉攏了有力的外援,如何肯讓她。


  搶兒子不成,林念笙便要奪權。


  可是林念笙空有個正妃名頭,張側妃是皇帝賜的權,四皇子如今的一顆心又牢牢拴在張側妃身上,林念笙的院子,不過是初一十五應個卯。


  而馬庶妃,家裡仍舊不停的送銀子過來,是以也有一席之地,三個女人一台戲,四皇子府這齣戲尤其熱鬧。


  而五皇子與五皇子妃躲過了顏家的事兒,便要休假了。


  五皇子等不及,還在正月便要去江南巡遊,皇帝如何也不能這麼輕易的放他走了,隨意給了個宣撫使的差事,道:「如今江南災後事宜,你替朕去看看。」


  寧郡王臉都要皺成苦瓜了,回府跟媳婦兒一說,陳望舒道:「王爺怎麼笨了,既然這是差事,那是父皇的恩旨啊。咱們還有那一個月的假呢,這可不算在咱們的假里。」


  寧郡王一拍腦門兒,道:「王妃聰慧!」


  夫妻二人收拾行裝,正月初六便下了江南。


  「我可真羨慕寧郡王夫婦,說下江南這便走了,」昭華公主說起話來總是直率,「我這輩子怕是也去不成江南了。」


  「常聽人家說,『煙花三月下揚州』、『春來江水綠如藍』,可是咱們京中女子,誰有真正親眼見過江南美景呢?」或許是要大婚,或許是知道日後昭華要遠嫁,朱承瑾與昭華相處時間驟然多了起來,如今幾乎是日日要到宮裡。


  可是周皇后精神一直不大好,更不好在她面前提起昭華遠嫁的事兒,二人還是常在壽康宮。


  太后笑道:「我倒是去過江南,四五十年前的事兒了。彼時我還是少女呢,去江南訪親友,隨著父兄一道。江南的確有股文人氣概,黛瓦白牆,一草一木都透著文弱堅韌。江南亦是美女輩出,以纖腰、素手、嫻雅為美。」


  一旁坐著的羅婕妤,是非要湊上來的,此刻也笑道:「我也讀過詩句,說是『楚王好細腰,宮人皆餓死』。他們推崇的美人,哪有我們京中的女子,大家閨秀。」


  這話雖是沒什麼不對的,但是細細一想,如今宮中可是不少江南女子。


  難道皇帝是昏庸楚王?

  再想想,江南沈氏,這裡太后是,朱承瑾她娘是,聽了羅婕妤的話,昭華嘲諷一笑:「羅婕妤書念得不少,可是不解其意,這點倒是不如羅昭儀了。」


  羅昭儀輕飄飄看了一眼羅婕妤,「哪裡的話,嬪妾只不過是閑暇翻書,比不得姐姐。端雲公主的才學,可是姐姐親自教授的呢。」


  有這麼個師傅,不怪端雲總被嘲笑。


  羅婕妤心有不甘,卻不敢怎麼反駁,只是嘟囔一句:「聽說柔然那邊更是不通文采呢。」


  太后臉色變了,有些話,皇帝皇后說得,景豫郡主說得,甚至四妃說得。但是羅婕妤不可說,每別的,不僅是她之前、她女兒之前便與昭華有過嫌隙,更是因為羅婕妤身份不夠。


  沈太后是一進宮便當皇后的主兒,羅婕妤這等人在她心裡,的確不夠身份品評她孫女,更別提當面說遠嫁柔然的事兒了。這不是給昭華心裡添堵呢嗎?


