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末皇戚> 第五百五十九章 廣宗城內賊已動

第五百五十九章 廣宗城內賊已動

  廣宗縣城城頭上,太平道賊首張角,手執九節杖,身著黃色道袍,面色素白如雪,飄渺之氣四溢,恍如謫仙,飄然而來。


  「大賢良師!大賢良師!大賢良師……」


  「天公將軍!天公將軍!天公將軍……」


  守城的太平道黃巾軍的信徒兵卒們,在看到他們嚮往的大賢良師后,登時換了一副模樣,瘋狂大喊張角別名,與先前數番和漢軍大戰失敗,又被連續圍城的衰敗模樣,完全不同。


  自從太平道起事以來,他們與漢軍作戰,這些日子裡,連番失敗以後,所經受的疲憊、惶恐等等負面情緒一掃而光,紛紛端直身子,手中死死握著兵戈,望向「大賢良師」張角的眼神中盡顯狂熱之色,似乎只要張角在,他們就算面臨絕境,也一樣可以戰勝援軍從四面八方不斷湧來的漢軍。


  其實,最近除遇到戰事外,張角是很少露面的,可以說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似乎,這位一直宣傳他將會帶領大家「致太平」、建立屬於他們的天堂國度的大賢良師,突然消失了一般。


  於此,太平道黃巾軍中傳言很多,有人說大賢良師在溝通天地,請求神兵,需要安靜作法,不能輕易外出;有人說,大賢良師正施秘法,要讓漢朝發生突變,諸如讓皇帝劉宏突然死亡,讓漢軍不斷變換主將,使得軍隊大亂,讓他們突然擁有神力,將日益強大的漢軍戰勝……


  當然,這些都是黃巾蛾賊的兵卒私下裡,或者在有心人的有意指揮下,傳播的消息。目的除了讓兵卒不會因為張角不常出現,而失去信仰,同時也可以穩住士氣,讓信徒兵卒們因為張角的神秘而一直保持戰鬥力力。


  其實,張角之弟張梁和他身邊的親衛兵卒都清楚,張角的生命早就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自起事後,張角便已卧床不少時候,無數有名醫匠,被黃巾蛾賊秘密抓捕,送到張角卧榻之前,要求其診治病情,但大多數都因為束手無策,而被黃巾蛾賊殺死,畢竟,這些黃巾蛾賊可以允許張角以其他方法死去,但絕對不能說因為得了絕病而死的,因為這關係到太平道能否在漢軍的圍攻下,繼續保持生存的戰力。


  很可笑的是,一直以來號稱符水咒說可以療病,吞符、**可以包治百病,延年益壽的張角,竟然要尋來醫匠治病。所謂「精者吞之,謂之神也」,使符存於心中,心有所思,符的神力就隨之發出,神力發出,百病被驅散,人就會恢復健康狀態,精神飽滿的謊言,就此被張角、張梁自己打破。


  這也是張角要隱藏行蹤,同時讓張梁尋來醫匠,無論能不能治好張角的病情,都要將給張角治病的醫匠殺了,為的就是保證張角建立太平道的謊言,不會被打破。


  雖然,自從太平道起事以來,各地陸續傳來噩耗,黃巾軍不佳的戰績,已經讓很多原本忠誠的太平道信徒,對於他們舉事產生懷疑。但是只要沒有證據,那麼這個謊言依舊可以保持下去,即使不少信徒心中已經有了懷疑的裂痕,也不能改變他們對太平道的忠誠。


  不過,今日張角突然下床,卻是令張梁和張角親衛門不喜反驚,因為他們多數人想到,這位「大賢良師」、「天公將軍」,太平道的心靈支柱,即將就此撒手人寰……


  他們之中,不少人偽裝成見到大賢良師而喜極而泣的樣子,其實卻是自己心知多半這是張角死前的迴光返照,為此而痛哭流涕,因為張角一死,太平道的謊言自然被戳破。


  更可怕的是,張角死了,就代表太平道黃巾蛾賊的信徒兵卒,會因此徹底失去信仰。而沒有信仰的兵卒,對於黃巾軍這種脫胎於太平道的宗教產物,他們的兵卒如果失去信仰,多數會因此廢了,失去大半戰鬥力。


