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偽的繁榮
聽了王爭問的話,這姓彭的掌柜一臉懵,但依然是點頭哈腰的賠笑道:
「磁窯以往是在城內,那個時候不太平,放在城外怕被賊人砸了,多虧了守備大人,如今搬到城外,離著也不遠,可做起來快了幾倍。」
「各式各樣的木盒在小號就能現做,大人要是想定做個成樣,一月後就能拿到。」
王爭點點頭,先是看了看玉兒,后又道:
「那就這樣吧,有銀,把圖紙交給這位掌柜。」
隨著話音落地,門外放哨的一個壯漢走了進來,虎背熊腰的,一看就不是什麼好惹的角色。
從董有銀手上顫顫巍巍的拿過圖紙,掌柜的還不愧是這方面的行家,一看就懂,陪著笑說道:
「大人,這兩樣製作起來不難。」
「我就要這上面的瓷罐和木盒,木盒記著一定要精美些,瓷罐老舊些,一樣做五千個,就照你方才說的,瓷罐一個四十五文,木盒七十文。」
彭掌柜本就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聽這話后頓時就是嚇了一跳,還以為王爭是故意來找麻煩的,當下就是趴在地上。
「大人你就饒了小的吧……」
王爭看過去,笑問道:
「我這次就是來買瓷罐和木盒的,怎生有銀子還不賺,你做工好我斷然不會為難你。」
王爭已經足夠的和顏悅色了,可能是董有銀盯著的原因,這掌柜的還是打了個寒顫,心想守備大人怎麼會要這些次等的窯盒,莫不是拿自己尋開心的。
「大人,這.……這瓷罐和木盒不過是小戶人家用的玩意,您這個身份,要是成批的買,小的這裡倒是沒什麼,只不過.……被人聽到了是不是不太合適……」
王爭嗨了一聲,這姓彭的原來是擔心這茬,當下是吩咐董有銀給了二十兩銀子的訂金,寬言道:
「我要做什麼,自然有自己的道理,要是都怕這怕那,還能辦成什麼事,你就只管照做!」
話說到這個份上了,這姓彭的還能說什麼,只能是連聲的答應下來。
這件事辦妥后王爭點點頭,本想趕緊回去處理公務,不過轉念一想,自己難得和玉兒出來一趟,花一個上午好好逛逛吧,剩下的事情也沒什麼太過重要的了。
忽然想到什麼,王爭走到這彭掌柜的身前,說道:
「我再給你加一兩銀子,做出一個限量版的木盒來,一定要比其餘的都華美。」
彭掌柜還是很懵,這小小的木盒,就算是用上好的檀木,做工再細,也不可能值一兩白銀啊。
「啥是限量版……?」
王爭猛的想起來,這時候的人怕是聽不懂這個後世的名詞,當下只是擺擺手,懶得解釋:
「你照做便是,親自做,用最好的木料。」
說完這件事,王爭也知道,董有銀他們幾個凶神惡煞的往外頭一站,確實是沒人敢進來,影響人家生意,也不好意思多呆。
吩咐一聲兩個月後來拿貨,轉頭出了店鋪。
……
寧海雖然地處偏僻,但還是山東六府境之一,緊鄰海郭,與富庶的蘇杭隔海相望,貨船往來,城內的豪商、富戶也是有不少。
山東省是大運河進入北直隸的樞紐所在,其中濟寧、東昌、臨汾皆是中北三省中較大的城市,在明朝前葉就是整個山東的心臟,繁華程甚至直逼江南,遠超普通府治。
其中的商鋪、貨棧、青樓、酒樓甚至是賭坊都數不過來,各地貨船與商戶雲集,給這三個城市帶來了無盡的財富與極可觀的前景。
因為無論前往北直隸還是江南,這些地方都可以是很好的歇腳休息之地。
後世翻出時人的經典筆文中,不少都是提到——「濟寧、東昌、臨汾三地之富,不遜江南。」
這三地中,要說最富,濟寧還是首當其衝。
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接地帶,唯一的鹽政、鹽課轉運衙門就在這裡,濟寧也就成了整個山東的鹽貨買賣中心,也是連接中原鹽路的樞紐。
除此之外,山東的各個司署、衙門都是設在濟寧城內,兵員上也是大兵雲集,致仕退休的文武官員,腰纏萬貫的富貴豪紳,山東省的士子名流幾乎都是雲集於此。
得益於京杭大運河,現代的濟寧也是人口近千萬的大城市,商業繁榮,各類礦物資源豐富。
其中包含多量的煤炭,其次以石灰石、石膏、重晶石、稀土、磷礦、鐵礦石、銅、鉛等為主。
明末的上流社會,尤其是南北直隸與山東這些相對平穩的地界上,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消費習慣已經和現代所差無幾,懂得考究享受,用昂貴稀少的東西來互相攀比,以此當做自己權貴身份的象徵。
當然了,這也不光是濟寧、東昌、臨汾幾地的豪紳,南北直隸,各個省府州縣的大城,這些地方的有錢人都是生活講究。
上到綾羅布匹,字畫古玩,下到食用住行,這些富豪靠著晚明工商業大幅度繁榮而帶來的巨額財富,從頭到尾的享受。
就連清洗牙齒用的鹽貨也要是上好的精鹽,粗糙的海鹽他們甚至都不會去看一眼,這時候全國聞名的正是青海與陝甘那邊出的精鹽、池鹽,這也便是青鹽。
這種鹽乃是諸多鹽貨中的最上品,被富豪們認為無暇潔凈,而且除了清洗牙齒以外還有另外的效用,那種獨特的香氣不僅僅可以清新提神,女人使用后,味道與一般的胭脂水粉相比更為純凈。
只不過如今形勢不濟,闖王與八大王縱橫於陝西、山西、河南、四川等地,所過無不一空。
朝廷兵馬或是大敗連潰,或是緊追圍堵,可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對中原的商業造成極大的打擊,以致如今的一蹶不振。
商路斷絕,十邑九空,物貨飛漲。
不要說是各地的貨物無法流通,就連正常的行人都沒有幾個,青鹽更是有市無價,其定價在濟寧等地連月飛漲,眼下更是哄抬到了一兩二錢銀子一斤。
越是稀少的東西,豪紳們也就搶買的越是主動,家中還備著少量青鹽的這時候就能夸夸其談的大做文章。
「這青鹽就是好用,比淮鹽、魯鹽提神醒腦的多!」
只是誰都知道,這青鹽是用一點就少一點,非大富大貴所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