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末皇戚> 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

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

  山谷樹林深處,正在伏擊的鮮卑軍陣前,魁頭與步度根死死的望著峭壁之下,漢軍倉惶逃竄的情景。


  見此,步度根對魁頭激動的行禮道:「兄長,漢軍馬上撤出山谷,當遣精騎於谷口堵截,再以谷內伏兵攻其困守之兵,令其首尾不得相顧。如此,必破漢軍,請兄長下令!」


  只是,就在步度根如此激動的喊叫聲之後,他身邊的魁頭卻是冷冷的看著漢軍逃竄的身影,答非所問的問道:「大軍已至何處?」


  魁頭所問的大軍自然不是此刻正在山林設伏的兵馬,而是他們在斥候查探到伏泉這支漢軍往狼居胥山行軍之後,留下當時在自己身邊的近半兵馬設伏以外,剩下的幾千在外遊盪不能立即召集的兵馬。


  步度根回道:「已於谷北十里處集結!」


  「善!」魁頭喊了一聲,然後對步度根道:「傳令全軍,速速撤退!令谷北騎兵多揚煙塵,以為疑兵之計,此地不宜久,速撤也!」


  這一聲命令,令得步度根大驚,立即問道:「漢軍敗亡,安能撤乎?兄長莫忘了阿爺之死,如今仇人伏流川便在眼前,如何可撤?」他口中的阿爺自然是當年在幽州被伏泉授首的鮮卑雄主檀石槐,在伏泉他們入得山谷之後,步度根見到那熟悉的漢軍旗號,就是新仇舊恨齊聚,要把這伏泉徹底殺了,已泄他心頭之恨,如今魁頭讓大軍撤退,這無論如何也讓步度根聽不明白,明明有機會獲勝,現在竟然主動撤退,這完全就是毫無道理可言。


  「胡鬧,漢軍萬餘騎於此,入谷者十之二三,其餘皆在谷外,吾軍若欲滅之,必需集結精銳,堵其眾于山谷之內,再輔以弓箭、滾木礌石襲之。然谷外漢軍勢大,吾軍數千騎,如何可敵?爾可有敢言,滅其眾損少兵乎?若滅其萬人而損吾數千之兵,此吾所不為也!」魁頭大聲的對自己的弟弟喝道,他當然不會忘了伏泉是他們的仇人,不過如今形勢根本不利於他們和漢軍死磕,他心中有其他的野心,自然不願意看自己麾下最後的兵卒,給和連做嫁衣,在這山谷里和漢軍死磕,白白浪費。


  聽完兄長魁頭的話,步度根面色一愣,很快他也明白魁頭的意思了,的確,對於他們兄弟而言,如今撤退,卻是最好的選擇。畢竟,就是他自己都不敢保證這樣死磕能夠百分百完勝漢軍,終歸漢軍的兵馬比他們多了要讀。而且因為漢軍入谷后,發現得早,即使鮮卑人有著先前所故意部下的疑兵之計,但畢竟因為進入山谷伏擊圈內的漢軍較少,所以鮮卑人能靠著山谷里的優勢地利,真正能傷亡漢軍的也就是入谷的那幾千漢軍而已。


  可是,如果鮮卑人想要死磕,全殲伏泉麾下這支漢軍的話,那就得派出人馬在谷口之外,堵截漢軍,將漢軍所有人馬死死的困在山谷內,然後靠著山谷里的地利優勢,對漢軍進行最有效的屠殺。


  不過,很顯然,這樣做是需要極其多的兵力,在兩側山谷口和漢軍死磕的,而且死磕肉搏的結果,至少他們要犧牲相當一部分兵力才行,一旦漢軍衝破堵截包圍網,那麼這次伏擊也就相當於失敗而已。


  然而,兵力不足,保存自己的實力,坐山觀虎鬥,這是魁頭和步度根早就定下的策略,如果要是死磕這股漢軍的話,無疑很明顯他們麾下的兵馬起碼要損失一半以上,這還是粗略估計而已,也不能保證他們真的能將漢軍徹底消滅。


  因此,相對於年小,遇事考慮不周全的步度根,魁頭即使看到漢軍前軍狼狽逃竄的樣子,雖然心中有一股吃掉這股漢軍的動心,但是最終忍住了,下令撤退。除非讓魁頭以只損失幾十幾百兵卒的代價,去消滅這支漢軍,否則,他是根本不會去死磕的,如今的鮮卑,明顯是有實力者為王,有實力者令人信服,如果他們兄弟兩個連最後的兵馬都拿去和漢軍死磕,那麼他們以後該怎麼自處?該怎麼和和連爭奪鮮卑大權?如果鮮卑人敗了,他們就算是逃跑的話,兵力少,沒有足夠的實力遷徙,又該如何自保呢?


