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聲壯烈送行爾
公孫瓚一騎當千,幽州突騎頓時勢若猛虎,緊隨他的白馬之後,直奔黃巾蛾賊軍陣後方,張角馬車所在。
劉備、張飛及公孫瓚親衛統領,其從弟公孫越率兵,護衛左右,往來阻攔之黃巾蛾賊,非死即傷,倒下地后,騎兵所至,難有生機。
這邊幽州軍如此,與幽州軍同在黃巾蛾賊軍陣右翼的并州軍,同樣騷動不已。校尉呂布聞得漢軍軍令,也是疾呼左右,與其一同,直殺賊首張角處,他如此拚命自然也是為了得首功,從而指望在官位上更進一步。
當然,對於呂布來說,他自然不會是稀罕伏泉的許諾,畢竟相比較沒有後台的幽州軍和涼州軍,他們并州軍可是很早就抱上了何進的大腿,而自從何進成為大將軍后,并州軍更是不缺朝中後台。
一時間,黃巾蛾賊右翼,並、幽二州騎兵士氣大震,在公孫瓚、呂布、張飛等猛將的帶領下,一改適才被黃巾蛾賊斬殺馬腿所帶來的頹勢,所剩近萬騎,死死的往張角馬車處衝擊。
眼見幽州兵如此迅猛,另一邊黃巾蛾賊左翼的涼州軍,自是不甘被其超越,在郭汜、李傕等將的帶領下,跟著直擊張角馬車處。
涼州老將身先士卒突襲,那些青年才俊自然也不含糊,只見,涼州鐵騎后,有數百騎,像是突然暴走,深深的扎入黃巾蛾賊陣中,短短時間內,他們廝殺進入的縱深,就超過了郭、李等人。
「不想吾等已老,勇武不及此輩少年!」甚少說話的張濟,廝殺之餘,看清楚那些人後,突然搖頭嘆道:「老矣!老矣!」
其餘諸將聞聲,亦隨其望去,見到張綉、胡封、楊阿若、龐德等軍中青年俊傑,不由心中認同張濟所言。他們這些人年紀說來,都可以做那些青年的父輩了,按道理,靠著經驗,他們進攻的縱深,應該比這些年輕人還要深,只是,張綉、胡封等人,都是昔年隨張奐,出兵征討鮮卑的猛將,雖然年輕,但是戰鬥經驗,可不算少,所以對比張濟等老將,他們可是既年輕,沙場經驗又不相差太多,難怪張濟等人要服老。
這一點,就是董卓親信舊部出身的王方、李蒙等人,也不得不服。他們相比較張濟、樊稠等董卓麾下的老一輩將領,可是更加年輕,然而就算如此,對比起張綉、胡封等人,還是差了許多。
只是,涼州老將中,多數人在感慨自己老了,但也有人在感慨時運不濟,這人就是隨張濟等人廝殺的董旻,不過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剛剛被朝廷治罪的東中郎將董卓之弟。
董卓當時被治罪后,同樣從軍的董旻並未被株連,只是,很明顯,他的能力和名望不及兄長,根本駕馭不住兄長手下這些邊地驍將。甚至於,當這些邊地兵將,因為群龍無首,加之皇甫嵩不維護涼州人利益,使得他們最終聯合,準備一起投靠與涼州人有緣的伏泉,董旻也沒有任何辦法去阻止。
看著面前那些驍勇善戰的涼州年輕人,董旻就不斷替自己兄長董卓不值,如果兄長沒被治罪,恐怕憑著皇甫嵩這自斷涼州人忠心的舉動,素來在涼州有聲名軍功的兄長,肯定會有手段,能夠使得這些年輕人折服的。
畢竟,自張奐死後,這些當年他招募的涼州俊傑,雖然沒有主將,但早就融入了涼州群體中,可以說他們對於涼州軍的歸屬感很強。
而且,這些人中,張綉、胡封二人,都是兄長董卓親信部將張濟、李傕的侄子和外甥,這天生就註定董卓與他們有緣,折服他們投身董卓一派的涼州軍,有很大把握。
其實,本來在董卓被任命東中郎將,接手平定冀州黃巾蛾賊的戰事後,張綉、胡封、楊阿若、龐德這些昔年張奐留下的涼州青年精銳,才被朝廷從涼州諸地抽調,暫時隸屬於董卓麾下。而董卓也不是凡人,自然看得出這些人的實力,這段時間,也是不斷出招,拉攏這些涼州精英,就打算等戰事結束,就好好將這些涼州精英收服麾下,從而增添自己的在涼州的名望和勢力。
