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穿越在太平天國的日子> 第292章 八里橋之戰(二合一)

第292章 八里橋之戰(二合一)

  八里橋,僧格林沁帶領一萬七千蒙古步騎兵在這裡為身後的紫禁城做最後的守衛。


  在此之前,僧王享受了半輩子的榮光。從一名沒落貴族小子到蒙古親王,可以說他從少年到中年是不停的加官進爵,順風順水。


  他在天津城外消滅了太平天國最精銳的林鳳祥和李開芳兩萬北伐軍,穩住了搖搖欲墜的大清江山。


  他在大沽口擊沉敵艦4艘、重創6艘(完全失去戰鬥力)、俘虜2艘,斃傷英軍426人、法軍14人,俘虜英、美士兵各1人,英侵華艦隊司令賀布受重傷。取得了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清廷大規模反抗列強侵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對外作戰的重大勝利。


  但現在僧格林沁已經心如死灰,這一次洋人來犯可不是小打小鬧,他們拿出了看家本領,不僅帶來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米尼步槍,阿姆斯特朗後膛重炮這些遠超清廷一個時代的火器。


  為了解除蒙古騎兵的威脅,英法還調集了非常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精銳騎兵,其中包括來自英國本土的最強大的「女王」近衛龍騎兵團,來自法屬北非殖民地的兇悍的「西帕希」騎兵團,來自英屬旁遮普的尚武的「普羅比」錫克騎兵團,以及來自英屬印度的「費恩」印度騎兵團。


  洋人的步騎炮組成的空心方陣,重炮的火力與步兵刺刀的完美組合,完克這個時代所有未近代化的騎兵。


  八里橋之戰還未打,其實僧格林沁就知道此戰必敗。他不是從未和洋人交過手的將領,相反他深知洋人的厲害。這一次英法一萬八千聯軍自大沽口登陸以來,他已經和這支隊伍交手數次,無論是沽口防禦戰,還是在張家灣樹林偷襲戰,皆大敗。


  因此洋人還未到通州,朝廷已經畏懼這次英法的武力,同意和他們議和,而且接受了英法提出的不平等條約,只不過因為在面見皇帝「跪與不跪」這一點上爭執不下,導致談判破裂。


  清廷指示僧格林沁將英國代表巴夏禮一行三十九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為人質。英法聯軍聽聞后迅速進軍,兵臨北京城下。


  前幾次失敗,僧王的精銳其實已經消耗大半,現在在八里橋駐守的蒙古騎兵很多都是剛剛招募來的草原牧民。其中包括哲里木盟馬隊1000人,卓索圖盟馬隊2000人,昭烏達盟馬隊1000人,察哈爾騎兵5000人。


