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嫡女世子妃> 第一百六十七章、報復尚且未完

第一百六十七章、報復尚且未完

  端雲公主經此一事,臉面全無,回宮找到羅婕妤狠狠哭了一場。


  邊哭邊恨,委委屈屈道:「母妃,您說,景豫為何非與我過不去。不就是摔了根簪子嗎?再怎麼珍貴,她也不能如此落我的面子啊!女兒再怎麼說也是公主,不僅皇祖母偏著她,就連皇伯父也……也……」


  羅婕妤道:「快別哭了。」


  若是以前,羅婕妤必然要跟著一起痛罵一頓景豫郡主霸道,可是如今羅婕妤卻對端雲也帶上些許不耐。「若不是你鬧出來的事兒,我在宮裡也不會如此舉步維艱。」


  「母妃如何艱難了?」端雲擦擦眼淚,難不成宮裡還有誰敢明目張胆的欺負羅婕妤不成?

  「如何艱難?」羅婕妤自嘲一笑,「如今高位都是些什麼人,你難不成不知道?貴妃陳氏,淑妃蘇氏,本該賢德二妃更進一步,硬是被這二人居上了。沒瞧出來為什麼嗎?」


  端雲哪顧得上宮裡的事兒,根本沒怎麼思索。「能因為什麼,不就是蘇氏受寵嗎?」


  「我常說你聰明,怎麼嫁了人之後反而……」羅婕妤對自己這個女兒真是越來越無話可說,「陳貴妃、蘇淑妃無子。」


  陸賢妃、顧德妃一個育有三皇子一個育有五皇子,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原因也在於此。


  「若是蘇淑妃日後有……」


  「既然已經是淑妃,日後想必是不能再有子嗣了。」


  二人說話,羅婕妤又恨其不爭,「你看看景豫,你還是公主呢,她都能給你父皇批閱奏章,你呢?整天就知道家長里短,跟章迎秋玩心眼兒,就不能在你父皇面前多露露臉,也不至於說被人欺負。」


  「我倒是想,可是父皇的御書房,我如何進得去?」端雲道,「父皇也不會讓我去的,我如今是外姓人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每回讓你做什麼你就推脫,對了,你舅家弟弟的差事找好了嗎?」羅婕妤兄長生了幾個孩子全是不學無術的男孩兒,年紀差不多大,如今都到了娶妻的年紀,可是無寸功在身,只有求著端雲才能拖人找個職位。


  端雲笑道:「託了侯夫人,她不是要離京了嗎,那邊鵬城也缺自己人呢,要將二弟三弟都帶去。」


  「那敢情好,你待會兒就去跟你舅舅說這個好消息。」


  與此同時,瑞親王府里。


  侯夫人不是第一次與見到李嫻與白瀲灧,只是以往都沒什麼交談,如今能與她們坐在一處,談及的話題,多是侯大人即將上任的事兒。


  「侯夫人這次隨行帶的都準備好了嗎?丫鬟也得帶幾個常用順手的,不然生活上可不方便,」津北侯夫人以往也是隨著津北侯天南海北的闖過來,叮囑的都是生活上的小事,「對了,侯大人從京裡帶了誰家公子去?」


  京官去外地上任,帶上誰家貴公子賣個人情,到了上任的地方也能得到本地的一些幫忙——但凡大家族,哪個城裡沒幾家親戚呢?

  侯夫人含蓄道:「受端雲公主之託,這次帶了兩位羅家公子。」


  「羅培玉的兩個兒子?」津北侯夫人有些詫異,「端雲推薦了自己兩個表兄弟,只顧親戚不顧侯大人嗎?」


  「這二人素來有些紈絝我是知道的……」侯夫人也擔心著丈夫未來的前程,「只是,沒那麼不靠譜吧?」


  津北侯夫人都不用與朱承瑾交互眼神,笑道:「這倒是讓我不大好說了,我與羅家,沒什麼深仇大恨,只是為了侯大人考慮,侯夫人還是多打聽打聽。」


  這話說得,欲語還羞。


  侯夫人心裡如同被撓痒痒一般,出了瑞親王府,猶豫再三,「不去公主府了,調轉馬頭,咱們去老爺那兒。」


  端雲再上瑞親王府,是氣勢洶洶殺過去的,問罪而去。


  侯夫人打聽清楚了,自然不願意讓侯大人再帶著兩個無惡不作的紈絝子弟去,再說了,她現在剛與景豫郡主攀上了關係,自然不願意再回到端雲公主的陣營。


  津北侯夫人那些話,難不成景豫郡主不知道?知道了卻不阻止,這就是暗中的提醒,也是明示讓侯夫人站隊了。若還是帶著羅家兩個公子去,不僅給自己添麻煩,也再也進不了朱承瑾那邊的小圈子裡,這對侯夫人來說,無異於是一個打擊和損失。