結果不曾想,董卓還沒完全施展,就被治罪免官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再做官了。當然,對於這些涼州精銳來說,他們選擇涼州大佬投靠,也並不一定非選兄長董卓,其實也可以選擇現在漢軍主將,同樣是涼州人出身的皇甫嵩,其家族乃涼州將門,叔父更是鼎鼎大名的「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可以說,皇甫嵩如今能夠成功,除了他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以外,也就是靠著其叔父留下的聲望和底子,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涼州人傳承下來的邊軍精銳。
如果自己兄長董卓能熬過這冀州的禍事,在董旻想來,只要吸收了這些涼州青年俊傑的骨血,董卓不愁不會實力壯大,成為邊疆有數的涼州名將,日後所立戰功更多,前途更大,甚至說不得會成為當今涼州第一,就是皇甫嵩這樣的涼州將門,有著濃厚的涼州精兵底子,也很難和董卓比。
然而,如今這一切,都一成虛無,董旻不得不概嘆老天不公,這美事沒落到他兄長頭上,反而要讓伏流川這個外人,白撿到這麼多人才,想想就覺得可恨。
此時,如果伏泉在此,知道董旻打算的話,肯定會對此十分認同,同時也會感到幸運,簡直就是走了狗屎運一樣,讓他一次性有機會手下這麼多涼州才俊。畢竟,涼州現在知名武將,也就董卓和皇甫嵩二人,可是前者治罪免官,後者又做出了類似出賣涼州軍利益,歡愉幽州人利益的事情,這些涼州年輕人,如果不想在戰後,立功得不到回報的話,現在只能另尋它路,找到一個好靠山,無疑,曾經和他們打過交道的伏泉,就成了他們的投靠首選。
而伏泉一旦得到這些新老涼州兵將的支持,他的實力,明顯會暴增,旁人不可小覷。歷史上,無論是皇甫嵩,還是董卓,甚至董卓死後,他麾下留名的涼州軍閥,能夠成名或者縱橫漢末,最大的原因還是曾經「涼州三明」所留下的那些涼州精兵,而伏泉得到這些兵馬,絕對是如虎添翼。
從開戰至今,已過數個時辰,時間可謂飛逝,兩軍之間,明顯各部兵卒氣力都消耗其大,不過卻又有不同。
黃巾蛾賊們少有嚴格訓練者,到現在揮動刀劍,顯然沒有原本有力氣,反觀漢軍,雖然他們的臉色也告知他們快到了極限,但是長時間的訓練和豐富的戰鬥經驗,使得他們即使重複做著枯燥的搏鬥動作,但姿勢基本沒有變形,而且每一刀一劍,還是十分有力。
至於這樣的後果,也很明顯,只見許多氣力不足的黃巾蛾賊,揮動刀劍和漢軍肉搏時,常常是與對方兵器碰撞后,就因為力氣小的緣故,而被漢軍將兵器彈開。隨後,如同機器一樣動作的漢軍,憑藉著本能的反應,對準一時來不及反應阻擋的蛾賊命門,砍殺而去,就將原本和他纏鬥良久的蛾賊殺死。
這一幕,在戰場上各地都可看到,形勢隨著時間的拖延,漸漸將原本黃巾蛾賊連破漢軍兩道防線的額不利局面扭轉。勝利的天平,也開始往漢軍這一邊傾斜,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黃巾蛾賊的士氣,無形之中,開始減少,而漢軍,卻是愈加旺盛。
當然,這樣的優勢,相對於步卒而言,騎兵卻是更加明顯。畢竟,居高臨下,黃巾蛾賊也因為力氣和士氣緣故,不能對騎兵進行有效的砍馬腿威脅,漢軍騎兵自然更加能夠利用高度,從容揮刀砍殺步卒了。
率先崩潰的是黃巾蛾賊的左翼,只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攻破黃巾蛾賊左翼的不是一直玩命破陣的涼州軍,而是軍隊一直處於最後的伏泉所部兩千餘騎。直到剛才,他們才在嚴顏、吳懿的率領下,突然發力,打得氣力消耗過大的黃巾蛾賊措手不及,根本防禦不了,就已不支而淪陷。
黃巾蛾賊左翼崩潰,經驗豐富漢軍鐵騎見此良機,自然不會放過,紛紛往那崩潰的缺口衝擊,往蛾賊中軍而去。
