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天京大屠殺
太平門和其他門一樣防守嚴密,楊小山自然是不會看中這裡,他看中的是那道六十多米的大缺口,湘軍是從這裡突進來的,他們萬不會想到楊小山會從這裡突出去。
楊小山讓大部隊在後面等著,他帶了幾十個裝束整齊的親兵先走了過去。
「忠君!」楊小山穿著總兵的裝束,先報出口令。
「愛國!」缺口處一個把總正帶著二十多個人在修補城牆,他聽到口令下意識地介面道。
「兄弟們辛苦了,這都入夜了,九帥讓我派人來接替你們。」楊小山拉了拉帽檐,緊握刀把道。
那個把總早就忿忿不平了,其他隊伍都去搶錢了,就他這二十多個人在這裡補城牆,肚子里憋了一股氣無處發泄。一聽楊小山這話,喜出望外,也不問問是哪支隊伍,急不可耐道:「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弟兄們,還不快走啊,東西都讓人快搶完啦!」這把總連忙指揮部下向城內飛奔而去。
楊小山支開了這些人,鬆了一口氣,向後面揮了揮手,就這樣一千多人的隊伍跟著他從缺口處跑出天京城。
曾國藩入城后,一、找不到天王洪秀全,二、東王楊小山也不見蹤影,讓他頭皮發麻,冷汗直冒,即使攻下天京,這兩人找不到,那勝利就失去了意義,無法對朝廷交代。
後來一個天王府的宮女供出了洪秀全已死的消息,曾國藩無比鬱悶,從天王府把洪秀全的屍首挖出來,鞭屍后挫骨揚灰,總算泄了心頭之恨。且給朝廷上奏說是洪秀全因覺得大勢已去,畏罪自殺而死,把功勞間接安在了自己的頭上。
讓曾國藩最在意的楊小山卻怎麼也找不到,即使他在天京挖地三尺也沒找到。
湘軍把怒火發泄在了天京城內的百姓身上,他們開始大肆屠城,無論老幼,秦淮河屍首如麻,其殘忍令人髮指。
清人記載:「金陵之役,伏屍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所謂伏屍百萬,除了戰死者,就是曾國藩在城內外屠殺的平民。「皖南及江寧各屬,市人肉以相食,或數十里野無耕種,村無炊煙。」顯然這次屠殺最保守估計也該在50萬人以上,清人所說的伏屍百萬也是有可能的。而屠城和對城市的毀壞程度也是歷史應之冠。
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他的《能靜居日記》中記載,「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
作者每次讀到「戮以為戲」這四個字,心頭都會不由顫抖一下。湘軍入城后的殘暴令人髮指,他們以殘殺為樂,看到這裡作者不由想問那些小知識分子比如高、袁之流。這天京城的大屠殺,到底誰是匪?到底誰是邪教?對天京百姓下此毒手,這曾國藩何以被捧為聖賢?不要說晚晴了,就算是古代儒家的觀點,屠城也是政治不正確,是要受到天譴的。
曾國藩甘做滿人走狗,屠殺天京百姓,當時就被人稱為「曾剃頭」,這個黑點是怎麼也洗不掉的。而後世他卻被各種成功學包裝,成為勵志的典範。這些商人真是為了錢,什麼都敢寫。
高、袁等人每每說太平天國起義造成中國死了一億多人,把責任甩給太平天國,可作者查閱資料更多看到的是湘軍及淮軍對所攻陷城市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殺。
《太平天國史料譯叢》記載了1862年5月13日《印度泰晤士報》發表的一封英國軍人的信,剝皮見骨地揭露了滿清統治者及其英法雇傭軍瘋狂殘害中國人民之猙獰醜惡的面目。信中說:
我跟一大群人去看清軍屠殺俘虜的太平軍,這批俘虜是英、法兩國軍事當局交給清朝方面處死的。英、法的軍隊既然幫助清朝俘虜太平軍,自然他們也贊同清方這樣殘暴地屠殺俘虜。……
這批俘虜,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從剛出世的嬰孩,到80歲蹣跚而行的老翁,從懷孕的婦人,到10至18歲的姑娘,無所不有。清軍把這些婦女和姑娘,交給一批流氓強姦,再拖回來把她們處死。有些少女,劊子手將她們翻轉來面朝天,撕去衣服,然後用刀直剖到胸口。這批劊子手做剖腹工作,能不傷五臟,並且伸手進胸膛,把一顆冒熱氣的心掏出來。被害的人,直瞪著眼,看它們干這樣慘無人道的事。還有很多吃奶的嬰兒,也從母親懷裡奪去剖腹。很多少壯的男俘虜,不但被剖腹,而且還受凌遲非刑,劊子手們割下他們一塊一塊的肉,有時塞到它們的咀里,有時則拋向喧嘩的觀眾之中。
……上帝縱使寬恕英國參加鎮壓太平天國的戰爭,但如何能饒恕它參預對無防禦力的婦女和柔弱無知的孩子們的瘋狂屠殺呢?我們從貧苦的英國人群壓榨來的金錢,拿來幫助兩手染著鮮血的惡徒們在中國作戰,這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從中國得到黃金的買賣嗎?!
天京浩劫的製造者和罪魁禍首是曾國藩和其胞弟曾國荃及其親信將領。他們在整個過程中,不僅不對部下的胡作非為稍加制止,而且不少人還都親自參與。曾國荃「也子此中獲資數千萬」,「除報效若干外,其餘皆輦於家。」
經過這樣的浩劫,天京幾乎變成一片廢墟。滿目殘牆斷壁,遍地破磚爛瓦。連曾國藩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說,自五季之後生靈塗炭殆無逾於今日。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后,面對這幅殘破景像也感到「善後無著手」,說「一座空城,四周荒田」,「無屋、無人、無錢是管,葛居此亦當束手」,似居百年之後度舊。其殘破可想而知。
湘軍著名的大屠殺有九江、安慶、天京三次,淮軍在蘇州殺降,最重要的就是曾國藩對人命的漠視。他在《曾國藩致李元度書》中說:無惑於妄殺良民恐傷陰陟之說,斬刈草菅,使民之畏我,遠於畏賊!
這段話明白表示:無辜老百姓的人命,在曾國藩眼裡就是一根草,他就是要草菅人命、殺人如割草。
曾國藩九弟曾國荃,在湘軍以狠毒著稱,但仍有良心顫抖的時候:攻佔安慶后,曾國荃曾於一天之內慘殺上萬「戰俘」(其中有許多是老百姓),終於殺得「於心不忍」,曾國荃寫信給曾國藩說:殺人太多,害怕報應;曾國藩喪心病狂地回信說:
「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既謀誅滅,斷無以多殺為悔之理(《曾國藩家書》之《咸豐十一年六月十二日與國荃國葆書》)。」
曾國藩滿嘴仁義道德,卻滿手鮮血淋漓,死後還能得到文正的謚號,實在是一種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