  太后淡淡道:「柔然民風淳樸,我瞧著他們那個太子,也是文質彬彬的人。若是能與我國修好,那便是天大的好事一樁。」


  見羅婕妤還是面帶不情不願的,朱承瑾給出了會心一擊:「不過要說來也是,前些天居然有人傳言,說皇伯父早就知道柔然要聯姻,所以特意先將端雲姐姐嫁了出去。」


  其實端云為什麼早嫁,這裡面原因誰都知道。搶了景豫的夫婿不說,還編造齣子虛烏有的事兒,逼得皇帝不得不賜婚,若是皇帝不心軟一點,就是賜死了。


  宮外這股傳言來的莫名其妙,不知道內情的百姓還真以為端雲公主受寵至極,更甚於昭華公主呢。


  朱承瑾接著笑道:「其實即使端雲姐姐現在沒嫁人,尚且待字閨中。人家要娶的,也是嫡長公主。」


  言下之意,你端雲,連和親的資格都沒有,就別幸災樂禍了。


  果然,這話才是最大的殺器,羅婕妤當場一口氣就要提不上來,最後臉色變了幾遍,強撐著告退了。


  在場人都心道,趕緊走吧。太后也直接道:「看你臉色不好,下去好生休養著吧。」


  好生休養這句話從太后嘴裡說出來,意思就是,你羅婕妤身子不適,別伺候皇帝了。又要幾個月見不著皇帝的面,羅婕妤如何不懂,咬碎了銀牙,也只能壓抑著情緒轉身走了。


  她走了,羅昭儀也看出來太后心情不大好,她對於這些人而言,到底還是外人,不好久待,也識趣道:「嬪妾去看看羅婕妤,可別什麼事兒都讓她悶在心裡。」


  「去吧。」


  這哪是勸羅婕妤,這分明是火上澆油去的。


  但是太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宮裡人誰不精明,誰願意給她求情呢?

  太後轉而說起給昭華準備的東西,景豫到底日後還在她身邊,首飾什麼的只管慢慢添上。可是昭華卻不一樣,太后嘴裡說這是好親事,不是逼得沒法子了嗎?帶著不舍握住孫女手腕,「當初你母后說周家的事兒,沒想到竟然耽誤至今。若是哀家當初……」


  「這事兒不怪祖母,」昭華一笑,「孫女以往不大信命,可是如今卻不得不信,想必我也是天生的一國后命呢?」


  「我的孫女,你與景豫都是祖母的心頭肉啊,何況你母親如此,皇帝又偏心老四,哀家不忍吶。」太后說著,幾乎落淚。


  昭華聲音輕柔,道:「皇祖母,孫女有個想頭。」


  「你說。」


  「孫女想著,那鳳凰淚讓母后這些日子精神好了許多,我想帶著景豫妹妹親自去向清塵大師致謝。」


  朱承瑾微微詫異,之前可沒說這事兒啊。


  太后已然點了頭:「應該如此,能讓皇后精神好些,清塵本該重賞,可是他卻說出家人不求富貴,哀家只能幫著寺廟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也算是咱們的心意,你如今親自道謝,是件好事兒。」


  昭華與朱承瑾當即便出宮往相國寺而去,朱承瑾總覺得昭華笑意有些不對勁兒,道:「姐姐,可是清塵大師有什麼不對?」


  「沒什麼不對,才最讓人生疑。」昭華面色漸冷,「你不覺著他一直在為我們娘兒仨人打算嗎?從太子弟弟與四皇子相爭,到母后的身體,再到我的婚事。他皆有插手,雖然我不能肯定,但是我派出去查探的人,說是有幾個神秘人總是進出清塵的院子。上次還派了人去江南,他一個出家人,不重名利,手也太長了些。」


  關於清塵的身份,那段歷史,實在是不被人提起,即使是朱承瑾也沒刻意去了解過安國公家以往的歷史。


  京中人對這段大多是諱莫如深,昭華更不知道自己親娘以前還有個初戀真愛了,也沒料到這初戀不是個官公子,不是個窮小子,居然是個和尚。


  昭華公主與景豫郡主到的時候,劉夫人與金縷浮煙樓老闆娘正跟清塵稟報,聞言道:「主子,奴婢們先退下了。」


  清塵身著僧袍,袖子寬大,衣袂翻飛,恍惚還是當年清雅的國公府公子。


  「不必了,最近她一直在查我,想必是有了什麼線索。」清塵瞞著身份到如今,安國公倒台之事怎麼可能沒他的插手,最近昭華公主即將和親,他不準備繼續將身份再隱瞞下去。周皇后,快要不行了,他要給昭華一個安心。即使周皇后不在,即使昭華遠嫁,即使景豫郡主去了邊關,這京中還有他清塵,為太子盡心竭力的謀划。


  「請公主與郡主入內。」


  昭華和朱承瑾一進門,看見劉夫人二人忍不住多看了兩眼,劉夫人二人站在一邊,不像香客,反倒像是婢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