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度出遊(一更)
康熙聽了哈哈笑了起來:「丫頭,這可要感謝你了。」語中的愉悅是那樣的深。
黛玉一愣:「皇阿瑪這話是什麼意思,怎麼就感謝我了,我又沒做什麼?」她還真摸不透這康熙的意思。
康熙笑道:「丫頭啊丫頭,你平日精明的很,如何現在就這般的迷糊了,不過也難怪,你的心中除了老四大概也不會有別人,你可知道你如今長大了,你可看過你自己的容顏呢?」
黛玉笑了起來:「皇阿瑪越說我是越成了丈二和尚了,真不明白皇阿瑪的意思。」
康熙笑道:「也難怪你了,你是不自知,你的容顏世間少有,又加上你這幾年高位上的歷練,自由一股說不出的魅人風韻,當日朕給你補辦及笄宴會的時候,朕可是看的很清楚。除了老四對你的眷戀外,老八也動了心思了。」
黛玉微微皺眉:「管我什麼事情,我又不想跟他有什麼交集。」對於除了胤禛意外的男人,黛玉從來都不放心上。
康熙呵呵笑道:「你大概除了老四,任何人都不想有交集了。」
黛玉紅臉嘟嘴:「皇阿瑪,你取笑我。」偏這個時候胤禛拿了一疊奏摺進來:「皇阿瑪,這是您要我整理的摺子,您過目一下。」
黛玉一見胤禛,只跺腳到一旁,胤禛見狀有點莫名其妙。不明白自己哪裡得罪了她。
康熙再度呵呵笑道:「你放桌上,朕一會看,這會你可安慰安慰這個丫頭,正惱羞成怒呢。」
胤禛更是不明白了,黛玉卻瞪著康熙道:「皇阿瑪,您真的是越發的為老不尊。」
胤禛雖然不明白,不過看這情況也知道,必然是老少鬥法了,因此微微一笑,只道:「皇阿瑪可借了自己倚老賣老欺負黛兒了。」他當然是幫黛玉的。
康熙一愣,只指著胤禛:「聽聽這話,真的是有了媳婦忘老子了,你如何就認定是朕欺負了你媳婦了。」
黛玉被他一口一個媳婦弄的更加的臉紅了,只瞪著康熙道:「皇阿瑪,我哪裡是四哥的媳婦了,你不要胡說。」
這會胤禛可就不依了,只到黛玉身邊,然後邪邪在黛玉耳邊一笑:「黛兒,我們現在似乎日日夜夜都在一起,你不是我的媳婦是誰的?」
黛玉聽了胤禛的話,只用手絹蒙住自己的臉:「四哥,你也來鬧我。」
胤禛呵呵一笑,然後將黛玉攬入懷中,眼中卻是深情一片,看這樣的胤禛,康熙還是第一次看見,不自覺的只看著,好一會才道:「朕真是嫉妒啊,看看這老四,自小到到大也不見跟朕笑,如今到對你這丫頭笑的開心。」
黛玉聽了更加的羞澀,胤禛是在不忍心黛玉這般羞澀,因此只看著康熙道:「皇阿瑪,才兒子進來的時候,你們在說什麼,竟然讓黛兒大羞?」
康熙呵呵笑了笑,然後道:「其實這事情也應該跟你說一聲,丫頭和你在一起朕是很喜歡,但是你要當心老八,因為老八看丫頭的眼神不一樣?」
胤禛一愣,然後眼色一沉:「老八還想算計了黛兒不成,再說了他也不想想自己,早已經有了福晉了,竟然還想銷想黛兒,真是該死。」
康熙看了一眼胤禛:「老四,朕先有話說明白,朕在一日,是不會讓你們兄弟自相殘殺,若是朕去了,朕也要你答應,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對自己的手足做出朕不樂意見的事情來。」
胤禛看了一眼康熙,然後點了點頭,收斂了一些自己的戾氣:「皇阿瑪,兒子答應你,只要他不做出悖逆的事情來,兒子絕對不會對他下殺手,但是兒子也要說明,黛兒是兒子一生要守護的,若是他做了對黛兒不利的事情,兒子不能放過他,即便如此讓皇阿瑪生氣,兒子也不退縮。」黛玉是他的肋骨,不能讓任何人碰的。
胤禛說這話鏗鏘有力,他說的很明白,這胤禩若是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他可以原諒,但是若是做出了對黛玉不利的事情,他不能原諒。
康熙嘆了口氣,眼中有欣賞有讚許也有淡淡的無奈,此刻他發現一點,胤禛絕對是這幾個兒子中最強的,其實心中也不免擔心,所謂帝皇不能痴情,而胤禛對黛玉卻一片真心,這樣的他,真的適合接替自己未來的位置嗎?心中有不確定,但是他暫時還不會動搖自己的想法。
