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王都和龍脈的傳說以及三族的由來
曼陀羅石國的王都位於沙華大陸上最大的一片沙漠,赤亞比斯大沙漠的正中間。
赤亞比斯大沙漠佔地860萬平方公里,因其白天溫度高達65一70攝氏度,一到夜晚,溫度又會直降至零下50攝氏度左右,寸草不生,連蠍子、蜥蜴都很難存活,所以被稱為「亞比斯地獄」或「圓環地獄」。
之所以叫它「圓環地獄」是因為赤亞比斯大沙漠並不全都是由沙漠覆蓋,而是由三分之二的沙漠和三分之一的綠洲組成的。
其中三分之二的沙漠部分像圓環一樣圍繞著中間三分之一的綠洲。
綠洲與沙漠完全不同,如果說沙漠部分是死神巴那彌索爾眷顧的地方,那麼中間的綠洲部分就是被太陽與光明女神厄索姆索眷顧的地方。
赤亞比斯綠洲佔地280萬平方公里,四季如春,土地肥泛,物產豐富,形似圓盤,四周圍繞著著名的尼莫溫泉,像一條緞帶一樣將綠洲與沙漠分隔開來。
曼陀羅石國的王都就建在這片綠洲的中心,佔地70萬平方公里。在赤亞比斯綠洲的潤澤和歷代君主賢明的統治之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是沙華大陸上最繁榮、最富庶的王都。
自古以來,曼陀羅石國的百姓深深信奉著太陽神龍蒼穹與光明女神厄索姆索。
他們認為赤亞比斯綠洲在遠古時代就是蒼穹與厄索姆索統治的地方。
而雲龍一族是神龍與女神留在世上唯一的後代,是半神之身,是沙華大陸上唯一擁有龍脈的種族。
所以五千多年以來,曼陀羅石國所有的種族和子民都無條件的服從雲龍一族的統治,從沒有出現過反叛者。
就算是與雲龍一族血源最近的,掌握著國會與教會的三大家族龍昭、鬼傾、鈥釗都從未有人做出過篡權奪位之事。
傳說,遠古時代,沙華大陸混沌一片,像一團霧一樣溶合在一起,沒有任何植物和生物。
女神厄索姆索就在這個時候出生,她出世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少女的模樣,膚若凝脂,細眉菱唇,婀娜多姿。周身環繞著七彩霞光,只是眼睛還未睜開,但已經美得令眾神傾倒。
厄索姆索的美麗驚動了藏身在混沌中的上古雷龍蒼穹,令蒼穹破繭而出,打碎了混沌。
於是混沌中的各種物質全部被釋放出來,山川、河流、森林、沙漠組成了大地,雷龍蒼穹撒落的鱗片變成了無數的原始魔獸,而女神厄索姆索滴落的眼淚則變成了原始精靈。
雖然有了大地和原始生命,但是一切都處於黑暗之中,因為沒有天空和太陽。
當厄索姆索從雷龍蒼穹的口中得知大地一片黑暗的時候,就決定要去為大地尋找光明,她拿上一根枯樹技當拐杖,勇敢地一個人踏上了征途。
當時蒼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厄索姆索,堅持要求陪厄索姆索一起去,但被女神拒絕了。
蒼穹並不放棄,他偷偷地跟在厄索姆索的身後,寸步不離。
就過樣過了十年、二十年、一百年,直到五百年後的某一天,厄索姆索突然停下腳步對蒼穹說:
「雷龍啊!我相信你對我的一片真心,但是我現在一心只想著求得光明,心裡裝不下愛情。如果你能幫助我睜開眼睛,看到亮光,那麼我就做你的妻子。」
蒼穹聽到這句話之後欣喜若狂,發誓一定會讓厄索姆索睜開眼睛,看到光明。
自此以後,上古雷龍蒼穹就開始一心一意地尋求讓女神睜眼,大地發光的方法。
又過了一千年之後,蒼穹用盡了所有辦法,依然一無所獲,雷龍又是氣餒又是發怒,重重落在大地上,身上釋放出團團的火焰和電光,這些電光刺激到厄索姆索的眼皮,令她頭一次感到似乎有光在閃爍。
