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光陰刻骨
但世事並非一帆風順,兩人分別後的第三年,北冥國在東靖國邊疆發起動亂,邊疆民眾生活苦不堪言,邊疆官員奏請朝廷出兵鎮壓。而多次出鎮壓的效果都不夠理想,動亂的發生也越來越頻繁。兩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兩國之間的戰爭也一觸即發。而在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觀察之後景烜等人也沒發現丞相府有更多的陰謀,但是邊疆情況卻不容忽視。
景烜安排好一切,把京中事務交給了素來和他一起長大的三皇子景燁,也就是景烜的侄子。兩人的關係較為複雜,當朝太后是景烜的生母,早年間先帝在世時太后頗得寵愛,但是卻一直沒有子嗣,先帝就把當時失去母妃的四皇子給了太后撫養。太后對當時還是四皇子的皇上也很照顧,當做自己的親兒子來撫養,之後四皇子長大后做了太子,先帝的身體越來越差,太后卻在當時檢查出懷有龍嗣。景烜出生后當時還是寵妃的太后明確的告訴皇上景烜不會和他搶皇位,讓他把他當做親弟弟來疼愛。之後太后一力站在太子這邊,幫助太子登上皇位。
太子登上皇位后感激太后,又因為當時的太後娘家鎮國公府日漸衰落,皇上就選了鎮國公府二房的嫡小姐為皇后,希望能扶持鎮國公府。所以景烜和現在的三皇子既是叔侄的關係,也可以說是表兄弟的關係。後宮之中太后與皇后也因為這一關係很和睦,所以景烜和現在的三皇子景燁差不多一樣大,兩人的關係也很好,景烜也很信任他。太子則是當時皇貴妃的皇子,是長子出生。皇貴妃娘家勢力大,而且當時皇后也說三皇子的性格比較文靜,不適合做太子,於是主動放棄了嫡長之爭,讓長子做了太子。景烜安排好一切之後覺得盛京應該不會有大的動亂了,於是安心準備離開盛京前往邊疆。
景烜自請出征,東靖國皇不舍,幾次駁回他的請求之後,但是朝中大臣都上奏讓九王爺出征,畢竟九王爺武功高強,而且智力過人,出征比較有勝算。皇帝苦於局勢,同意他出征。景烜於當年掛鎮國將軍帥出征。鎮壓了北冥國的引起的動亂之後,景烜又在北疆剿匪,大力發展北疆。景烜在北疆時也經常給穆思丞寫信以及捎帶東西。鑄劍山莊里穆思丞收到的東西也已經能裝滿一間屋子了,但是穆思丞還是一件都捨不得扔。
這一出征景烜就一直駐紮在東靖國北疆沒有回東靖國盛京。次年秋天,東靖國皇帝生病,爆發內亂,太子把持朝政,鎮國大將軍受命鎮守北疆,不得回京。其間鎮國大將軍的未婚妻自請退婚稱自己配不上鎮國大將軍,景烜收到傳信,也大方表示不願意耽誤丞相府大小姐的時間,可以退婚。東靖國第一美人退婚後深居簡出。
這年初冬,皇帝駕崩,太后悲痛過度也隨皇帝而去。太子宣布登上皇位,東靖國改國號為靖元,但是靖元帝登基卻當天被人爆出假傳聖旨,事情發生了明確的反轉:真正的聖旨傳位於三皇子景燁。太子登基儀式中斷,被壓入天牢聽審。五日後,三皇子景燁雷霆調查,證實太子的聖旨是假的。查清事情之後三皇子登基,改國號為靖安,上任皇帝謚號元宗。靖安帝登基,封昔日鎮國將軍的未婚妻——東靖國第一美人為後。新帝仁慈,當日大赦天下,免去太子篡位的死罪,囚於宗人府。而此時景烜在違抗駐守邊疆的命令,回京為元宗及太后奔喪的途中遭遇刺客,跌落山崖,生死不明。新任靖安帝與鎮國大將軍叔侄情深,盡全力尋回后卻發現鎮國大將軍景烜中毒武功盡失,身體中的毒被壓制在雙腿,從此不良於行。皇帝震怒查出刺客是太子派去的,傳令殺了太子,廣招神醫救治震國將軍。
朝中大臣奏請治鎮國大將軍違抗聖旨之罪,應該處以死罪,以正朝堂。靖安帝力駁眾意,只收回了鎮國將軍的兵權,后又因其名字與皇帝相衝,皇帝特意賜名於他:景書墨,並封其為墨王,賜墨王府。這麼多的大事發生就在短短十日內,人稱「十日之變」。
這件事在江湖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有著東靖國第一高手之稱的少年天才就此隕落。而鑄劍山莊也收到了消息,穆念卿隱蔽下山為景烜醫治,但是卻也是只能保住了他的命,內力得分出一部分用來鎮壓雙腿的毒。景烜雙腿的毒得一個月一次用內力逼出。只能靠景烜自己了。而鑄劍山莊因為隱世也不便插手,最後也只是給了景烜一瓶讓景烜脈象錯亂的藥丸,景烜還拜託了穆念卿不要告訴穆思丞他的事。穆念卿答應了。三人默契地選擇不告訴穆思丞,因為景烜的事情太為複雜。所以穆思丞這一年之後就再也沒有收到過景烜送的東西。而景烜也擔心被外面的人查到自己暗衛地蹤跡,從此停止了暗七去鑄劍山莊的工作。
外界都傳言經此大變后的墨王殿下性格變得更加冷酷,陰晴不定,深居不出。墨王府里小廝丫鬟越來越少,成了一座冷清的宅子,門可羅雀。人人都傳墨王府的人都是被墨王殺了。稱他是「魔王」。
兩人分別的第四年整,穆思丞還是沒有收到景烜的東西,一氣之下把以前景烜送來的東西都讓人扔了,也再也不在用景烜教他的千機變和人對招。寫字也開始回歸到自己以前那樣亂七八糟的字體,沒有再寫自己越來越像景烜的字……
之後的許多年裡,江湖上人才輩出,不滿二十歲就成了東靖第一高手的傳說也漸漸被人遺忘,那個曾經名揚江湖的名字也很少有人記得。墨王自坐上了輪椅之後就再也沒有參加過宮宴,人也很少出來。關於墨王的傳說也越來越少,墨王府也越來越蕭條的坐落在京城裡,很少有人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