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獅垂死
米高梅這些年雖然掛著七大的頭銜,但是卻經營的實在差強人意,不要說和極速崛起的火獅,三巨頭齊聚的夢工廠相比,如果單論其近些年的票房表現,甚至只能與那些中小片廠相提並論了。
雖然前幾年,他們也撞大運的推出了以小博大的《律政俏佳人》,緩上了幾口氣。
但是之後,他們的表現甚至比難兄難弟的索尼還差,如果說索尼還有幾個諸如《霹靂嬌娃》、《精靈鼠小弟》、《極限特工》之類的賣座影片的話。
那麼米高梅就真是爛船不到三斤釘了。
6月14號的新電影似乎又一次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上一次米高梅遇到的是《賓虛》,而這一次他們遇到的則是——《風語者》!
已經成為好萊塢一線A級大導演的吳宇森,在以《碟中諜2》確定了自己的咖位之後,吳宇森也開始和他同等級的導演一樣,開始挑戰自我。
只是單純的自己擅長的動作片,已經不能滿足他了,他想要挑戰更有難度的東西,而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震撼了他。
吳宇森想要證明自己也能拍戰爭片,而且還不是《斷箭行動》那樣的偽戰爭片,而是史詩片屬性的真正的戰爭片。
所以,他接下了米高梅的《風語者》,這是講述太平洋戰爭中,美日作戰中擔任譯電電報員的戰士之間的故事。
就題材而言,這是一個有看點的故事。
但劇本的水準和拍攝的質量,卻不一定與故事原本的模樣相符,而影片的表現,最終還是要看最後的質量和觀眾的評判。
6月14號,在因為911而推遲了幾個月後,已經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所以即使這一天,還有華納和環球的兩部准大製作,米高梅還是把《風語者》放在了這一天上映。
這種姍姍來遲,卻不得不面對多方夾擊的態勢,似乎從一開始就給《風語者》蒙上了一層陰影。
而周五首日的票房成績更是給了米高梅當頭一棒——440萬美元!
這個成績不僅連華納《史酷比》的零頭都沒有,而且也只有《諜影重重》的一半。
第二天周六雖然票房略有提升,但也僅僅止步於560萬美元,至於周日更是回落到450萬美元,首周末三天最終只有1400萬美元。
這個表現不僅是新上映的三部電影中最差的,而且對比影片高達1.15億美元的製作成本,很明顯是不可能回本的了。
到了第二周,《風語者》的表現更糟,直接跌出千萬紅線,跌幅超過50%以上,只收下650萬美元。
吳宇森的名頭也避免不了影片被觀眾和影評人罵得一文不值,暑期檔的電影還真的很少能讓影評人和觀眾的態度如此一致的。
一般觀眾愛看的爆米花,都會被影評人嗤之以鼻,比如華納的《史酷比》。但這一次的《風語者》卻讓所有人都團結一致,雖然媒體文人誇其人來,能讓你飄飄然欲上九天。
但是他們罵起人來,那也絕對是殺人不見血的等級。
吳宇森自1996年,以《斷箭Broken Arrow》一片打入好萊塢以來,一直都是呼風喚雨。
2000年,他執導的《碟中諜2》,首映票房就高達7000萬美元,正式奠定了吳宇森作為好萊塢一線導演的咖位。
但《風語者》一片,卻讓這位一帆風順的John Woo約翰·吳,背上了票房毒藥的標籤。
雖然有尼古拉斯·凱奇等大牌明星加盟,但影片口碑仍不理想。
4000多萬美元的北美票房成績,對於一般的好萊塢電影也許算不上失敗,但對於這樣一部製作成本過億的A級大製作來說,那簡直就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此前吳宇森的成功,是因為美國人看見了一位能創造出與好萊塢傳統警匪片不同的精彩故事的導演。
《變臉》融合了中國的倫理親情,動作場又是那麼的與眾不同,但在那之後吳宇森卻沿著這條路越走越遠。
從最表層來看,《風語者》災難性的失敗,讓吳宇森遭受沉重打擊。
但是更重要的是,本片的發行失敗,導致米高梅的股票大跌,造成公司世界市場發行總裁羅伯特·列文引咎辭職,整個米高梅高層都陷入了動蕩之中。
原本就身為獨立片廠的米高梅,其資金回籠的速度就要比其他六家已經成為傳媒集團的競爭對手要慢。
如今《風語者》的失敗,導致米高梅積弱已久的資金鏈終於斷裂,而股價的大跌,更是讓其融資渠道被一刀斬斷。
雖然米高梅的老闆,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大亨科克里安暫時還沒有表現出對米高梅的最終決定,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傢伙不過是在等年底,皮爾斯·布魯斯南的最後一部《007 擇日而亡》的最終上映,再撈一筆罷了。
其實從90年代以來,一直都身負數十億債務的米高梅,就是半條腿的七大成員,一具名不副實的活喪屍。
但在希德看來,米高梅的財務問題只是其墮落的原罪之一。
落後於潮流的經營思路,糟糕的審美眼光,才是米高梅墮落的真正原因,在所有人都知道幻想大片才是現在的主流——華納甚至不惜與新線大打出手搶奪《黃金羅盤》,迪斯尼則率先搶下了《納尼亞傳奇》之時。
米高梅卻被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的名頭所迷惑,多年後的吳宇森拍個《赤壁》都捉襟見肘,怎麼可能駕馭得了《風語者》?
最終,成片的效果呈現出一副拖沓冗長,乏味無聊的嘴臉,導致口碑、票房雙失利,也就不足為奇了。
吳宇森在《風語者》中,想要同時駕馭西方的道德困境和東方的兄弟情義,以此融合東西、劍指票房,進而覬覦奧斯卡。
如果要拿好萊塢里的導演來打比方,那就是明明只有爆炸貝的命,卻非要做斯皮爾伯格的夢。
而米高梅對新潮流視而不見、反應遲鈍,居然還不知傳統戰爭片早已日薄西山,《拯救大兵瑞恩》的成功只是斯皮爾伯格的獨家特例。
不是所有人都是斯皮爾伯格,能封神的只有那麼寥寥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