很快,黃巾蛾賊軍陣缺口越來越大,漢軍鐵騎衝鋒蛾賊中軍的人馬也越來越多,形勢已然開始明朗,只要漢軍攻破黃巾蛾賊中軍,蛾賊必敗。至於蛾賊一方,現在卻是一點兒機會也沒有,因為他們瘋狂衝擊的前軍,此刻已然在和漢軍步卒膠著,而且更可怕的是,這些前軍現在也沒了戰事初期的瘋狂,慢慢落於下風了。
一將焦急趕往中軍,對張梁行禮,凄然喊道:「『人公將軍』、『人公將軍』……左翼敗了、敗了……漢軍數千騎直逼中軍,當何如?」
張梁看著左翼情況,面無表情的點點頭,目光蕭索,心痛如絞。面上雖驚恐,但卻並未說話,或者說,此刻他也是無計可施,究其原因,卻是廣宗如今地形,早已將他們逼入死路。
廣宗,《禹貢》所載其屬冀州,商代帝辛於此建沙丘行宮,西周時屬邢國故土,也是歷史悠久之地。也正因此,自商周以後,此地為後人多加建設,境內河流數番改道,至今可謂是北連巨鹿,南接曲周,沙丘峙其左,漳水繞其右,岡阜相屬,林木郁然,趙陲重地,以控齊魯。
其地理位置特殊,使得此地發生無數大事,如春秋末期,其地屬晉,戰國時期屬趙國,趙武靈王於此建立沙丘宮,後來發生著名的「沙丘宮變」,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宮內。
后至秦代,其地屬鉅鹿郡,千古一帝秦始皇即病逝於此,當然,也因此,才又有一場「沙丘之變」,趙高與李斯殺害公子扶蘇,擁立秦二世即位,為日後秦亡做出了不小貢獻。
而且,至今,至漢時,其地為堂陽縣轄境,屬鉅鹿郡,元始二年,封孝王玄孫劉如意為廣宗王,而建廣宗國,蓋取「推廣宗子」之意。后國除,及至本朝肅宗孝章皇帝劉炟,在此「以廣先帝基業」之意,析堂陽縣地,而置廣宗縣,仍屬鉅鹿郡。
當然,無論是「推廣宗子」,還是「以廣先帝基業」,廣宗縣都沒兌現得起漢代皇帝的重託,到了現在,這裡也要發生一次改變大漢國運的事情,差點成為推翻大漢四百餘年基業的大本營,可謂是「朝代末地」,實在令人唏噓。
不過,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廣宗既是推翻大漢的大本營,卻也因為後人建設,導致現在的張梁,別無選擇,除了進兵和漢軍死磕,不然也只有退回城內,等待自己餓死。
究其原因,卻是因為現在的廣宗戰場,西有漳水環繞,東、北兩側,則被盧植當初圍城時,於廣宗城兩側挖掘鑿塹,連綿數十里,南面是漢軍大營,可以說從根本上,便將此地圍城一座孤城。
當然,此刻退往城中,其實按道理來說,也不失為一條退路,到時趁著夜黑風高,渡河逃竄。不過,張梁事先早就派人探查知道,在那漳水另一側,尚有一部冀、幽二州的郡兵坐等,只待己方渡河,他們便出現,半渡而擊,和皇甫嵩的大軍一起,將他們剿殺在漳水之中。
死地,現在局勢,對他們而已,只能是一方死地。要想得生,他們也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擊破對面的漢軍,就算是死,就算戰勝不了,他們也只有進攻而已。
「殺死張角……殺死張角……」
耳邊,傳來數千漢騎喊著激昂的口號,那聲音彷彿近在咫尺,宛如索命的音符。張梁抬眼望去,漢騎此刻正向著他,直衝而來。
張梁扭頭,冷冷下令道:「擂鼓……全軍出擊,成敗在此一舉!」
這是最後一鼓,是張梁為了死戰,最後激勵將士士氣的一通鼓。這一通鼓后,張梁也將出戰,當然,他的眼神求死,而這一鼓,倒不如是他對自己,還有被他們太平道蠱惑的信徒兵卒,所贈送的送行鼓!
上百頭裹黃巾的漢子,熱淚盈眶,作為太平道的忠實信徒,為了這最後一鼓,他們死命甩動臂膀,奮力敲擊面前的大鼓。
「咚!咚!咚……」
鼓聲壯烈,張梁將頭上黃巾最後一次裹緊,隨後舉戟悲呼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殺!」
「殺……」
無數親兵見此,大聲附和,接著持兵,隨張梁迎擊漢軍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