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蘭登
「多一點籌碼?」阿里·伊曼紐爾疑惑的問。
希德再次彎下腰,又一本書稿被他拍在桌子上。
「這、這……」即使是見多識廣的阿里·伊曼紐爾也有點懵比了。
但這卻只是開始,一本又一本的,或厚或薄的書稿,被希德一本本砸在桌面上,最終疊在一起的書稿堆在桌子上,比希德和阿里·伊曼紐爾的人還高。
「這是……?」阿里·伊曼紐爾又吞了口口水,他猜到了開頭,但絕對沒有想到這個結尾。
希德敲敲壘在一起的書稿,「這裡一共是12本小說:《24小時》、《迷失》、《絕望主婦》、《童話鎮》,《馬達加斯加》、《馴龍高手》、《神偷奶爸》、《瘋狂原始人》,《加勒比海盜》、《冒牌天神》、《國家寶藏》、《魔法奇緣》。」
「這裡有諜戰小說,有兒童文學,還有科幻懸疑和家庭倫理。那麼我需要你,把這些小說在今年之內拍賣出去。既然你剛剛保證我的新書能拿到1000萬美元的稿費,那麼這裡12本小說的預期收益就是——1.2億美元。」
希德的話讓阿里·伊曼紐爾第三次吞口水,他心裡當場就有十萬隻羊駝狂奔而過。
————————————————————
到了97年的11月初,三份小說的書評,打破了本就不平靜的美國出版業市場。至於原因也很簡單,這三本未上市的新小說,全都出自一個相同的作者——萊昂哈特。
如今正勢不可擋席捲全美、乃至全球小說市場,不斷打破美國所有小說銷售記錄的《達芬奇密碼》的作者——萊昂哈特的新書上市。
這本身就已經夠讓人期待的了,而書評的撰寫者也全都是名震一時的小說大家。
比如在《紐約時報》上為諜戰小說《24小時》撰寫書評的,就是美國軍事小說大師湯姆·克蘭西老先生。
非西方世界的讀者,對湯姆·克蘭西都不太了解。但是對西方世界的讀者而言,湯姆·克蘭西之于軍事小說,就和金庸之於武俠小說的地位一樣。
作為出身冷戰時期的軍事小說的大師級人物,cia和五角大樓都要用湯姆·克蘭西的小說來訓練自己的將官,他也是唯一一個非科班出身的外行人,指導美國軍方的傳奇人物。而他的成名作《獵殺紅色十月》,更是堪稱一代冷戰軍事小說經典。
而他對《24小時》的書評,作為這一系列新書的第一炮,也絕對讓人眼前一亮。
「《24小時》差點讓我尿結石!
我從來沒看過如此精彩緊湊的諜戰小說,不同於以往緩慢、娘炮的老派間諜電影。
《24小時》節奏明快,絕不靠賣弄無聊的型幻想和無邏輯的耍帥來吸引讀者。相反它全程節奏明快、充滿張力,全靠超乎想象的劇情設計和對各色人物的深刻挖掘取勝。
也許你好奇,它為什麼叫《24小時》。那是因為整部小說里的時間,就發生在一天之內!是的,真不敢相信這個瘋狂的作者萊昂哈特!他把每一個小時化為一章,所有的人物和故事線索,在他精準到媲美外科醫生的完美編排下。
把這漫長的一天變成了一個個彷彿度葯般,讓你欲罷不能的精彩情節,勾的你恨不得一口氣把它讀完。
鄭重推薦,看這本小說之前絕對不要喝水,你不會想和我一樣跳著腳去廁所的。
我很高興在這個快被娘炮的詹姆斯·邦德淹沒的時代,還能看到如此新銳的諜戰小說問世。毫無疑問萊昂哈特帶著他的《24小時》,讓我們提前進入了21世紀!」
————————————————————
紐約曼哈頓
這裡是蘭登書屋位於洛克菲勒大廈的總部會議室,明亮的會議室里氣氛凝重,現任董事長彼得·奧爾森站在大落地窗前俯瞰著曼哈頓腳下的芸芸眾生。
他默不作聲的威嚴模樣,讓圍坐的眾多高層大氣都不敢出。突然,彼得·奧爾森轉過身,他凌厲的眼神,讓一眾高層不由得縮了縮脖子。
「先生們,我們想知道。一個在我們旗下出道的作家,為什麼會選擇在報紙上公開進行新書競標?難道我們的編輯都瞎了眼!」
「b、boss,這都是因為洛杉磯分部的編輯們對《達芬奇密碼》的評級只有b,所以我們才會只和希德簽了一部出版合約而已,而且也沒有簽訂一年的簽約作家協議。」出版部總監雖然戰戰兢兢,但還是毫不猶豫的把鍋甩給了洛杉磯分部的部下。
專程從洛杉磯飛來參加會議的蒙哥馬利主編和杜蘭特正坐在下首,聽到這話,杜蘭特立刻坐不住了:「什麼!你!?」
蒙哥馬利主編老辣的制止了杜蘭特,他知道自己兩人在這幫總部高管面前根本沒有反駁之力。
「怎麼!你是哪兒來的臭小子,知道這兒是什麼地方么?」出版部總監換了個說話對象,態度立刻傲慢起來。
那囂張跋扈的模樣,看得杜蘭特牙痒痒。
一幫飯桶!