一瞬間,厄索姆索睜開了雙眼,雷龍身上的火焰和閃電讓她看到了耀眼的光芒。
厄索姆索驚喜得一把抱住了雷龍蒼穹的脖子,從此一心一意愛上神龍。
原來,剛剛離開混沌的時候,雷龍還處於少年期,能力被封印在體內。經過了陪伴女神厄索姆索的一千五百多年,雷龍蒼穹早已成長為龍神,能力也完全成熟,只是他自己並未發現,直到這一刻才因怒火而爆發。
雷龍蒼穹落下的地方就是赤亞比斯大沙漠,因為他的暴怒,這片廣闊的土地受到了重創,從森林變成了干沙漠。
但又因為他對女神至死不渝的愛,上天眷顧,讓沙漠中間生出了令人艷羨的肥沃土地——赤亞比斯綠洲。
蒼穹和厄索姆索就在這片綠洲上安了家,又過了幾年,他們有了一對雙胞胎——巴那彌索爾和石厄彌薨。
這對雙胞胎一出生就互不相讓,水火不容,性格也完全不同,一個極惡,而另一個極善。
巴那彌索爾從小就惡念叢生,只要有他在的地方,輕則雞犬不寧,重則有血光之災。
石厄彌薨則完全相反,他福運非凡,從小就受到所有精靈和魔獸的愛戴。
他走到哪裡,哪裡就好事連連,甚至連父親蒼穹也只誇讚石厄彌薨。為此,巴那彌索爾恨透了他。
蒼穹在身邊的時候,巴那彌索爾還有所收斂,但是,有一天,蒼穹卻自願離開了妻子和兒子。
因為天上沒有天空和能夠長久發光的東西,這令厄索姆索和蒼穹異常辛苦。
終於,蒼穹不忍妻子再受苦,告別了愛妻,來到神廟祈福,希望可以得到神諭。
神諭告訴他,只有他的肉身化作天空,他的心變為火熱的太陽,一切才會好轉。
於是蒼穹不告而別,獨自上天,終於給大地撒下了永久的光和熱。
但是由於思念丈夫,厄索姆索傷心過度,哭瞎了雙眼,再也不能治理國家。
她把丈夫留給她的王城改名為敦薨城,意為永遠強盛的城市,把它留給了小兒子石厄彌薨。
為此她的大兒子巴那彌索爾斷然出走,把靈魂出賣給了惡魔,從此成為死神。
厄索姆索的小兒子石厄彌薨就是雲龍一族最早的王,他不僅開創了自己的種族,還通過神諭把人類帶到了大地上。
後來雲龍一族經過好幾代的開疆闢土,終於建立了強大的曼陀羅石國,開始了對沙華大陸長達五千多年的統治。
在把國家交給小兒子石厄彌薨不久之後,女神厄索姆索就離開生活了多年的王城。
她不帶任何隨從,僅憑著與丈夫的心靈感應找到了丈夫曾經訖求神諭的秘密神廟。
來到神廟之後,厄索姆索長跪在眾神面前,流淚不止。
她的眼淚滴落在地上立刻變成了一個個幼小的長著翅膀的小精靈四散飛去——這就是最早的翅靈(一種靠依附於強大主人共生的精靈)。
七七四十九天之後,女神失明的眼睛里再也流不出一滴眼淚了,身體也支持不住倒在了地上。
眾神終於被厄索姆索的深情感動,讓她生出一對羽翅,飛上天空與丈夫蒼穹團圓。
厄索姆索上天以後,她祈禱過的神廟就被封印起來,封印之後只在大地上留下了一個神的印跡,這個印跡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移動,不久便消失無蹤了。
但是,厄索姆索的眼淚並沒有全部變成精靈,有一滴遺留了下來,變作一顆晶玉石嵌在了神的印跡之上。
傳說,只要找到晶玉,就可以找到封印的神廟,獲得神龍的強大力量,稱霸沙洲。
沙洲元年前2985年,厄索姆索的小兒子石厄彌薨仙逝,舉國上下為失去這位聖德賢明的統治者而痛哭不止,整整一個月,聲音傳出國界,不絕於耳。
他臨死之前與自己的親哥哥死神巴那彌索爾發生了一場戰爭。
巴那彌索爾於沙洲元年前3101年率領惡魔大軍進攻當時建國不久的曼陀羅石國,企圖一舉奪下弟弟的統治權。
但是石厄彌薨沒有畏懼哥哥強大的惡魔力量,帶領魔族、靈族和人類奮起抵抗。
這場戰爭整整打了一百多年,至使各部族的百姓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曼陀羅石國滿目瘡痍。