黛玉看了一眼康熙,然後又看了一眼胤禛,笑道:「好了,不說這些了,反正以後我不見了那八貝勒,想來他要對我有心思也沒地方出。」
康熙笑了笑道:「這也是我沒有藉機廢了那郭絡羅氏的緣故,郭絡羅氏善妒,而且也敏感,朕是看了這個媳婦長大的,她對胤禩的心可謂是一片真心,只是胤禩的心太大,讓她無法掌控,因此才有了嫉妒的事情發生,其實朕完全可以借了這次機會將郭絡羅氏踢出愛新覺羅家族,不過朕知道,若這樣做了,只怕老八的心思就更加的活了,很可能就此來打丫頭的主意,而如今這樣是最好的,讓郭絡羅氏回了她娘家去,一來等於是在警告老八,二來讓老八就算有心思也不能犯。」
黛玉點了點頭:「皇阿瑪的算計自然是好的,只是只怕那八貝勒不會就這麼罷手呢。」
康熙嘆了口氣道:「朕也知道那胤禩的想法,只是他不明白,他真的是適合做這個位置,他的才華可以讓他做一個賢王,卻不能讓他做一個帝皇,一個帝皇,光一個賢是不夠的。」
若是以前,黛玉未必會聽得懂,但是現在黛玉很明白,因為她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皇者,做為皇者要捨棄很多東西,一個賢是不夠的,還要有魄力,胤禩少的就是魄力。
「好了,這種煩人的事情,現在也不說了,走,今兒陪我出去走走。」康熙笑道。
黛玉笑了起來:「皇阿瑪又要去看那些農家了嗎?」
康熙點頭笑道:「是啊,反正如今一些事情也處理的差不多了,就該出去走走。」
黛玉笑道:「皇阿瑪還沒處理探才人的事情呢?」
康熙一愣:「什麼意思,朕不是讓她好生休息嗎,怎麼就沒處理了呢?」
黛玉微微一笑:「皇阿瑪縱橫花叢也已經數十年了,這女人的心事你還不了解,如今那探才人沒了孩子,心中必然傷心,若是有人這時候給一點關懷,她必然是全心相向,而她的相向,若是利用好了,就可以為掏空了那府中的一切做準備。」
康熙一愣,然後看著黛玉:「丫頭,你比朕還毒。」看來黛玉是沒打算放過那一家子了。
黛玉卻道:「皇阿瑪,不是我毒,而是我惱怒,雖然我和四哥都是心靈相通的,但是我從沒想過是那樣的情況下和四哥在一起,雖然我從來沒有後悔過,但是我也氣惱那府中的人竟然敢算計我,若不是我的忍耐性好,若不是四哥及時趕到,我會出什麼事情呢,所以我才不會就這麼放過了那府中。」
康熙明白黛玉如今已非當日那個黛玉,如今的黛玉有魄力,有能耐,更有一股果斷,對於她來說,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因為她也是君皇,所以作為君皇,如何也是不能容忍有人那般的算計自己的。
康熙點了點頭:「朕明白了你的意思,好吧,那麼你打算朕如何做才算收了那探才人的心呢。」
黛玉笑了笑:「升位份,皇阿瑪可以說是聯繫探才人沒了骨血,將她省做貴人,雖然不過如此,但是我敢肯定,那府中人絕對會慶祝起來,說不得還認為這孩子落的好呢。」
聽了黛玉的話,康熙笑了起來:「丫頭啊,你果然已經深靄這帝皇之道啊。」然後笑了笑喊道:「李德全。」
在外面的李德全走了進來:「萬歲爺,有什麼吩咐?」
康熙笑道:「傳朕口諭,讓人帶回京城,給了那探才人,朕體念她喪子之痛,特封為貴人,賜號宛。」
李德全只躬身道:「奴才遵命,這就讓人去傳口諭。」於是就出去了。
康熙見李德全出去了,然後才道:「好了,如今這正事已經做完了,你們就陪朕出去走走吧。」
黛玉和胤禛相視一笑,然後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異議。
似乎還是數年前那一次來暢春園一般,三人還是慢慢的走,只是當時發現了一個張廷玉,這次不知道能發現的,想起張廷玉,黛玉笑道:「我這次回來,好像還沒見了姐姐姐夫呢,不知道他們可好?」
康熙笑了起來:「你還別說了,你那半路認的姐夫還真是人才,如今可是朕少有的幫手了。」
黛玉聽了笑了起來:「話是不錯,不過我回來至今還沒去看他們,倒是我疏忽了,看來回去的時候,總還是要去看望一次的,何況我也想看看謹兒和慎兒,想來如今也都長大了。」
