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全民修鍊在清朝> 第四百四十九章 仙武文明的高潮

第四百四十九章 仙武文明的高潮

  就在華夏軍和清廷同時表達震驚的時候,南京的內訌又一次升級,先是北王想殺翼王,然後是翼王反過來殺死北王,最後翼王又被南京的殘餘勢力所排擠,只能啟動所謂的西征,帶著二十萬主力退回廣西。


  一度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此落到低谷,給很多造反者們心裡留下陰影,如果華夏盟內部也出現類似內訌,比如混元宗和三元觀之前發生內鬥,那麼現在的大好局面就很有可能就此失去。


  事後,李仙和玄正聯合發聲,要求太平軍不要對自己內部人員採取過於慘烈的手段,呼籲盟友們緊密團結起來,又頻頻一起在公開場合出面,強調兩大勢力間的傳統友誼,總算打掉了一些憂慮。


  太平天國出現內訌后,實力大損,讓原來處於劣勢的湘軍看到機會拚命反撲,在安徽和江西等地搶回好多地方過去。


  清廷對此局面欣喜若狂,覺得大清中興的局面就要到來。


  不過,華夏軍之後就以支援盟友的名義大肆出兵,特別是混元宗和三元觀,從銅陵和蕪湖一直打到九江,兵鋒直指湖南的湘軍老窩,不僅將失去的地盤全部收復,還從湘軍手中奪下大量地盤。


  事後,華夏軍就將奪占的地方收為己有,絲毫沒有還給太平天國的意圖,使得太平軍高層很不高興。


  只是,到了這時候,太平軍的實力嚴重縮水,更重要的是底層士兵和軍官的戰心幾乎到了谷底,太平軍就是想武力奪回地盤,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


  之後,在1853年,華夏盟終於誓師北伐,從揚州出兵,一直往北方打去。


  其實,如果沒有太平軍那些破事,李仙在1852年就想出兵北上的;如果沒有英法聯軍的事情,估計1851年就往被進攻了。


  這時候,華夏軍的兵力已經變得異常雄厚,光是李仙的混元宗部就有二十萬正規軍,三元觀也有十萬兵力,太平軍以外的其他盟友聯合起來,也有十萬以上的兵力,用以討伐清廷是綽綽有餘的。


  李仙親自擔任北伐軍的統帥,率領混元宗十萬兵馬和聯盟軍隊的十萬兵馬,總共二十萬兵力,從揚州出發,順著運河一路北上,以不可阻擋之勢步步推進。


  清廷手裡此時只有僧格林沁手下的蒙古兵和湘軍可堪一戰,但是遇到二十萬火器軍隊就有些螳臂當車了,就是異人殿全力支援,派來當初在福建給李仙部造成多次困擾的騎兵隊伍,還有大量武者部隊,也沒法擊敗或阻滯李仙率領的北伐軍。


  到了最後,北伐軍一直推進到北京城外,又有海軍從渤海登陸到天津,把整個北京城都圍困了起來。


  經過三個月的圍困后,清廷終於投降,統治中國兩百年的清王朝就此落下帷幕。


  清廷宣布退位后,華夏盟自然接過京城的防務,接手北方的廣大地區,並向天下宣布華夏國的成立。


  歐洲諸國對華夏國的建立心有不甘,覺得這不符合歐洲諸國在亞洲的利益,但是此時的華夏盟已經非常強大,單以陸軍實力而言,就是光靠李仙的混元宗系就有實力單挑英國的全部陸軍。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諸國只能屈服,派使節祝賀華夏國的成立,商討一系列的合作事宜等等。


  不過,華夏國成立后,內外矛盾還是很多的。


  別的不說,華夏國的主體華夏盟是北方和南方的大量武學門派聯合起來成立,實力有大小強弱之分,但實際上互不統屬,就是混元宗實力最強,也沒有對其他門派直接命令的權力。


  除此之外,清廷在中國大地依然有很強的影響力,還有十三異人建立的異人殿雖然經受很多損失,但依然相當強大,只是看到在主世界事不可為,就退守自己的洞天福地,還用特殊方法封鎖空間,讓外部的人很難找到或進入福地而已。