  烈日之下,張角佇立於廣宗城頭,他的身子和其他人,滿頭大汗、口乾舌燥不同,一點汗也沒有,也冷得無比。


  遠方漢國來自天下的援軍,正排成無數長龍湧入城外漢軍大營,激起的煙塵遮天蓋日,張角眼神冰冷,粗粗推測之下,遍直到漢軍人數最起碼已有數萬,並且有可能,日後還會湧來更多的援軍。


  「天預亡吾乎?天預亡太平道乎?」


  張角口中喃喃自語,雖然城頭的強風,將張角的道袍吹起得如同仙風道骨,但是此刻的他,身體是如此的虛弱,也不知還有多久,他就將徹底死亡。


  至於張角如此感慨,自然也是看出了如今漢軍的強勢,還有太平道的衰弱。漢軍現在可以派出這麼多人馬北上,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漢軍現在已經基本評定的南方的太平道。


  豫州、荊州、兗州等地太平道黃巾軍,恐怕都被漢軍掃除了,即使還有餘孽,那也是小部分,對於大局而言,無關緊要。想到從四處傳來的消息,張角真想好好罵一罵這賊老天,為什麼這麼對他,明明大漢已經虛弱無比,正是他帶領人,重建天下的時候,為什麼要讓他如此失敗?


  若非那些可惡的幫助自己的士人,背棄諾言,又怎麼會讓太平道接二連三的損兵折將?

  而最令張角感到心痛的是馬元義和波才的死,這兩人都是太平道里,有數的人才,都是自己希望百年之後,依舊可以帶領太平道建立自己世界的人才。


  然而,短短時間內,馬元義和波才,相繼死去,給太平道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畢竟,這兩人都是太平道里有數的可以夠改變天下大勢的良才,若是能讓他們多加積攢經驗,必然會讓太平道得霸天下。


  至於如今各州郡,太平道黃巾軍所損失的各部兵馬,這倒是沒有讓張角有太多難受,終究那些太平道信徒和兵卒沒了,只要有地方供給他們搶掠就好,很快就能恢復實力。反而是人才損失了,本就沒有太多自我造血能力的太平道,根本無法和精英知識分子始終集中的大漢朝廷,可以對比。


  當然,如今,再談這些已無益處,還是多想想,怎麼才能戰勝漢軍,才是正事。張角幽幽收回目光,摸著有些頭疼的腦袋,他轉首謂張梁道:「三弟,太平道皆託付於爾,勿要勉之?」


  張梁看著自己長兄,像是明白了什麼一樣,點頭行李道:「兄長放心,吾一定振興太平道,與二兄合力,掃除漢軍,推翻漢室。」


  「善!」張角寬慰點頭,顯然對自己弟弟的回答有所高興,然後又在城頭轉了轉,儘可能的保證每一個守城的太平道的信徒兵卒都能看到自己。


  或許,張角自己也很清楚,這一次,也許可能是他最後一次,為了能讓太平道有更多的可能,張角要盡他最大的力量,去提升廣宗縣城太平道黃巾軍的士氣。


  最終,張角在太平道的信徒兵卒那瘋狂的吶喊中,強撐著身體,和那些兵卒說了一些類似於「太平道可以翻盤」,這些連他自己也已經不信的話語,激勵士氣,然後才離開。


  這段時間,自從太平道起事以來,隨著各地太平道黃巾軍起事被鎮壓的消息不斷傳來,為太平道花費了無數心血的張角,受不住連番的打擊,突然又有惡疾降臨到張角頭上,然而,為了太平道舉事的成功,手中再無良才的張角,最終只能決定自己來帶兵對抗漢軍了。


  不過,張角無疑是一個好領袖,組織者,但卻絕非軍事奇才,而這件事情,也是在他被盧植擊敗后終於明白過來。可是,那時已經遲了,冀州太平道黃巾軍,已經愈發衰弱了,終有一日,會被漢軍掃滅。


  為了挽回局勢,張角最終決定採用張寶的提議,讓張寶率兵守衛下曲陽縣城,從而和廣宗縣城的漢軍,互成犄角,只是如今看來,此事並未給漢軍帶來太多的麻煩。


  雖然因為漢軍分兵圍困廣宗縣、下曲陽縣二城,使得兩城的防守壓力減小,但是漢軍與太平道黃巾軍之間,所存在的巨大的戰爭後續潛力,始終是彌補不了的,漢軍可以有大漢十三州的無限的後援,而太平道黃巾軍,顯然無法去破壞劫掠的話,是根本沒有任何的「支援」的。


