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練得真經終入道
沈雲藏身在洞窟的岔道上,順手從地上撿了一片通體烏黑的鱗片碎片,模樣應當是那嚙金獸之前蛻下來的鱗甲。雖然只是殘片,但敲在石頭上,竟然能發出金鐵之聲,看質地並不比鐵器鋼刀差了多少,拿在手裡就像把外表略顯怪異的短劍。
沈雲正苦於沒有趁手的傢伙,順手就將它拿了起來。
側耳一聽,嚙齒獸的吼叫聲已經有些遙遠,沈雲不敢再耽擱下去,萬一跑得不見了人影,他的仇恨又如何能得報?趕緊出了洞穴,循聲追去。
他一路尾隨,因此將兩個道人之間發生的齷蹉之事看得一清二楚,那鬍子道人的兇狠更是令他齒冷。
這鬍子道人城府極深,將同門師弟算計至死,結果說殺就殺沒有半分留手,看來是個心狠手辣的姦猾之輩,對這樣的人務求一擊斃命,否則的話不知道又會出什麼岔子。
一路追及,沈雲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沈雲如同一頭蟄伏在黑暗中的猛獸,蜷著身子,眼睛緊緊地盯著那背靠大樹的疲憊身影,只等他心防鬆懈的那一剎那,瞬間亮出利爪透胸而出!
一擊必殺!
初次手刃他人,沈雲不免緊張,但他情知此時不是猶豫的時候,一蹬鬍子道人的腰將鱗片拔出體外,復又舉起揮舞兩下,一下扎透心臟,一下斬斷脖頸,確定這人已經死的不能再死,他這才算是放了心。
娘,還有白天被禍害的鄉親,罪魁禍首已經被我沈雲手刃當場,你們可以安息了!
沈雲不顧自己還是渾身血污,仰面朝天默默禱告,告慰無辜受難的亡靈。
事情罷了,他將這鬍子道人的屍身拖到小河邊,取下他身上的兩個百寶袋之後,便將屍首拋入河中,任由他隨河水沖走。
稍作休整,除去血衣,不覺間東方天際竟然開始有些發白。
沈雲還來不及查驗百寶袋中究竟有幾多寶物,他現在心裡焦急的是老娘的屍身還在屋裡躺著,他顧不上這一天的奔波勞累,立刻調轉方向往家門方向趕去。
昨天嚙金獸的發狂著實是給周遭的村莊帶來了一場浩劫,房屋倒塌人員傷亡,處處都是一片凄慘的哀嚎聲。
沈雲聽在耳中,越發覺得自己這回殺得對。
像這等草菅人命的妖道,當殺!
不用多久,那熟悉的小院就已經進入了視野之內。
等他沖入院中,發覺老娘的屍身已經被人成殮入棺,掩埋入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塊墓碑立在院子當中。
原來昨天傍晚消停之後,村民們紛紛回來,劉叔到了院中只見到沈大娘的屍身而不見沈雲的蹤跡,還以為他是被飛石連人一起不知壓在了何處丟了性命,因此才不見人影。
劉叔長嘆一聲,此時正是忙著重建家園收拾各家遺骸的忙亂時刻,他也沒辦法多麼隆重,本著兩家的情分幫著將老人家草草入殮,轉頭去別家幫忙,這才有了沈雲見到的這幅景象。
上了年紀的老人多會自備壽衣棺材,沈雲的娘也不例外,因此東西都是現成的,倒不會費太多功夫。
沈雲見此不禁悲從中來,跪倒在墳前重重地磕了幾個頭,低聲自語:
「娘,害您的元兇首惡孩兒已經全數誅戮,請您安息吧。日後孩兒就要離開這處地方尋仙求道,此去無期,恕罪恕罪!」
沈雲其實早有向道之心,數年前他在山中採藥之時因為避雨而躲入一處山崖睡了一夜,有一神人現身他夢中不言不語,只是在他面前演示步法。
彼時沈雲不過窮苦小兒,哪裡懂得那些神通,只當是黃粱一夢看個熱鬧。
誰知道他只看了一遍,便將這步伐牢記在心。待他醒來閉目回想,發覺這步法雖然簡單,卻似乎有些不凡,不知不覺中自己便學著運用起來。隨著時日的增長,他竟將這步法學得惟妙惟肖,手眼身法步無一不精,與夢中神人簡直一般無二。
多年的習練使得他的身體也隨之變得身輕如燕。得虧這步法,他才能夠悄無聲息地翻牆入室,為老娘得來救命的錢財。
現在想來,若是凡人手段,哪有夢中相授的?定是什麼仙道神通,這才如此神奇。只是他不通道法,故而只能將其作為輕功來練,倒是糟蹋了這好神通。
沈雲轉念一想,那兩個道人雖說本事不濟,但好歹也是真正入了修行人一途,說不定會有什麼道經隨身攜帶,或許能解他燃眉之急。
他要檢索那兩個道人的百寶袋,這裡離嚙金獸的巢穴太近,萬一被它察覺了氣息,那可是大大的不妙。既然村裡人都以為自己已經遇難,那自己索性也就藉此機會離開此地。
