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雌雞一唱天下白
轉眼已是小半年一晃而過,袁赦的死雖然在雒陽驚起了一陣波濤,但隨著高官權貴、市井小民的一陣茶前飯後的談論,自縊的影響漸漸消失於無形,取而代之的是劉宏又開始大力扶持新的宦官上位。畢竟隨著袁赦已死,桓帝時期留下的老牌宦官基本不是死了,便是告老退休,劉宏若是不想宦官集團就此失勢,唯有不擇手段讓新的宦官上位。
八月中旬,這日乃是休沐日,上午陽光明媚,車輪轉轉,經受一陣路途顛簸,馬車停靠在「百味坊」酒肆前。
伏泉跳下馬車,舒展身體,他此時提不起精神,臉上無精打采,疲憊的樣子十分明顯。蓋因一方面這個時代馬車缺乏減震效果,坐在車中實在和享受不沾邊,另一方面,昨夜留宿於劉堅房內,兩人瘋狂直到半夜,伏泉這才在母老虎的戀戀不捨下逃回屋裡,結果後來又被夭兒一番索求,此刻身體已然是被掏空了,哪還有太多力氣提起精神?
臧洪之父臧旻任期已到,政績斐然,已被朝廷調回京師,只等旨意改任,而臧旻原本的匈奴中郎將一職已另派張修接任。今日臧旻在此宴請諸位好友,也是為了與人慶祝,而臧洪卻是一早通知伏泉了。
剛進「百味坊」大門,伏泉就見數十人匯聚一堂,高談闊論,笑語喧天,極為熱鬧。在觀望酒肆大堂,此刻卻出奇的不像往常一般賓客盈門,很顯然「百味坊」今日已經被臧旻包場慶祝了。
看到伏泉進屋,與數人聊天的臧洪立即高興上前打招呼道:「流川快快入內,家父這兩日一直念叨流川破鮮卑一事,可惜卻是無緣見流川一面,今日是絕對不能錯過了。」
「公務在身,未能在世伯回京時拜訪,是余失禮了。」伏泉趕緊回道。
臧洪一點也不為意,大聲道:「流川身處要職,戍衛宮中,護得陛下周全,輕易離開不得,家嚴怎會怪罪?」家嚴是古人在外人面前對父親的尊稱,臧洪此語便是指其父臧旻。
伏泉笑道:「世伯怪罪乃是應當,是余之過也。」
「流傳既來,為何不見伏世伯?」臧洪顯然不想與伏泉糾結這些繁文縟節,見伏泉獨自而來,心生疑惑,便轉移話題道。
「家大人近日案牘勞頓,公務繁忙,身體不適,未能赴約,托余前來向臧世伯賠禮,言明改日登門謝罪。」
「侍中寺一事多累伏司隸秉公執法,未予閹寺攀咬牽連之機,不然說不得又是一場朱雀闕橫禍。」臧洪聽后隨即恍然,點頭嘆道,語氣里提到宦官時,隱隱有著恨意四射,令人心驚。
伏泉點頭大笑,正義凜然道:「此小事耳,司隸校尉,國之雄職也,家嚴身居要職,自當依法而為,不予宵小之徒可趁之機。」他說是這樣說,其實根本不是如此,內中原因不過是宋、伏兩家在收取外朝一些中立勢力的援助而已,不然若是這些人因為作秀的何進而集體湧入何進身邊,豈不是憑白讓何屠夫得利?
四月的時候,侍中寺雌雞化為雄,這件事被雒陽城裡的有心人惡意傳播,指責皇帝過分寵信宦官,使得宦官專權,朝堂昏庸,政治黑暗,反正是各種污水不要命的潑上去。
那時候,謠言里傳的最嚴重的便是「雌雞一唱天下白」一語,這句話可謂是惡意中傷皇帝宦官到極點。畢竟本來是「雄雞一唱天下白」,而如今改為雌雞,內中含義明顯,男子凈身後為宦官,這話中以「雌」暗喻宦官。「雌雞化雄」也就是說皇帝信任宦官,令得寺人干政,朝廷宦官當道,一手遮天。
當然,別人不知,伏泉來自後世怎能不知這現象的原理。雌雞化雄,牝雞司晨,都是生物自然現象,比如一大群母雞長期在一起,身邊沒有公雞可以讓他們受精,就會有其中一兩隻受激素影響發生變化而變性,反之亦然,這是自然生物確保繁衍下一代的機制,可不是什麼禍國殃民的預兆。
而這群散播謠言者,卻是利用古人的迷信,加以輿論洗腦,很快便讓雒陽城裡傳遍了所謂皇帝無道,宦官禍國的傳言,這怎麼能讓大漢的最高統治者安心?
劉宏當時在西邸里聽了這消息憤怒不已,在張讓等人的蠱惑下,當即下詔,令司隸校尉伏完嚴查此事,將傳播謠言者全數抓捕,下獄審查他們是何居心。眼看就如六年前竇太后死後,朱雀闕的太學諸生慘禍一般,又要有大量士人被迫害。不過幸好,此時的司隸校尉早已從段熲變成了伏完。
伏完雖說不喜士人,但卻不會真的不管不顧,聽從宦官與皇帝的意思,肆意抓人,畢竟他與段熲不同,段熲需要依附宦官,得其幫助從而陞官,而伏完身為外戚則需要的是外朝士人與中朝宦官相鬥,斗的越久越好,這樣等兩方死拼后,對他而言才最有利。此時怎麼會讓宦官無端端的就大開黨錮呢?
因此,伏完只是抓了幾個首要的傳播謠言者后,其他人便未追究,只是警告眾人,這才令那幫士人學生偃旗息鼓,謠言也草草收場,否則說不得伏完與他們有扯不完的事情。
當然,宮裡的宦官也是嘗試用伏完不能盡心完成陛下旨意,來構陷伏完,不過畢竟伏完抓了人了,又讓宮外沒了謠言傳播,而且伏完當時在皇宮裡,高聲直諫,用一句「昔太祖高皇帝入關與民約法三章,后太宗孝文皇帝下詔改法,皆有除誹謗、妖言之罪,今捕首惡,已違國例,若再言捕,朝野沸騰,陛下賢明君主,豈不容天下臣民私言乎?」
當時劉宏聽后大驚,接著蔚然一嘆道:「君果有先祖仁厚遺風。」當年劉宏的十五世祖劉邦起義兵爭天下,入關中便與民約法三章,廢了暴秦酷法,其中便有誹謗、妖言之罪,後來劉宏的十四世祖劉恆即位后更是聲明廢除誹謗、妖言之罪,以曉民情,劉宏被伏完這話堵了半死,畢竟是自己祖宗的話,劉宏能反駁嗎?
隨後便就此揭過,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劉宏不再過問。據說後來張讓等人繼續勸說劉宏抓捕,都被他拒絕,甚至後來還下令伏完將那幾個抓到的謠言傳播者也放了。
伏泉後來聞之,也不由暗嘆,這位皇帝聰慧是聰慧,卻真的是從小沒人教導,以至於治國一生,國勢由好便壞。後來更是干出了一些荒唐事,直到將死前幾年才翻然悔悟,不過終究是遲了,那時,受夠了折磨,吃盡了苦頭的黨人早已對大漢失去了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