  想明白這些以後,步度根也就不在多言,不發一言的轉身而去。魁頭見此,知道自己弟弟是心情不好才有些無禮,卻並未當回事,睡沒有中二的時候,現在這個時候,只有他們兄弟齊心,才能渡過這場有可能是鮮卑最危難的戰鬥,而且他身為長兄,自然要有這個肚量,能容忍自己的弟弟無禮。


  看了眼山下,已經逐漸撤出谷外的漢軍,回頭看到自己麾下兵卒的弓箭、滾木礌石也不多時,魁頭讓他們將所有的滾木礌石拋向隘口處,這樣可以保證即使漢軍追擊,也不能立即從最近的山谷里騎馬追擊了,之後便不再管山谷里的漢軍動向。


  等過了會兒,在眼見隘口處鮮卑人所留的堵塞物過多,顯然不是騎兵能夠立即策馬穿過的,這才最後看了一眼谷口,帶領山谷兩側的鮮卑兵卒徐徐撤離。


  且說在谷外,當漢軍出乎意料的在伏擊中,撤退出谷外后,並未逃跑,而是在各部軍官的帶領下,在各部將領的命令下,向他們聚攏,然後各部軍官組成一個個臨時的騎兵軍陣,嚴陣以待的等待山谷外的鮮卑騎兵到了。


  不止是魁頭、步度根知道被圍困在山谷伏擊后,該怎麼進攻,就是漢軍同樣也知道,那些基層的已經從軍不少時候的軍官,對於這場伏擊戰也是得心應手,紛紛提醒自己麾下兵卒,準備迎接鮮卑人的襲擊,只是等了好久,漢軍也都沒有察覺出異樣。


  在魁頭帶著伏擊的兵馬和步度根的騎兵會師以後,便接過步度根早準備好的木棍,至於木材,卻是極少,將它綁在馬尾巴上,鮮卑人撤軍,所揚出的煙塵,便會讓人覺得這支大軍的人數絕對不少。當然,魁頭和步度根在策馬離去后,並沒有直接向北方,去和連的地盤,而是去了狼居胥山以西,那裡作為匈奴故地,應該已經有不少值得二人駐守的地盤。


  「將軍,快看!」終於,直到有眼尖的兵卒,望著山谷之後,見到鮮卑人兵馬似乎北上以後,連忙指著那支鮮卑大軍大喊道。


  伏泉聞聲,便連忙看去,只見在山谷的北面數十裡外,此刻正有無數鮮卑騎兵,一起策馬狂奔,捲起陣陣不錯的煙塵,向北逃去,看著架勢,似乎他們是想主動逃跑,根本不給一點兒機會給漢軍反擊……


  「將軍,鮮卑人撤也,吾等可追乎?」見鮮卑人快速撤兵,伏泉身邊的年輕小將嚴顏,見到鮮卑人四處逃竄,終於沉不住氣問道。他可是一直把他自己當做伏泉麾下關羽、黃忠那樣的心腹的,可是因為年紀,一直沒有太大的功勞來讓他自己宣傳自己的名氣的,因此此時見到漢軍可以追擊敗軍,又能報了剛才在山谷里的伏擊之仇,這才有嚴顏刻意和伏泉請求的事情發生。


  「窮寇勿追!傳令全軍,就地清點人數,多派侯騎,偵查四處軍情,派兵入谷內,尋找存活兵卒……」不過,伏泉顯然不會如此,隨後,他又立即傳令全軍,為剛才遇到伏擊做著亡羊補牢的措施。


  嚴顏雖然聽到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但還是行禮后道:「諾!」隨即,和漢軍其他兵將一樣,整頓軍務去了。


  這一場有些虎頭蛇尾的戰鬥,因為魁頭、步度根兄弟的抉擇,而匆匆結束。雖然到現在伏泉都不知道這支伏擊他的鮮卑軍,到底是誰指揮的,但很明顯,山谷中的戰事,也同樣提醒沃特,以後遇到事情都要小心謹慎才好。