彼得·奧爾森簡直恨不得把眼前這幫反應遲鈍的部下們,從樓頂踢下去,這都什麼時候了,他們還在這兒互相推諉,浪費時間!
《達芬奇密碼》上市一個多月,銷量熱潮卻不減反增,一路橫掃書籍市場,而且隨著翻譯版本在海外國家的上市。傻子都能看出這本小說,已經隱隱有了問鼎美國小說之王寶座的趨勢。
而就是這樣一位超a級別的作家,在登出新書書評之前,自己的公司居然沒有收到一點風聲,這件事本身就頗值得玩味。
蘭登書屋雖然在大洋彼岸的名聲不顯,但是作為長期以來霸佔北美書市佔有率首席的霸主級企業,蘭登書屋在歐美乃至整個世界都有著極高的聲譽。他們不僅一直在市場上佔據領先地位,同時也給全世界學術界和大眾文化帶來過不可忽視的影響。
他們在不僅曾在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這樣的頂尖大獎上斬獲無數,而且憑藉著對大眾文化的準確判斷,和令人目瞪口呆的策劃能力。蘭登書屋曾把一本本暢銷書著作演繹為傳奇,讓羅斯福總統為其書做廣告,求著海關沒收其書、以突破美國法律的禁令……
一次次匪夷所思的精妙策劃,讓無數讀者和業內人士拍案叫絕。
但就是這樣一家處處先人一步的先鋒企業,如今卻被別人打了個措手不及,這簡直就是在打彼得·奧爾森的臉!
更何況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德國的貝塔斯曼集團開始頻頻意圖惡意收購蘭登書屋,這在資本市場上對其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這讓彼得·奧爾森半年來,每天都要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
「你們到底有沒有想過,如果這三本小說被我們的對手拿到會怎麼樣!?」彼得·奧爾森拿起桌面上的分析資料說道,他如同狼王般的眼神,強勢的盯著眾人。
蘭登書屋的高級編輯們,早就已經對發到各大出版社的,希德的新書試閱稿作了詳盡的分析,並針對發表在報刊上的名家書評作了總結論語。
不管是《24小時》還是《迷失》和《絕望主婦》,所有高級編輯都一致認定是a+級的強力暢銷書。
不過這也是廢話!
希德選出來的第一批小說,全都是風靡一時、獨霸一方的超級大作。比如《24小時》作為一部以動作包力為主題的諜戰劇集,在911之後兩個月的「嚴打期」頂風作案,當整個好萊塢都紛紛撤下暴力、血腥、恐怖類電影時。
《24小時》逆勢播映,卻獲得了860萬的爆紅收視率,要知道這是911后兩個月的800萬收視率,其含金量可想而知。等度過911效應之後,《24小時》立刻登上千萬級收視率寶座。
而媒體對它的評價更是一片飄紅,《24小時》看似簡單的反恐對抗,卻蘊含了激烈尖銳的人性抉擇,和緊張紛呈到幾乎讓人窒息的情節設計。在美國劇集界橫掃了四十多個大小獎項。
至於《迷失》更是被譽為一代神劇,收視率一度超過2000萬。
在《迷失》之前,科幻劇集一直處於尷尬的地位,科幻劇本來就要依託於強大的電腦特效才能吸引人,但是電視劇集本身的資金、預算限制,導致它在視覺效果上比不上大投資的電影,平庸的劇本又很難適應美劇的節奏。
所以科幻劇集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的狀態。
但《迷失》的出現打破了這一禁錮,它幾乎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科幻美劇的局面,從《迷失》之後,科幻美劇才開始成為一個正式類別。
甚至路透社也說:「《迷失》本身就代表著一個科幻時代。」
最後的《絕望主婦》更是不必多說,在以2300萬的逆天收視率獲得開場紅后,平均收視率達到2070萬人。連時任美國第一夫人的勞拉都被其「俘虜」,戲稱自己就是一個「絕望的家庭主婦」。甚至連反對它的人,都只能說《絕望主婦》動搖了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觀。
一部劇集就動搖了美國的社會基礎?《絕望主婦》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專業評論家也說《絕望主婦》是繼《慾望都市》之後,唯一能與之比肩的女性向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