直到沙洲元年前2986年,石厄彌薨才終於把哥哥和他的軍隊打回沙漠,永遠地埋葬在了赤亞比斯沙漠的地底深處。
在那一年,石厄彌薨為了讓哥哥心服口服,在赤亞比斯大沙漠上與之進行了一場生死決鬥。
這場決鬥打得異常慘烈,打了三天三夜。最後石厄彌薨發動了自殺之術——九星大印咒,才將死神巴那彌索爾完全封印。
而自己也因此咒而身受重傷,無力回天,僅僅堅持了半年多就撒手人寰。
石厄彌薨撒在沙漠上的熱血里生出了一批特殊的精靈,這種精靈天生額上印有與雲龍族相似的聖印,力量也比一般的精靈強大。
因為他們是直接從女神後裔的鮮血中誕生的,而且帶有聖印,所以被稱為血繼聖靈。
血繼聖靈就是日後三族龍昭、鬼傾、鈥釗的祖先。
血繼聖靈從血中誕生之後,就立刻來到了敦薨城見石厄彌薨的第四子,也就是當時的雲龍王石暮巴索。
石暮巴索當即認他們為兄弟,將他們封為王族,留在王都共同治理國家。
其他雲龍族的人也沒有反對,而是友好地接納了所有的血繼聖靈。
血繼聖靈在雲龍一族的眷顧之下日漸壯大,不過他們也很好的表現出了自己該有的忠誠。
後來,由於種族的進化,血繼聖靈逐漸分為三大家族:
排在首位的是龍昭一族,他們不僅頭上的聖印形狀和力量、魔力最接近於雲龍族,而且數量也最多,是三族中最大的家族。
龍昭一族長年來獨霸國會五大長老和十六大議事官之職,等於獨掌了國會。他們驕橫跋扈,除了雲龍族,其他種族根本不放在眼裡。
其次是鬼傾和鈥釗,這兩個血繼聖靈種族在各方面都旗鼓相當,雖然在國會裡占不上一席之地,但是兩族共同掌管著教會,實力也不容小覷。
幾千年以來,國會的職責是幫助大首相修改憲法、輔理政務。曼陀羅石國的統治者認龍神與女神制定的法典不容廢除或新立,只能因時代不同而修改。
教會則管理著分佈在全國各地的上萬座神廟,以神仆的身份代替雲龍王大人向全國各地的百性賜福施恩。
自沙洲元年前812年曼陀羅石國第九任雲龍王石暮金萱上台以來,教會的勢力在民間逐漸擴大。
到沙洲元年109年的時候,教會在赤亞比斯沙漠周圍的四大洲中已經擁有了大量外援,忠實於教會的信眾也達到了空前絕後的數量。
表面上看來,龍昭一族掌握的國會仍然在中央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擁有僅次於雲龍一族的地位,無人能及。
但是,實際上,局勢已經發生了改變,在民間和魔部、靈部之中,教會的勢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國會。鬼傾、鈥釗兩族早已暗中聯合,把矛頭指向龍昭,一步一步地對常年在雲龍一族庇佑下的龍昭族形成了合圍之勢。
在石慕雲還未成為雲龍王之前,他就已經敏銳的發覺到教會與國會之間的矛盾,還有鬼傾和鈥釗兩族企圖擊垮龍昭族掌控國會的野心。
石慕雲認為,在此內憂外患之際,三大族之間的團結無論對曼陀羅石國還是對雲龍一族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大血繼聖靈種族有著特殊的血統和地位,甚至可以說等同於雲龍分部族。石暮雲覺得與其急著對外戰爭,不如先安定好國內。
在區區的一百年之間,雪域菱國和淵木烈國要想超越曼陀羅石國是絕不可能的事。
所以,沒有必要急著戰爭,解決三大家族之間的矛盾,讓他們同心協力輔佐自己才是當前最重要的,也是最先要去做的事。
所以石慕雲一當上雲龍王就制訂了安內停戰的國策,通報全國,誰若敢私自開戰,以叛國者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