  「妹妹倒是好悠閑!」端雲見朱承瑾前來迎接自己,一派清閑的模樣,「你為何勸侯夫人不帶我舅家兄弟去鵬城上任!」


  端雲以為,朱承瑾最起碼會解釋一二,這樣自己也有理由讓朱承瑾略作補償,最起碼給自己舅家弟弟們找個正經職位。


  「勸,倒不是我勸的。」朱承瑾並沒有想要解釋的意思,坦然承認,「但是的確是我的意思,怎麼,姐姐若是不服氣,大可去皇伯父面前告我的狀。」


  「你以為我不敢嗎?」端雲冷嘲,「我們現在就去父皇面前分說清楚,你敢不敢!」


  「等著姐姐呢,」朱承瑾利落道,「我沒什麼需要準備的,現在就可以進宮,姐姐先請吧。」


  真要進宮?端雲有些微愣,但是話一句句逼到如今,再說不進宮已經是不可能了,她不禁皺眉,自己是不是……踏進了景豫的圈套里?


  朱承瑾就是特意要帶著端雲進宮呢,到了皇帝面前,看看到底是她朱承瑾錯處多,還是端雲做的不地道。


  端雲在馬車上想了十八種哭的樣子,到了皇帝面前,還沒說上幾句話,便抽泣道:「父皇給女兒做主,女兒知道,女兒不如景豫妹妹聰慧,景豫妹妹入了朝堂,可以為父皇分憂,而我沒用。」


  這一番委屈訴苦,皇帝牙都要酸倒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哭哭啼啼跟著景豫一道進宮,不知道的還不以為是景豫怎麼欺負了你。本來你二人就被外面傳說不合,如今豈不是坐實了這則傳言?」


  「父皇,女兒只是……」端雲仍舊帶著哭腔,「女兒是委屈罷了,這事兒……原本就是景豫不對,她怎麼可以憑藉自己在朝堂上,就逼迫侯大人換了隨行官員呢?」


  「哦?」這事兒實在太小,皇帝壓根就沒關注,但是也知道景豫並非這樣的人,「景豫,你來說,偏聽偏信不可取。」


  「皇伯父聖明,自然不會偏聽偏信,」比起端雲一句話哭五次的頻率,朱承瑾含笑不緊不慢的語調,就讓人聽起來心裡舒服得很了,「姐姐說的這個事兒,侄女是要認個錯,只是與朝政卻並無關係。」


  「只是夫人們私下閑聊,要說這事兒吧,著實是侄女的錯。」朱承瑾認錯態度誠懇,恭順無比。「原先,端雲姐姐托關係將自己舅家弟兄塞到侯大人身邊,我的確是沒說什麼。只是後來一打聽,這二位公子,一個在外面養了外宅,另一個欠下大筆賭債,人品尚且有問題,如何能為侯大人所用呢?」


  「侄女與津北侯夫人提了一句,原是準備來與皇伯父說的,可是津北侯夫人不忍侯大人被蒙蔽,與侯夫人略略提了一句。侯夫人也去打聽了,一看與侄女所聞分毫不差,這才勸著侯大人不要自誤。」朱承瑾唇邊含笑,看了一眼端雲,「這哪裡是朝政上的大事兒,不過是後院閑話罷了。」


  「羅婕妤尚且會與姐姐討論貴淑賢德四妃之事,怎麼我們瑞親王府里議論些事兒,就成了牽涉朝政官員任命的大事兒呢。」


  皇帝聽到最後一句,面色微變。


  端雲已然發問:「我與母妃說了什麼,妹妹如何知曉?」


  「也不是什麼大事兒,打聽羅家二位公子的時候,聽他們說,他們姑母對貴淑賢德四妃頗多品評。」朱承瑾笑道,「而後進宮問了問皇祖母,婕妤娘娘說話向來不大遮掩,也沒什麼壞心,只是隨口一說,姐姐何必當真呢?」


  端雲可以不當真,皇帝卻不行。


  「是嗎,羅婕妤說了些什麼話,朕的貴淑賢德四妃,需要她一個婕妤品評?」皇帝主要,是為了蘇淑妃。他現在正拿著蘇淑妃當寶貝呢,說什麼也不會讓別人有一點點折辱蘇淑妃,或許是年紀大了,疼寵愛妃比之前寵愛賀氏還少了點忌諱,多了幾分縱容。


  「還是讓端雲姐姐說吧。」


  朱承瑾談笑之間,就將問題拋給了端雲。


  端雲如何敢說呢?