  明朝滅亡后,中原的各大門派就用過這一招,苦苦扛過兩百年後才好不容易翻身,這次就輪到異人殿採用這種方法了。


  另外,現在主掌天下的混元宗率領的華夏盟,但是太平天國一直遊離在華夏盟體系之外,自成一個勢力。


  雖說經過幾次慘烈的內訌后,太平天國實力大損,但依然佔領著廣闊的地域,不管是其軍事實力還是統屬的百姓數量,都僅次於混元宗和三元觀之下,實為天下第三大勢力。


  如果華夏盟過於強硬地要求太平天國聽從華夏盟的調配,就有可能引發一場內戰,其慘烈程度恐怕不比北伐清廷的戰爭差。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華夏盟只好推出以各大門派主導的聯省自治政策。


  這種聯省自治模式,就是以起兵討伐清廷的各大門派為骨幹,按照目前實際控制的區域,劃分統治範圍,進行自治,建立適當的法規和行政機構。


  這種執政方式,很大程度上參考了當前美國的制度,各個省享受相當大的自由,還能自己保有一定數量的軍隊,只是需要在外國入侵等重大事情發生時,聽從中央政府的命令出兵保衛主權而已。


  當然,這種制度自然受到很多有識之士的抨擊,就是到後世依然受到詬病,被批評為披著民主和聯省自治外衣的軍閥割據。


  不管是李仙還是玄正,對這種聯省自治模式都不喜歡,但是如今有能力建立統一政權的只有混元宗和三元觀——太平天國或許有一定的軍事實力,但因為之前數次的內訌,名聲都弄醜了——如果這兩個門派但凡顯露出一絲統一天下的意圖,中國就要進入諸侯混戰的時期。


  中國曆次改朝換代都經歷過慘烈無比的混戰時期,按照現在的大小門派擁有的軍事實力和行政能力,這一次的內戰慘烈程度會遠勝以前任何一次的統一戰爭,時間跨度甚至有可能超過數十年。


  在外面有列強虎視眈眈的情況下進行這樣的內戰,會喪失華夏復興機會,要被歐洲列強壓制數十年,在這種情況下,混元宗和三元觀都只能向現實情況妥協。


  在這種背景下,華夏盟的各大門派終於同意採用門派自治模式,然後經過一系列扯皮和討價還價,或者說是談判,終於劃定各自的勢力範圍,商定享有的權益等。


  太平天國一開始對這種做法不屑一顧,但等到華夏盟將全國的地盤都劃分個七七八八,才如夢初醒,明白如果自己再一意孤行,那麼華夏盟內部的糾紛消除后,下一步就要統一意見,共同向太平天國出兵,然後將太平天國現在的地盤都瓜分了。


  太平天國眾人一向自視甚高,將自己看做跟華夏盟整體平起平坐的勢力,但經過之前的內訌實力大損,而且很多高層都明白真以軍事實力而言,單是混元宗就能把自己打敗個三四次的。


  偏偏華夏盟在李仙指導下一向用兵謹慎,只佔領有重要軍事意義和經濟價值的地區,而太平天國則喜歡到處擴張,使得魔教目前橫跨七八個省份,單以地盤而言比華夏盟的任何一個門派都廣大。


  太平天國和華夏盟之間一度產生嚴重的對立,甚至使得李仙下令軍隊到太平天國統治地區外圍嚴陣以待,還派海軍艦船到南京附近巡邏。


  經過半年左右的對峙和數十場小規模衝突后,太平天國終於明白事不可為,屈服下來,跟華夏盟進行談判,最後還是獲得了廣西和安徽、江西的大半個地區,但其他省份的佔領區則放棄了,甚至連原來作為都城的南京也讓出來,送給華夏盟。


