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出兵
「其實我覺得廣州的情況很不錯,清廷都斷了往廣州的糧食供應了,但各種物資還能通過各種渠道進來,市面上的物價略有上浮,但幅度並不大,也就比我們佔領廣州前上浮兩成左右,這就很難得了。
這是最大的功勞,你為其他的細枝末節操心,完全沒必要。
不過,有些事情也必須解決,至少增加物資輸入渠道也是好的。
我明天就到廣州,看怎麼做好。」李仙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說道。
「一言為定。」王九玄大喜說道。
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華夏光復軍攻克廣州三個月後,一直在三元福地搞什麼鋼鐵研究所的李仙終於出關,跟王九玄一起到廣州,治理一下政事。
李仙軍功赫赫,在軍中威望極高,就是廣州市民心中也有很高的威懾力,都知道這是起義軍的大頭目。
在李仙進城當日,在王九玄的主持下就有大量軍政商三方面的要員到城門處迎接李仙入城,晚上還要舉辦歡迎宴。
「王師兄這是搞什麼呢?」潘五跟大家一起歡迎李仙進城,然後悄悄拉一下身旁的天地會高手秦日綱的袖子,問道:「只要李帥不進來,整個廣州城就是王師兄一人說了算,那多痛快。
這一番非要把李仙迎進來,就要給自己找不自在,就算李仙不爭奪這治政的權力,總是多一個不相干的人,真是何必呢?」
這本來算是貼己話,可惜秦日綱此人剛愎無比,根本就不把潘五這樣的商人子弟放在眼裡,只是冷哼一聲,就把袖子抽回來。
「這軍中之事哪容得你這等人瞎參乎。」秦日綱冷哼一聲走了,只留下潘五站在那裡發愣,心裡有些憤憤不平。
李仙進城之後卻沒什麼大動作,在一些公開場合上路面,跟一些士紳見面,表達對王九玄治政的支持以外,卻沒什麼大動作。
很多人本來以為李仙此番進城,必然要跟王九玄龍爭虎鬥一番,爭奪在廣州城的施政權利,本來有心看好戲,發現李仙對施政廣州興緻缺缺,不由得都大失所望。
過了幾天後,李仙跟王九玄一起發布幾項命令:即鼓勵廣州市民剃髮易服,將頭上的辮子剪了,恢復明朝服飾;軍隊將逐步退出廣州,廣州市內的治安將組建警察機構治理;鼓勵商人往廣州輸送糧食布匹等物資,對此提供各項優惠政策,包括減稅甚至免稅等獎勵。
這幾項命令看似簡單,但都很緊要,如剃髮易服是強制性的還是自願的,所謂警察機構又是什麼,另外給商人的優惠政策有哪些,到底能不能兌現等。
不過,就在廣州的士紳們正對華夏軍的新政議論紛紛的時候,李仙卻不在廣州待著,而是帶著五千兵馬離開廣州,一直往東去。
原來,李仙在廣州進行一番調查后,覺得廣州的局勢比自己預料得還要複雜麻煩得多,便不想將精力浪費在這些沒完沒了的瑣事上,反而試圖從其他角度解決廣州的問題。
說句實話,華夏軍現在面臨的問題,除了廣州的治理之外,還有很多切實問題要解決,比如現在廣東還殘留很多清軍,是否要清剿;另外,英國軍隊退守到香港島附近,到底是要追擊過去呢還是要議和等等。
李仙帶兵也不多,就帶五千正規兵,也就是三個團一個旅的規模,在路上行軍,一路到達東莞南部的虎門鎮附近。
早先英國軍隊佔領虎門炮台後,留下數千兵駐守數個炮台的,但後來李仙在烏黑山打了勝仗,嚴重威脅留守虎門的英軍安全,之後又在廣州郊外打敗六皇子的軍隊,英軍便覺得繼續守虎門沒有意義,只會給李仙各個擊破的機會,因此全部撤軍回到香港。
之後,華夏軍便趁勢佔領虎門的炮台群落,現在有大約一個團的兵力守著這些炮台。
不過,李仙用兵最不喜歡分兵,並沒有派兵守住所有炮台,而是將兵力全部集中到最大一個炮台,也沒想過光靠虎門炮台就將敵人擋在外面。
李仙到達后,查看防禦設施,對炮台守軍做了一些訓示,休息一晚,第二天繼續帶兵行軍,一直到寶安縣境內。
清朝的寶安縣其實是百多年後深圳市的雛形,後世的香港就包括寶安縣南部的九龍半島、香港島和大嶼山島等。
當初楊芳在烏黑山一帶跟李仙作戰,然後打敗,退回到寶安縣,現在就在縣城裡。
楊芳手下的敗兵本來有一萬人左右,後來又收攏了從廣州逃跑的大量敗兵,總兵力達到兩萬左右,是目前在廣東境內最大的一股清軍勢力。
另外,英軍還算完好地撤離到香港島,然後又強佔九龍半島,構築塹壕和胸牆、炮台等防禦設施,與清軍遙相呼應。
李仙依靠塹壕陣地坑過英國軍隊不少次,自然知道這種塹壕設施的威力,目前有一萬五千多名英軍據塹壕防守,火炮和槍械齊全,真要打起來恐怕華夏軍這點兵力全部投進去,恐怕也沒法快速取勝。
總之,寶安縣算是反動勢力威脅華夏光復軍的最大前哨基地就是了。
李仙帶兵過來,給楊芳率領的清軍造成了一陣恐慌。
本來,楊芳手下有兩萬兵馬,李仙帶的只有五千兵,兵力對比達到四比一,清軍還是占很大優勢的,但幾次作戰後清軍已經對李仙有了很大的懼意,明明兵力多出很多,也不敢輕易出擊,反而在城裡不斷加固城牆和防禦設施。
李仙卻也沒有直接攻打縣城的意思,帶兵到達九龍山脈以北的寶安河(後世的深圳河)沿岸,然後建立宿營地,挖掘塹壕,開始駐守起來。
楊芳不知道李仙葫蘆里埋的什麼葯,又擔心華夏軍的大股部隊隱藏在周圍,根本不敢出城,只在城裡固守,還不斷向朝廷發送求援的奏報。
只是,李仙這次進軍的目標根本不是楊芳的隊伍,甚至作戰本身也不是其目標,要不然也不會只帶五千兵馬就過來了。
等到李仙部隊在深圳河駐紮完畢,構築好營地,英國人那邊才有了動靜,由總督璞鼎查派一名特使過來,與李仙開啟談判。
原來,大家都以為英國軍隊和華夏軍先前打得非常激烈,兩軍之間傷亡很大,當然主要是英軍的損失,根本不可能有談判的可能性,只有死磕一途,偏偏兩邊的首領都不這麼認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