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8、

  0018、


  《明朝那些事兒》在明報已經連載超過一周了,第一篇洪武大帝已經進入後半段了,根據明報的反饋,小說廣受讀者們的好評,特別是很多學校已經將這篇文章指定為了課外讀物,平常許多特別反感讀報的學生這次卻沒有什麼抱怨,以為《明朝那些事兒》給他們的感覺像小說多過像歷史,所以大家讀的很感興趣,而且這小說語句幽默,即便是對歷史沒興趣的女生也能看的進去。


  當然有一件事情是明少先不知道的,如今廣大明報讀者大部分都把《明朝那些事兒》當成了金鏞先生的作品,故此才會有這樣一片倒的好評,如果不是金鏞的名頭壓著,就《明朝那些事》這樣的帶有大量個人色彩的歷史小說,肯定會被那些專家教授們挑出一大堆毛病來。


  在經過整整一周的閉關之後,明少先終於完成了《誅仙》後半部分的魔改,劇情、文字上相較原本有了長足進步,但是功力緣故,作品始終沒有完全達到上半部分的水準。不過明少先並不准備再去完善它了,他有自知自明,只不是他能夠完成的。


  下樓時分,明少先被黃婉貞叫住:「明先生,之前你訂的那些貨已經送來了,我已經都已經按照你的吩咐擺在櫃檯上了,價格也是你之前訂好的,不過這兩天似乎生意不太好,我們是不是要降一下價格啊?」


  明少先有些頭疼,他已經不知道多少次提醒黃婉貞不要叫他明先生了,這樣搞的他很不自在,一個來星期的接觸,他對這個女人其實很有好感,當然並不是男女那種,完全就是喜歡對方的性格,細心勤快,話不多,最重要的是燒了一手好菜。


  「貞姨,我都說過幾次了,叫我明仔就好,不然我真不習慣,價格你不用去管他就按原來的賣,我們的東西全是RB和歐美進口的高級貨,價格不可能和台灣那些東西一個價格的。」


  「那行。」黃婉貞聽了明少先的話,就不再出聲了。


  「那就這樣,我要去中環回寄之前收到的合同,中午不回來了,貞姨你不用準備我的飯了。」說完明少先帶著兩個厚厚的文件袋出了們。


  香港書信館,又稱郵政總局,明少先要寄國際郵件就必須到這裡來。除了和美國蘋果公司之間的合同需要回寄之外,明少先還寄出了好幾本英文小說作品,目的地分別是美國和英國的雜誌社。


  這次明少先同樣使用了新的筆名,並且寄出的小說作品只有開篇的幾個章節,為的就是儘快的拿到這些少說的版權。這些小說都是後來的暢銷小說,或者高票房高收視率的影視劇改編成的小說,明少先這樣做就是為了將這些小說的版權佔為己有,為以後娛樂帝國的影視板塊打下基礎。原本他的計劃之後還有幾本日語小說,但是因為他的日語水平有限,所以暫時這些作品沒法弄出來,不然到時候RB那邊的雜誌社打電話過來,很可能露陷。


  明少先的語言天賦很好,除了英語之外他還會日語,當然他的日語水平是比不上英語的,不過一般的對話讀寫交流都沒問題,但是卻沒法向英語一樣用來寫作,所以他原先預定的一些日語小說作品就需要明珠在時光門對面幫他找人翻譯好了,以便以中文版本形式在香港出版。


  明少先對於做文化販子和文化寡頭的性質很高,他很想看看等有一天全世界所有的暢銷小說、動漫、電影的版權全部在自己手上的時候,那些外國媒體會怎麼來跪舔自己。是不是還會想時光門對面那樣妖魔化中國。當然明少先也有自知自明,一個世界70億人口,是人才總會出頭的,明少先提前摘走了那些作家、名人的成果,但是對方勢必會創作出出新的名作來,說不定其中還會有更加優秀的作品。但是這也正是明少先希望的,如果新出現什麼名作,他就可以弄一本傳給時光門對面的明珠,如此明家在時光門對面也就能打開局面,要知道2018年那會兒,一本暢銷小說的版權價值遠不是1978年這會兒可以比擬的。


  香港的三月並不算寒冷,路上的行人腳步匆匆,顯示70年代末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活力。


  簡單吃過中飯,明少先轉道去了滙豐銀行開戶,事業的起步所有事情都得親力親為,不能有半點馬虎。


  十多萬的存款在78年的香港只能算是一筆小錢,所以明少先只能在慢慢等待,不同於後世簡潔的電腦操作,如今的銀行手續相當複雜,等他開完個人賬戶和公司賬戶后,已經是兩個小時以後了。


