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考古大玩家> 第十八章 【收購店鋪】(上)

第十八章 【收購店鋪】(上)

  夜晚的古玩街人流稀少,也許要等五六年後,才有真正的夜市,那時候,簡直是燈火輝煌,人頭攢動,叫賣聲不斷。


  而現在,除了零星的幾家店鋪還半開著店門,其它店鋪早就關門打烊了。


  要說這古玩街的格局,主街道上的二三十家是主流店鋪,店大物品充足。比如楊昌和的百寶軒,就在主街的巷子口,是最繁華的地段,經營主項涉及玉器,古瓷,銅器等。


  總之,主街上的大多數古玩店都有自己的主營項目,一般都是老闆個人的強項,做好自己的主營項目,同時也要兼顧一些雜項。


  顧為西父親的求雅齋則在主大街的背面,人流量相比主街少很多,經營多是雜項,沒有專門的主營項目。


  而在巷子深處的第三條小巷子里,還有第三流的小古玩鋪子,百米長的窄巷子里,稀稀疏疏十七八家,這裡是魚龍混雜之地,撈偏門走暗道居多。


  未來安西市場上贗品大量流通,渠道源大多來自這裡。就是因為這裡經常出現地下的好東西,因此,兩三年後,這條三流街道的名氣遠大於主街和背街。


  但凡聞名而來的古玩愛好者,這裡必然是他們的首選之地。


  因為什麼呢,在主大街的主流古玩店裡,擺在明面上的是給不懂古玩的愛好者看的,擺在暗處的是給行家看的,擺在保險柜里的是給真正眼力買家看的。一般的遊客是基本沒有機會上手真貨的。行家也好,藏家也好,主要取決於道性和眼力。眼力好而道性不好也都隔著層,不一定拿出來讓你上手。在圈裡,有些寶貝不一定想出手才讓你看的,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


  很多人就是去了主街,沒圈內的熟人介紹,想看什麼珍品,基本不可能。


  背街上的店鋪實力有限,就算店家願意把「好東西」擺出來,也很難吸引圈內的藏家裡手。


  這條三流的古玩小巷就不一樣了,除了一些大家熟知的規矩外,他們收貨是認貨不認人的。只要是真東西,他們根本不管是什麼來路。


  這倒是契合了過去古玩行看貨自古不問來路的傳統。你就是再怎麼問,持有人也絕對不會說實話。不像有實力的店鋪玩家,講究一個藏品的流傳有序。大多都不會和偷或盜來的貨物產生買賣關係。


  而這條三流的古玩巷卻只收能賺錢的貨物。你說是你爺爺傳下來的,他們信;你說是祖輩傳了八代的,他們也信;你說是以前在路邊攤買的,他們同樣信。


  正因為這條巷子不斷出現「好東西」,因此名聲大振。特別受香港同胞和海外收藏愛好者的喜愛。


  當然,這條街上的贗品率絕對是超高的。如果不具備極強的專業素質和識別眼力,是不可能收到真正的古玩珍品的。同樣,撿漏的幾率也相當高,因為有些古董連賣家都研究不透。


  實際上這條古玩巷在買賣雙方知識領域層面上的較量,是遠高於主大街和背街的。


  可以說是步步驚心,暗雷密布。


  賣家賣漏了,買家買假了買錯了,每天都在發生,但能如何?只能各自總結經驗教訓,因為它與欺詐行為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所以古玩行一般人不敢涉足,難就難在辨別真假上。古玩業的內涵對外行人來說是無法摸清的。外行人只能來看看熱鬧,動心了花幾十上百買個古代「藝術品」回去當紀念物。


  試想,每天在這樣「惡劣」環境下生存的店家們,專業知識能不高明嗎?他們等於每天、時時刻刻都在上課,都在實踐,都在挖空心思的學習、琢磨,他們在某些項目上的「研究」高度,甚至超過了專業的文博系教授專家。


  在顧為西的記憶里,就曾經有安西文物研究所專門請古玩巷某個店家,去幫著給剛出土的文物斷代。因為他是這個領域裡真正的大拿和權威。


  顧為西前去尋找的就是這個未來國字型大小瓷器權威董棟林。


  當然,這個時候的董棟林正是人生最落魄之時,他的店鋪是古玩巷裡為數不多的有主營項目的,他的主營是古陶瓷,兼做其它雜項。就瓷器方面的知識,他在安西古玩圈子裡也能算個人物。


