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見旨不跪?
大宋很大,但是大到如今這年月,也是有些幾分強弩之末的樣子出現了。
朱子龍立於窗前,眉頭緊鎖。
如今的廟堂之上的政治勢力,大約可以分為以某某為代表的貪官勢力、以某某為代表的權臣勢力,比如說蔡京等人。
以某某為代表的奸臣勢力,似乎還佔了不少人。以某某為代表的弄臣勢力、比如說高衙內一家。以及一些沽名釣譽,卻沒有本事只知道壞人好事的清流中立文官們……
儘管也有張叔夜等能臣還在,卻不佔最大基數。
而在大宋的草野民間,則處處都是「刁民」和所謂的好漢叢生。每天不思勞作,反而一心想只著造反,雖然尚未出現什麼大的動作,但小動作接連不斷。
比如說宋江之流,也不知道他們想的是啥,明明有飯吃的,生活也過的去!
事實上,除了宋江之流,這些年還有王均起義,同年,陝西大旱,商州(今陝西商縣)農民一千多人,在張海、郭邈山、黨君子、李鐵槍等人領導下起義,活躍於「京西十餘郡,幅員數千里」,官員紛紛逃竄。
慶曆七年十一月,河北路貝州(今河北清河境)宣毅軍小校王則也發動兵變,並且利用彌勒教。建國號安陽,稱東平郡王,改年號為德聖(一作得聖),設置官吏。
當然,這些小的起事,最終皆被殘酷地鎮壓下去。
可是,等到梁山大興,以及最可怕的方臘大起之時,這內外交雜在一起。又撞上金兵來犯,我大宋可就真是危險了!
《水滸傳》中寫道宋江被朝廷招安后,甘心充當急先鋒和打手,帶領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漢掉轉槍口,將王慶、田虎和方臘一一剿滅。
然而朱子龍知道,那只是小說之言,在北宋時方臘的起義都是首屈一指的,遠非山東水泊梁山上的宋江所能比的。
真要打起來,分分鐘宋江等人給方臘可以揍出屎來。
更何況,現在朱子龍都在挖梁山的牆角。盧員外還沒上山,就和好基友去坐牢了。估計十幾年出不來!
五虎之一的林沖和楊志,現在成了他的忠誠小弟。
武松就算收服不了,或者說收服之後,忠誠度不高,但是沒了武大中毒,沒了潘金蓮下藥,沒了西門慶搞事,看他如何上梁山?
這些高級打手不上山,連帶的他們的關係網和好友,估計也難以上山。
那麼最後梁山勢力就只能算是二流勢力,而方臘事實上在原來的歷史上,就不是宋軍的對手,根本不用藉助宋江等人之力。
只不過,方臘起義儘管最終會失敗,卻也會極大的損傷了大宋的國力,是導致宋朝後來敗給遼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朱子龍很不希望,這種事情重演!
-
「這些事情,究竟是有幾分真幾分假,只能待日後自己慢慢查探了。目下,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必須搞定!」朱子龍暗暗想著,不過,還是決定,以後若是順道,一定要多多打聽一下邊關和其它省份的情況。
雖然歷史有所轉變,但一些叱吒一時的歷史人物們,在歷史的強大慣性之下,依舊還是會在這個時空中按照時間表出現的。
要早做打算為妙!
命運這個東西很奇妙,不過朱子龍現在的工作,就是要轉變自己的命運和周邊人的命運。也算是半個人定勝天了!
「一切重大的改變,就先從這次的獸王綱,以及將梁山勢力斬於萌芽之中開始吧。」朱子龍如是心想。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這句話,是孟子表明自己潔高志向與為人準則的話語。朱子龍儘管只是吊絲穿越,主神系統也多故障,但是,也同樣適用。
畢竟,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一夜過去,朱子龍從半失眠之中醒來。在武大郎家帶隊駐地休整多日,亦然將此地和周邊搞成了臨時客棧一般。
未帶仕女而來,卻也不會少了享受。
這不,每天早上潘金蓮都會跑到朱子龍的房間里來,伺候著洗臉更衣。有如此美人照顧,要不是怕吃相太難看,而且計劃為重。
其實以朱子龍的心性,能夠幾天都堅持不咸豬手,給人一種君子之相。實為難得!
當然,這其中和潘金蓮之間的秋波暗送,眉目傳情自然是少不了得。
-
等到朱子龍享用完潘金蓮做的早餐后,金管家過來了。
「王爺,聖旨到了!」
聽聞聖旨到,饒是朱子龍早就有心裡準備,也不由的眉頭一挑,這可是正而巴經的第一次接聖旨呀!
下一分鐘,「聖旨到!」一個聲音由遠而近飄進來。
只見一隊彪精壯的宮中禁軍人馬,又有武將陪同一膚白精細容貌的男子,走了過來。
這男子上到跟前,瞧了眼朱子龍和周邊人等,彷彿早就認識朱子龍一樣。手舉著一個黃綢捲軸。高聲唱到:「大宋皇帝聖旨,陽谷縣大小官員接旨,袞王-趙檉接旨!」
此間內外的衙役和百姓,一聽紛紛跪伏在地。
唯有朱子龍競然還在發愣,但是很奇怪,那捧旨的男子,明顯彷彿是一個太監的男子。似乎卻對朱子龍沒有跪拜下來,沒感覺到有啥不行的。
競然視若無睹!
等到朱子龍反映過來,聖旨已然念了一半,卻是才發現除了自己的捧聖旨的,好像大傢伙都跪下來了。這下當真是,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
汗,我這樣真的好嗎?朱子龍的額頭上,當場滑下來一棵冷汗珠!
-
不過,回顧一下自己接受的系統給予的記憶力,朱子龍又暗暗驚訝,原來在他的記憶中,原先的這個王爺似乎接聖旨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卻是全然並不是每次都跪拜下來接旨,所以,對面的太監同志,似乎也習慣成自然了。
亞根沒想過要治他一個大不敬之罪的意思!
等到那對面的聖旨念的差不多了,朱子龍也從自己的頭腦之中,尋找了好一會系統記憶力,總算是搞明白了。為什麼自己,一時不記的下跪,大家都這麼淡定的原因了!
原來,宋朝對官員的任命狀,叫做「告身」!
按宋代禮制,凡重大的人事任免,如「每命親王、宰臣、使相、樞密使、西京留守、節度使」,由翰林學士起草制書,然後還有一套隆重的禮儀,叫做「宣麻」。
如果不是重大的人事任免,宣麻儀式就簡單得多。也就是說,非重大人事任免的宣麻,宰相、樞密使均不用前往聽麻,只需輪值的參知政事(副宰相)一員押麻而已。聽麻完畢,高級官員也不行拜禮。
甚至於還出現過,有宋名臣如果對改任他職不滿意,甚至可能會賭氣不領詔敕。
比如說,當年朱光庭雖然遵旨往亳州赴任,卻拒絕面領諭旨。就差沒直接抗旨了,要多霸氣,就得有多霸氣。
現在這私下裡,開小爐的聖旨,說真的。朱子龍不跪拜,又是親兒子皇子,太監啥的還真不敢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