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鬆開那個好萊塢> 第一百一十章 深挖

第一百一十章 深挖

  「那既然如此,為何不讓我們做的大一點呢。」希德淡淡的笑著撫上布蘭妮的長發道。


  「你是說什麼?」布蘭妮疑惑的歪了歪小腦袋。


  「呵呵,山人自有妙計。」希德笑著拍了拍她的小腦袋。


  「唔唔,每次你這麼說,我都覺得好不爽誒。」布蘭妮嘟著臉頰不服氣地說道。


  「是嗎?那這樣如何?」希德笑著覆了上去。


  布蘭妮立刻咯咯地笑了起來,「哈哈,壞死了你,希德。」


  其實安娜·溫圖爾的邀請並沒有出乎希德的意料,這不僅是因為布蘭妮在「歷史上」就在911后登上過《Vogue》的封面,更是因為在這樣的大變動之下,北美各界必然也必須拿出點行動來證明自己。


  而向來與社會普羅大眾看起來相差甚遠的時尚界,單獨本身當然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所以他們必然要藉助外界的力量,而如今如日中天的布蘭妮,不管是從個人影響力,還是從個人形象上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而另一件並不為人廣之的事情是,其實911對於布蘭妮的職業生涯,也是個相當大的轉折點,或者是,是致命的轉折。


  要說明白這點,就要從最開始說起。


  稍微對布蘭妮的黑歷史有過一些了解的人,大多都會說她的轉折點是2004年的第一次的錯誤結婚。


  額,好吧,其實當時已經是布蘭妮第二次結婚了。


  不過那不是重點,重點是在希德看來,布蘭妮不管是職業上,還是生活上的第一次重大轉折實際上就是在911之後的短短几個月里。


  因為在「歷史上」,布蘭妮的第三張專輯《Britney》的發售日就是11月份,而這張專輯實際上就已經預兆了布蘭妮的衰落。


  數據說明一切!

  布蘭妮的首專《Baby-One-More-Time》在1999年橫空出世,專輯的北美銷量1400萬張,海外銷量1100萬張,合計2500萬張!


  這也打破了惠特妮·休斯頓的的2400萬張的,女歌手最高出道銷量紀錄。


  到了第二專《Oop!I-Did-It-Again》,在2000年中推出,首周銷量131.9萬張,是史上女歌手最高的首周銷量!而專輯本身的北美銷量1000萬張,海外1000萬張,全球2000萬張。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布蘭妮二專的爆發力非常高,但是最終的累計銷量卻不如首專。其中既有專輯本身的原因,也有唱片業整體衰退的大背景影響。


  但是到了第三專的同名專輯《Britney》——首周銷量驟降到75萬張,北美銷量430萬張,海外銷量570萬張,合計1000萬張以上。


  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布蘭妮的第三張專輯,不管是北美銷量還是海外銷量。都在上一張專輯的基礎上,直接腰斬的驟然下降。


  雖然唱片業的大背景的確還在衰退,但是短時間內顯然不會有這麼大的波動。


  所以布蘭妮的第三張專輯,可謂是其事業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那麼第三專《Britney》推出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很簡單,布蘭妮轉型了!


  而且她轉型的方式很沒有創意——走性感路線!


  說到這一點,其實好萊塢不管是電影圈子、還是音樂圈子,有些時候你真的會感嘆他們在某些事情上的處理方式,都是一模一樣的沒有創意,一模一樣的廢柴。


  不管是童星出身的女演員,還是偶像出身的女歌手。


  當她們長大成人,從女孩長成女人的時候,其實也面臨著事業形象的成長和轉型要求。而電影公司和唱片公司在面對這個共同的難題時,解決方法也是驚人的一致——走性感路線!


  舉些例子你就好理解了——賈斯汀·比伯的小女友、泰勒霉的小閨蜜傻臉娜,就是個標準的迪斯尼童星,她小時候既演過迪斯尼的電視劇,也唱過不少偶像歌曲,健康、親和的偶像形象絕對是她當時的招牌。


  而等到她長大成人的時候,為了轉型她幹了什麼?

  在新專輯中她直接版羅出鏡拍攝MV,盡顯曼妙神才和成熟面孔,傻臉娜迫不及待的正式向世界宣布——「我是個女人了!」


  再來說說演員,80后四花旦之一的安妮·海瑟薇,她也是以迪斯尼的《公主日記》,這樣一部童話偶像電影出道。


  之後幾年,她又陸續接拍了幾部小成本文藝片和《公主日記》的續集。


  但是直到2004年,她的事業還是沒有什麼起色,而迪斯尼原本承諾的《公主日記3》也了無音信。


  這時她做了什麼?

  安妮·海瑟薇不惜與原來的經紀人決裂,也要拍攝一部毫無特色的小成本電影《歷劫俏佳人》。


  在這部電影中,她第一次路電演出,而這部電影不要說有多好了,這其實就是不不折不扣的爛片,最後甚至沒有進入院線上映,直接發行DVD了事。


  但就因為敢露,安妮·海瑟薇迅速抓住了同年的另一個重要機會——《斷背山》!

  在這部傳世之作中,她更加大膽的上孔演出,這才成了她的事業轉機,也才有了後來的80后四大花旦之說。


  說了這麼多,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既然有這麼多人借姓感之路轉型,那怎麼到了布蘭妮身上就適得其反了呢?


  答案也很簡答,我們還要看看外界。


  布蘭妮的三專《Britney》的推出時間是2001年的11月。


  而2001年最重大的事情是什麼?

  即使在十多年後來看,911也是當之無愧的年度超級大事件!


  僅僅對北美而言,不管是經濟、金融,還是大眾心態都發生了非常重大的轉折,希德在最初與雪莉·桑德伯格探討娛樂業時,就開宗首序的提出了「集體人格」的概念。


  之後的「歌舞片計劃」和「幻想大片計劃」其實都是建立在這個理論基礎之上的,但是希德也對雪莉說過,「集體人格」,也就是大眾的集體心理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時間和地區而改變。


  而911對北美民眾集體心理的衝擊和改變,絕對是巨大而且長久的!希德這次身處漩渦中心的紐約,才首次感受到了北美民眾,那種發自骨子裡的恐懼和不安定感。


  安娜·溫圖爾也正是敏銳的察覺了這點,才會邀請布蘭妮登上《Vogue》10月的封面,希望用小甜甜的笑顏來化解民眾心中的恐懼與寒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