  辦完事,明少先並沒有立刻返回深水埗,而是去了九龍證券交易所,明少秋選擇這裡開戶是因為這裡開戶便宜,1980年之前香港聯合交易所還沒有成立,香港這樣的彈丸之地居然有四所證券交易所,故此如今香港證券業被稱為『四會時代』,而這四家交易所中九龍交易所是成立最晚的,1972年成立之後不久就碰到了股市暴跌,所以在九龍交易所開戶的人本來就少,開戶費用也便宜。


  明少先去開戶自然是為了投資,腦子裡一堆計劃的他如今急需資金,而如今香港獲得資金最快的方法,明少先覺得除了樓市就要算是股市了。


  1970年代後半期,得益於歐美社會的產業轉移,以及冷戰時期香港作為雙方的貿易窗口,面積狹小的香港憑著貿易經濟發展成了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期,年均GDP增長率保持在10%水平。而財富大部分都沉澱在了香港的房地產上。內部和外部的富餘資本推動了香港房地產市場繁榮,而每年只有50公頃的土地供應量更強化了土地作為財富吸鐵石的作用。


  與房市的繁榮相反,1970年代末的香港股市異常低迷,1973-1974年的股市暴跌,使得香港人多少年來都對股市充滿了畏懼。


  明少先如今進入股市,要是被學金融的黃玥蓉知道一定會說他傻了。但是明少先知道如今的股市大有作為。


  由於多年來股市的低迷,如今香港上市公司中不少的股票市值都低於其賬面凈資產值。而其中最為有價值的就是那些名下擁有大量地產的上市公司。


  在此背景下今年年初開始香港股市將馬上會引發了一場房地產上市公司曠日持久的併購大戰,而這場戰爭的核心就是九龍倉公司的股票。


  開完戶的明少先拿著本子,一一記錄著一些他在意的股票成交價。九龍倉當前成交價13塊港幣每股。


  明少先有些觸目驚心,眼皮直跳,然後他默默的找到他的投資經理——汪明松,以五倍槓桿配資50萬,全部買入了九龍倉。


  明少先帶著慶幸走出交易所,他彬不擔心自己的投資全部打水漂。明少先大學畢業就開始四處闖蕩,因為經驗少曾經多次投資失敗,但是每次都能重新站起來,這其中除了父母和姐姐的資金支持,讓他有了本錢,更多的是因為他敏銳的金融投資為他帶來了重新投資的資本。


  明少先每次回想起來都覺得自己應該感謝那個連名字都一樣被忘記的美女,當年他為了追求一個浙大金融系的美女竟然跟著對方上了兩年多的專業課,還愣生生的把女孩考CFA特許金融分析師的全套課本和資料都看完了。


  明少先離開學校後有過五次創業失敗,但是每次都是靠著股市和期貨市場上的投資賺取了重新開始的資本,甚至到了最後他和朋友開辦特效公司后,在娛樂圈邊緣闖蕩也是因為他在投資市場上的名聲才得來的機會。公司的第一筆生意就是在一次酒桌上,他幫一位製片人分析他手上的股票之後才得到的機會。


  1978年,明少先清楚的記得當年那個金融系的『地中海』教授說過,年後香港首富李超人旗下的長江實業以分散戶頭的形式從散戶手上大量買入九龍倉股票,當時九龍倉的股價維持在13塊左右。


  如今九龍倉股價7塊,說明李嘉誠還沒有介入,明少先不買簡直就是浪費天賜良機。


  明少先不知道自己的到來是不是引起了蝴蝶效應,九龍倉是不是會如原本一般暴漲,但是即便如今李超人沒有買入九龍倉的想法,明少先也不會放棄九龍倉的股票。


  要知道九龍倉公司經營的碼頭、倉庫等業務佔據了尖沙咀、九龍、新界和港島等核心地段的大量土地,這些土地按如今香港行市(每平米6000-7000港元)計算,每股平均價值高達50港元——重估價值相當於當時市價的4倍左右。也就是說誰擁有九龍倉,誰就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的貨物裝卸、儲運及過海輪渡,這尼瑪簡直是價值連城啊。如果李超人沒有買入的想法,明少先不建議自己慢慢賺錢,慢慢買入,等到有機會的時候再捅出九龍倉的資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