  隨著太平天國退出南京,整個中國的局勢終於明朗起來,至少大部分都明白內戰不會打起來,新的華夏國總算是成立起來。


  華夏國成立后,李仙所在的混元宗自然獲得最大的利益,佔領了長城以南的五成以上土地,三元觀獲得兩成土地,太平天國獲得一成,其餘兩成則由華山派和天地會等其他門派一起瓜分。


  至於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此時還心向清廷,甚至有想自己獨立的,以華夏盟的心性,自然不會允許。


  在太平天國正式加入華夏國框架后不久,華夏盟就宣布向北方出兵,往東北到蒙古以及其他蠢蠢欲動的地方用兵,用絕對的火力優勢,很快就將還處於冷兵器時代的各大勢力打服了,完整繼承清朝的領土範疇。


  這時候的華夏國,擁有六十萬以上純火器陸軍,號稱地球上最強大的陸軍國家。


  只是,海軍弱一些,數量只有三萬,而且軍艦多是輕型帆船和蒸汽船,缺乏至關重要的大型戰列艦。


  不過,在李仙的關照下,海軍造船廠正在研製鐵甲艦和純鋼鐵戰艦,如果能突破一些關鍵的技術瓶頸,就有可能使得華夏國海軍的實力上升好幾個台階。


  當然,就是現在這種情況,華夏國海軍還號稱亞洲第一海軍,這還符合事實,沒毛病。


  在軍事上,華夏國倒是足以稱為強國,就是海軍弱一點,用來自保還是沒問題的,但其他方面就不那麼樂觀了。


  民生方面,除了華夏盟長期經營的廣州和上海附近州縣外,其他地區還處於原始的農業文明,還是封建時代的農業文明,極度缺乏現代工業。


  此外,在教育、政治、文化等方面跟西方國度的差距不是一般大。


  好在華夏國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擁有大量的洞天福地可供開發,而且武學發達,擁有較為完善的修鍊體系。


  在李仙和一些有心人的推動下,華夏國就開始走上通過洞天福地獲得修行資源,在主世界中修行和科學並進的仙武文明體系,與英國等西方列強的科學文明迥然不同。


  在立國五年之後,華夏國就宣布全力推行武學修鍊,要求有條件有實力的地區,推行九年義務武學教育,並開放大量的基礎武學秘籍。


  這些武學秘籍包括很多門派的基礎築基功法,如從「九陽神功」、「九陰真經」、「混元一氣功」等超階功法中摘取的內功和外功入門功法,其中李仙修行過的「混元十二樁」自然是最受歡迎的一門功法。


  在這些功法的基礎上,李仙還召集數百名大宗師和數十名先天高手,融合數百家武學門派的功法和琥珀金蟬佩的內容,編撰出新的適合向大眾普及的功法,取名為「基礎內力」、「基礎外功」、「基礎劍法」、「基礎刀法」等,逐漸成為能普及到全體百姓的啟蒙性武功。


  之後,華夏國在全國各地無數小學和中學,學子們入學后除了學習一般的科學知識外,還要修鍊武功,走上修鍊之路,還要進行各種比賽,進行測驗,其中的佼佼者就可以成為高手,加入國家用來培養精英武者的高級學院。


  進入高級學員的學子,可以定期獲得「精元丹」和「補氣丹」等築基類丹藥,還能獲得入階以上教練的培訓,運氣好的話甚至可以拜宗師以上高手學武,成為專業的武者。


  當然,如此一來,天下武者逐漸分成學院派武者和門派武者,漸漸生起一些是非來,這且是后話。


  學子們經過修鍊煉出內氣,就可以成為武士,然後在學院的組織下進入洞天福地獵殺凶獸,採集靈草,運氣好的話甚至可以獲得道種,然後就能開闢穴竅,成為入階武者。


  華夏國認為每一個入階武者都是寶貴的財富,要登記造冊,也給予很多優惠政策。


  煉化道種的武者,可以借用先天之力,不僅武力暴漲,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來輔助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大幅推動文明的發展。