這樣想著,沈雲乾脆收拾細軟,然後動身往當初學得步法輕功的山崖走去。那裡陡峭僻靜,人跡罕至,正是一個修鍊的好去處。
這一道沈雲早就不知走了多少趟,早已是老馬識途,不消多時就已經到達了目的地。
昨日又是傷情悲嘆,又是追擊搏殺,沈雲早已是疲憊不堪,到了山崖上的石窟中,他徑直躺倒休息,直睡到下午精神飽滿了這才起身檢查昨夜的斬獲。
那兩個繳獲的百寶袋雖然看著賣相不佳,但實則內有乾坤,沈雲找了半天,才在石頭堆找出了一卷經書。上面用工工整整的字跡寫著幾個大字《連山真經》。
沈雲年幼時,老娘身體康健,又有父親留下的些許薄產,他倒也正正經經開過蒙,也曾在老娘的棒喝下認真讀書以期中舉做官,只是後來老娘病重耗費太多,這才斷了學問。
否則的話,這經書他還未必看得懂。
大致讀過一遍,沈雲終於對這《連山真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心中又喜又嘆。
喜的是,這經書乃是入門之引,對如何修道入門有著極為細緻的描述。
嘆的是,這書著實是太過基礎,或者說根本就是類似於三字經之類的道家蒙學,竟然只有最初的四重境界,後續便沒了詳細。
也難怪,這兩人本就不是什麼親傳弟子,手中的東西不可能太過珍貴,要不是如此的窘迫,也不會逼得他們要冒死四處尋寶送禮,以求更好的傳承。
既來之則安之,無論如何,先入門再說,至於後面的事情日後再另想他法。
這《連山真經》既然是入門,其中的難度自然不會太大,其中的意思也極好理解。
大致是說,修行一途身體為器,元神為水,人身若是足夠成熟,日後的成就也就越發強大。
欲登仙途,必先鍛體。
只有先藉由天地靈氣,將己身原本晦澀堵塞的經脈打通拓寬,才能為日後的修鍊打好基礎。
但人體經脈是何等的嬌嫩複雜,沒有經書的指點和名師的教導,一個不甚出了差錯立刻就會走火入魔。因此有諸般道經傳世,傳授先人經驗。
通讀之後,沈雲大致對這修行之事有了了解,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便根據此書中的法門自行修鍊起來。
此處是山林之中的僻靜山崖,高近雲端,在此修行自然比濁世之中要適合地多,天地靈氣也較為純凈。
沈雲就在這崖頂石窟落了腳,每日日出則起,導引靈氣入體遊走四肢百骸,刺激穴道經脈,使之開始適應修行之法。每日功行九轉,沈雲便不再勉強,只因修行之法畢竟是奪天地造化之事,須得有張有弛,不可勉強為之。
其餘時光,沈雲除去吃食等日常瑣碎,便是研讀《連山真經》及修行步法。
《連山真經》雖然粗淺,但對無人指點的沈雲而言要想徹底通曉,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為了修行不走岔路,沈雲只得日日揣摩,以期能保萬全。
而那步法,本是沈雲消遣之用,也是他如今唯一會的保命手段,自然不可荒廢。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從沈雲修道之後這步法施展就越顯飄逸,行走賓士之間竟然也能牽動些許天地靈氣為之輔助。甚至他全力施展之時,隱隱有飄然化仙之感。
沈雲暗想,這果然是仙家的手段,此法不僅有助於打通經脈,更能作為對敵的招數,須得好好習練才行。
此步法既無口訣也無經書,只有動作而已,所以沈雲只得藉助不斷地遊走來催動。每日練習之下,竟然對經脈穴道也有刺激作用,這更使得他的日常修行事半功倍。
至此,沈雲每日打坐練功,嗷嘯山林,倒也清凈逍遙。
至此一月有餘,沈雲在日以繼夜的勤奮修鍊之下,隱隱感覺即將觸及修行之門,只是他無人指點,始終不知如何打通第一條經脈的要領,因此總覺得如鯁在喉一般的難受。
這一夜夜半三更,沈雲正在熟睡,石窟頂上卻有一點微光閃耀,瀉下的銀輝將他整個身子籠罩其中。
原來這山頂石腹中藏有一樁不知是何人遺落的異寶,因寶物自晦多年來而無人發現,這些日子受沈雲修鍊引動的靈氣所觸及,重新煥發寶光,這才再次現世。
當年沈雲採藥路過此處寶光受人氣激發,曾泄出一絲靈韻使得沈雲得了步法,今夜沈雲水到渠成即將入道,不覺間將周遭靈氣大肆掠奪,因而算是將此寶徹底激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