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莽將軍遇到莽秀才(求訂閱)
李仙對此早有準備,旁邊早就有兩名女軍官躍出,將就要跪下的未亡人攔住,不讓她這個頭磕下去。
這兩名軍官原先都是五枚觀的弟子,學武有成,穿著軍服幹練英武,上前一架,那婦人的頭就磕不下去。
李仙自己也從座位上起來,不願意生受死者家人的一拜。
按照現代社會的習慣,李仙在自己屬下軍隊的士兵殺人後,可不會大咧咧地坐下受死者家屬的跪拜,然後裝出為民做主的清官模樣。
「李仙治軍不嚴,倒讓這位婦人的丈夫受了劫難,萬分過意不去。」李仙退到一旁,避過婦人一拜,誠懇地說道。
圍觀的人暗暗驚訝,這李仙看著心腸冷硬,與王九玄的婦人之仁完全不一樣,沒想到竟會在這時候示軟。
「這是非公道曲直大家心裡其實都有數,這死者的公道,我李仙必然會幫忙主持。」李仙斬釘截鐵地說道,雙手一揮,便有數十名強悍的士兵出來,撲向張童生和那十幾名要求公道的書生。
眾人本以為李仙嘴上說得漂亮,必然是將那犯事的軍官帶上來斬首示眾,就算不是也要好好懲戒一番,沒想到這些士兵並沒有去抓來那軍官,反而撲向那十幾名瘦弱的書生,然後兩人一個合力架起書生來。
接著,另有一人上前,抽出明晃晃的大刀,往那些書生的頭就砍下去。
「啊!」旁觀的觀眾不由自主地叫了起來,只道李仙惱羞成怒之下翻臉發作,要把這些書生全部殺死,有的甚至閉上眼不敢看下去。
還好,這些士兵用刀極有分寸,一刀下去,只是把這些書生們的辮子砍掉,並沒有傷人性命。
等到把人辮子弄掉,這些士兵才把人放了。
那些書生這才反應過來,反應慢的還在慶幸自己此番竟躲過大劫,保全了項上頭顱,反應快的已經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撫摸著後腦勺上的所剩不多的辮子都痛苦了起來。
有幾個膽子大的,自然都罵起李仙來了。
只是,以李仙的城府自然唾面自乾,絲毫不加理會,還向士兵們施一下眼色,那些士兵便連拖帶拽把書生們拉到一邊去,不讓他們妨礙審案,有那兀自想喊叫的自然也被塞上布條什麼的,不讓人發聲。
「帶犯事的軍官來。」趁著觀眾都被鎮住了,李仙快速下令。
那名殺人的軍官這才被人押著帶上來,到了堂前。
「王冬,你可知罪?」李仙看著那位軍官,厲聲問道。
「屬下.……知罪。」那名軍官本想還狡辯一番,但想了想,嘆了口氣,直接認罪。
「你口稱知罪,但恐怕不知道自己都犯的什麼罪吧,本將軍一一給你羅列一下。
執政府明你施粥賑濟災民,你卻玩忽職守,從中取利,用好糧食換取陳糧,從中牟利,此罪一也;
軍中早有命令要善待百姓,你卻枉顧法令,平時多有欺負百姓之舉,此罪二也;
你在執行公務的時候跟人發生口角,仗著身手厲害竟把人活活打死,此罪三也。
按照軍法,貪污錢糧判你兩年徒刑,欺負百姓判你三個月監禁,無故殺人判你十年徒刑,總共判你十二年三個月的徒刑,你服還是不服?」李仙冷冷說道。
「卑職.……不服。」那名軍官本想低下頭服氣,但終究抬起頭狠厲地看著李仙,臉上滿是猙獰之氣。
「卑職自從王將軍入伍以來,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與英國人和清狗打仗都拚命上前,從沒有落於人后,這一年多來也不知受過多少傷。
那被打死之人,一直在廣州無所事事,好吃懶做,在整個廣東都在板蕩之際也沒有分毫功勞。
此等人就是個蠢豬一樣,多一個少一個也都於事無補。
卑職殺了人,自然也明白做下大錯,但竟要為此蹲十年大牢,卻覺得不值。」那名軍官說罷,從地上站了起來,把上身的衣服撕下來,袒胸露肚,露出渾身的傷疤。
「下官跟洋夷和清狗打仗,從來沖在前面,沒有落於後人,身上這身傷疤就是明證。
還望大帥看在卑職奮勇殺敵的份上,讓在下上戰場奮勇殺敵,用鮮血為自己贖罪,而不是到監牢虛度歲月。」那名軍官也是悍勇之人,說完就單膝半跪在地上,向李仙連連施禮,要李仙把他送到敢死營之類的地方拚命殺敵,以戰功補了過錯。
此時旁觀的軍官當中跟這名犯事的軍官關係好的人有之,兔死狐悲的有之,此時就有數十名軍官一同上前跪下,求懇李仙收回成命,允許軍官以戰功贖罪。
李仙冷冷盯著眾人半天,臉色終於變得柔和了些,嘆了口氣。
「王冬,我也知道素來作戰勇敢,覺得自己是有功之人,只為殺一個普通人就獲罪,心裡有些不服,可惜賬不是這麼算的。
你說這陳超,戰場上吃的苦也不會比你少,當初三元里一戰與一名英國軍官幾乎同歸於盡,身上受了三處刀傷,腸子都流了出來,軍醫花了十幾個小時才把人救出來。
還有鄧海,在塹壕里苦守,被一發炮彈弄得塹壕頂部垮塌,被埋了數個小時,才被人挖出來,整個人都差點被活活憋死。
另外這潘化成,在烏黑山之戰上被敵人騎兵衝撞,差點被撞死,還拚命把人拉下馬,才轉死為生的。
還有,.……」李仙指著跪在地上的軍官們如數家珍,竟把人最得意最慘烈的景況都道了出來,說起來竟不比那名犯事的軍官王冬差多少。
「另外,就是本帥似乎高高在上,但出生入死的時候還少嗎?哪次跟敵人作戰,本帥不是身先士卒,與人硬拼,身上的傷勢難道就比你這副連長少嗎?」
李仙這話倒是真的,雖然是一軍最高統帥,但李仙向來沖在最危險的一線,與士兵並肩作戰,磨礪自身戰技,跟清廷的老爺軍官大不相同,這一點不管是王九玄的手下還是李仙的嫡系,都是認可的。
圍觀的廣州士紳和百姓們原先不知道華夏軍上下經歷過這樣的生死大劫,只看到對方打起仗了似乎很容易,從來是以小勝多,大勝特勝的,此時才明白華夏軍前前後後竟也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價,都肅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