胤禛一旁道:「這次回去的時候,我陪你去看看就是了。」
黛玉聽了對胤禛嫣然一笑,表示感激,康熙則看見不遠處的茶棚道:「數年沒來,不想這裡都有茶棚了,走,我們今兒去吃茶去。」
黛玉胤禛聽了笑了笑,自然不反對,只跟康熙一起走進了茶棚。
這是個露天茶棚,只看樣子也知道是混飯吃的,自然這裡的茶葉也不定是好的,因此胤禛隨意的點了一壺茶,又點了一些花生瓜子作為點心,然後坐下歇息了起來。
這茶棚雖然簡陋,不過生意倒也是不錯,來往人流倒不停歇,康熙好奇問一旁的茶掌柜:「掌柜的,今兒什麼日子,這人竟然來往這樣的多?若是我沒記錯,好似這裡並不通往任何繁茂之所啊。」
茶掌柜聽了笑了起來道:「爺您必然不是經常來我們這小地方的,實話說吧,今兒是我們鄉下的酬恩日」
「酬恩日?」康熙更加好奇了:「我怎麼沒聽說過有這麼一個節日?」
茶掌柜笑道:「也難怪爺您沒聽過,這是我們京城鄉下自己定下的日子,五年前冬天,我們這裡雪災滿地,大家都感覺沒了希望了,是京城的雍親王和多羅郡主給了我們希望,而且你是不知道,聽說那年除夕的時候,連皇上都看望大家了,不過當時我住的不是那一處院子,所以沒有看見天顏,後來過完了年,雍親王又讓人來建造了新的村子,而且有時候他還自己親自來監督,後來到了後期,聽說朝廷事情忙碌了,因此就派人來監督,不過還是將我們的村子都建造的比原本的還好,所以各村人都商量了後為了感謝他們就特地挑了一個日子,建造了一座寺廟,裡面專門供奉雍親王和多羅郡主的像,而且廟宇建造好了,我們將開光的日子就定為了酬恩日,而且每年大家都在這一日來惦記感謝他們。」
胤禛和黛玉還是第一次聽說,雖然知道那些村名似乎都很感激自己,但是兩人也沒上心過,不過想不到竟然會是這樣的事情存在,自己竟然還成了廟宇中的菩薩了。
康熙看了一眼胤禛和黛玉,看他們兩人也滿臉詫異就知道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因此笑道:「其實我聽說,這種救災的事情是朝廷應該做的,為何你們還這樣感恩呢。」
茶掌柜笑道:「爺您就不知道了,也許你們認為百姓受了災難,朝廷就應該這樣做的,但是事實上,真正做的朝廷真的沒有幾個,反而好多貪官喜歡盤剝百姓,如今大清朝來了,反而能讓我們體會到這種君民同樂、君民同心感覺,我們自然開心了,開心有這樣的好朝廷在。」
黛玉一旁道:「那就算是如此做了,你們也不用這樣感激啊,我想他們一定是認為這是應該做的。」
「話是不錯。」茶掌柜的點了點頭:「但是小姑娘,你可知道當時的情況,想來你是不知道,當時我們有好多村莊都被雪壓塌了,若是沒有雍親王和多羅郡主,我們如何能夠有一個安身之所,這不說,而且他們還讓人關心我們,你們沒經歷過,不知道裡面有多少故事,就拿雍親王來說,為了救一個被雪封了路的村莊,好幾個日夜都沒睡覺,我聽人說,他帶的軍隊也是這樣,看主子沒睡,那些軍隊的衛士也都不睡了,只顧救人,你想想,有錢有權的人一直都當我們老百姓是草芥,何嘗有人這樣看重我們的生命了,所以我們是打心底感激。」說到這裡茶掌柜的嘆了口氣:「可惜王爺和郡主做了好事就不再來了,我們每家每戶都有他們的長生牌位供奉,只希望上天保佑他們,能夠快樂無憂的生活。而且我們能做的也就這麼一點。」
康熙聽了點了點頭,然後道:「我想上天一定會聽到你們祈禱的。」
茶掌柜的點了點頭,然後笑道:「可不就是這樣,我們也一直認為如此,相信上天是會聽見我們的祈禱祝福的。」
康熙笑了笑,然後再度道:「被你這樣一說,我也好奇,不知道這路怎麼走,我們也去參拜一下廟宇。」
茶掌柜的聽忙熱情的指著路道:「你們延了前面的路筆直去,大約過了一刻鐘,就有一個岔路口,朝左拐了,今日必然會有好多人在,因此你們只朝人多的地方走就是了。」
康熙聽了道謝一聲,然後讓胤禛放下了碎銀子,才告辭朝廟宇而去。
黛玉只邊走邊道:「百姓的想法真是奇怪,其實我們也不算做什麼?」
