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立陶宛獨立
如果不是親歷歷史,謝廖沙不會意識到一切居然會發生的這麼快。新聞里這段時間一直都在持續報道羅馬尼亞的新聞。謝廖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統治了羅馬尼亞幾十年的齊奧塞斯庫家族居然在一個月之內就被憤怒的人民執行了血腥而又殘酷的槍決。除此之外,各種抗議,示威,以及衝突活動讓社會主義陣營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陷入了無盡的紛擾。
在民主德國,柏林牆徹底成為了擺設,東德人民再也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前往西德了,人們成群結隊的開著衛星牌汽車穿過柏林牆附近的檢查站,前往西德採購商品,而駐守在柏林牆的警察部隊甚至都不需要查驗任何的證件。德國統一社會黨在挪開了昂納克這個絆腳石之後,開始修改黨章,放棄一檔專政制度。東德政府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一場全民參與的大選來決定東德的新一任執政黨了,以目前的態勢看來,德國統一社會黨根本沒有任何可能可以在選舉中勝出。
在捷克斯洛伐克,捷共內部應民眾的要求,同樣採取了修改黨章,放棄一檔制的政策,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方向簡直和民主德國如出一轍,他們同樣在為第一次全民參加的大選作著準備,而在選舉之前,捷共已經徹底分裂成了兩個全新的黨派。
除此之外,在保加利亞,在南斯拉夫,甚至在與蘇聯決裂的阿爾巴尼亞,儘管過程不盡相同,但是總體的脈絡卻如出一轍。人民掀起大規模的抗議,執政黨選擇妥協放棄自己的執政地位,隨後舉行大選,原本佔據執政地位的黨派徹底落敗,黨產被充公。這一過程的相似度簡直驚人,而且不僅僅在東歐,就連蘇聯的南部鄰居蒙古人民共和國似乎也在經歷著類似的事情。
發生在蘇聯家門口的這一系列變化讓蘇聯人感到不知所措,蘇聯現在正是戰後嬰兒潮的那一代徹底成長起來的時間點。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是蘇聯人口的絕對主力。而他們在看到自己的鄰國,曾經的盟友家中發生的這一系列變化之後,也對自己的國家產生了更多的想法。早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上演波羅的海之路的鬧劇的時候,居然有不少俄羅斯人跑到普希金廣場上去聲援這種分裂國家的舉動。而這種被西方徹底的洗過腦的蘇聯年輕人居然還並不在少數。
自從第比利斯事件之後,武裝鎮壓已經被證明是一條死路。第比利斯事件曾經在國內外引發了軒然大波,蘇聯差點再一次陷入了被封鎖和制裁的泥潭。所以自從第比利斯事件之後,雖然在波羅的海三國爆發了更大規模的衝突,可是戈爾巴喬夫為首的領導層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克制,他們始終希望通過對話來解決波羅的海三國的問題。
不過戈爾巴喬夫雖然有心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領導人好好的談一談。可是人家卻未必領這份情。在立陶宛,立陶宛共產黨發起了是否脫離蘇聯的蘇維埃會議表決。這項舉動讓立陶宛共產黨一下子分裂成了親蘇和反蘇兩大陣營。不過在立陶宛畢竟還是立陶宛民族佔據了絕大多數,所以親蘇陣營始終處於弱勢地位。儘管中央一再拒絕承認立陶宛蘇維埃會議表決的結果,可是表決依舊按照計劃舉行了。
早在表決之前,戈爾巴喬夫和蘇共高層就連續發表講話,宣布無論立陶宛蘇維埃會議表決的結果如何,中央都拒絕承認表決的結果。而在表決結束之後,結果也隨之出爐,大約七成的立陶宛最高蘇維埃代表參與了投票,而贊成獨立的人數更是過半。就在立陶宛表決結束之後,立陶宛政府正式宣布立陶宛脫離蘇聯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立陶宛宣布獨立的消息雖然早在謝廖沙的意料之中,但是他還是感覺心裡有些說不出的滋味。但是謝廖沙清楚地認識到,現在對於蘇聯最重要的問題絕對不是立陶宛的獨立問題,經濟改革失敗帶來的社會動蕩才是根本問題。只有讓經濟出現了好轉才可以平息社會的矛盾。這也是謝廖沙始終不熱心仕途的原因,現在去坐蘇聯領導人的位置,恐怕就跟坐在火山口上沒什麼區別。一旦危機爆發,恐怕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難說,眼前的齊奧塞斯庫就是一個好例子。謝廖沙深知他的身上有太多不能說的秘密,如果他真的去當蘇聯的領導人,就等於把自己的過往放在顯微鏡下給別人觀察,到時候自己參與洗錢,和毒販、黑手黨勾結,甚至走私軍火,盜取蘇聯國庫的事情,只要任何一件被暴露了出來,他和她的愛人,兄弟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正是明白擔任領導人的危險性,所以謝廖沙並不熱心於政治。在列寧格勒經濟特區,謝廖沙把耶利欽推到了前台,讓耶利欽去繼承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政治資本。
立陶宛雖然宣布獨立,可是去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個主權國家承認立陶宛獨立的事實。不過立陶宛進行獨立表決並非沒有法理上的依據。因為根據蘇聯成立時簽署的宣言和條約,以及蘇聯的歷次憲法都明文確立了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享有自由退出聯盟的權利。因此戈爾巴喬夫除非動用武力,否則無法否認立陶宛獨立的合法性。
立陶宛獨立事件並非孤立的事件,因為現在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喬治亞、以及摩爾達維亞都在觀察著中央的下一步動作。一旦立陶宛真的成為一個主權國家,這些地區將徹底脫離蘇聯的掌控。而這些地區大部分也是由單一民族佔據人口絕大多數的地區。俄羅斯族並非當地的主要人口,斯大林的民族政策在這些地區執行的並不徹底。
為了應對即將爆發的獨立狂潮,戈爾巴喬夫和政治局決定提前召開蘇共二十八大以及政府首腦的全民選舉,戈爾巴喬夫希望藉由這次的會議將更多不同的聲音納入黨內和最高蘇維埃會議,通過坦率的溝通討論來處理這些矛盾。不過在二十八大召開之前,戈爾巴喬夫必須讓國內的年輕人參與政治的熱情冷靜下來,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