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為錢而戰(求訂閱)
「我們現在的情況很不妙啊。」1846年八月,李仙在自己位於大員島北部的辦公室發出感嘆。
這時候,廣西魔教佔領桂林成功,三元觀則拿下廣東地區幾乎所有的州縣,就是混元宗的軍隊也全取大員島南北,革命形勢應該一片大好才對。
但是,李仙心裡感到的只有一片焦躁和憂慮。
原因無他,表面上繁華一片,實際上各種問題和矛盾在集中爆發,稍微一個處理不好,造反者們就要跌入萬丈深淵的。
其中,最關鍵最要緊的問題,便是造反者們沒錢了。
這看起來似乎很奇怪,當初混元宗和三元觀一起佔領在整個地球也能排的上號的繁華城市廣州,獲得了巨量資金和物資,這些年還經營有方,正常情況下應該不缺錢財才對。
更何況,廣西魔教最近拿下梧州,又順利佔領桂林,也獲得了大量糧食和錢財,正常情況下應該足夠造反者們維持很長時間才對。
可惜的是,造反軍搶錢的能力很強,賺錢的能力也不弱,但相應地花錢的本事更是出色。
以混元宗而言,擁有三萬正規軍,以普通士兵的月俸為四到五塊大洋計算,士兵一年的年薪為五十塊大洋左右,也就是說維持這三萬正規軍,每年就要支出一百五十萬塊銀元。
除此之外,士兵的訓練需要消耗大量物資,還要花錢配備武器——雖說混元宗自己有軍工廠,但也要花成本生產的-——一旦打仗,各種軍事和民用物資的消耗更是天價。
在仙人渡一仗中,李仙率領的一個旅,在一天內就消耗掉價值五十萬元左右的炮彈和子彈,這還沒算上戰後的撫恤。
總之,算上士兵的月俸、武器和訓練成本以及各種戰爭消耗,混元宗每年的戰爭開支至少要達到三百萬銀元以上。
除此之外,李仙軍中還有數千名修士,其中既有軍中的軍官和特戰隊等特殊兵種,也有福地里進行生產和研發的工程師型修士,考慮到修士修行所需的資源比普通士兵要多上十倍以上,這也是一筆極為龐大的開支。
另外,李仙手下還有大量的行政人員和教育體系人員,進行煉鐵鍊鋼方面的研究也要花大價錢。
總而言之,混元宗一年的支出至少要在五百萬元到八百萬元之間,而且幾年來這個支出規模一直在增長,而不是相反。
三元觀的收支結構與混元宗類似,因此每年的純支出只比混元宗大,並不比之更小。
因此,雙方聯合成立的華夏軍勢力,一年的純支出至少在一千萬元到一千五百萬元左右。
與如此龐大的支出相比,佔領廣州時繳獲的上千萬兩銀子好像也不怎麼顯眼。
華夏軍建立到現在,兵力只是維持在六萬左右,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想擴軍,也不是因為找不到足夠多的年輕士兵,而是因為確實沒有那麼多錢投入在軍事上。
至於海南島的三家勢力和欽州的楊天明部,都很明智地將正規火器軍隊數量控制在五千左右,再多就會影響其他開支。
至於魔教,一下子就弄出兩萬軍隊,依靠的就是廣西向來比較貧窮,士兵對薪酬的要求低很多,而且魔教軍隊用的都是便宜的前裝滑膛槍,因此維持軍隊的成本比華夏軍低很多。
但是,即便如此李仙和玄正看著魔教中人熱火朝天地擴軍,在廣西大幹特干,未嘗沒有看笑話的心思。
廣西本身貧窮,魔教從桂林和梧州獲得的好處也沒法跟廣州相比,早晚有一天魔教就會遇到嚴重的經濟問題,到時候只能出廣西到清廷境內大搶特搶,同時也會給華夏軍利用經濟和軍械間接控制魔教的機會。
這也是魔教這次居然宣布建國,還起個太平天國的勞什子名字,特意將自己摘出華夏軍的體系,而混元宗和三元觀卻沒有對此提出異議,一副支持兄弟發展的表面態度的根本原因。
造反者們的總兵力接近十萬名火器部隊,但要維持這樣龐大的火器部隊的代價也龐大無比。
與之相比,清廷還佔據中國九成以上土地,整個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只有四千萬兩左右,也就是六千萬銀元,用來維持一百萬以上的綠營兵,還有龐大的官僚體系,更要支援異人殿修士們的修鍊,倒算得上是精打細算的典範了。
但凡有點經濟意識的人,到此地步就會明白,造反者們必須想辦法開闢財源,獲得大量長期有效的收入,否則都不用清廷攻過來,龐大的財政壓力就足以讓造反者的軍隊自己崩潰。
因此,李仙這段時間的用兵算是極為謹慎的。
廣西和廣東都在大打特打,非常熱鬧,李仙卻離開那個是非之地,跑到福建開闢新的戰場,還先後洗劫了莆田和福州兩個富有的城市,繳獲價值一千萬兩以上的物資和錢財。
在打福建的時候,三元觀部隊正好在廣東挖好陷阱等清廷進兵,因此沒有可能也沒有意願北上福建,因此在福建獲得的戰利品就歸混元宗獨立所有,不需要分潤給三元觀,這倒讓很多混元宗軍官們雀躍不已。
雖說兩家的關係一直很好,一向合力作戰,但這些年雙方之間的分歧越來越明顯,誰主誰輔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混元宗的遇到這麼一個能吃獨食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只是,李仙找行政方面的人核算一下,下一步要在大員島推廣行政體系,投資煤礦和硫磺礦等,還要多建學校,一千萬兩看著不少,但也就能支撐個一年左右而已,遠沒有到富裕的地步。
「下一步,還是想辦法多賺錢吧。」李仙回顧了現在的情況,不由感慨地說道。
到這個世界奮鬥了這麼多年,沒想到最後還是回到最原始的問題,那就是想辦法賺錢養家。
混元宗這些年倒也培養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行政體系,借鑒了很多西方的行政經驗,不管對城市的治理還是農村的管理,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適當的人員去做。
李仙雖然重視行政工作,但本身對此卻興趣不大,便乾脆將張四成從廣州召喚到大員島,讓其主政。
至於張四成怎麼建立官僚體系,在農村建立村委會級別的管理機構,又建立學校,安排工業生產等,那就是張四成自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