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武學門派到仙武學院
當然,工具鋼作為特殊鋼材,價格比普通鋼鐵要高很多,但是以十萬兩銀子的投入換來六千公斤工具鋼來做比較,這些工具鋼的成本為每噸一萬六千兩銀子,也就是二萬五千塊銀元。
李仙每次想到這種成本計算,就覺得渾身發冷,只能安慰自己真正的大頭其實是生產技術的掌握,而且這樣鍛鍊出冶鍊方面的科研隊伍來,以後也能大用,不是純粹的消耗。
在這種情況下,李仙就想盡辦法減少實際物資的支出,以功法秘籍等代替,比如五枚觀的絕滅師太加入冶鍊研究所,就是被李仙提出每月供應五百粒精元丹,同時提供頂尖武學「九陰白骨抓」,依次為條件換取滅絕師太在研究所工作一年。
以絕滅師太的修為而言,對修行資源的需求倒並不迫切,反而更希望觀看各種頂級和超階的功法,以便獲得靈感,得到晉陞先天高手的契機,因此聽到李仙願意提供九陰真經中的這門著名武功,思索半響后便同意了。
李仙自覺這生意做得不錯,與其他三階和四階的高手談待遇的時候,就以琥珀金蟬佩中的一些上乘武學為做附加條件,倒是取得豐碩的成果,很多武者都對能傳承數代甚至數百年的頂級秘籍特別感興趣。
通過這種方式,李仙獲得的很多超級功法,開始在華夏光復軍的武者群體中一點點傳播開來,不僅為李仙節省了很多資源,也進一步提高廣東武者們的整體實力。
鍊鋼研究所雖然消耗資源相當驚人,但取得的成果也是值得稱道的,李仙這邊至少掌握了十幾種刀具鋼和特殊鋼材的製作方法,其中六種還實現了普遍化,也就是說不需要三階以上的修士加入,光靠常規手段也能實現量產。
此外,更多種鋼材的研發和常規化,也都在穩步推進。
以現在的情況而言,李仙這邊能生產出製作機床和其他機器所需的絕大部分材料,也就是說從金屬加工機床的刀具、絲杠材料到蒸汽機所需特製鋼材,只要願意承擔高昂的成本,都能進行仿製,而不需要完全依靠進口。
這現在看來很不起眼,但其效果會在今後的日子中會逐步體現。
鍊鋼研究所是產學研一條龍中的研究頂尖,自然還要學和產支持。
李仙在福地里還開設「廣東仙武學院」,擁有約三千名學生,這批學生有李仙發家以來在雷州招募的當地少年,也有軍隊和武者家屬、工人親眷和佛山、廣州的優秀少年。
李仙發家太短,這些學生就是在雷州亞羅灣就加入李仙學校的學生,實際學齡也就三年多一點,因此希望他們現在就挑大樑就不可能了。
不過,李仙也沒有疏忽教育大計,給學生們開辦「數學」、「語文」、「英語」和「美術設計」四門必修課程。
其中,數學也就加減乘除和一元方程、二元方程,再多一些幾何方面的知識,可比李仙原來世界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簡單多了。
對此李仙有自己的考量,這工學院是希望培訓出能儘早到工廠或研究所工作的實用性人才的,而且指望他們幾年內就掌握微積分等高深數學,有些不可能了。
語文自然是教授文字的,也不需要學生考科舉,能閱讀和理解技術文獻就行;英語是在俘虜大量英國士兵和水手后開始開辦的,教師包括在雷州做海盜時期俘虜的高級船員和在廣州俘虜的軍官等。
李仙經過多次戰鬥,俘虜數量驚人的英國人,包括五千多名軍人和近千名水手,從中篩選出能給學生教授英語的老師不難,總比在俘虜營幹體力活強一些。
英國國力發達,國民受教育程度很高,國民的識字率達到七成以上,在這時代是很厲害的,俘虜中篩選出兩百多名書寫能力特彆強的老師倒是很容易。
至於美術設計,李仙世界的很多人或許會詫異為什麼這等課程會那麼重要,但李仙希望這些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幫忙畫機器設計圖什麼的,自然對美術設計的重視程度遠高於一般課程。
自然,這些學生要學的不是梵高類抽象畫,而是工廠中需要的機械設計繪畫。
除了這四門課程必修外,其他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等只能做選修課了,學生有興趣自學或跟著相應的老師學習。
從這一點看,李仙辦學的目的和方法都過於功利,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未必是最好的。
另外,與一般學校不一樣的是這個學院對體育也非常重視,特別開設「武術」課,專門聘請混元宗和三元觀資深武者傳授煉體築基的功法,每天都要花一個小時以上站樁或打拳。
諺語有言「長不練武,少不煉丹」,就是說孩子年紀小身體沒有長開的時候是不能煉丹的,按照武林中的話語而言就是小時候不能煉化道種,免得體質弱,落下病根,只能嘗試學武,鍛煉身體了。
李仙也算財大粗氣,給這些學生提供每月五粒精元丹的額度,對身體還沒有長開,又不需要供養道種的少年而言,倒是足夠了。
就這樣,這些學生每天練武學習,不時服用精元丹,倒讓李仙覺得自己家的學校有了一絲科幻小說中的修鍊型學校的雛形了:就是那種學生喝「基因液」什麼的增強體質,每天比武,高考還要根據武功修行情況定高低的,在某點網站曾經或一直都很熱門。
李仙對此倒是很驕傲的,別的小說的主角只是作為學生跟人打生打死,我都已經自己開始建立這種學校了,也就是說別人只是棋子,我則是制定規則的人,這逼格的高低簡直一目了然啊。
在研和學之外,自然還要「產」的支持。
李仙在福地里有很多工廠,包括火炮、火槍和炮彈、子彈等的工廠,這些產品的生產離不開金屬切割加工,研究所以實驗方式生產的大量刀具鋼都用在這些地方,使得軍工生產能力大幅提高,單是火槍的生產水平,從每月生產五千支槍輕鬆提高到每月一萬支以上。
除此之外,依靠研究所開發的技術,李仙正籌劃著建立專門的工具鋼生產線,批量生產工廠所需的各種刀具和特種鋼等。
另外,李仙還想著建立大型煉鐵廠,大量生產熟鐵和生鐵。46