  看起來在八里橋的蒙古騎兵有上萬人,但大多數都是初次上陣的新兵蛋子,戰鬥力可想而知。


  但是僧格林沁沒有辦法,身後二十里就是北京城,他已經退無可退。


  清軍近三萬人,這是大清最後能搜羅到的能作戰的戰士,全部都上了戰場,在八里橋頭排出長達五公里的弧形陣線。


  僧格林沁帶一萬七千步騎兵居中,左翼是都統勝保帶領的京城禁衛軍五千,右翼禮部尚書瑞麟八千綠營,這就是大清最後的家當。


  九月天,天氣還是有些熱,空氣中瀰漫著緊張的氣味。


  一名身高達一米九多的高大掌旗手騎著蒙古馬,手持僧王帥旗,走到雙方陣前,向武裝到牙齒的英法聯軍舉起親王帥旗,表示接受他們的挑戰。


  陣中的蒙古騎兵小伙,高舉馬刀,向洋人示威,以示戰鬥的決心。


  狡猾的洋人並沒有率先對僧王發動進攻,而是對最弱的勝保部發動炮擊。


  看似裝備最好,甚至不少還穿著祖上傳下來的黑邊黃馬褂的皇家禁軍,幾輪炮火后就被擊潰,主將勝保被炮火炸傷率部退出了戰鬥。


  清軍的大炮也不少,但卻各自零散射擊,炮手憑著感覺移動炮**擊,準頭非常差,發射大量炮彈竟無一命中目標。


  而英法的炮兵在高效的指揮系統下集中火力射擊,很快就把清軍炮兵陣地炸毀。


  清軍炮兵全軍覆沒,因為這一次僧王為了防止炮兵逃跑,把所有炮兵都用腳鏈拴在陣地上,可惜即使是這樣,清軍的炮也沒有對英法聯軍構成威脅。


  炮兵失敗,清軍已經失去了火力支持,僧格林沁不能讓聯軍的炮火肆意地進攻自己的陣地,他所能做的就是讓手下的騎兵去沖敵人的陣線。


  八里橋上那名高大的掌旗手揮舞帥旗,蒙古騎兵們一波接一波向英法聯軍發動攻擊。


  但英法密集的排槍加上散彈炮,正面的進攻完全就是送死。蒙古騎兵的騎射只能在五十米之內才有準頭,而洋人的洋槍洋炮射程上千米,有效射程五百米,在二百米之內就非常准了,幾乎每一次排槍射擊都有大量的蒙古騎兵落馬。


  雖然不乏少量幸運英勇的蒙古騎手衝進了英法的陣中,可又能怎麼樣呢?他們手上的馬刀沒有洋人的長槍刺刀長,一兩個衝進去的騎手會被大量的洋人包圍起來,直接被刺刀捅成馬蜂窩,根本不能突破聯軍的陣線。


  更多的蒙古騎兵所用的辦法是衝到一百米內,用手中的火繩槍與洋人對射。這樣的辦法的確是能殺傷一點敵人,但也只是非常微弱。大部分騎兵根本沖不到這麼近的距離,撇開敵人密集的火力不談,這些臨時徵集來的蒙古馬對巨大的槍炮聲非常恐懼,馬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也知道危險,它們會亂作一團,拒絕向前跑動。


  清兵手中的火繩槍相比英法聯軍也落後了一個時代,就好像一戰的步兵面對機槍,武器有代差,這仗根本沒辦法打。


  僧格林沁是一名優秀的統帥,在這麼劣勢的情況下,他還是發現了英軍和法軍的結合處是他們的薄弱點,他派出了最後的精銳,甚至自己的親兵都全部上陣,這也是清軍最後的希望。


  然而英國「女王」近衛龍騎兵團和新加入戰場的印度帕坦騎兵團及時趕到,以兇猛的反衝鋒擊潰了蒙古騎兵。


  很多人都覺得蒙古騎兵打不過洋槍正常,但卻不認為他們打不了洋人的騎兵。


  實際上自從近代西方正規騎兵出現以來,世界上沒出現過任何非正規騎兵在正面衝鋒中戰勝近代正規騎兵的戰例。


  近代騎兵的紀律、訓練、戰術思想是全方面領先的。


  從戰術上講,近代騎兵的一個編隊,對於衝鋒時該何時慢跑,何時加速,何時大步,何時飛馳都有數字化的明確規定,各騎兵編隊間的相互協同也做到了科學化,精細化。騎兵操典的內容之詳細豐富,戰術之多變,非古代可比。


  從人員構成上講,近代騎兵編隊中的軍官比例明顯增高,18世紀軍官:士兵的比例一般在1:4左右。軍官比起普通士兵訓練更優秀,知識也更多。這樣大的軍官比例保證了編隊在執行戰術動作時的準確性;以及在遭受重大傷亡時,能夠保持指揮,保持紀律,不至於輕易潰散。


  從個人訓練上講,近代西方的冷兵器格鬥技術出現了科學化的趨勢,刀法比起古代更為簡潔高效。


  從武器裝備上講,騎兵最重要的裝備是馬匹。自16世紀以來,西方普及了血統論下的馬匹培育方式。一些空前高大健壯,衝刺力極強的專門軍用馬匹誕生了。血統論使馬都誕生了一些自然界本不該出現的極端物種。


  綜上所述,近代西方騎兵的進步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


  舉一個不恰當的列子,就好比考試。一個自學的,平時翻翻書就去考試,和一個在嚴厲教師督促下,針對每一個知識點,安排大量題目練習並反覆進行過模擬考試的考生怎麼比?