  無論張角有沒有軍事天賦,但是他自己終究沒有逃過病魔的侵襲,這位太平道的精神支柱,終於自己也沒有百病不生,謊言欺騙了別人,可是最終,也沒能欺騙得了他自己,帶著一副病軀離開。


  對太平道教眾來說,張角就是他們心裡的天,若知大賢良師去世,不用漢軍打擊,自己就會崩潰,所以張梁和張角親衛秘不發喪,只是尋了城內隱秘之點下葬,萬幸張角自己本來就極少在城內露面,而且有了他最後一次激勵士氣,因此倒是也沒有人會去懷疑張角已經死了。


  當然,張角出現所留下的東西很多,比如太平道黃巾軍的士氣,就因其出現有所提升,甚至不少黃巾蛾賊,再一次恢復成如同當初起事一樣的氣勢。


  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張梁知道,這戰如何,全看漢軍表現。於他而言,當然希望漢軍能夠儘早攻城。這樣太平道黃巾軍,只需要守城即可,一方面可以用守城來彌補兩軍的實力,另一方面,自然是因為糧食,太平道不同於漢軍,漢軍可以靠著天下十三州,不斷輸送著糧食軍械兵員,而太平道只有孤城兩座,顯然是沒有這個能力。


  並且,廣宗縣城內,太平道黃巾軍的糧草,已然因為幾個漢軍主將不不住圍城,導致城中糧食急缺。


  因此,自那以後,張梁習慣每天登城眺望,就是希望漢軍有所異常,否則,這就只能是太平道率先應對了……


  終於,當太平道的軍需官告訴張梁,城中糧草已不足十日之用后,張梁這才感覺緊張,但依舊在城頭眺望,寄希望於漢軍攻城。


  一天、兩天、三天……漢軍全無動靜……


  最後兩日,張梁見漢軍軍營,依舊無兵馬出兵攻城,只能苦笑,並且下令全軍飽食最後一頓,然後全軍出城攻擊,與漢軍決戰。


  既然漢軍不攻城,那麼只能由他們主動出城,不過,相比較守城,太平道黃巾軍出城與漢軍野戰的話,顯然實力還是有些不足的。


  「咚!咚!咚……」


  震天的戰鼓聲瞬間掃遍廣宗城內各個角落,穿著各式衣服,剛剛飽食一頓的黃巾軍各信徒兵卒,紛紛停下手邊之事,面色表情也是陡然凝重,戰鼓聲的特殊性使得他們知道,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戰要開始了。


  一輛敞篷馬車緩緩行在街頭,四周有轓遮蔽,看不詳細,但車廂旁那一桿隨風飄揚的大旗,以及張角親衛軍告訴太平道教徒,裡面坐著的正是大賢良師本人。


  「大賢良師!大賢良師!大賢良師……」


  「天公將軍!天公將軍!天宮將軍……」


  太平道教徒們歡呼雀躍,紛紛被甲持兵跟上,人群越聚越多,轉眼間就過數萬眾,尾隨著張角馬車魚貫出西城門,井然有序。不只西面,南北城門亦開,排列出城的黃巾眾宛若三條氣勢磅礴的黃色巨龍,目標一致的游向西門外的預定戰場。


  此番,廣宗縣城內的太平道黃巾軍傾巢而出,總兵力過十二萬,其中鐵甲士四萬,皮甲士三萬,弩三萬,大型弩五百具,更難的是冀州緊鄰幽、並,本地亦盛產馬匹,張角耗費數十年心力,組建起一支八千人的鐵甲騎兵,連戰折損,尚有五千。


  回望洋洋洒洒十數里的大軍,張梁心頭升起驕傲,接著又感到一陣氣餒。他打心裡尊敬大兄張角,可其卻非領兵之將,太平道初起時雖未經歷過戰陣考驗,但實力絕對在現今之上。


  可是就是這樣,太平道竟然連敗於盧植手下,要知道當時盧植當時只有四萬兵馬而已,雖然有不少漢軍抽調的邊軍十分精銳的因素在,但也不能是太平道黃巾軍弱於漢軍的理由,換了他張梁統帥,也絕不會有如今結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