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掃明> 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

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

  崇禎十六年七月三日,明中都鳳陽府城迎來一支十幾萬人規模的軍隊,其中的旗幟雜七雜八,像是各路官軍的混合體。


  鳳陽總兵黃得功,南京營提督盧久德,舟山總兵翁之琪等在南直隸有些名望的將帥均在其中,一行人策馬來到外西華門,這時新任的朝廷守備姜東已經帶著少量的官兵在此迎候。


  不過這些將帥停下來后,並沒有急著做出下一步動作,都是吩咐屬下列在兩側,好像在等著什麼人。


  不多時,一陣整齊的腳步聲愈來愈近,山東軍戰兵稱四隊方列,陣中「王」字黃龍大旗隨風飄揚,在各個戰將的帶領下來到門外。


  安東候王爭勒馬停住,揮手下馬,抬頭看了一眼已經有些落敗的中都鳳陽城郭。


  最先做出反應的還是盧久德,待他有些滑稽的下馬,黃得功和翁之琪對視一眼,帶著各個官軍的將帥緊隨在王爭身後。


  「末將,中都留守姜東,恭迎安東候大駕!」


  這話說的就有些讓人側目,頗有些拍馬逢迎的意思,要是以往,王爭或許會含笑謙虛一番,但現在,他只是微微擺手,並未多說什麼。


  正待牽馬進城,身後黃陽卻上前一步,皺眉說道:


  「侯爺,讓末將先行入城,試探虛實。」


  姜東神情一緊,只是將頭更低下幾分,讓人看不出表情。


  這一切自然被王爭收入眼底,不過也沒多想,上前幾步,稍微用力的拍了拍姜東肩膀,問道:

  「城內可是布置齊全?」


  姜東大吃一驚,額頭汗出,他手中按劍,強作鎮定的道:

  「侯爺放心,皇城都已經被卑職收拾出來,就等山東大軍入城了。」


  「皇城不是被李賊和獻賊燒過幾次嗎,怎麼住人?」


  這廝有些反常,黃得功上前幾步,狠狠盯著這名守備的臉,姜東更是驚駭,下意識的後退幾步,卻被黃得功拉住。


  這時,黃得功冷冷一笑:

  「姜守戎,何必如此緊張?」


  翁之琪同樣上前拉住他的另一隻手,面色不善。


  「這.……這.……」


  姜東滿臉通紅,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應對,王爭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只是擺手示意無妨,笑著說道:


  「大家都是官軍,分什麼彼此。」


  王爭言談間,竟是拉著姜東入了城,黃得功欲言又止,見此情形,也只得吩咐屬下各人做好防備。


  安東候信人不疑,這大家都知道,但到了現在,王爭的性命顯然已經不是自己的了,關乎整個山東軍內外系各人的存亡和前程。


  就算王爭沒有說什麼,親兵隊官一樣不會坐視。


  他們毫不猶豫的抽出刀緊跟在兩側,黃陽和董有銀相視點頭,山東軍的戰兵們如臨大敵,轉瞬間變換成一個錐陣,帶著壓迫的氣勢挺進鳳陽。


  這種變換的速度,令黃得功和翁之琪等人瞠目結舌,盧久德更是磕磕巴巴的自語道:

  「安東候能有今日,實非運氣使然。」


  姜東被拽在王爭身邊,周圍都是明甲持銳的親兵,當下是急的滿頭大汗,進門之後會遇到什麼,他自然清楚。


  眼看著要進門,姜東再也難以挪動一步,跪在地上叩首道:

  「侯爺寬宏大量,令卑職感激不盡,還請侯爺先行入城,卑職不敢擅越!」


  聽了這話,王爭一言未發,突然踹出一腳,猝不及防之下,跪在地上的姜東翻滾了幾下才停住。


  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猛的舉手大喊:


  「不要——」


  為時已晚,城上早已埋伏好的弓箭手亂箭齊發,姜山身中數箭,口吐鮮血,看樣子竟是死不瞑目。


  王爭心底有些吃驚,自己又不是怎麼禍害百姓的賊人,也不是韃虜南下,這還是頭一次遇見這種事。


  一聲令下,如狼似虎的親兵登上城牆,將上面埋伏的弓箭手抓將下來,一個個按倒跪在王爭面前。


  「侯爺,這些雜碎如何處置?」


  王爭粗喘幾口氣,大步走入鳳陽,聽到親兵隊官發問,頭也不回,淡淡說道:

  「全都砍了。」


  這些親兵接到命令,不顧弓箭手的求饒和嚎叫,將他們拖到城牆一邊,均是手起刀落。


  盧久德走到門前,見到滿地的頭顱和血跡,當下渾身有些發抖,邁不動一步。


  黃得功拉了他一把,盧久德這才反應過來,緊趕上前。
……

  說起來,這鳳陽算是大明的第三個都城。


  洪武立國的時候,朱元璋最先想在老家鳳陽建都,所以鳳陽內外都是按照都城的規模和形式所建,當時負責督造的還是開朝第一文臣李善長。


  不過鳳陽的都城規模並沒有建完,最多只建了一半,朱元璋便在劉伯溫等人的提議下,下旨以金陵為京師。


  王爭本來有些期待,但經過內外城來到皇城裡的時候,卻是滿滿的失望。


  這座大明最早的都城,歷經一百多年的荒廢,前不久又遭受了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兩次焚毀,到現在只剩下一片的殘垣斷壁。


  不過這裡為什麼會有少量官軍駐紮?

  山東軍和其他的會合官軍,在王爭的軍令下,將城內官軍肅清后,並沒有在鳳陽久留,這一座廢都城當然沒有南京更讓人心馳神往。


  這一支十五萬人左右的官軍,浩浩蕩蕩從鳳陽直奔英武衛。


  趁著農忙秋收時節,山東軍沿途在周圍的莊子里補充些年輕力壯的民夫,將這些人混編入輔兵序列,但是想要補充糧草,基本沒什麼可能。


  大約是在七月份的中旬,山東軍總算是來到滁州地界。


  在王爭率部南下之前,山東軍已經控制了河南的開封、歸德二府,並且往北也在通州一帶駐兵,沿岸掌握了淮安府。


  山東軍的擴張,並不是李自成毫無目的的到處遊盪,走到哪就要在哪駐防,比如中都鳳陽,山東軍就根本沒有留下一兵一將。


  王爭的種種作為,都是在為南下這一步做鋪墊。


  那些地方的兵馬,之所以會被大規模的收編為外系,或者被駐兵留守,設立軍議司和保安司人數,因為那都是山東軍急需且一定要控制在手裡的地區。


  有了這些地方,山東六府核心地帶的安全才能有保證,大軍南來北往的後勤和進退才有保障。


  說白了,就是在事情還沒壞到骨子裡的時候有個緩衝帶,讓王爭有時間選擇最好的方法解決。


  這次南下,並不是王爭忽然想到這裡,而是很早就已經開始做準備,真正的時機一旦到來,就會用最快的速度出擊,一蹴而就。


  王爭的真實想法是南京,北直隸一帶混亂異常,幾股最大的實力在那棋盤上明爭暗鬥。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王爭對這年頭的歷史還算熟悉,知道李自成和滿清眼下都沒什麼功夫顧忌到山東,自然是全力拿下南京的最好時機。


  過了這個村,下一間店還不知道要等多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