  皇帝淡淡道:「景豫,朕讓你說,放心吧,恕你無罪。」


  「皇伯父一言九鼎,那侄女便說了。聽羅家二位公子說,他們姑母覺得,貴淑二妃之所以位份升了,是因為有寵無子,賢德二妃是因為育有皇子,被皇上忌憚呢。」朱承瑾將羅婕妤所說的話原樣說了出來,果不其然,皇帝臉色十分不好看。


  不是因為無緣無故的猜測,而是皇帝——真的有這個想法。


  天子,要喜怒不辯,要恩威並施,要深藏不露。沒有人能猜他的心思,就連蘇淑妃,也只能揣摩,而不是這麼大喇喇的猜然後往外說。


  皇帝尤其嫌惡此等揣測,還就這麼說了出去!告訴自己侄兒?就羅家那群人,還不早就將此事傳了個遍,他就成了什麼人?就是一個,心思深沉,滿腹權謀的君主。


  朱承儒也在猶豫:「太子哥哥,咱們這樣不大好吧,別人還不定以為皇伯父是如何的……」是如何的連自己后妃都要算計……


  羅家的事兒,怎麼可能少的了太子推波助瀾,不然流言何故流傳的那麼快,就到了朱承瑾的耳朵里。


  太子正教震兒臨摹字帖,像足了一個正兒八經的老師:「儒兒,要我說你就是太過死腦筋,做個守成的臣子不錯。」


  「我本來就是臣子。」朱承儒低聲嘀咕了一句,他性格與沈家人像足了十分,尤其是沈家男人,愛舞文弄墨,性子耿直。


  太子則既不像忠勇周家,也不大像正經皇族。昭華公主又一次說道,這是將朱家人缺點給放大了,以前的皇帝,有什麼正經貴族,太子擅長背後陰人,表面光風霽月,做個仁義儲君。


  光是不要連這一點,就不知道隨了誰。


  震兒描字帖呢,也不理二人,朱承儒卻問道:「太子哥哥,見過未來太子妃了嗎?」


  「我沒事見她幹嘛,」太子連孤也不用了,道,「母後為我挑選的人,想必是聰明的,前幾日聽她與端雲的那個對話,就知道這不是個胡攪蠻纏的笨人。」


  「夫妻還是要相愛相親,舉案齊眉。」朱承儒認認真真道,「這是姐姐教我的。」


  太子聽到前一句剛想說,「讀書讀傻了」,后一句才將自己的話咽下去,道:「我沒那個心思。」


  震兒卻忽然抬頭:「有些人盼望夫妻同心,相愛相親,有些人卻只是組合在一起,彼此尊重利用。兩種人生,皆是自己選擇,相愛的不能因為利益而看輕,利益的也不能蔑視真愛一說。這個,也是景豫姐姐告訴我的。」


  「別偷懶,」太子不咸不淡輕拍了一下震兒腦袋,「大人說話,你插什麼嘴,趕緊描你的帖子。看你那一手爛字,還練武呢,臂力就這麼差?」


  「已然是很不錯了……」震兒委屈道,「我覺著再練幾年,大約能超過齊世子哥哥。」


  「你就想得美,」朱承儒也忍不住打擊震兒了,「你光看著齊家表哥整日里弔兒郎當,小時候那也是被抽過來的,一在家裡習武練字就是一整日,辛苦的很。」


  「齊世子哥哥也要練字習武?」震兒驚訝道,「我以為他整日里只需要逛街,與姐姐們說話聊天就行了。」


  「楚世子,齊世子,邊關雙璧名不虛傳。」太子目光微斂,「太平盛世,利刃不需出鞘,可是若是等到日後……這二人會青史留名。」


  朱承儒忍不住看了太子面容一眼。


  太子又陷進自己的思緒里——這二人,會在屬於他們的朝代里,為他征戰天下,與他一道留名青史。忠臣良將,開疆拓土的帝王,這豈不是佳話嗎?

  一旁正在認認真真描著字帖的震兒不會知道,未來天下,亦是有他一席之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