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塵埃落定
公元前126年冬,軍臣單于病逝雲中,匈奴王庭陷入內亂,各個部落家族為了爭奪權力,紛紛起兵。
其中勢力最大的當屬左谷蠡王伊稚斜,軍臣單于死後第二天,他便自立為單于,並且出兵逼迫太子於單,雙方展開了大戰,最後太子於單不敵,南下逃往了大漢國。
就在匈奴王庭大亂之時,西域的形勢也贏來了轉機,契約同盟軍乘機號召各地農奴發動起義,被囚禁在龜茲國郊外牧場的張騫終於等到了機會。
在一次農奴起義之中,看守的匈奴兵被調去參加鎮壓,張騫和堂邑父隨同兩位當年護送他們的同盟軍侍衛逃離了牧場,當然了,這一次張騫沒有扔下妻兒,帶著吉雅和烏雲一同逃往蒲梨國。
終於,一個月後,張騫與岳風在琪岳之城重逢,望著對方鬢髮如雪,兄弟二人無比的感嘆,十三年前在隴右相遇的情形歷歷在目,彷彿如隔一日……
此時的西域徹底大亂,各地紛紛燃起了戰火,駐守河西走廊的匈奴軍主力被派往西域鎮壓農奴起義,漢武帝劉徹得知消息以後派出大將霍去病,率軍十萬西出隴右,一舉攻破祁連山中段匈奴佔地,奪取雍州,又因以其金行,土地寒涼故也,改名涼州,涼州因此而得名,后成為漢代十三州之一,領河西諸地。
大漢國出兵的消息傳到了西域,張騫得知以後激動不已,決定離開琪岳之城,返回闊別十三年的長安。
在張騫邀請岳風一同返回長安時,他拒絕了,因為他深知自己作為當前在西域聲名赫赫的人物,卻在後世的歷史中毫無記載,這說明他一個後世穿越之人,終究不屬於這個時代,如果去了長安,一定會遭到劫難,與其如此,索性永遠不入大漢,就在西域率領自己組建的軍隊,與匈奴人抗爭到底。
言明自己的立場以後,張騫也不便再勸,帶著堂邑父與妻兒,在同盟軍的護送下啟程了。
兄弟再此闊別,然而這一次卻是真正的別離,張騫擁抱著岳風,感激的說到:「待我返回長安一定要將賢弟的事迹告知聖上,請他降下御詔,邀請賢弟歸國,好兄弟,這十三年裡如果沒有你,我張騫早就客死他鄉了,你的功勞不可磨滅,咱們一定會再次相見的。」
「兄長一路保重,會的,咱們會相見的。」岳風遠送百里,將這支改變自己命運的使團送離蒲梨國邊境,想當年自己在河西東部遇見使團時,他們浩浩蕩蕩的近百人,如今卻只有寥寥數人,這是多麼令人感到悲壯,張騫西域之行,註定成為歷史上永遠閃耀的光輝。
張舒王亮善鷹三人,跟隨岳風已久,並且各自娶了西域女子為妻,他們也不打算再回故國,儼然將琪岳之城當做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如今匈奴內亂,契約同盟軍乘勢反撲而來,一舉奪回了失地,但是歷史記載中,這支並不存在的軍隊,最後還是在匈奴伊稚斜當上單于之後,整合軍力給徹底打敗了。
西域陷入了無休止的戰亂之中,唯一的好消息是大漢國在張騫順利出使歸來,帶回珍貴的信息之後,制定戰略計劃,不斷派兵攻打匈奴,幾年後全面佔領了河西走廊。
然而此時,匈奴伊稚斜單于乘著大漢主力軍隊西征之際,集結北方大軍,逼近大漢國北部邊境,漢武帝匆忙派遣大將軍衛青,集結兵力五萬人前去抵禦,然而此戰漢軍並未取得勝利,反被匈奴所圍。
此時,伊稚斜單于向漢武帝提出一個要求:1.立即停止西征,河西走廊暫由大漢管轄,十年之後還於匈奴。2.將漢使岳風從西域召回,然後處死,送上首級。只要答應這兩個條件便立即撤兵,同時將包圍的漢軍放回。
漢武帝考慮再三之後,為了顧全大局,只能同意伊稚斜單于的要求,他知道岳風是不可能回歸漢朝的,於是下了一明一暗兩道密令,連夜送往遠在蒲梨國的岳風。
此時岳風正在組織進行一場生死存亡的防禦戰,因為匈奴人集結了十萬兵力準備圍剿蒲梨國及琪岳之城。
恰在此刻,接到了漢武帝傳來的密令,明的一封是應匈奴要求而寫,命令他放棄同盟軍即刻歸國。
暗的一封,首先讚賞了岳風為大漢國抗擊匈奴所做的貢獻,同時冊封他為遠望侯,示意岳風隱姓埋名遠離西域,避開匈奴人的鋒芒,待大漢鑿空西域之後,以國禮迎接岳風歸來。
原來第二封密令才是漢武帝的真實意思,岳風終於明白了自己為什麼不會出現在歷史上,原來是匈奴逼迫大漢國要將自己除名啊。
如此也好,回想歷史,匈奴人縱橫西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倖免,自己現在的反抗無異於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會平白的多增加幾場戰爭,給人民多帶來些傷亡罷了。
如今面臨匈奴人的十萬大軍,結局不言而喻,所以索性聽從漢武帝的密令,遠離戰爭,遠離紛擾,找一處沒有人煙的地方,安家落戶得了。
徵得了家人及兄弟們的意見之後,大家也心生同樣的感觸,岳風對桑慕老者建議,匈奴人的目標是自己,只要自己離開了,他們便不會再進攻,一旦進攻,蒲梨國也不用再做抵抗,不妨投降給匈奴,保全百姓的家園即可。
可桑慕老者卻要求全族跟隨岳風離去,不再留戀故土。
岳風采取的是自願的原則,願意跟隨他走的歡迎,不願走的給他們留下豐富的物資,以及這座琪岳之城。
最後,大部分人決定追隨岳風,小部分人留了下來,於是一場浩浩蕩蕩的遷徙就此開始。
漢武帝收到了岳風帶回的消息之後,殺了一位形似岳風的犯人,將頭顱送給了匈奴人,在匈奴的王庭之中,伊稚斜單于招來曾經的大都尉山戎烏達,詢問這顆頭顱是不是岳風的?
山戎烏達原本以為岳風真的被殺了,悲痛不已,但是當他看到頭顱之後心中什麼都明白了,抱著頭顱哭道:「岳兄弟對我山戎部族恩重如山,如今卻慘遭殺戮,為兄沒有顏面再活於世上。」說罷山戎烏達拔刀自刎,以死來為岳風保全這道瞞天過海之計。
山戎烏達以死作證,還有什麼需要值得懷疑?伊稚斜單于當即下令撤回大軍,同時將西域集結的十萬軍隊調遣到了婼羌國,以此來抵抗河西走廊的漢軍,蒲梨國得救了,琪岳之城的百姓也得救了。
此時的岳風,率領著家人兄弟,以及願意跟隨他的人們,一路向西而去,一月之後他們來到了蔥嶺,找到一塊土地肥沃的地方安家落戶,岳風將用他領先兩千年的經驗,在這塊異域土地上生根發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名族。
翻過歷史的篇章,兩千多年後,在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界,有一個跨境居住的名族:柯爾克孜族,中國漢文史籍《史記》很早就有關於其先民活動的記載,相傳他們的身上擁有東方漢族與大草原蒙古族的基因,今天他們生活在新疆的西部地區,人口已經突破了18萬人。
——全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