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點天筆
後台抽風,從十一點一直抽到現在……
言身寸言身寸!一直投票,評論,打賞支持我的朋友們。
謝謝。祝大家安平、健康、快樂。
又到了學子鯉魚躍龍門的時刻,啥都不說了,祝心想事成。
第三十三章
『巨吼天神』劉德瑪這是在公然挑釁不老洞盧有角?
沒多少人會這麼想。
不對等的較量,好比稚子壯漢之間的角力,結果再怎麼精彩,也還是大風吹麥苗,一邊倒。
不老洞那個身高不足三尺的小侏儒向天再借五百年,面對含著一顆『夔牛珠』出生的劉德瑪,哪怕再怎麼踮起腳尖,也不能望其項背。
結果就是這樣,再傷人自尊,也還是這樣。
盧有角依舊泯滅在人潮中,如同滄海一粟,對著廣場上比老農還黝黑的劉德瑪咧嘴一笑,神色自若。
劉德瑪既然知道盧有角要在對陣中拖住他,也就知道盧有角練全了《神猿悟道經》,煉化了小半顆不老晶,興許連盧有角溫養在黃庭宮裡的黃色小蛟龍都不再是秘密了。
知己知彼后,再來這臨陣一吼,或多或少是來自同門師兄弟的一種激勵,甚至是認同,或者是重視。
修者路上,達者為先,真正站到了某種高度,為後輩開山、引路,遠比小肚雞腸、獨木橋上悶聲發大財的世俗觀念來得念頭通達。
念頭通達,日後修行自然道心穩固,心魔難繞,亦能裨益良多。
那些殺人奪金丹,據法寶,奪人道根覬覦別人術法神通的,終究是有一些。大多是遊離在觸摸天道甜饃饃初期,那一絲人性最深處的貪婪還未淡化的修者所為。
當然,巧取豪奪放在宗門與宗門之間,那又變得理所當然了。
六師兄盧有角不知道什麼時候摸到了許小仙身邊,兩人相視一笑。
突然。
廣場上擁簇的人群就像一塊被撕裂的破布,瞬間分成兩半,留下一條寬十數米的通道。
「秋師兄來了!孫樹神那老匹夫不是連跌幾境么?怎麼也來了?」盧有角冷哼一聲,疑惑的看著寬十數米通道里的兩人。
秋颶風五官立體,卻柔和。少了那一份,稜角分明的逼人英氣,多了一份道家方士的出塵味。背著一支金黃色判官筆,一身浩然正氣磅礴無匹。
光看身姿不論氣勢,就像是樹中平庸的一棵白蘭,樹姿優美,卻傲不過寒梅。葉片清翠碧綠,也綠不過長春。花朵潔白,白不過蓮花。香如幽蘭,香不過牡丹。卻總有一絲屬於白蘭的芬芳,在骨子裡流淌。
看著很舒心。加上那一身的浩然正氣,怎麼看怎麼有道門高人一呼百應的風範。
綠袍公子孫樹神緊隨其後,落後秋颶風六七個身位,亦步亦趨。清瘦俊郎的臉上毫無表情,遠沒有當初十里桃園那種咄咄逼人的英氣,從不離身的碧玉游龍劍也沒有背在背上。
數萬修士就像踩在沙灘上追趕著季節,拚命遷徙的螃蟹大軍,鋪天蓋地般的涌動,追逐著抱朴山大師兄秋颶風的腳步。
秋颶風也不說話,只是抱拳微笑,不做絲毫停留,大步流星的走向青雲梯下的廣場。
「秋師兄還是一騎絕塵啊!」盧有角嘆氣道,語氣平緩,細細品味,還有種理所當然的麻木。
抱朴山四小神仙之首,青雲榜上留名,抱朴山二代弟子中的第一人,隱約要摸到出竅期的年輕高手,偏偏還和掌教褚如意一般一本《黃庭內景經》便修出了一身磅礴無匹的浩然正氣。
無需高屋建瓴之姿,也有號令群雄的氣度,抱朴山年輕一輩,誰還能出其左右?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連攀爬的心都沒有了。
對於抱朴山四小神仙之首的秋颶風,許小仙早有耳聞。
秋颶風出身帝王家,南瞻部洲朱雀王朝的十四小皇叔,本該是世俗皇權爭奪中最有分量的兩人之一,卻偏偏不愛江山愛長生,將七皇兄秋破甲推上了人間權利的巔峰。
秋颶風三十歲上抱朴山,已有九十年,屬於半路出家,修習《黃庭內景經》不足三載,他那一身披甲上陣所向披靡的殺氣竟匪夷所思變成了磅礴無匹的浩然正氣。
秋颶風上抱朴山那年,只招收女弟子的迷樹花鏡那一脈,竟有孛常理的拋來了橄欖枝,還為秋颶風許下了道侶,一直被抱朴山傳為佳話。
只是而立之年,沒做成人間帝王,立志要成為中州大陸驅魔先驅的偉岸男子,無心情愛,一心向天道,一頭扎進通天塔一脈。
只為驅魔神兵,九層通天塔的鎮塔神器,點天筆。
點天筆,許小仙也曾聽師傅李大牛說過。
點天筆是儒家聖人孔仲尼,儒家百子之首,被稱為儒聖的孔子,飛升后遺留人間的儒家神兵之一。
點天筆,可點天,可畫地,一筆一劃都能釋放儒家無所畏懼的浩然正氣。
儒家至陽至聖神兵,可謂百邪不侵!
孔子曾用點天筆,書《六經》,寫《春秋》,留給後世儒家子弟『仁義禮智信』作為時刻警醒自身,恪守本心的準則。
留仁心,許大義,重禮儀,明心智,豎信仰。
十五字箴言,傳遍中州百國,一直被儒家子弟奉為圭臬。
點天筆作為儒家神兵,並非以威力著稱,光論威力,放眼抱朴山藏寶閣兵器譜,都能穩進前五。
僅排在《抱朴子》天書石碑,上古混元金斗,開山祖師春龍巨劍,須彌寶塔通天塔之後。
展望整個中州大陸,也能排進神兵、佛器、魔器的前百名以內。
午時整。
登青雲梯準點舉行。
許小仙收回思緒。
數萬抱朴山三代弟子如潮水般湧向青雲梯,蔚為壯觀。
一步登山,平步青雲!從此仙凡兩別。
誰又將改寫青雲榜歷史?誰又將龍門一躍化身為蛟?誰又將找到天道之路?
天道浩瀚,誰又能說得清楚,算得明白……
許小仙沒有急著登山,只是看著這群天河裡掙扎,如同過江之鯽的數萬修士,前仆後繼的湧向希望。
心中道心驀然鼓盪。
體內氣機如江河直下,澎湃激昂,一氣沖黃庭,過降宮,上崑崙,攀天門。
數不清多少階梯的青雲梯,在許小仙眼中逐漸迷糊,清晰,再模糊,再清晰。
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