康熙笑了起來:「你們雖然無心,不過百姓心中卻是有心,所以古人說的好啊,這百姓為水君皇為舟,這樣的話一點都不假,若一個好的君皇,自然能將穿安然駛進百姓的心中,而百姓也必然不會起任何風浪,反而只會讓舟行駛更加的順利,而若是一個不好的君皇,只怕這湖中多的是漩渦了,也就寸步難行了。」
胤禛和黛玉聽了都點頭,康熙這話說的是極有道理。
三人走了一刻鐘左右,果然看見了一個岔口,然後按照茶掌柜的指引,朝左拐了,果然沒多久就看見好多人在一處,但見遠處就能看見香煙妖嬈,一番繁華景象,看來這小小一個地方,今兒聚集的人也是不少的。
康熙三人慢慢踱步,左右看看,小販叫賣。孩童玩耍,雖然地方不大,卻開心快樂,踏上廟宇台階,但見正門寫著酬恩廟,然後進去,只見裡面並沒有供奉什麼菩薩,有的就是兩尊泥像,看樣子,但見一個是王者打扮,卻是威嚴十分,一個面帶面紗,神秘十分,即使如此,還能依稀辨別出這正是當年胤禛和黛玉兩人的裝扮,雖然泥像只相似三五分,但是裝束卻是跟當年的胤禛和黛玉一般無二。
一旁早有人送了香過來,康熙好奇道:「我們都沒買香?」
那送香的人笑道:「來這裡的都是感恩的,因此無需買香,只上一支香,多一份心思,為他們祝禱。」
康熙聽了呵呵一笑,也不計較,還真上了香,倒是胤禛上前道:「老爺,還是我來吧。」不管村民如何尊重自己,哪裡有父親給兒子上香的道理,因此胤禛才阻止。
康熙微微一笑:「這是大家的心思,哪裡讓你來上的。」然後只自己上了。
胤禛和黛玉見狀,只有相視苦笑一番,然後自然也就上了香,上完香,然後出門,就聽見有人喊道:「大家快來啊,分感恩果了。」只聽了這話,但見好些小販竟然也不管自己的生意,只到一旁要感恩果,雖然看似很凌亂,但是康熙三人還是發現了,他們似乎還是很有規律的,總是讓老人和孩子先拿,然後是女人,最後才是青壯年。
這讓康熙想起了當初見災民的樣子,心中瞭然,卻還是上前道:「既然你們是上前的,為何還要讓人先拿。」康熙問的是一個才拿了果子的小壯伙子。
那小夥子笑道:「老伯,您想來不是我們這四周村裡的人吧?」
康熙含笑點頭:「沒錯,我是過路的商人,只是聽說今日這裡有趕集日,因此過來看看。」
那小夥子笑道:「所以你就不知道了,其實以前吧,我們也都是自己搶自己的,但是在五年前,經歷了雪災后,我們明白了謙讓的道理,老人等於是自己的父母,因此應該孝順,所以要先讓他們拿,孩子是自己的未來,將來自己老了要讓他們贍養,因此自然要愛護他們,女子都是各自的妻子,要尊重,所以也讓他們先拿,最後才自己拿,如此才心安理得,這幾年我們幾個村莊發展快,就是因為我們一直明白這個道理,而這個道理教給我們的是當今的多羅香玉郡主。」
黛玉一旁笑道:「那香玉郡主想來教你們也不過一時興起,為何你們卻記得這樣牢固。」
小夥子笑道:「這有什麼,好的傳統當然要流傳下來了,何況香玉郡主還是我們的恩人呢。」說完然後就看顧一旁的攤子去了。
攤子上有一些雜貨,當然也有一些農家菜,看大家和樂的場景,康熙笑道:「其實若是一個國家的百姓都是這樣安居樂業該有多好啊。」
胤禛只道:「老爺不用擔心了,如今大清四海昇平,這百姓的日子也慢慢好轉了,因此自然也是會有這樣的日子了。」
黛玉也點了點頭:「老爺,該努力的已經努力了,我想百姓的心中都雪亮的,明白老爺的付出的。」
康熙點了點頭,然後道:「走吧,我們回去吧。」三人如來一半悄然離開。
路上走了一陣康熙才笑道:「百姓要的不過就是溫飽,這句話好像丫頭你跟朕說過吧。」
黛玉點了點頭:「是說過,而且似乎還不止一次。」
康熙點了點頭:「朕一直明白這個道理,但是親眼看見了又是另外一回事情,因此朕希望不管如何都不要再有戰爭。」說話中不覺有點感慨。
黛玉和胤禛相視一眼,胤禛道:「皇阿瑪放心吧,如今渤海國雖然在邊境有侵犯,但是不是被十四弟給擋回去了嗎,因此皇阿瑪不用太過擔憂了。」
康熙想了想,然後道:「朕知道十四是個難得的將才,但是十四這些年的兵權似乎也開始坐大了。」然後看了看天色道:「看來也該是找個借口讓他回來的時候了。」
說話間慢慢回了暢春園,卻見李德全匆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