  遠在東北處,在大鮮卑山的最邊緣地盤,涼州刺史張奐也終於根據斥候帶來的一些隱約笑死,帶著麾下的兵卒,第一次正式與鮮卑和連部的小股騎兵戰鬥了。不過很顯然,在張奐手下,又是有著數萬人的大部隊,對付小股鮮卑騎兵,根本沒有太多困難,砍瓜切菜般的就消滅了。


  這一次戰鬥,漢軍因為兵力上的優勢輕而易舉的將那些鮮卑人殺了或者投降,而張奐所部,也跟著尋找到的和連所部的蹤跡,慢慢向著大鮮卑山的深處進軍。


  只是,張奐麾下兵馬的西涼兵,如今行軍到了這裡,糧草已然有了危機。而且他們比幽、並二州軍不同,如果完全依賴後勤供應,恐怕從涼州來的糧食到了這裡,十石糧食最後能剩一石就不錯了。


  而且,張奐這支西涼兵自從出塞以來,就沒有見過幽、並二州的主帥,自然也沒有辦法去直接討要糧草。因此一直以來,張奐麾下的兵馬,其實一直都是在張奐默許下,搶劫就地於食,這才得以延續至今。


  所以,自從張奐得了鮮卑和連主力的消息以後,就根本沒有任何顧慮,抱著就地徵收的目的,張奐在不知道幽、並二州軍的後勤如今被鮮卑人攪亂得一塌糊塗的時候,還是率兵而去,準備找到和連與其決一死戰。


  與此同時,宋酆與何進的幽、並二軍,也在似乎斥候似乎尋找到和連主力的消息后,一起踏上了率師遠征的道路。


  只不過,因為不知從何時開始,漢軍後方的糧道就不安穩。一時間,似乎原本散落在草原的鮮卑殘兵,自主集結一樣,暗中窺視著漢軍糧道,一旦漢軍不察,他們就突襲運糧之軍,將漢軍的運輸隊殺散殺光后,就拿走自己可以使用的一定分量的糧食,其他的都燒毀,然後四散逃亡,根本不給漢軍反應的機會。


  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有漢軍游騎找到那些剛剛被搶劫后,留下的冒著火焰的糧車,以及一地的屍體。到了後來,漢軍不得不不加大運輸糧車部隊的兵力,甚至何進、宋酆都各自派了大量的騎兵,放置在軍隊後方糧道上,四散巡視,為的就是保護自己的糧道安全。


  這樣做,的確是有了一定的效果,漢軍糧車被襲擊的次數逐漸減少,而且那些被派出來,四處巡查的游騎,也是遇到了幾支穿著破爛,明顯不像是有組織預謀的鮮卑人騎兵,最終這些漢軍游騎也是陸續在後方消滅了不少鮮卑騎兵。


  可是結果是不錯,然而相對應的就是何進和宋酆二人麾下,有相當一部分的不錯的騎兵兵力被牽制住了,鮮卑人似乎在漢軍糧道上只有一、兩千閑散的騎兵一樣,而漢軍,卻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糧道,付出了萬騎以上的代價守護,這樣看還是漢軍有些虧了。


  然而,這也沒有辦法,終究草原廣闊,派的搜查兵馬少的話,那樣對於漢軍來說,其實是根本不會有任何效果的。畢竟,那些鮮卑騎兵知道漢軍有了後手,他們只需要繼續化整為零的四散,抓到漢軍糧道的空當,狠狠的集結搶劫燒毀的話,漢軍若是派少量的游騎巡視,那是根本不頂用的。


  唯有用數量取勝才行,將那些游騎分成百餘隊,每隊一兩百人,在廣闊的草原四處巡視,鮮卑人為了避免被發現,保住性命,就會謹慎,減少下手的機會,這樣才能讓漢軍的糧道不至於被鮮卑人破壞。


  當然,糧道是保住了,可是對於宋酆、何進而言,他們麾下本就是步卒多騎兵少的軍隊,現在一下子派出這麼多騎兵,也就意味著漢軍少了在草原上的最主要的騎兵機動性,並且是弱了不少,也不知道若是這被和連知曉,兩人該如何應對和連麾下的反擊。


  或許,在宋酆和何進眼裡,鮮卑的和連已經是冢中枯骨了,如果前番不是和連早早撤退,漢軍找不到他的主力,無法決戰的話,現在和連應該早就被人授首了才是,所以才會如此自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