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北伐福建(求訂閱)
1846年,華夏軍與英國海軍的南洋爭奪戰終於告一段落,可以將戰略重點從南邊轉到北邊。
1846年三月,華夏軍在廣州舉行一場規模宏大的閱兵儀式,並誓師北伐。
「.……當今之世,歐洲列強虎視眈眈,清廷昏聵無能,賣國求榮,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在此關鍵時刻,中華各民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強國抗清之責.……」
在誓師大會上,李仙作為北伐軍統帥,慷慨激昂地演說,引起在場軍民的共鳴,一時間群情激昂,士氣高昂。
之後,李仙就率領數萬兵登上海軍船隻,從海路北上,進攻清朝統治的北方地區。
華夏軍北伐的消息傳到清廷統治區后,天下振動,清朝官吏們惶惶不可終日。
這時候,經過多年的發展,清軍和華夏軍之間的戰力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的對比。
華夏軍的主力掌握在混元宗和三元觀手上,其中正規軍六萬,輔兵六萬,而且在戰事緊急的時候還能在廣東和海南島臨時招募十萬以上民兵。
與之相比,清軍在冊總兵力為一百萬人以上,實際兵力在九十萬人左右,僅以人數而言還遠在華夏軍之上,可惜賬不是這麼算的。
華夏軍的正規軍和輔兵都是純火器部隊,其中輔兵主要裝備滑膛槍,輔以少量線膛槍;而正規軍更厲害,早就淘汰落後的滑膛槍,幾乎全部裝備線膛槍。
這一時代的歐洲正在處於從滑膛槍到線膛槍的關鍵時刻,從這一點來說,華夏軍的步兵裝備水平即使在歐洲也算是相當先進的。
此外,華夏軍裝備大量優質的火炮和火箭炮,其射程、命中率和射速等參數都遠超清軍裝備的火炮。
更何況,華夏軍從誕生之日起就跟英軍這樣的歐洲強軍爭鬥,在這數年的南洋之戰中,經受住戰火的考驗,實際戰鬥力與鴉片戰爭時相比又提升了好幾個台階。
與之相比,清廷落後的軍隊制度,糟糕的指揮能力和武器水平,對上華夏軍幾乎沒有可比性。
如果雙方把軍隊全部拉出來正面交戰的話,李仙有信心率領本部十萬正規軍和輔兵,就打敗清廷的百萬軍隊。
只是,真正的戰爭並不只看軍隊戰鬥力本身,還涉及到政治、經濟和文化、宗教等多項因素。
以海軍實力而言,華夏軍的工業水平的提升比軍隊的發展還要顯著,此時已經有能力仿製歐洲的千噸級遠洋帆船和六百噸級蒸汽機,使得華夏軍序列中有著五十多艘千噸級大船和二十多艘兩百噸到六百噸的各級蒸汽機。
可惜的是,華夏軍發展工業的時間畢竟較短,還沒有能力建造兩千噸以上的大型帆船,也沒有能力建造一千噸級以上的蒸汽船。
考慮到這時代歐洲的造船業飛速發展,甚至法國都有能力建造四千噸以上的蒸汽機軍艦,雙方的技術差距還是非常巨大的。
要不是中國離歐洲實在太遠,而且蘇伊士運河都沒有通航,使得歐洲海軍到中國海域或者到南洋都很困難,華夏軍在南洋對抗英軍勢力會變得困難好幾倍,遑論騰出手來進行北伐。
不過,按照歐洲造船技術的快速發展,英國或歐洲其他列強能在亞洲海域投入的軍力只會越來越多,這也逼得華夏軍高層決定必須在數年內就完成中國的統一,然後聚集全國的物力,對抗歐洲列強的侵襲。
在這個背景下,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就此展開。
清廷此時還統治著中國大部分地區,或者說廣東和海南島以外的地區基本都在清廷手裡。
只是這樣一來,上萬裏海岸線處處是漏洞,清廷的高層絕望地發現自己根本猜不透華夏軍攻擊的第一步會落在哪個城市或港口,更讓人擔心的是,就算猜中華夏軍會攻擊哪個地方,也沒有能力在該地方布置足夠的兵力,抵抗華夏軍的侵襲。
在清軍想盡辦法加強福州、杭州、上海、天津等具有不重要戰略意義的海岸城市防禦力量的時候,華夏軍的第一波攻擊卻落到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即福建的莆田。
「我們早就應該想到的,南匪這一次襲擊,肯定會是從莆田開始的。」接到情報后,軍機大臣穆彰阿突然明白過來,一拍大腿,咬牙切齒地說道。
「莆田地處福州南邊,潮汕二州的北邊,可以阻斷楊芳所部與福州守軍的聯繫,便於各個擊破。
但是,光靠這點優勢就選擇莆田首攻,恐怕有些牽強吧?
我本來以為南匪會選擇進攻杭州或松江府的上海縣的,那樣應該更有利些吧?」另一名軍機大臣肅順不明所以地說道,覺得華夏軍進攻莆田的舉動有些難以理解。
「你當軍機大臣的時間尚淺,資歷不足,有些秘事還是知道得不多。
可別忘了,莆田可是當年南少林的根據地,當初的南少林寺就坐落在西天尾鎮的九連山。」穆彰阿搖搖頭說道。
「唔,您是說南匪這是要拿回九連山南少林遺址嗎?不過,沒聽說過李仙或玄正跟南少林有太深的瓜葛,至於嗎?」肅順有些明白過來,又覺得更糊塗了。
「你不明白。當年南少林為天下十大派之一,依仗的可不僅僅是武功高強,傳承精湛,而是因為佔領著一處福地。
九連山連通著一處非常重要的福地,這才是南少林千年來都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關係到福地之事都非同小可,沒法我們自己自專,我們還是要聯繫異人殿,希望幾位老祖能出手相助。」穆彰阿搖搖頭,疲憊地說道。
李仙率領的北伐軍號稱十萬,其實只有兩萬陸軍和五千海軍。
不過考慮到其裝備水平和戰鬥力,清廷就是聚集二十萬以上陸軍,也絕難取勝的。
唯一可慮的就是華夏軍在北邊必然是客軍作戰,各種物資補給和後勤運輸的難度極大,嚴重影響華夏軍發揮應有的戰鬥力。
不過,莆田城離海岸線不遠,而且從廣州北上到莆田,海上運輸距離其實不長,以華夏軍現在的運輸能力一點問題都沒有。
李仙這幾年來一直在南洋跟英軍打仗,海船運輸然後登陸作戰的事情也不知道做過多少次,還多是跟戰鬥力相當高的歐洲軍隊作戰,莆田守軍的那點反抗一點也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