  清軍與英法聯軍的差距不光在武器落後上,還差一整套科學的訓練方法和自我反覆糾錯的科學觀念。


  在這樣巨大的差距下,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敗了,而且敗得非常慘。一萬清兵傷亡過半,而英法聯軍僅僅傷亡幾十人。


  那個身材高大的掌旗手,手執一面寫有黑字的大黃旗,並且把這面旗幟不時指向所有的方向。這是僧王的帥旗,所有軍官的眼睛都注視著它,因為它正向全體清軍下達著命令。


  此刻,三萬清軍保衛的那座八里橋已堆滿了屍體,然而這名掌旗手儘管已孑然一身,卻仍挺立在那裡,還在傳達僧王的最後命令。子彈、炮彈在他的周圍呼呼作響,飛嘯而過,而他卻依然鎮靜不動。直到一枚炮彈把他擊倒在地,於是大旗也向一旁倒去,隨著它的旗杆而去的是一隻緊緊抓住它的痙攣的手。


  蒙古騎兵完蛋了,身後的步兵戰鬥力更差,都是附近臨時湊起來的團練鄉勇。面對英法聯軍的狂轟亂炸,陣型早就亂成一團。


  已經打了快一天的聯軍,子彈都快打光了,當他們端著刺刀衝過來的時候,鄉勇們抱頭鼠竄了。


  雖然八里橋之戰清軍敗了,但僧格林沁還是展現了蒙古騎兵的勇氣,這一點英國人和法國人都給予了肯定。


  法軍軍官吉拉爾在《法蘭西和中國》中對清軍的英勇作戰做了詳細的描述:「光榮應該屬於這些好鬥之士,確是應該屬於他們!沒有害怕,也不出怨言,他們甘願為了大家的安全而慷慨地灑下自己的鮮血。這種犧牲精神在所有的民族那裡都被看作為偉大的、尊貴的和傑出的……這樣的英雄主義在中國軍隊里是經常可以看到的;而在歐洲則以誤傳誤,竟認為中國軍隊是缺乏勇氣的,此乃是一大謬誤。」並點評說:「八里橋之役,中國軍隊以少有之勇敢迎頭痛擊聯軍。他們的軍隊是由兩萬五千名韃靼兵和為數眾多的民團所組成的」,「儘管他們呼喊前進,勇猛和反覆地衝殺,還是一開始就遭到慘敗!然而,他們頂住了使他慘遭傷亡的強壓火力」,最後,他們「還是寧願一步不退,勇敢堅持,全體就地陣亡」。


  保爾?瓦蘭在《徵華記》記載說:「中國人和以勇氣鎮定著稱的韃靼人在戰鬥的最後階段表現得尤為出色……他們中沒有一個後退,全都以身殉職」。


  德里松伯爵的《翻譯官手記》中這樣寫到:「敵人已經兩次被打退,卻還沒有認輸,正準備橫下一條心來爭奪通道。……中國人現在可不是躲在城牆的後面或由工事掩護著來進行戰鬥,他們現在已挺身而出。在那裡,皇帝的韃靼禁衛軍,帝國軍隊的精華正聚集在首都的大門口。在橋的正中央,冒著槍林彈雨,他們的一位官長騎著馬站在前面;他揮舞著黃旗表示挑戰,儘管隆隆的炮聲蓋過一切,可是他還在高聲呼喊著。在這位英勇的官長的周圍,橋欄的大理石塊四散飛舞,我們的炮彈造成了成批的殺傷。死神一刻也沒有歇手,卻並沒有嚇倒這些不靈活,然卻勇敢的鬥士,他們寸步不退。」


  僧格林沁最後只剩七騎逃回京城,而此刻咸豐已經逃出京城,借口「北狩「,跑去了承德避暑山莊。跟著他去的全是他的心腹親信,怡親王、鄭親王、肅順等都跟著去了,只留下恭親王奕?被咸豐留在京城,替他處理善後事宜。


  僧格林沁兵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咸豐的耳朵里,一道聖旨,僧王前半生所有的榮譽和官職都被一擼到底,但他畢竟是蒙古人的代表,最後還是給他留了一個欽差的頭銜。


  楊小山就在這個關口到達了京城。


  僧王被撤,僧王府天都塌了。


  「京城現在不能待了,你們保護王爺夫人小姐趕快離開京城,去科爾沁!我留在這裡看家。」楊小山讓王府的護衛帶僧王一家離開。


  「相公,你跟我們一起走吧。」烏蘭捨不得剛剛回來的楊小山,怕他出事,要一起走。


  楊小山自然是不肯,他還有艱巨的任務在身,「我沒事,諾大的王府總歸還要人看著,你不要擔心。我這麼聰明,一定會保護好自己,更何況還有恭親王在這裡呢,你不用擔心。」楊小山安慰道。


  前腳把僧王一家送出京城,後腳英法聯軍就開進了北京城,楊小山該怎麼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