  別的不說,華夏國在推行武學教育十年後,就培養出十萬名以上擁有道種的入階武者,其中有一萬名武者進入鍊鋼行業,使得華夏國在鍊鋼方面取得大量關鍵性的突破,在1870年鋼鐵產量就超過三千萬噸,其中各種特殊合金鋼的產量佔百分之二十以上。成為當世第一鍊鋼大國,超過英國在這方面的長期領先地位。


  有了鍊鋼行業的推動,造船業也快速發展,使得華夏國生產出大量的鋼鐵軍艦,快速跨過木製帆船到鐵甲艦,再從鐵甲艦到純鋼鐵軍艦的技術難關,僅以海軍軍艦實力而言,已不在英國海軍之下。


  而且,鋼鐵行業的發展又推動了永久磁鐵等方面的研究,使得生產出實用性的高功率發電機成為可能,使得華夏國很快就摸到電力時代的邊緣。


  在1880年的時候,華夏國全國擁有十萬所以上小學和初中,適合入階武者進修的武學院數量也超過兩百所,使得學院派武者的數量和實力,都遠遠超過傳統的門派武者。


  在這一時期,華夏國人口有四億人,其中專門學過五年以上武藝的初級武者數量達到四千二百萬,修鍊出內力的普通武者數量達到三百九十萬,開闢穴竅的入階武者和煉化道種的武者數量達到四十一萬,三階以上宗師級武者的數量達到三萬六千人以上,四階大宗師數量則達到四千五百人,五階先天以上高手數量達到五百二十七人。


  除了先天高手的進階條件非常苛刻,對修鍊時間和對道的理解都有很高的要求,使得先天高手數量只比開過前多了四五倍之外,其他各個級別的武者數量都比開國前多了十倍甚至數十倍。


  如此巨量的武者的存在,表明中國走上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有中國特色的仙武文明道路,也使得中國的發展與之前的任何朝代都不相同,甚至跟同時代的任何國家和文明都不盡相同。


  總體而言,華夏國包括軍事和經濟實力的綜合國力在1880年開始超越英國,成為當世第一大國,然後又很快將其遠遠甩在後面;


  在1885年,中國的利用燃料油的內燃機船數量和噸位首次超過蒸汽機船,宣布進入內燃機時代;

  在1890年,著名的天武學府的學者們在電燈、錄音機、電動機、電池等一系列電器的研製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結合大型發電設備的建造瓶頸早就被突破,使得中國提前進入電氣時代;


  而到了1900年,通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加上對土系和風系道法的研究取得大量突破,華夏仙武研究院終於研製出一把可供先天級高手站上去,用本身功力催動飛行的飛劍,宣告世界從此進入飛劍時代;


  此後,對飛劍的研究牽扯了華夏國大量資源和精力,在二十年後,也就是1920年的時候,普通武者利用靈石也能催動飛劍,使得只容納一個人,但能以劍光消滅敵人的戰鬥性飛劍,以及能容納大量物資和人員的運輸型飛劍也逐漸普及起來;


  直到1930年,終於有位武者能催動飛劍突破大氣層,到達地球外,甚至繞月一周回來,成為第一名天空級修士。


  之後,華夏國對武功、飛劍、道法和法器的研究進入百花齊放的局面,各種神奇法術和功法層出不窮,國民的壽命、體能和武功都獲得極大提高,在尖端武學方面甚至開始研究能破開平行世界之間時空障壁的跨位面飛劍。


  這方面的研究如果能夠突破,則人類可以輕鬆到其他位面殖民,破碎虛空將不再是天位高手的專利。


  華夏國的仙武文明就此逐步進入高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