  因為他還很年輕,才二十八歲,卻對瓷器有天生的洞察力和敏銳力。


  前幾天,有個自稱「盜墓賊」的男人走進他的店子,說他從某某地的明代墓葬群挖了點東西,還說其中大多數墓已經被人盜過,他只挖到了幾件瓷盤和玉器。


  當這位看上去老實巴交的中年男子神秘兮兮地從身上摸出幾片碎瓷片,這些泛黃的瓷片一下子吸引了董棟林的目光。


  他當時只是大略地看了一下那幾片碎瓷片,憑藉多年從事古玩買賣練就出來的火眼金睛,他立即斷定這是青花瓷的殘片,如果真是古物而且保存完好的話,其價值可達數百萬以上。


  他當即動心了,盤了對方几句,知道對方所說的地方確實有古墓存在,再加上對方自報「盜墓賊」的身份,自然又信了幾分。對方和他約定改天一起去某某村看貨。


  對方臨走前出了招,說這批貨大多是瓷器,他不好帶,只帶了一個小玉器,讓董棟林過過眼。


  董棟林當然願意,有玉器對照,瓷器的斷代分析更有說服力。


  當他接過一塊泥土還沒有扒拉乾淨,中指長、三指寬的和田青花玉璧,心中不由一驚,好傢夥,這塊玉璧漆黑如墨,素白如脂,拿遠觀看就好像是一副水墨丹青。從外觀上來看,青花料的黑色較少,依附在白色玉石的基底之上,好像是黑色的水墨潑灑在白色的宣紙之上。


  而且上面刻有漢代典型的乳釘紋和雲紋。直徑15厘米左右的玉璧儘管沉睡地下2000年,但出土后依然色澤溫潤,迎著光線更是顯得通透無比。董棟林根據玉質的硬度等指標判斷,這是一塊難得的和田玉璧。是和田玉青花籽料,絕非山料。


  因為這塊玉的硬度非常高,且非常通透,顏色好,水頭也足,都符合和田玉的特質。是和田玉中的的難得精品。市場價至少在兩三萬一克左右,而這塊和田玉璧至少有200多克,價值三四百萬遠甚至更高。


  他心中立刻盤算著,和田玉璧是真的,青花瓷就也應該是真的,聽「盜墓賊」的口氣,瓷器應該有好幾件。他想要全部拿下來,手中必須有足夠的資金啊。機會難得。


  不如先把這塊玉璧拿下,轉手賣給一個玉器的收藏者,換個一百兩百來萬,不是有了收貨的足夠資金了嗎。


  這樣的機會人生中也許只能遇到一次,不容錯失。


  他隨口問對方的出貨價格。


  這個看上去人畜無害,普通話都說不標準的「盜墓賊」卻忽然變得非常精明,咬定三十萬價格,說他們雖然沒文化,搞見不得人的營生,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鑒定知識。說這是塊和田玉璧,價格應該上百萬元,他只要三十萬,只是個「出場費」和「辛苦錢」。同時,也是看在幾天後雙方有青花瓷的交易,才讓低價格的。


  董棟林又和他磨了磨價格,最後以二十貳萬元成交,拿下了這件「漢代和田玉璧」。


  這二十多萬是他在店鋪苦守幾年的所有積蓄。


  當天晚上,他就很興奮的去了一個玉器收藏者家裡,拿出這塊和田玉璧。


  對方一開始也頗為驚喜,對董棟林開出的價格沒有任何疑義。只是,這麼巨大的交易,他還是選擇了穩妥起見,兩人帶上玉璧,來到西陝最權威的某玉器鑒定大師家裡。


  結果卻是五雷轟頂。


  玉器大師說這是一塊人工合成青花玉,大概值幾百元錢的手工費。


  「你們打眼了,也情有可原,這種人工合成青花玉是今年剛出現的,你們看,這塊青花玉黑白比較分明,和真正的和田玉青花料相差無幾,甚至可以起到以假亂真的作用。」玉器鑒定大師又說:「這種假是怎麼做的呢,先使用白玉雕刻成成品,然後在邊緣位置空下一些交錯的形狀,之後再用液體樹脂材料對玉石成品進行包裹。等到樹脂凝固之後再對樹脂進行雕刻打磨,最終就得到「人工青花料」。這類的合成青花玉在玉石的結合部位有著明顯的交叉結構,你們上手去摸摸看,這也是現在最直觀的判斷方法。」


  董棟林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回店鋪的,他只知道,自己上了對方的套子,計算很嚴密,對他有詳細的了解。知道他愛好青花瓷,所以先拿青花瓷片下餌,然後無意似的拋出真正的「毒藥」。


  他這幾天把自己關在店鋪里,整個人都蔫了。幾年的積蓄,好不容易得來的一點小名氣,現在卻成了圈子裡的笑料。


  他還沒法怨誰。古玩行業比拼的就是智力和魄力,膽識。他鬥不過人家,是人家比他知識更高超。


  正當他無精打採的坐在昏暗的櫃檯里,眼睛無焦距的望著店門外的行人。心裡想著,自己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呢?


  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走了進來。


  他聽到的第一句話是:「你好,我是顧為西,我是來解救你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