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全民修鍊在清朝> 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法美的領事(求訂閱)

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法美的領事(求訂閱)

  就在混元宗所部在浙江北部積極備戰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


  原來,遠在廣西的魔教本部不甘寂寞,也派遣一支數萬人的軍隊北上,在東法王楊秀清的帶領下一路過關斬將,如入無人之地,竟把清廷的西南腹地攪了個天翻地覆。


  魔教自持高手眾多,又有悠久的歷史,雖然以前接受過混元宗和三元觀的幫助,但一直遊離在華夏軍的體系之外。


  就是混元宗最近倡議的華夏盟,魔教也興緻缺缺,只有欽州的楊天明部以個人勢力的名義參與進來,魔教本部卻不屑一顧。


  魔教東法王楊秀清率領的軍隊號稱太平軍,裝備著大量前裝滑膛槍和商用火炮,士兵和軍官有一定實戰經驗,也得到過相對專業的軍事培訓,對上還處在大刀長矛時代的清軍,那就是大炮打蚊子了。


  最重要的是,太平軍擁有大量出色的武者,作戰方式與李仙為首的華夏軍迥異,並不完全靠火器作戰,而是採用招募大量冷兵器部隊,與火器部隊配合的方式。


  也就是說,少部分精銳火器部隊壓陣,然後拿著長矛之類冷兵器的軍隊在優勢火力支援下衝鋒,將清軍的隊伍打亂,然後趁機予以消滅。


  這樣的好處就是將火藥和子彈等的消耗降低到最低程度,也就是擺脫了對火藥的過多依賴,而且戰鬥的消耗的那點軍用物資,利用敵軍那裡俘獲的物資就能補充,持續作戰能力大大加強。


  再加上軍隊里有大量武者協助,武者的參戰比例還遠超三元觀和混元宗等,因此總能採用奇兵突擊的方式,將特種作戰方式發揮到極致,讓遇到太平軍的清軍總是惶惶不可終日。


  太平軍一路勢不可擋,一直推進到長江流域,甚至到達湖南和湖北地界,可謂是天下振動。


  有太平軍從西攻來,有華夏軍從東邊攻擊,清廷的有識之士都暗自慨嘆起來,看來我清這花花江山恐怕不保,至少長江以南恐怕都要盡皆落在叛軍手裡了。


  不管是清廷還是造反勢力,都把時局看得很清楚,等到西邊的太平軍和東邊的華夏軍匯合的時候,就是長江流域南部全部落入造反勢力手裡的時候。


  考慮到造反勢力的水戰能力遠在朝廷官軍之上,到時候只要用水上力量阻斷江北對江南的影響力,那麼長江以南地區就要全部落入造反勢力手中了。


  在那之後,除非造反勢力內部發生規模宏大的衝突,否則過不得幾年反叛軍就能積累足夠的實力北伐,重現當初朱洪武對元朝的逆襲了。


  這一點,不但讀遍史書的中國人清楚,就是不遠萬里來經商的外國人也能明白。


  在太平軍北上的消息傳來不久后,李仙就得到多名外國領事的求見請求。


  「敲竹杠的機會終於來了。」李仙自己對自己說道,臉上無悲無喜。


  過來拜訪的領事多達四位,其中光是英國領事就有兩位,分別是香港的璞鼎查和上海的巴富爾;此外有美國的駐上海領事吳利國和法國的上海領事敏體尼。


  通常而言,中國人都將歷代的上海領事當成大人物,特別是早期的領事,帶著自己國家的秘密使命到達中國,然後努力開拓市場的同時謹慎地窺探中國上下層的動靜,向本國傳遞各種機密而隱晦的消息。


  但是,事實恐怕與大家想得很不一樣。


  要說英國的香港總督璞鼎查倒是資歷深厚的外交官和官場常青樹,來中國之前是印度總督,然後在鴉片戰爭期間來到總督,還曾擔任過英國遠征軍的總司令,戰後就留在香港,成為英國在中國最高級別的官員。


  至於上海領事巴富爾,全靠璞鼎查推薦才成為上海領事,不管資歷、聲望還是人脈,都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按照李仙世界的歷史,巴富爾在上海任內本來做得很好,使得中英貿易量蒸蒸日上,只是後來璞鼎查受到孤立而離開香港,巴富爾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原來,巴富爾在上海圈一大塊地做租界,然後又花了一萬六千元左右的銀元,在原來的吳淞二號炮台附近購買大量土地,以便在那塊土地上建立領事館。


  巴富爾之前在中國的工作可算是卓有成效的,自我感覺良好,便從自己口袋裡拿出四千銀元,墊到公款里,也就是說這一萬六千元購地款中有四千元是巴富爾私人捐助的。


  本來,拿自己的錢補貼政府,這是絕對的好事情,擱到哪個時代都要大讚一番,結果英國本部卻很不高興,立即將巴富爾撤職了。


  原來,英國有個規定,就是外交官在國外不能私自置辦房地產,就是花錢捐助政府也不行。


  巴富爾以如此接近「莫須有」的理由被撤職,接任的阿禮國就將領事館土地笑納了,英國政府也絲毫沒有嫌棄這塊土地的樣子。


  這說明,巴富爾被撤職,只是因為老上司和靠山璞鼎查倒台,而不是因為他真有什麼錯誤,同時也證明英國人也很會幹對人不對事的事情的。


  如果說兩位英國領事還算是專業的官員的話,法美兩國領事就幾乎是草莽出身了。


  法國的上海領事敏體尼本身只是名海軍中尉,到達上海后其實也沒什麼事情可做,在上海的法國單位只有一個破舊不堪的很小的教堂和一家鐘錶行。


  這位敏體尼領事做事還很特立獨行,在1853年左右覺得在中國待的時間長了,就私自決定回國度假,就直接啟程回國,考慮到自己走後上海就沒有法國領事了,就從原來那家鐘錶行里隨意提拔一位夥計叫艾唐的,成為自己離開期間的代理領事。


  然後,敏體尼度假過得很開心,在1861年左右才姍姍回到上海,把過了好幾年領事癮的艾唐直接踢走,重新成為領事,而這種私自轉換官職的行為,竟沒有受到法國政府的任何干涉。


  值得一提的是,敏體尼跟那家鐘錶行一直保持良好的關係,後來將自己的大女兒嫁給這家鐘錶行的老闆雷米,又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老闆雷米的侄子。


  至於這麼做是否有差了輩分的嫌疑,這種事情倒不用算得太清。


  美國領事吳利國成為上海領事的經歷就更為傳奇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